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指导 >> 正文
高考语文作文最新社会热点素材案例解析
   [标签: ]

实际上,学人的浮躁、大学的功利化与整个社会的躁动息息相关、互为影响,如果一个学人汲汲于哗众取宠,如果这个社会没有一些愿坐冷板凳的人,而是充满着喧哗与骚动,注定是贫血的,也是缺钙的。

  “积微言细,自就鸿文”———从细微处积累,努力奋进,最终取得大成就,这是蔡伟的自勉。但我们不止把其当作一则佳话,而应该通过这个佳话,来检验人心、检验制度,检验时代体温,从而让类似的破格多一点,让陈旧的羁绊少一点;让大学的独立自主多一点,让暗箱操作少一点;让这个社会的沉潜多一点,躁动少一点。

  热点二:五四运动九十周年

  一些提法也有新意,为公众理解五四提供了一些新线索。比如陈平原说“五四”对于我们“既是历史,也是现实”,谢泳的“五四周期率”,孙郁的“合理的文化生态观”,林贤治说的“文学如同历史一样,是可以倒退的”等,都为人们温习五四精神提供了新角度。尤其许倬云访谈,在极简的篇幅里,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反思五四的路线图。相信他们的批判性思考会像一个助产师那样,带动更多人对五四真精神、真价值的追寻。五四之“新”,新思潮、新文学、新科学、新教育、新国民等,这与五四“除旧布新”的历史目标是一脉相承的。对于“新”与“旧”,五四有过多次争论,但当年多数人是把它们看作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不仅章士钊有“新旧调和”论,李大钊也提出过新旧“并存同进”论,认为“新旧之质性本非绝异”。张之洞过去有个说法,认为只要新不要旧,很容易落下“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的结果。

  最新一期《半月谈》杂志曾发问:“五四”精神中,“德先生”在中国为何常常不及“赛先生”?为何科学、民主被一再提起,平等、自由被有意无意地遗忘?显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口号里,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