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初中作文指导 >> 正文
上海2007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展望与备考
   [标签: ]

“一水声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2005年中考转眼已近在眼前,探究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备战中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对此试着做了一些探析,供广大师生参考。    随着我市二期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方案的出台,文言文的阅读也有了新的要求:“强化文言文的学习,为促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加文化积淀,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背景下,我市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所占的分值近几年呈现着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满分为120分的中考语文试卷中,2001年文言文为20分,2002年为23分,2003年为28分,2004年则上升至30分,占试卷总分的四分之一。   文言文阅读测试的变化在整体上突出了“稳中有进”,“稳中有变”这样一个特色。测试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部分:默写部分继续保持s版,h版共同篇目的默写和s版、h版“分叉”选择默写这两种形式并存的局面。解释部分以解释加点词和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句子的形式出现。试题中这些加点词,一般都是较为常见的和在现今生活中仍在使用的实词,且s版、h版两套教材共有篇目中的实词。解释文言句子,只是要求“解释”,而不是“翻译”,即在文言句子的理解上不求“字字落实”,只要求理解意义,但对直接影响句子意思的关键词语是必须落实。阅读感悟部分主要是测试考生对已学过的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外浅显语段内容的理解。要求在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启示意义。   文言文考试整体趋势是“稳中有进”,“稳中有变”。主要表现为:从2002年起,文言文默写增加了理解性默写的试题。如《少年中国说》中以龙来比喻中国少年无限生机的句子是“______。”   这类试题仅靠平时的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辨析、理解题干的要求。题干对所默写的句子有如下要求: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中国少年”和“龙”;比喻句的表达作用是显现“无限生机”,填空横线及标点符号提示默写部分是含有两个分句的句子;句子必须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符合以上五点要求,才是真正的理解。在2003年中考第4题a组(3):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描写人物活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b组(3):杜甫的《望月》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004年中考第4题

[1] [2] [3] 下一页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