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命题作文“对视”优秀作文例文及评讲(2010--2011南京市高三摸底作文)
   [标签: ]

江苏省南京2011届第一次学情调研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对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哈佛大学罗尔斯教授,15年不发表任何文章,一直琢磨他的《正义论》。他讲课非常认真,当他讲玩一学期的课后向大家告别,学生们不约而同[注: 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地起立鼓掌。他已经离开教室很远,学生还再鼓掌,为他的学术精神而鼓掌。有再场的中国学生问,你们要鼓到什么时候?他们回答,要让罗尔斯教授再很远的地方仍然能听到掌声。现再《正义论》成了经典,全球研究它的专门论著有5000余部。

 

作文题解析

1.例文           

对 视

  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坐飞机,过安检前,你把行李箱和登机牌交给我,突然沉默了。我问:“这里你就不能进去了?”你点点头。

  办完手续,我回头看身后的你,挥挥手,四目相对的那一刻,尽管有些远,我却分明能感受到你目光中的不舍,或许,还有点失落。在机场大厅的映衬下,你显得那么小,那么无助,矮矮的,微胖,与我小时候心目中那个顶天立地[注: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的形象多么地不符。但这真的是你,我亲爱的爸爸。

  记忆中有许多这样的时刻。最初有印象的是,我从梦中醒来,满不情愿地张开眼睛,便看见了你的眼睛,带着笑,还有些顽皮。想到大眼珠对小眼珠,我就哈哈地笑精神了,快活地爬起床。那时的对视,满是温情。

  上学后,考试考得好,我便看不起学校的考试,成天疯玩。你只是默默地看着我,无论是妈妈批评我的时候,还是奶奶袒护我的时候。下一次又考砸了,妈妈要打我,你就把我拉到一边,让我看着你的眼睛。你的目光仍然是慈爱的,我却觉得脸上发烫,说:“我会好好学习。”

  也犯过错误。小孩子大多都撒过谎,我也不例外。那时的谎言多么幼稚,没多久就被揭穿。我垂着脑袋,像蔫了的小草般站在你面前。你叹着气,还是让我看你的眼睛。对视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我觉得自己的一切错误都被你看穿。抖呵呵地看你一眼,看见你目光中的责备、恨铁不成钢[注: 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当然,更多的是期待。这时,我再也忍不住地哇哇大哭,不是委屈,是自责对不起父母,那样的错误自然没有犯过第二次。

  毕业典礼的时候,我站在台上,焦急地在人群中寻找你的身影。目光交汇的那一刻,我的眼中是感激,你是欣慰。

  ……

  这一次,我只是去夏令营,几天后就回来。但是几年后,也许还在这个地方,我将远渡重洋,几个月见不到你。你目光中的失落告诉我,你一定也想到了这些。

  我往前走,你的身影更小了,我们的目光也不再交汇。

  我毅然地转过头来。前面是一个新的世界,接下来的路,我一个人走。

  评分建议:一类 65分

对 视

“啪!”一声清脆的响声震住了课间教室里的吵闹,干净而利落。你淡紫色的刘海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而我的手掌还有些微的疼痛。

  你被这突如其来[注: 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的巴掌打得不知所措[注: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你捂着脸,定在那里。而我也被自己这不经思考的行为吓楞住了,就这样,我们对视着。

  我从你那快要湿润的眸子里看出了不解和委屈。你从我的眼里看到了讨厌、质问,还有那躲在眼角的歉意。就这样,对视了很久,周围的空气也凝固了,一切都静止了。突然你跑了出去,我无力地坐在座位上,心想着自己刚才的行为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可是,我一直把你当成自己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你为什么还是背叛我,告诉别人我的秘密。想到这里,我不断地告诉自己做得没有错但是你那不解与委屈的眼神却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难道是我误会你了?“算了,不想了。”我走出教室,抬头望了望天,天空依旧是快要破碎的蓝。

  掏出手机,按下那个熟悉的号码,却迟迟无法按下那个绿色的通话键。我握着手机,呆呆地望着远方,想起刚认识时你那清澈透亮的眸子对上我的眼神,想起我们只要相视一笑便知道对方要干什么,那可是一个眼神便能读懂的友情啊!想起我们看着彼此一起傻笑的日子。而今天,你的眼神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它是那么冰冷,让我感到无法接近。

  夜幕悄悄降临,夜幕的边缘掉下一滴突兀的泪,那是十七岁的雨滴。突然,一声炸雷炸开了一个夏天积蓄的沉闷,一道闪电撕开了夜幕,所有的喜怒哀乐[注: 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都宣泄成这雨夜的滂沱。突然间,我明白了许多我,我拿起伞冲进雨帘,我要去寻找我遗失的友情,因为我一不小心,把它弄丢了。我在大雨中慌乱地寻找,我害怕自己再也找不到,我努力地看清每一个角落,壳那熟悉的身影却始终没有出现。往事一幕幕地重现在我眼前。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

  就当我的泪已经模糊了我的双眼之时,我却清晰地看见了你的身影。我冲过去,站在你面前,却不知道如何开口。我们对视着,我从你眼中看到了谅解与宽容。

  于是,我们对视着笑了。

  评分建议:二类卷 62分

                                           对 视

  教室里寂静无声,只有笔尖在“沙沙”作响地划过试卷。甚至偶尔有人翻动纸张,那种脆响竞如惊涛骇浪[注: 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般冲击着我的平睐。

  我仔细地阅读着眼前的题目,被它一个冷不丁的提问镇住了。刚才如泉涌般的思绪被突然打乱,我不禁沉思起来。无意中。我抬眼四望,不想身旁的同学也在执笔思索。我俩四目对视,就在好一瞬。像一阵经风拂过面庞,我俩会心一笑,又收回了目光。

  然而就是这短暂的对视,竟然将我心中的焦急一扫而空[注: 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我感到冰冷的内心被他的目光所温暖,一股热流冲散了冰凌。如果让他开口,他一定会对我说:“加油!你能行!”然而这热忱的鼓励居然包含在了他的目光中。

  我不禁笑了,这是快乐而幸福的笑,与同学的对视让我想起妈妈。

  今天早晨,我拎起书包准备出门,妈妈也在旁穿鞋。平日里总是我独自上学,今天妈妈却要把我送至楼下,在我开门回头的瞬间,我们的目光相遇了。那一刻,我仿佛能听到妈妈心里在问我:“饭吃饱了吗?文具带齐了吗?都准备好了吗?”然而好却没有说话,只是关切地注视着他的孩子,也许我今天考试,她不想给我增加压力。我微笑地说道:“妈,您放心,一切都不会有问题的!”下了楼,我骑上车时她出双臂,做出了祝福的姿式,我感动地看着她,她也看着我。母子对视,是亲情的传递,是大爱的展现!

  回想这一切,我心中的好股暖流更加强烈了,在与同学、母亲的一次次对视中,我明白原来还有这些人在鼓励我,祝福我。

  猛然间,一个灵感一闪而生,我赶紧将它写在试卷上,生怕漏了一个字,一抬眼,发现老师正看着我。透过那层厚厚的镜片,教师的眼睛与我对视,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他关切的话语:“认真答题,仔细检察。”然而教室依旧是那么寂静,教师并没有说话,告诉我这一切的只有他的目光。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录的窗户,透过那一对眸,你可以看尽喜怒 乐。今天,在这一次次的对视中,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朋友们,不要只把你们的眼睛对准学习或是工作,当你身心疲劳时,去寻找他人的目光吧!四周对视犹如一座无形的桥梁,能将两颗炽热的心连在一起,感受生命的共振。

  评分建议:二类卷 58分

                                       对 视

  忘了已经绕过多少街巷、转过多少个墙角,只听得身边的友人欣喜地喊了一声:“到了!”,便缓缓抬起头。数根华丽的罗马式圆柱映入眼帘,闻名世界的大英博物馆就矗立在眼前。

  我们一行人叽叽喳喳地走进去对着玻璃柜内“琳琅满目[注: 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的古物时而啧啧赞叹,时而指指点点。

  拐进一扇侧门,惊奇地发现柜中摆满了中国瓷器、陶器,一问身边的朋友,才知道我们已走进中国馆。我心中一紧,随朋友慢慢在馆中穿行,一种莫名的沉重感在空气中弥散开来,压得我有些透不过气来。

  突然,友人停住了脚步,我踉跄了一下,慌忙抬起头,发现我们伫立在一尊佛像前。这佛像用白瓷制成,足有十米高。慈眉善目[注: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却又不失庄严肃穆,尤其是那双大眼睛勾画得十分细腻,栩栩如生[注: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在灯光的照射下,那光滑的眼珠闪射出耀眼的白光。

  我盯着那双眼睛,那双眼睛也仿佛通人性一般看着我。看着看着,竟好似看出了些许亲切感。这也难怪,这尊佛像身处异国他乡,想必很少看到这熟悉的黑眼眸。既然看到了,便舍不得将视线移开。

  身边的外国游客聚集在这佛像前,高举着照相机“咔嚓咔嚓”地拍照,一时间闪光灯刺得人睁不开眼。一边照着,还一边“叽哩哇啦”地讲着外语,听那语气似乎在赞叹着佛像的精美。

  听着那些来自异国的赞美,我心中有种细小的自豪在悄悄蠕动。可没过多久,这脆弱的自豪感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注: 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了。这原来应该竖立在自己祖国的艺术品,竟然堂而皇之[注: 形容公然毫不隐讳地(多含贬义)。]地出现在英国,而我们这些中国人却还要办理繁琐的签证,经过长途的跋涉才能一睹它的尊容,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么?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自豪骄傲呢?我的心里有些愤怒,也有些羞愧,一时间竟不敢去看那佛像的眼睛了。可我又有什么理由去憎恨这些外国人呢?记得前年去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许多雕塑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害。我很气愤骂了那些外国侵略者几句,然而导游却告诉我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功劳”。这样看来,这尊佛像放在这里也算是“幸运”的了。

  临走前,我又看了看那双眼睛,那双眼睛也依然盯着我。恍惚间,我似乎看见那双眼睛流下了眼泪。我多想走过去为它拂去眼中的泪水,轻轻说声“对不起”。我知道,那不仅仅是一串泪,而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正在滴血……

  评分建议:四类 43分

                                            对 视

  无论酷暑与寒冬,无论春夏与秋冬。每每路过此处,望见此地,遇见其人,与之对视。望穿她黑色的眸子,进入她的心灵深处,那颗闪闪发亮的金色的东西。

  她,没有美丽的容颜,没有阴柔的噪音,没有看上去的那般智慧,更没有,更没有光鲜的衣着。只有那苍老的面容,黑黝的皮肤,粗糙的无力的手和蹒跚的脚步。在街上独自缓慢地向前走去,手中的扫帚频繁地走在前面挥舞,“沙沙”声不绝于耳[注: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惟有一旁的行道树,如枯骨般耸立与之相伴,也许她就是这样,孤单一辈子。她就是环卫工人,不见其人先闻其声。清晨的时光总是清静的,阳光才微微露出笑脸,热闹总是多余的,只有那“沙沙”声在我的耳中显得格外明亮和爽朗。

  市井阶层和下层人民的鄙陋在我的印象中很深刻,我对她的印象同样如此。乡下人来到大城市做这样的工作往往会让人看不起。实话实说,一身橘黄色和易扫把,整天成灰尘,垃圾作伴,的确让人产生不了多少好感。

  寒风凛冽,刺骨的冬天对于骑车人来说是很不划算的,所谓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勉强上路。每当路过街角的公交站牌时,我都会听见熟悉的声音,遇见那位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到时有点横行霸道[注: 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不讲理。依仗权势为非作歹。],“让一让,让一让!”我不客气地说。这时候,我回过头去,她仍然是一个人静静地立在那里,待行人过去了之后再开始工作。

  当我准备回过头继续前进时,却发现她的目光似乎有些忧郁,头微微下垂,行动看上去僵硬了很多。呼出的热气还来不及盘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寒风掠起了旋儿,夹杂着树叶和碎纸片在空中盘旋,飞舞,肆无忌惮[注: 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邪恶阴森地奸笑着,嘲弄着。

  嘴唇有些颤抖,几件单薄的外衣并不能阻挡严寒,刺骨的痛如针一般刺痛她的肌肤,也刺痛我的心。而我,爱莫能助[注: 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与她对视,我看见的全是无助。

  那天下午,阳光似乎多了那么一些,可是春天并没有来。

  原路返回,循声而去,发现已经寻不到声,也意味着见不到其人正当我焦急寻找之际,却发现了一位熟悉的身影走出了流动献血车,我的心咯噔一响,也许是生活所迫,我不得而知[注: 没有办法知道。]了。但现在,我看见她的眼中,全是盛开的花朵。热血也传遍了我的全身。

  人的伟大总在一瞬之间,高尚与低贱也在一念之间。

  她只不过是普通的环卫工人,而现在,她并不普通。因为,从和她的对视之中,在她的眼里,我看见了那颗金色的东西,那就是爱。

  世间有了爱,人情不必冷暖,世间充满爱,从此不必孤单。

  评分建议:五类卷 40分

 

 

2.例文

“面包”与“包子”的学问

  面包膨大、美观而内无馅,包子卖相不好而馅料丰富,其区别一在于使用了多少酵母,二在于馅料。这就好比“无良学者”和“有良学者”所著之学术成果的区别,一个“虚胖浮肿”,一个“厚实筋道”。

  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近日抛出“中国高校‘精神虚脱’”的观点,正是一针见血[注: 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地指出了学术界的积弊。学者们坐不住冷板凳了,开始急功近利[注: 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地追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高校耐不住寂寞了,开始在各项指标上做表面文章[注: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争创一流”从而争取更多经费。这是一种普遍的“精神虚脱”状态,令人担忧。在世人眼中,最不易腐朽、堕落的教育界、学术界沉沦了。而一旦这两块净地都被污染了,那我们就彻底地成了“腐败,从娃娃抓起”了。

  反观西方社会,学术界似乎要神圣得多。特别是在德国,教授的社会地位极高,因为教授们几乎是一生严谨治学,以学术为宗教的,这样的传统大概从康德那个时期就传下来了。康德的生活极有规律,每天定时从学术研究中解脱出来去散步,当地人几乎将他当成了一只精准的钟表。而唯一的一次不准时,也是因为学术——他看卢梭的《爱弥儿》太入神了。像这样以学术为生命的人,在德国还有很多。再比如哈佛大学的罗尔斯教授,15年只琢磨一本《正义论》,其板凳“坐功”着实了得!

  然而,我们的教授们难道只是因为凳子太硬才坐不了的吗?其实,关键在于“心躁”,在于“虚脱”,所以才无限制地“撒酵母”。归根结蒂[注: 归结到根本上。],当然是因为做馅的功夫太差,做学问的功夫下得不够。既然选择了学术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就必然要爱这门学问、敬重这门学问,而撰写论文、出版书籍就应该是情发于衷的“爱”和“敬重”的结果,绝不是出名和赚钱的工具。出版论著比印刷黄历的速度还要快,恐怕不是一种繁荣,而是一种危机。

  我以为,要摆脱“精神虚脱”的状态,蒸出“大馅包子”,除了要专注之外,还应该继承中国近现代学人的优良传统。譬如西南联大,中文、外文、历史、哲学、物理、数学各系科大师辈出,在中国学术史上绝对够份量。我想,他们的学术传统无非就是三点:一是有热情,当西方学术成果、思想潮水般涌来时,他们像久旱逢甘霖般汲取精华,积淀了厚实的学问;二是有自己的学术风格,最有名的当然是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三是肯吃苦,西南联大条件艰苦,加之炮火威胁,即使粗衣敝食,他们仍坚持研究,乐此不疲[注: 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我们当代的学者,恐怕在做学问之前,还要先上一门“导入课”,学学先辈大师是如何做学问的,学学怎么少用“酵母”而蒸出漂亮的“包子”。

  学术成果是一个社会的精神滋补品,一定要有足够的营养。光吃“面包”,自然营养不够,只会让整个社会营养不良,集体“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而包子虽皮薄但馅料包含精华。希望大学能能为我们的社会多补补,而不是想着怎么从社会捞取多少油水。

  评分建议:一类 65分

                                           师 说

  “教师,当不误人子弟,不苟于浊流。”

 寥寥十数字,想来理解和执行也并不是什么难事。然而,环视如今的教育界,如此秉性的人却日渐稀少,堪称“稀世宝贝”。

  这几年教育界的“花边新闻”层出不穷[注: 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教授让博士生代笔写论文可谓司空见惯[注: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抄袭不挂“院士”头衔已算不得新闻,导师改称“老板”……更有网友戏称教授为“叫兽”。这样的称呼可能太过偏激,但是细推原委,为何曾经在学生心目中高比山峦的人生标杆,现下却成了众人鄙夷取笑的对象呢?这背后恐怕只有四个字:学术腐败。

  初看这四个字,我愣是没有反应过来,“学术”和“腐败”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注: 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的词,竟然如此堂而皇之地“和谐”在一起了!试想,连学术都能腐败了,这世上还有什么不能腐败的呢?

  其实,这也并不全是教师的过错。虽然不排除一些人的利欲熏心[注: 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但是绝大多数教师还是志愿赤诚于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的。然而事实是,环境所迫必会压折万千教师挺直的腰杆。高中教师脑袋上顶着“高考指标”,于是也只能将学习变得无比功利。之前看何兆武的《上学记》,西南联大里自由而热烈的学术氛围让人生羡,也让我们为如今沉闷乏味充斥考试氛围的校园感到悲哀。而大学教授比高中老师更有压力,什么核心期刊若干论文,什么职称与奖金挂钩……这便造成了年年发表文章,真正的学术研究却拿不出手的现象;名片上这个协会会长,那个学会顾问,而“教授”两个字却尾随其后,心虚得大气不敢多喘一口。

  真正的教授,理应把学术和学生放在首位,而不是随社会之大潮,追名逐利,贪婪地跟在形而下的“器”的身后。要知道,多少虚名也无法证明一个不会潜心研究、不会热爱学生的人,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我认为,虽说社会上污浊的洪流已涌入校园,但只要老师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守住内心的一片净土,便是铜墙铁壁[注: 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无可畏惧了。事实上,教师内心的纯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事关民族未来。教师的脊梁是挺直还是佝偻,将会影响学生一辈子,乃至其后几代人。

  突然想起,以前在画报看过一幅照片,描述的是政府领导视察学校的样子:校门口站着两排“笑而露齿”的学生,毕恭毕敬[注: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地向领导专座行注目礼,而其身旁时形色慌乱的老师和面带谄笑的校长。这不是一所合格的学校,而是一台只出残渣不出浆液的“豆浆机”。校长的媚骨,教师的顺从,毁掉的不是学生认知的能力,而是关乎未来的品性。

  多么希望,能有更多的罗尔斯教授的出现,为这浮躁的校园泄一泄陈腐的浊流;多么希望,中国的教师能够觉醒,不再追逐出书热潮、荣誉名利恶流,而是端正做人、踏实做学问。

  说实话,我很敬重教师,也请教师学会自重!

  评分建议:二类 58分

                                          拒绝浮躁

  司马迁忍受巨大耻辱,潜心写作,只为心中的梦想,汪曾祺被流放下乡,仍淡定从容,哈佛大学的罗尔斯教授15年来不发表任何文章,只琢磨自己的学说,严谨的治学精神,宁静的心态令人敬佩。

  然而在现在的中国,我们又在哪儿能寻到这拒绝浮躁的态度呢?

  英国《卫报》的记者曾写到,你若和中国某些人谈问题,他们往往自命不凡[注: 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你若深究下去,他们便摆摆手,以“你不懂中国”作结,甚至被扣上帝国主义的帽子,这便是中国学术界的浮躁心态——人浮于事[注: 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又自以为泱泱大国不肯学习,导致这个浮躁的循环圏的加剧,这种心态自然跟个人品格密切相关,但这背后,何尝没有制度使然?在现在中国,教授往往要用论文的数量来保住位子或继续升,国人千百年来的“仕”的情结使得人们与等级挂钩的事格外敏感,或是家人的压力,或是自身的因素,只有交上论文,才能松口气,在这种强制性的论文政策下,肯“十年磨一剑”,耐心写作的人自然越来越少,“抄袭门”也屡见不鲜[注: 屡:多次;鲜:新鲜,新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估计若在中国,罗尔斯教授早已已被学校开除了,又怎能有如此经典传世?中国没有大师的原因,也可以想见了。

  这般浮躁的歪风邪气[注: 歪、邪:不正当,不正派。指不良的作风和风气。]不仅在学术界,在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中也弥漫开去。

  近几日看了新版的《红楼梦》,惊觉原来在我心中如此圣洁的书怎被糟蹋成这般模样,不符合常理的铜钱头,演员们生硬的演技,诡异的配乐……令人寒心!这何尝不是这个速成的年代,这般浮躁的风气所带来的结果?当年拍87版时,演员会在剧组里呆整整两年,有周汝昌、曹禺这样的国学大家为他们补课,有沈从文这样的大师作服装指导,他们尽心揣摩,力求把角色表现得尽善尽美[注: 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在这样的努力下,87版没有让人失望,这些,又岂是在如今浮躁社会下有人可以做到的呢?当然,这并不是导演的错,错的是这般时代风气,这浮躁的风气。于是,在各类这样的作品横出的时代下,在媒体狂热的推波助澜[注: 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下,在一些单纯的群众的相信下,这股风气愈演愈烈。

  朋友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需要拒绝浮躁!

  评分建议:三类 52分

                                         坚 持

  “一个目标,一种信念,一份坚持”,这是我们班主任在第一期黑板报上写下的寄语。短短几个字,但要做到谈何容易[注: 原指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后指事情做起来并不象说的那样简单。]?其中最难的莫过于坚持。

  坚持来源于信念。小时候,我们总有许多理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大都渐渐淡忘了。但有些人却能成为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因为他们还记得小时候的理想。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信念,那就是我们要成功的实现梦想。信念支撑着他们坚持走下去,所以他们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有理想,就是有信念。信念的强弱与坚持的长久密不可分。坚持来源于信念。

  坚持成就梦想。我们常说“爱拼才会赢”,“爱”孕育着坚持。发明大王爱迪生就因为坚持,才得以发明出电灯;欧洲航海事业就因为坚持,才得以实现麦哲伦环球航行。为欧洲资本主义强国殖民掠夺,获取原料和市场奠定基础;汶川地震时,因为坚持,那些被埋地下的人

[1] [2] 下一页

 

们才得以被救,赢得宝贵的生存机会。坚持是多么可贵,坚持又是那样困难。我已经高三了,还有一年,即将步入高考,多么艰难而又令人害怕的一刻!但是老师说得对,有了坚持,就一定会成功。坚持就是心无杂念,专心致志[注: 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坚持就是心静如水,纯澈干净,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就是坚持。虽然不被容许,但非常时刻,非常做法,能做到那样,实属不易。

  坚持也是在目标可实现,或经过努力,最终可以达成的基础上坚持。一位登山运动员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由于体力不支,在6320米时心跳加速,脸色变白,于是他在和队友打声招呼后就匆匆下山了。事后,队友惋惜地感叹道:“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就能越过6400米的登山死亡线了。”那位运动员微笑着说:“这已经是我一生中登上的最高度了,我一丝不悔。”说完,他满足地离开了。是的,他已经成功了,虽然他不曾坚持到最后一刻,但只要付出了努力,曾经坚持过就是成功。坚持要在适度可行的范围内坚持,有时候放弃也是坚持的另一种表现,同样值得尊敬。

  坚持是成功的桥梁,由信念作为主要材料,坚持则是到达彼岸的必经之路。当然,若是走到一半桥要断了,当然放弃过河,只要坚持,仍怀有信念,终会到达河彼岸。

  评分建议:四类 47分

                                             那阵风吹过

  往者如观流水,来者如仰高山。在纷繁的世事中,我们总要经历许许多多。在我们几十年的生命之中,我们总会听到父母的叮咛、朋友的关心、情人的蜜话……,而我们也难免会有忧愁之事,累积于胸,使我们愁云重重。所以唯有忘记,忘记失败的痛苦,忘记困难的艰辛……

  珍珠忘记了在河蚌中的囚困,出来后才会光彩夺目[注: 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宝剑忘记了在铁锤下的痛楚,磨炼后才会锋芒毕露[注: 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杨树忘记了在沙漠之中的汗渴,才会成就“死后三百年不倒,倒后三百年不腐”的奇迹。就如同罗尔斯教授,忘记了他15年 的风风雨雨[注: 不断地刮风下雨。比喻障碍重重。又比喻时代动荡,谣言纷传。],才使得他的《正义经》名扬天下。

  古今中外[注: 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这样的名人大家都是忘记了困难而后才成名。

  那个是“采菊东篱下”的隐士,那个是“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那个是“戴月荷锄归”的农夫。他是享誉诗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忘记了在官场上的失意,在仕途中的不幸,使他成为了一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大家。正因为他忘记了在官场的失意,才能成就他在诗坛之中的成就,才能想象那个理想的桃花源。

  就如如今的迪斯尼的创始人——沃尔特。他忘记了他当初的贫穷与不幸,忘记了那间车库中的心酸,全身心的投入在绘画之中。最终使他的“米老鼠”震惊世界,也因此他才能创造出迪斯尼这一世界著名的乐园。

  现在中国麦当劳地区的副总裁寥羽。他虽然只有中专学历,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忘记了自己的艰辛,才从一个普通的服务员升级为见习经理,升级为管理总管,升为……

  忘记自己的苦难就如同忘记五年前的一场感冒,忘记自己艰辛就如同忘记朋友之间的小吵小闹。只要你忘记困难,忘记挫折,勇往直前[注: 勇敢地一直向前进。],你定会成功。

  就如同一阵风吹走了自己所有的困难和苦恼,吹来了别人为你的掌声。这个掌声会随这一阵风一直伴你左右,使你在很远的地方仍能听见。

  忘记是成功的开始。

  评分建议:五类 36分

 

  

 

 

 

 

 

 

2010--2011南京市高三摸底作文题解析

第一题:请以“对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一、审题

  《辞海》解释:“对视”是相对而视的意思。有的是主动完成的,有的是不经意之间发生的,都有难以忘怀的故事。解读“对视”这一词语时,必须将“对”和“视”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完成写作。“对视”是细微的动作,审题时必须思考三个问题:①“对视”的参与方是谁?②“对视”的细节是什么?③“对视”的结果是什么?  1.关于“对视”主体的理解

  ①“对视”强调的是相互作用,单方面的“看”不能等同于“对视”。

  ②“对视”的参与主体比较丰富,可以是人与人,也可以是人与物,或人与自然等。

  ③“对视”主体之间可以是同等并列关系,也可以有所侧重。

  2.关于“对视”细节的理解

  ①人生“对视”的场景不胜枚举[注: 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所写“对视”细节必须有充实的故事内容。

  ②“对视”的细节场景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

  3.关于“对视”结果的理解

  “对视”不只是相互之间看一下,往往在心灵深处有了微妙的或明显的变化,如情绪的波动、思想的变化、心智的升华等等。

 “对视”如是主动发生,常常需要勇气;“对视”常在不经意之间发生,需要用心捕捉。每个人都有“对视”的经历,或与人,或与物,或与自然,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对视”的写作难点在于:①(选材)人人有事说,如何才能说有意义的事。②大家知道事(亲情、友情等),如何突出个性化。③“实写”比较顺手,但也容易雷同;“虚写”可以避免雷同,但要选好切入口。

  二、评分

  1.基本原则

  ①忽略“对视”强调的是相互作用的特点,仅写一方的“看”,一律四类卷(含四类卷)以下赋分;②文体不规范,一律四类卷(含四类卷)以下赋分;③生拉硬拽,没有“对视”的内容,且思想平庸、语言贫乏的文章,原则上都要在及格线以下赋分。

  2.赋分等级说明

  ①从一个小且巧的角度切入,叙写“对视”的经历或过程,进而引发自己的体会或感悟,且构思精巧,语言富有意蕴;或者以独到的故事情节(或话题)为开篇,简洁而传神地描写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对视”的细节,引发自己对“对视”的体验和感悟,且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形象,均可按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

  ②以“对视”为主体,故事情节生动,叙议得当,但重在叙写作者对“亲情”、“友情”等的体验或感悟,且主旨仅集中在“误会”、“鼓励”等层面,可按二类卷赋分。

  ③主体叙述的是“对视”相关的故事,且有一定的情节。但是构思无明显新意,语言表达一般,可按三类卷赋分。

  ④有故事情节,但没有吸引人的地方,有叙述和描写,但没有精彩的笔墨,并且立意主旨无新意,语言平淡,表达没有明显特色,可按四类卷赋分。

 ⑤所写故事情节明显“贴标签”,而引发的体验或感悟又与“对视”若即若离[注: 若:好象;即:接近。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且语言表达有明显毛病,可按五类卷赋分。

  ⑥故事情节明显低幼化,乱造“对视”的故事,语言表达粗俗,前言不搭后语[注: 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文章主题不明,可按六类卷赋分。

  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哈佛大学罗尔斯教授,15年不发表任何文章,一直琢磨他的《正义论》。他讲课非常认真,当他讲完一学期的课后向大家告别,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他已经离开教室很远,学生还在鼓掌,为他的学术精神而鼓掌。有在场的中国学生问,你们要鼓到什么时候?他们回答,要这个教授在很远的地方仍然能听到掌声。现在《正义论》这本书成为了经典,全球研究它的专门论著有5000余部。

  一、审题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的核心内容是赞美罗尔斯教授的学术精神,但是从不同角度审读这则材料,又能得出丰富的观点。

  1.从罗尔斯教授的角度理解:罗尔斯教授“15年不发表任何文章,一直琢磨他的《正义论》”,“现在《正义论》这本书成为了经典”,而且“他讲课非常认真”,“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可以涉及“追求”、“毅力”、“坚守”,“浮躁”、“淡泊”、“专注”,“魅力”、“人格”、“态度”,“榜样”、“真正的经典”等话题。

  2.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当他讲完一学期的课后向大家告别,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这是被罗尔斯教授的学术精神打动的表现,更是对罗尔斯教授的尊重,可以涉及“尊重”、“价值取向”、“表达尊重的方式”等话题。

  3.从中国学生的角度理解:“有在场的中国学生问,你们要鼓到什么时候?他们回答,要这个教授在很远的地方仍然能听到掌声。”外国学生由衷地敬佩罗尔斯教授的精神,要将自己的赞美表达得最为热烈,中国学生似乎不能理解这“遥远的掌声”,也许他们并没有理解为什么要鼓掌,只是“盲从”,更显示了与外国学生的差距。可以涉及“距离”等话题。

  新材料作文题,倡导多元解读与多角度立意,这是一则叙事性材料,可以从故事不同人物角度切入,进行多角度思维。写作难点在于:①不能“化大为小”,只是泛论“学术精神”;②观点缺乏依据,与所给材料若即若离;③容易出现“新题套旧作”现象,论述缺乏新意。

  二、评分

  1.基本原则

  ①曲解、误解材料内容,牵强附会[注: 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且思想平庸、语言苍白的文章,原则上都要在及格线以下赋分。②文体不规范,一律四类卷(含四类卷)以下赋分。

  2.赋分等级说明

  ①能紧扣材料内涵,作个性化的解读,认识独到、深刻,观点与材料统一且分析透彻,论证有层次感,语言表达富有逻辑性;或者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语言智慧、幽默、犀利,可视为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

  ②能扣住材料本身,提出有意义的中心观点,并能扣住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举例恰当,论据分析能扣上论点,综合运用论证方法,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概括能力强,可视为二类卷赋分。

  ③能从不同角度解读材料,形成几个相关联的观点或其中某一个观点,进行分析和论证,写成常规式的议论文,但无明显的突出之处,可视为三类卷赋分。

  ④虽然观点正确,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明显欠缺。如观点与材料缺乏内在联系,只列举而不作分析;虽是规范的议论文,但观点属于大话、套话,或者论据材料陈旧老套等;可视为四类卷赋分。

  ⑤形式上是一篇关于所给材料的议论文,但或者没有自己的中心观点,或者观点闪烁不明,或者观点和材料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或者缺少论证等,可视为五类卷赋分。

  ⑥对认识浅薄、思想平庸、语言贫乏、结构混乱、随意组合不成章法的文章,可视为六类卷赋分。

 

 

  点击下载本文件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