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清塘荷韵》教案及练习
   [标签: ]

《清塘荷韵》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
3、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

【作者】
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翌年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他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导入】
荷花美丽,荷花圣洁,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周敦颐的《爱莲说》写的是莲荷高洁的品性,朱自清《荷塘月色》写的是物境之美,表达的是自己淡淡的忧伤和喜悦,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86岁高龄写的《清塘荷韵》又是写荷花什么呢?他对荷花情有何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

【讲解】
读这篇文章,关键是理清其头绪,头绪在哪里?在情趣变化的层次上。
第一层次,对于楼前的清塘没有荷花,感到不满、失落。
第二层次,投入莲子,殷切地期待,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失望。在这一层次中,作者用了比较强烈的形容:“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灰了心”不仅是为了对第二层次作确当概括,而且是为了和第三层次作反衬性的铺垫。
第三层次,“出了奇迹”,发现了“几个圆圆的绿叶”,好像是要与前面的“灰了心”作对比。但对比有两种:一种是强烈的,一种是有细致层次的。季先生的用意很显然,是一下子并不让它太强烈。从这里可以看出季先生行文的风格,那就是层次感很强,在这个层次的最后一句,把分寸感表现得特别明显:“经过了漫漫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这样的写法,就是不想一下子作强烈对比,循序渐进[注: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懂得为强烈的对比蓄势,这是风格老到的表现。
第四个层次,这是真正的大对比。这时所用的语言比较强烈了。首先,是变化的突然性:“一夜之间”。其次,是“叶片扩张的速度惊人的快”。再次,是内心的感动效果“狂喜”。这个“狂喜”正是和前面的“灰心”的对比。从“狂喜”里,我们可以看出,季先生的老到中还有一点,那就是动情,这种动情,就是浪漫。在本文中,不但有“狂喜”,在后面还有“岂不大快人意也哉!”但是,过分浪漫,就可能成为滥情,就不完全像是季先生了。
季先生作为学者,他的散文的特点,他的散文的功力,不完全在动情上,他往往在动情之时,或者在动情之后,来一点智性的冷静的思考。
这就是第五个层次了。在这个层次里,季先生发开了议论:他指出天地间的生命总是有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有了这样的议论,就表现出学者本色了。这种本色概括起来,就是情感与智性的交融。当然,在智性与情感两个方面,季先生的智性比之情感要收敛得多,他的智性议论往往是点到为止,相比起来,他的情感就比较张扬。在他笔下,对于荷叶和荷花的描写,词语用得是很丰富的。特别是对于荷花的形态,带着比较强烈的情感,如:“经艳耀目”、“脾脱一切”、“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来了”。特别是:一片莲瓣堕入水中,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但是,这样的描写与一般抒情散文略有不同,那就是,比较有分寸。总是有些数量上的限定,如“不到十几天的工夫”, “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 “开出十六个花瓣”, “四五百朵”, “六七百朵”, “将近一千”。追求数字的准确,与抒情是矛盾的,但也显示了学者散文与一般一味追求浪漫情调的散文的不同,在描写抒情之时,往往带着说明的意味。学者毕竟是学者,他们的严谨总是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来。
但是,学者散文,归根到底[注: 归结到根本上。]是其睿智。这种睿智,不仅仅在小细节上,而且在大智慧上。这一点,在文章的最后表现得特别鲜明。从抒情来说,文章写到荷花茂盛地开放,已经完成了情感的对转,可以收笔了。但季先生在此近乎高潮的地方,又来了一笔,提高了文章在情智上的档次。这一笔,就是,强调从夏天还会转人秋冬,那么: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注: 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这一笔看似杀风景[注: 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但却是从抒情到智性的大跌宕。文章的主题是说生命力的无敌,这里却反过来讲生命的衰败。这就又一次显示了季先生的老到。思想,只有主动树立对立面时才能深化。对生命力的赞美,浪漫乐观,只有敢于面对逆境才能深刻。学者散文正是以这样的智慧超越了一般散文,尤其是小女子散文。当然,季先生在结尾处,并不是为了提出一个悖论,让人困惑。他虽然老到,但他的情怀还是相当浪漫。对前景怀着乐观的期待,可以说是他的特点: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情感就和理智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了情理交融。当然,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他并不是散文大家,他的文采赶不上他的情感、他的睿智。他的议论,往往有些生硬。季先生毕竟是学者,文学写作不过是客串而已,这是我们不可苛求于先生的,但是,也不可盲目追随潮流对之一味赞颂。

【小结】
《清塘荷韵》这篇是季羡林先生于86岁高龄时完成的佳作,可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相媲美。《荷塘月色》写的是月夜荷塘的景象,力求写出物境的美,写出作者内心淡淡的喜悦与忧愁。而本文写的是莲荷从虚无到繁茂的漫长历程,重在写莲荷顽强的生命力,写作者的欣慰和希望。文章中浸透了作者对人生及人类历史的沉重思索,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习题】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徘徊(  ) 淤泥(  ) 旖旎(   ) 接踵(  ) 睥睨(  )
pái huái    yū ní     yǐ nǐ   jiē  zhǒng    bì nì

2.释词。
脍炙人口[注: 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⑵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3.如何理解“清塘荷韵”的“韵”?
答:生命从生到衰的味道。

4.你能写出一两句有关荷的诗句吗?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 杨万里 《小池》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