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牛虻就义》教案
   [标签: ]

《牛虻就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创作的时代背景。

2、体会牛虻面对死亡表现出的镇定与无畏,体味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受。

3、阅读交流中感受牛虻大无畏的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作者】

伏尼契1864年出生于爱尔兰,丽莲早年丧父,从小就养成了坚强的性格。她在18岁时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于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1889年,丽莲·伏尼契开始创作一部反映意大利人民革命的小说,为此她曾前往意大利,到档案馆和图书馆搜集历史材料。8年(1897年)以后她的小说在伦敦出版,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注: 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的《牛虻》。主人公资产阶级出身的青年亚瑟(牛虻是他的笔名),曾经使很多青年受到巨大的鼓舞,走上革命的道路。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就曾对牛虻的勇敢和非凡的毅力作出高度的评价。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大陆,牛虻这个人物曾影响了许多当时的青年。

伏尼契还写过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奥丽维亚·拉塔姆》,叙述“牛虻”出走后经历的《中断了的友谊》等。

 

【讲解】

1.小说中说“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掉,我都是一只快乐的飞虻!”而牛虻是小说的主人公亚瑟的笔名,伏尼契以“牛虻”作为亚瑟的笔名有什么深意?

补充资料:“牛虻”一词源出希腊神话,天后赫拉嫉妒丈夫宙斯爱上了少女安娥,放出牛虻来日夜追逐已化为牛的安娥,使得她几乎发疯。答:牛虻就是比喻主人公亚瑟的宁死不屈[注: 宁愿死也不屈服。]与逆境中坚强不屈[注: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的精神,它将是当时社会一个坚定的反教会统治的革命者的代名词。

2.本文塑造了主人公牛虻怎样的形象?

答:坚强勇敢、宁死不屈、乐观无畏。

3.如何理解牛虻在刑场的几次微笑?

答:对死亡的不屑一顾[注: 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4.如何理解六个士兵在牛虻行刑前的眼泪和行刑时的慌乱?

答:六个士兵的眼泪说明他们心底残存的人性还没有泯灭,六个士兵的慌乱说明他们完全被视死如归[注: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所震慑和吓倒。

5.如何理解上校说的最后一句话?

答:上校终于舒了一口气,因为对他来说这个处决任务似乎过于艰难了。

 

【小结】

《牛虻》一书是作者伏尼契受到当时身边革命者的献身精神的激励写成的。它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党人牛虻的形象。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