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比较·探究《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教案6
   [标签: ]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本篇演讲的内容,把握演讲辞的语言特点。

 

2.理解作者的革命情怀。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的革命情怀。

 

三、教学难点:

 

1.把握演讲的语气。

 

2.把握演讲辞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课题导入:

 

1.介绍演讲的特点。

 

演讲,就是与听众进行现场交流,不但是理念上的,而且是感情上的,不但在有声语言上,而且还在无声的躯体、姿态、表情上,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革命者的演讲词。他就是邹韬奋《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2.作者简介

 

邹韬奋(1895-1944),现代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江西余江人。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3年初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7月被迫流亡海外,周游欧美,并至苏联参观。1935年8月回国,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救亡运动,先后在上海、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抗日战争开始后获释,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全国抗战》等刊物。皖南事变后,被迫流亡香港,复刊《大众生活》。日军攻陷香港后,辗转赴广东东江游击区,并于1942年到苏北解放区。次年秘密赴上海治癌症。1944年7月24日病逝。中共中央接受他遗书中的申请,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重要著作编有《韬奋文集》等。

 

作者被关在监狱,很长时间里,前途,命运,甚至生命,都在敌人的股掌之间,这是何等痛苦;一旦获得释放,又是何等欢欣。这是正义人士多方奔走、抗议、营救的结果,这是政治斗争的胜利。先生当然是胜利的英雄,这位英雄所面对的,又是支持、拥护自己的大众。场面很是热烈的。前面发言的人,又讲了许多热情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演讲,先生发表了演讲,他讲了什么内容,情绪如何,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

 

(二)课堂活动: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语气,做好朗读这篇演说辞的准备。

 

2.开展小组竞赛。各组推荐代表上台模仿邹韬奋进行演说,看谁把这篇演说辞读得好。

 

3.师生共同评论。

 

4.在朗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篇演说辞的特点。

 

明确:语言朴素,用词简洁,言简意赅[注: 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语气平易近人[注: 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三)内容难点理解:

 

(1)       为什么称“兄弟”?

 

明确:因为,它有利于缩短说话者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不是踞高临下,而是和对方平等。这就是说,不仅仅是社会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人情关系上是亲近的。这个词语有利于构成一种语境,有利于缩短现场的心理距离,而缩短心理距离,是顺利交流的关键。如果相反,一味居高临下[注: 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就不是缩短心理距离,而是扩大心理距离,听众就可能感到隔膜了。

 

(2)       为什么在看守所内觉得心安理得[注: 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明确:从文中“兄弟每自反省,自己好不好?所做皆大众所要做的事吗?”和下文“在看守所内感想是什么?个人都不要紧,可牺牲,可抛弃一切,但不能出卖大众,违反良心做事。个人尽可杀即杀,打即打,心中满不在乎[注: 丝毫不在意。]。”两句中可知,作者觉得心安理得在于两个原因:一是做大众的事情,二是没有做出出卖大众的事情。

 

(3)他的坚定信仰是什么?

 

明确:作者愿意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

 

5.引导学生评价邹韬奋,并找出文中的根据。

 

明确:博大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博大的胸襟体现在“个人都不要紧,可牺牲,可抛弃一切,但不能出卖大众,违反良心做事”“心中满不在乎”“很想早些出来,和大众做一些事”等。“恢弘的气度”体现在:“亦没恨人的心”“但愿今后能合作”。

 

(四)课堂小结:

 

注意演讲辞的特点和感情基调。把握演讲者博大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