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伴你学语文》七下第一单元(运河与扬子江 江之歌 壸口与龙口)
   [标签: ]

快乐探究


*运河与扬子江 *江之歌 *壶口与龙口


⊙收获平台


一、诵读《运河与扬子江》,说说你对下列语句的理解。


1.况且我从前并不是这个样子,我这个软弱的生命,便是那个奋斗的纪念。(从前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说是奋斗的纪念?)


答:                                                                  


                                                                      


                                                                        


参考答案:上游的江水汹涌澎湃[注: 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桀骜不逊,向江岸发起猛烈的冲击,经过漫长的奋斗,终于使江面越来越宽阔(高山为之让路)。水冲破层层阻隔,终于来到平原,她的出现本身就是奋斗的证明和纪念。


2.快乐的奴隶,固然比不得辛苦的主人,但总远胜于怨尤的奴隶呵!(三种人有什么不同?)


答:                                                                   


                                                                       


                                                                       


参考答案:要奋斗才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所以是辛苦的;如果满足于被别人安排,那就是快乐的奴隶;如果不愿被别人安排,希望有“主人”的自由,又自己不肯奋斗,消极地表示不满,那就是不愉快的“怨尤的奴隶”。


3.痛苦的安慰,愉悦的悲伤,从火山的烈焰中,探取生命的真谛!(为什么说安慰是“痛苦”的,悲伤是“愉悦”的?“火山的烈焰”比喻什么?)


答:                                                                  


                                                                          


                                                                          


参考答案:奋斗是艰辛的,要付出“筋断骨折”的代价,所以说是“痛苦”的、“悲伤”的,但奋斗终究会有收获,且在奋斗的过程中也能享受到快乐,所以有安慰、有愉悦。“火山的烈焰”比喻在奋斗的历程中种种艰难困苦[注: 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的考验。


二、比较与探究:


1、比较《长江》、《长江之歌》和《江之歌》中长江形象的不同。


答:                                                                  


                                                                          


参考答案:《长江》、《长江之歌》中长江是祖国母亲的象征,《江之歌》中长江只是自然中的江河。


2、《江之歌》中的纤夫与《筏子》中的艄公有何异同?


答:                                                                  


                                                                       


参考答案:都是体力劳动者,都在凶险的环境中与自然抗争。艄公镇定机智,是自然的征服者,是自然和生活的主人;纤夫的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团结的力量最终战胜自然,但劳动原始又艰辛,生活的目标也极低,他们仿佛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是田里的牲口,是奴隶。


*3、比较《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壶口与龙口》风格的不同。


答:                                                                  


                                                                          


参考答案:《运河与扬子江》以对话的形式来表现深刻的人生哲理;《江之歌》侧重于叙事、抒情;《壶口与龙口》科学地介绍说明壶口与龙口的地理特征及形成原因。


⊙发展空间


                     土 地 的 誓 言


                         端木蕻良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注: 时时刻刻。表示毫不间断。]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林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

[1] [2] 下一页

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那沉重的镐头上留有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起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九一八”十周年写


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散文》卷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1、捷克斯洛伐克的夸美纽斯说“在人身上,唯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文中两处提到少年时的记忆,强调了什么?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答:                                                                   


                                                                       


                                                                       


参考答案:强调家乡美丽又丰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当思念故乡时,故乡的一切——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注: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一切人事无不奔涌而来,这些活生生的细节描述为作者的抒情做准备做铺垫。


2、从全文看,“土地,原野,我的家乡”让“我”念念不忘[注: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愿为了她付出一切的原因有哪些?


答:                                                                   


                                                                         


参考答案:她象母亲一样养育了“我”;在这片土地上有“我”的喜怒哀乐[注: 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可以说“我”的一切都是她给予的,因此她就成了“我”的一切。


3、你如何理解“我”经常听到家乡的呼唤这一描写的?


答:                                                                  


                                                                       


                                                                       


参考答案:生“我”养“我”的家乡遭到列强的蹂躏,流落他乡的游子心中的焦急、思念、种种美好的回忆、改变现状的愿望等情愫时常涌上心头,仿佛有人在呼唤。其实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时时在提醒“儿女”,应该为家乡的解放而战斗。


4、从全文看,是谁在发出誓言?发出什么誓言?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还是“土地发出的誓言”?


答:                                                                  


                                                                       


                                                                       


参考答案: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文章地末尾作者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上一页  [1] [2]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