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麦琪的礼物》教案设计6
   [标签: ]

7  麦琪的礼物

 

[教学目标]

 

1.领会欧·亨利的小说构思之巧妙,学习运用悬念、组织巧合情节的方法。

 

2.学习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的方法。

 

3.品味、学习文中的细节描写。

 

4.领会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5.学习主人公善良、纯洁的美好心灵和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重点难点]

 

重点: 小说精巧的结构,出乎意料的结局。

 

难点:运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 。

 

[媒体准备]

 

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欧·亨利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阅读全文,理解作者对普通人身上人性美的歌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今天,在学习之前,我首先给同学们讲一个一份圣诞礼物造就一个伟大作家的故事。在1899年的圣诞节即将来临的美国哥伦布城监狱里,一位囚徒,正在为无钱给心爱的女儿买圣诞礼物而发愁、而痛苦。他冥思苦想[注: 绞尽脑汁,苦思苦想。],用什么办法可以挣到钱呢?忽然,他想起在从前办过的一份杂志上,他因写了一些幽默小品和风趣故事而得到了丰厚的稿酬。为什么不再试试呢?——他想。于是他在监狱准备迎接圣诞节的忙碌中,偷闲匆匆写下了一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小说一发表,就引起了美国社会的极大轰动。这个罪犯也得到了丰厚的稿酬,如愿以偿[注: 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地让女儿在圣诞节得到了心爱的圣诞礼物。从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写出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成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这个囚徒就是欧·亨利。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曾引起巨大轰动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板书: 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

 

二、背景知识介绍

 

(一)作者简介

 

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当银行出纳员时,因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为避免审讯,离家流亡中美的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他在银行工作时,曾有过写作的经历,担任监狱医务室的药剂师后开始认真写作。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他小说的主要风格:(1)“含泪的笑 ” ;(2 )“欧·亨利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局。(3 )善用夸张和比喻,小说语言幽默风趣,诙谐俏皮。

 

(二)释题:理解“麦琪”的含义。

 

麦琪(magi),指《圣经》所载耶稣降生时从东方来耶路撒冷给他送礼物的三个贤人:“光明之王”梅尔基奥尔赠送黄金表示尊贵,“洁白者”加斯帕赠送乳香象征神圣,巴尔撒泽赠送没药预示着基督后来遭受迫害而死。麦琪首开圣诞馈赠礼物的风俗。

 

小说名“麦琪的礼物”,就是借此比喻、赞美主人公的互赠爱情礼品就像三位贤人送给耶稣的礼物一样圣洁、完美、令人钦羡和赞叹。说他们就是麦琪,即赞美他们具有贤人一样的品格,与那些并不那么纯真的世俗送礼的人们相比,他们的纯洁真情才是真正聪明的,令人钦羡的。

 

(学情分析:由文章作者导入,自然引出下面的作家介绍。欧·亨利的成功史本身就是一部好教材,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位作家,故应作点补充介绍。简说其风格,有利于指导学生对课文的解读。)

 

三、检测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馈(kuì)赠    抽噎(yē)    吝啬(lìn sè)    鹌鹑  (ān chún)

 

晦(huì)涩    相形见绌[注: 形: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chù)    忐忑(tǎn tè)不安    白皙(xī)

 

玳瑁(dài mào)    啜(chuò)泣 

 

2.词语解释

 

掂斤拨两:比喻过分计较小事。

 

油然而生[注: 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产生。

 

相形见绌:小说里指希巴女皇的珠宝和首饰与德拉的头发比较起来远远不如。

 

忐忑不安[注: 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心神不定[注: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心里不安。

 

四、阅读全篇,整体感知,把握全文的行文脉络和思想感情。

 

(一)用简洁的语言请同学说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情分析:布置以上问题是对小说的整体感知。按照整体阅读的原则,说大意,明主题,同时也训练学生迅速摄取要点的能力,概括分析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明确: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德拉和杰姆夫妇,故事并不复杂,讲的是圣诞节快到了,夫妇二人想互相赠礼物,但家境拮据,无奈之下,只能卖掉自己心爱的东西换回对方心爱的东西。结果妻子卖掉了美丽的长发,给丈夫买了白金表链;而丈夫却

[1] [2] [3] [4] 下一页

卖掉了祖传了金表,给妻子买来了她向往已久的发梳。珍贵的礼物变成无用的东西,其实,他们得到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真爱。

 

(二)粗略谈谈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吉姆夫妇为了互相赠礼物而卖掉自己心爱的东西换,体现了“爱”的分量,爱给他们的礼物披上了神圣的色彩,是具有人性的,闪烁着爱的光芒的礼物。

 

(三)你能围绕“礼物”来提出问题吗?可以是文章内容方面,也可以是写作手法方面的,比一比,看谁的问题提得有力度,有深度。

 

(学生交流后整理,教师补充,梳理)

 

可能提出来的问题有:

 

1. 是谁要购买赠送礼物?会买什么样的礼物?

 

2 .既然家境贫寒,为什么还要购买礼物?

 

3 .双方是怎样实现为对方购买礼物愿望的?

 

4 .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快结束时才交待故事的结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德拉卖掉金发买来金表链,杰姆卖掉金表买来发梳,珍贵的礼物都成了无用的东西,真是“无巧不成书[注: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这样的巧合可信吗?

 

6 .作者在文末围绕礼物这样议论到:“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俩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接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聪明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有什么意义?

 

(学情分析:以上设计着眼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这个点“寻”好了,“寻”对了,就可一线以串珠,拎起全文。馈赠圣诞礼物是本文的中心线,围绕这个点便可生发出一连串的问题,较为深入地理解全文。构思之巧妙,文章的主题已寓于这些问题之中了。 问题尽量要由学生提出 ,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深入研习文章的过程 ,培养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过程。能够提出问题,便已成功了一半。学生如果提得不够深入和全面,教师应启发之,诱导之。教师的作用还表现然对问题的梳理上,这样才能有效地调控课堂进程,指导学生学习。) 

 

例如,以问题6为切入点,抓住“聪明”这个点串起全文。这里的聪明是赞词,是称赞主人公最懂得表达自己的爱情,表达自己最真挚的情感,而且主人公表现出非常懂得对方的情感、爱意,双方都没有因为礼品成了“废品”而生气。一生气,物质的利益、功利的考虑就将情感的价值压抑了。这种不伤害珍贵的情感,维护爱情的纯洁性,情感至上的行为是最聪明的,也就是他们俩是最懂得情感价值的人。

 

五、分析下列句子,体会遣词用字的妙处。

 

1、“迪林厄姆”这个名字是主人先前春风得意[注: 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之际,一时兴起加上去的,那时他每星期挣三十美元。现在,他的收入缩减到二十美元。“迪林厄姆”的字母也显得模糊不清,似乎它们正严肃地思忖着是否缩写成谦逊而又讲求实际的字母d。

 

名字,三个部分的全称,常常用在上流社会人物的正式职务履历方面,但在吉姆却根本就没有用处。正是因为这样,那个“迪林厄姆”的字母,才显得模糊不清,令人考虑是否缩写成不起眼的字母d,因为这样才显得“谦逊而又讲求实际”。这就把“迪林厄姆”这样正规的写法实在是不讲求实际的意思隐含在其中了。对字母的拟人化描写,表达了作家对他们的同情,在同情中又带着调侃和讽喻,也是主人对生活窘境的自嘲。

 

2、他的两眼固定在德拉身上,其神情使她无法理解,令她毛骨悚然[注: 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又不是不满,更不是嫌恶,根本不是她所预料的任何一种神情。

 

句子中的固定、毛骨悚然、愤怒、惊讶、不满、嫌恶,都贴切表现了对方怪异可怕的神情。同时,以一连串的否定性判断来表现吉姆神情的怪异、有延宕沟通的效果。

 

同样表现男主人公神情、心理的传神词句还有好些,如下面的语段:

 

“你已经把头发剪掉了?”吉姆吃力地问道,似乎他绞尽脑汁[注: 费尽脑筋。]也没弄明白这明摆着的事实。

 

……

 

吉姆古怪地四下望望这房间。

 

“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吗?”他差不多是白痴似地问道。

 

吉姆一再重复的明知故问[注: 明明知道,还故意问人。]的话,那些加底线的词语,都传神地表现了他无比惊诧、难以置信[注: 不容易相信。]、不愿相信、头脑无法反应过来等等神情和心理活动。

 

六、布置作业

 

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进行归类,探究这些细节描写对刻画主人公形象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示例:

 

 通过上节课的阅读和复述,我们了解到本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注: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跌宕起伏,给人一种“曲径通幽[注: 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之感,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感受呢?是缘于作者在本文运用了悬念与巧合的写作方法。 

    二、思考并讨论小说情节:

 

(一)作者在情节安排上,一开始就给读者以阅读上的等待—— 悬念。简要说说这篇小说的悬念在哪里? 

 

(学情预测:通过探讨分析,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叹作者在情节上构思巧妙,并且在自己的日常写作中受到些许启发。学生有可能接触过《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等欧·亨利的其他名篇,对欧·亨利小说善于设计悬念有感性的认识。)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德拉一定得给杰姆买圣诞礼物,否则她过不了这个节。可是,贫穷的她怎样才能弄到钱?(悬念初起)

 

后来德拉卖掉了夫妻俩引以自豪的两样东西中的一样——头发,用卖发得来的钱,为杰姆买了一条表链,并在家中期待着杰姆的归来。读到这里,我们一定会以为杰姆回家后看到表链该有多高兴了。可是杰姆一进门就盯着德拉,露出一种“摸不透的表情”,这是为什么?(悬念再生)

 

当杰姆听到德拉说是剪了发而买了一件“美丽的礼物”后,杰姆恍如梦中,多次向妻子发问:“你把头发剪掉了?”“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读到这里,我们心中疑惑:德拉的容貌改变了,难道杰姆就不爱她了吗?(悬念接踵而来[注: 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继续读下去才知道,原来是杰姆给德拉买了用来装饰那一头长发的成套发梳,可如今,德拉的长发却没有了,难怪他追问不休。杰姆哪里来的钱呢?(悬念又起)

 

直到最后,我们才明白:原来杰姆是卖了他最以自豪的东西——心爱的怀表,才给妻子买回的成套的发梳。(悬念解开)

 

(二)德拉和杰姆互送圣诞礼物,结果“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巧合。艺术上的巧合,必须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要让读者觉得故事情节真实可信,巧合必须成为故事情节展开过程中合理的一部分。试从时间、主人公的经济条件、夫妇之间的感情等几个方面分析,你觉得小说中的巧合真实可信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

 

“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这一巧合,让小说情节出现了出人意料的突转,造成了哭笑不得[注: 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的喜剧、双重期待落空,才给人震撼性的效果。

 

小说开篇已经对夫妇量拮据的经济状况做了介绍。“当这位家庭主妇逐渐平静下来之际,让我们看看这个家吧。一套带家具的公寓房子,每周房租八美元。尽管难以用笔墨形容,可它真真够得上乞丐夫妻这个词儿。” ““迪林厄姆”这个名号是主人先前春风得意之际,一时兴起加上去的,那时候他每星期挣三十美元。现在,他的收入缩减到二十美元,“迪林厄姆”的字母也显得模糊不清,似乎它们正严肃地思忖着是否缩写成谦逊而又讲求实际的字母d。”“明天就是圣诞节,她只有一元八角七给吉姆买礼物。她花去好几个月的时间,用了最大的努力一分一分地攒积下来,才得了这样一个结果。”

 

主人公的经济条件:他们生活拮据,能够换来钱的只有妻子美丽的长发,丈夫祖传的金表。他们只能卖掉长发和金表,买来白金表链和发梳。结果两人珍贵的礼物均变成了无用的东西。 

 

小说前面详尽描述了女主人公如何绞尽脑汁,终于想到变卖心爱之物以给丈夫一个惊喜,并描述了她如何期待惊喜的发生。而没有写出来的丈夫一方,也同样有一个谋划卖物购物以及心理期待的过程。正当我们和女方都等待那个“惊喜”的结果时,作者以他拿手的结局出人意料的手法,先宕开一笔,亮出丈夫的礼品,顿时使女主人公以及读者,和刚进门时的吉姆一样目瞪口呆[注: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此时我们会更加感动于女方的牺牲(因为人们还不知道男方的牺牲,不知道男方的全部秘密),紧接着就亮出男方作出了一样的牺牲,不仅女方要的惊喜化为乌有[注: 乌有:哪有,何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期待落空,而且方知男方曾有一样的惊喜期待,现在一样变成泡影。此时我们在这种感动,就不是感慨感动而是被震撼了。所以,这种巧合既是在意料之外又是顺利成章的。

 

夫妇之间的感情:苦难的生活并没有消磨尽他们纯真的爱情。他们为了对方勇于自我牺牲,无私奉献。所以才会卖掉自己珍爱的东西,给对方买礼物。

 

 三、赏析细节描写,进一步认识人物形象。 

 

(一)精彩的小说,一定不乏精彩的细节描写。细节,展现人物形象,细节,能够打动读者。本文有哪些这样的笔墨呢? 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出相关细节,并品评其表达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1.德拉夫妇拮据家境的描写。 

 

(1) “一块八角七分钱”的三次反复出现。

 

3-5段:“房租”“信箱”“电铃”“名片”等的描写。

 

这些描写,表现了德拉一家生活拮据,读来令人心酸,营造了一种忧郁,凄凉的气氛。也为后文夫妇二人无奈卖掉金发与金表埋下伏笔。

 

2. 德拉买发梳前内心活动的细节。

 

分析行动、神态描写背后的心理(8-10段)。

 

(1)站在镜前,两眼“晶莹透亮”——为自己卖头发的办法而高兴。

 

(2)“20秒内”她的脸“失色”了——金发毕竟是自己心爱的,舍之能不心痛?

 

(3)“解开”“披散”“神经质”地梳起——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内心极度痛苦。

 

(4)眼睛不留着“晶莹的泪光”,“飘然”走出——作出决择后的轻松 。

 

心理描写细腻而富有层次,将德拉卖掉金发前的复杂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注: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为了心爱的人而舍弃自己心爱之物的女性的善良与美丽。

 

3. 杰姆见到剪掉金发后的德拉的细节。

 

朗读25-26段,31-32段 ,运用再造想像,想像杰姆此时的心理。

 

四、思考谈论,分析小说的主题:

 

(一)作者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通过悬念和巧合的运用,主要是为了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

 

学生思考,回答。明确:他们二人之间那种相濡以沫[注: 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的爱。(板书:爱)

 

(二) 虽然双方的礼物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但让人觉得这并不只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局,我们从“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痛苦中,分明还能感到些许心慰,这心慰是什么?(夫妻之间真心相爱)小说是怎样刻画的?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句子来分析其中蕴含的意义。

 

明确:透过这一个个耐人寻味[注: 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的描写,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我们分明读到的是德拉、杰姆之间最纯洁、最真挚的爱情。为了爱他们卖掉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为了爱有的甚至可以牺牲生命。

 

(三)作者是怎样赞美如此圣洁的爱的?在最后一段中找出一句话。

 

明确:“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接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作者称他们是聪明的麦琪,那么这礼物无疑就是神圣的充满爱心的“麦琪的礼物”了。

 

(四)这个结局你感到遗憾吗?

 

学生讨论。明确:虽然两位主人公的好意都落空了,但这并不是一个事与愿违[注: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而令人遗憾的结局。因为德拉和杰姆彼此都送给了对方一颗最真挚的心,他们之间体贴入微[注: 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相濡以沫的感情,才是彼此间最珍贵的礼物。这是神圣的、充满爱的、放射着人性美光彩的、寓意深远的礼物。 

 

五、布置作业:

 

1.比较《挖荠菜》和《麦琪的礼物》在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上的异同。

 

2.试着理出文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并想一想这样安排的好处。

 

第三课时

 

一、导入示例:

 

我们学过张洁的《挖荠菜》,在张洁的回忆里,“挖荠菜”包含了“我”童年时许多美好的感受和回忆。这种感受和回忆就属于情感价值方面的体现。在课文里,我们也看到了实际上对对方已经毫无实用价值的礼物,承载着最珍贵的情感价值——爱。下面我们来对《挖荠菜》和《麦琪的礼物》在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上的异同。

 

二、比较《挖荠菜》和《麦琪的礼物》在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上的异同。

 

(一)首先,让我们明确情感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区别:

 

我们读过张洁的《挖荠菜》和《拣麦穗》,拣了麦穗,换了钱,做了嫁衣,这是带着少女的幸福的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想的。一旦幻想失落了,嫁衣的实用价值并没有变化,但是审美价值却随之失落了。在现实生活中,实用价值占着优势,它是压抑、统治着情感的,情感是不自由的;而在文学想像中,情感却可以从实用功利中获得解脱,让心灵深处的情感获得自由。

 

从这里可以看出,情感价值的超越和自由是和艺术感染力成正比的。在《拣麦穗》里,小女孩希望嫁给卖糖老汉,明明是毫无实用价值的,甚至可以说实用价值是等于零的,可是卖糖老汉却仍然非常疼爱小女孩。在这样的价值反衬中,才更显得情感超越物欲的自由,才更加显示出人的美好真情。

 

(二)《麦琪的礼物》的作者是美国人,《挖荠菜》的作者是中国人,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在审美价值观念上却是息息相通[注: 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的。

 

张洁的《挖荠菜》是抒情散文,开门见山[注: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就是:“我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有了特殊的感情,而不是一般化的感情,因而采荠菜就比吃荠菜更加精彩了。自己童年时代挖荠菜吃荠菜的苦难,难以忘怀的快乐与吃荠菜的香甜,老年时带着儿孙再去挖荠菜的场面,儿孙们漫不经心[注: 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敷衍似的挑上两根荠菜的行为,带来审美意义上内心的无限的酸痛。作者瞬间的感悟及对年轻一代的忠告,构成了本文深刻的审美价值。同样是挖荠菜、吃荠菜,过去是为了填饱肚子,解决吃的问题,而现在吃荠菜是吃营养、吃保健。同样的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截然不同[注: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两厢比较,人们很容易感受到时代的不同,人们生活状况的差异和社会的发展。

 

《麦琪的礼物》也有抒情的一面,与《挖荠菜》在审美价值上的共同之处,是通过叙事来表现的。在《麦琪的礼物》中,也有一系列的情感洋溢的场景,可以说写得淋漓尽致的。如:德拉非常在意自己的外貌在丈夫心目中的感觉,在她把头发卖掉了以后,紧张地等待着丈夫,听到丈夫回家的脚步声,她“紧张得脸上失去了血色”,心里还在祈祷:“求求上帝,让他觉得我还是漂亮的吧。”丈夫进门以后,她一再絮絮叨叨地诉说自己的头发会“很快”长起来,祈求他“不会在意”。这些都是情感的强烈表现,具有抒情的力量。可是在这样的抒情话语中,读者不应该忽略的是其中浸透着叙述者的调侃,作家让读者感到,她的过分在意外表形象而心理过分紧张是没有必要的。她紧张,她怕自己外貌的改变会给丈夫一眼看出来,就刻意抢在他有反应以前先入为主[注: 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而丈夫恰恰是反应迟钝,“绞尽脑汁也没弄明白这明摆着的事实”,有点“白痴”一样的“恍惚”。这其中就流露出一种不同于抒情性的语言风格,从小说来说叫做喜剧性,从趣味来说,就是幽默感或者谐趣。

 

△三、双线结构是小说一种常见的结构,试着理出文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并探讨这样安排的好处。

 

(学情分析:双线结构学生可能知道《药》、《心声》,设计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双线结构能够大量节省文章篇幅,造成耐人寻味的效果。)

 

提示:女主人公的活动是明线,男主人公的活动主要是暗线。两位活动的本质相同,写出其一可推知其二,都用明线不仅大量重复,且无最后出人意料的巧妙结局。二人性格一较敏感,一较沉稳。把敏感的这位用明线来表现,能用很多的细节去刻画人物的处境,人物的内心。沉稳这这位用暗线,让读者自己去想像。

 

五 、布置作业:

 

1.完成《伴你学语文》中的本课练习。

 

2.比较阅读: 《我的叔叔于勒》和《麦琪的礼物》表现的都是小人物的生活,你认为菲利夫妇和德拉夫妇对生活的态度有何不同?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学情分析:这个训练设计,即是回到整体,使学生对小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又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同时,日常生活中,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孩子成名,成英雄,成为“大人物”,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但只要我们有一颗善良、纯洁的心,生活中也会不缺乏温馨;只要有尊严、有价值的活着,生活中也不乏斑斓的色彩。通过训练,希望给学生一点有益的人生启示。)

 

 

 

附:板书设计

 

 

 

德拉 →   卖 →   头发 →    买  →  表链 

 

 

 

                        真挚无私的爱

 

 

 

杰姆 →   卖 →   金表 →    买  →  发梳

上一页  [1] [2] [3] [4]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作文专题

    服务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