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科技文阅读
   [标签: ]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科技文阅读

   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有关内容: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现代文阅读:

   1.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

   据此,科技作品阅读命题将呈以下趋势:

   1.阅读材料的选取涉及面广,视角宽泛。

   注重材料的整体性、时代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命题材料触及天文地理、江河湖海、花鸟鱼虫等方方面面,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

   2.注重对文章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整体,指的是对文章进行宏观的全面的把握,突出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几方面内容的考查。

   3.命题体现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是指题目设置大多采用主观性的试题,答案要求宽泛,限定灵活,只要符合意思即可给分。即使意思与答案不符,只要言之有理[注: 说的话有道理。],也未尝不可。同时强调答题思维的多角度,答案的多元化、个性化。由于这类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应用、评价、迁移、表述等能力,所以深受出题者的青睐,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4.跨学科考查倍受关注。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的新课程的第四个理念“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对跨学科学习的提倡、对语文综合能力的要求,为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提供了有力的考查依据。学科交叉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利于考查学生将各个学科融会贯通[注: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举一反三[注: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都注重了对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中的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科技作品的阅读中。这也是由这种文体的属性所决定的。所考查的科技作品大多是最新的科技发明、自然生态、人类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天文等多个自然学科领域,如野生动物,环境污染、能源开发与利用、太空探索、禽流感等等。阅读这些科技作品,既需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因为归根到底[注: 归结到根本上。]这类题还是借助对自然学科知识的理解来考查语文综合能力。在科技作品的备考训练中这类文章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二、考点举要()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相关的阅读题型:如:“从目前研究进程看,科学家认为植物之间是通过哪两种方式来沟通和交流的?”(2005浙江省国改区学业考试)“土壤污染跟其他污染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土壤污染物有多种,下面列举了两种,请你从文中找出其它几种,仿照示例表述。”(2005嘉兴中考)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关的阅读题型:如:“文章第②段中引用施特恩海默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2005浙江省国改区学业考试)

   3、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进行探讨。

   相关的阅读题型,如:“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章开头叙述印第安人的传统有什么作用?”(2005浙江省国改区学业考试)

   4、分析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以及语言表达作用。

   相关的阅读题型:如:“文中加点的‘据统计’不能删除的理由是什么?” (2002年浙江省中考)“第3自然段多处引用数据,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2005年嘉兴中考)

   5、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相关的阅读题型:如:“根据文章的内容以及平时的积累,你认为一项科学研究的成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请写出其中三种。” (2005浙江省国改区学业考试)

   注重培养考生的科学素养,将是科技作品考查的一个亮点。 根据新课标中“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考查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这些题目将会更多地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

   6、 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这将是科技作品阅读考查的一个发展方向。 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唯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相关的阅读题型: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如给某一事物下定义;对指定内容的图表式处理或对图表内容的文字表述等;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认识;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根据文章内容延伸到文外相似的内容;6.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7.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8.有创见地补写文章结尾;9.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警示性的标语、建议或公益广告等;10.针对文章的某个方面或某段内容,自己设计题目并做出回答。11. 综合其他学科知识答题的倾向仍然出现并有扩大趋势。12、给文章加标题。

   科技作品阅读的开放性试题举例:如: “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对土壤污染问题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防止土壤污染的建议或拟一条警示性的标语。”(2005嘉兴中考)

  

   三、 阅读方法指导:()

   (一)树立整体阅读的观念,全面把握文章。

   学业考试的现代文阅读,大多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着眼于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所以提高科技作品阅读能力,答好科技作品阅读题,树立整体阅读的观念很重要。所谓整体阅读,是说通过阅读,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进行整体阅读的要领有三:一是明确整体阅读应把握的要点。对文章要进行通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管篇幅长短,尽量要一口气读完,即使某些地方没有读懂,也由它去,以免打断阅读思路。通读一遍,应主要注意这么几点:文章主要讲了什么问题,说了几层意思,这几层意思是什么关系,对文章粗知大概。二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的时候,为了能快速的捕捉信息,要边读边画: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画下来,在文章中留下阅读痕迹,这样能促使你认真读文。有时,最初的印象却是最鲜明的,用来回答整体感知类的问题非常准确。有时,你认为的重要、精彩之处,也恰恰是出题点,先有了注意,会有利于对问题的理解。三是树立不读懂原文不答题的意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不是一遍就可以奏效的,它是渐进的,是需要反复阅读的。一般情况下,多数考生是很难在读完一遍后就能迅速概括文章要点的,不可能马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切不可急功近利[注: 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要争取在第二、第三遍的阅读中实现对文章的整体阅读,然后再去得心应手[注: 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地答题。

   (二)认真审读题干,快速筛选信息。

   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迅速阅读题目,认真地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有的题干要求从整体上抽象概括,有的题干则明确说明是针对哪一段出的题,有的题干要求从写法上进行分析,有的要求从结构上进行说明,有的题干要求从语言上进行分析……总之,仔细审题,一是为了明白回答内容在文章中的位置,考生阅读相关的内容即可获得有效信息,无须再瞻前顾后[注: 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浪费时间。二是要弄清思考的方向,避免答非所问[注: 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

   (三)掌握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对每个部分做具体的阐释;综合,也就是概括,就是再现各部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分析、综合是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考生做阅读题时,都要用到“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只不过因题目不同,有时侧重于分析,有时侧重于综合,有时二者兼用。一般而言,现代文阅读题目中,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对文章结构、思路的认识,对信息的筛选,多用分析的方法;而对信息的提取,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对文中观点、态度的把握,和根据文章进行联想推断,则需要综合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分析的方法没有定规,综合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可把文中的关键词语摘录组合在一起,形成答案,可在阅读中仔细推敲领会句子的含义,结合作者意图对文章进行提炼概括等。

   (四)答题的语言要“准确”“巧妙”

   解答阅读题,切记偏离题意,语言模糊,模棱两可[注: 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大体则有,具体则无;也要避免语言罗嗦,重复述说,同时要注意不能思路混乱,没有逻辑性。要力求在用语准确的前提下,做到语言巧妙,巧在语言“新颖、生动、形象”,给阅读者以美的享受。

   (五) 把握题目梯度,答题循序渐进[注: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阅读题的设计基本呈现由浅入深[注: 从浅到深。]的特点。一篇文章通常设置4—5个阅读题,从知识题到理解题,由答案固定型的简答题到答案多元化的开放题,题型有变化,难易有梯度。

   总之,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整体感知——各个击破[注: 各个:逐个;击:攻。军事术语。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有时也比喻将问题逐个解决。],恰当使用语言表述技巧。

   考场是个特殊的阅读场地,题料是精选的阅读文本,是对阅读能力的真实检测。如平时储备丰厚,训练有素[注: 素:平素,向来。平时一直有严格的训练。],把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在考场上就能应对自如,厚积薄发[注: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见解超凡。

   当然,考场上的气氛毕竟有别于平时,所以,要想在考场上将各种答题方法灵活运用,发挥或超常发挥阅读水平,还需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四、巩固练习()

   人类的信息交流离不开语言。那么,动物有没有“语言”呢?常言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所谓动物的“语言”,一般是指同一种动物之间为了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传递信息的动作、气味和声音。

   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气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昆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信息激素,这是一类挥发性的有独特气味的化学物质。在昆虫释放的信息激素中,最普遍、最灵敏、最专一的,是吸引异性的“性引诱素”。例如,一种雌蛾在交配产卵前,能分泌只有0.1微克的“性引诱素”,但雄蛾依靠头部的触觉,甚至在1公里外都能收到这种信号,几乎只要一个气味分子作用于雄蛾的触角,就足以引诱雄蛾与雌蛾“约会”。蚁、蜂、蚜虫等受到伤害或惊扰时,会放出一种“警戒素”,以告诉同类赶快逃避或奋起自卫。

   高等脊椎动物也有气味“语言”。例如,人们在小狗身上抹上母猪的尿液,母猪凭着这种体味信号,会把小狗当作自己的孩子进行哺乳。雄羚羊求偶时,也要靠嗅觉来识别雌羚羊。

   当然,动物的声音更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根据动物学家研究,猪有23种声音信号,狐狸有36种声音信号,而阿拉伯狒狒发出的声音信号竟然不少于40种。在模拟声音能力方面,一种叫库科尼亚的鹦鹉会“说”上百个单词和几十句话。 (2003年常州卷)

   1、动物的“语言”除了有“报警”、“避敌”等作用外,还有哪些作用?各用两个字回答。(2分)

   2、文中画线句举出的两个数据,有什么作用?(2分)

   3、下列哪些现象是通过动物的“语言”起作用的?哪些不是?逐一简述理由。(3分)

   ①夜晚,在旷野上点一盏灯或燃烧一堆篝火,会引来无数的昆虫。

   ②蜜蜂只有在受到侵害时才会蜇人;而人只要挨了一只蜜蜂的蜇,便很快会遭到群蜂的围攻。

   ③《射雕英雄传》中欧阳锋将一条灌了蛇毒的鲨鱼砍死后扔入海中,不一会儿,海面上便漂满 了中毒而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的鲨鱼。

   4、请你利用动物间的“语言”,设计一个不用农药而能消灭害虫的有效办法。(3分)

  

   指导:

   1、 重在考查正确把握文意,从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要求考生能根据文意阐述其作用

   3、 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4、 开放性试题,实际也是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答案:

   1、 觅食 求偶 识别 自卫 (2分。答对2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

   2、 说明了雄蛾触角的灵敏。(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分。意思对即可。如从雌蛾的角度说明亦可。)

   3、 ①不是。因为这是由动物的趋光性决定的,不是由同种动物之间传递信息的动作、气味、 声音引来的。②是。因为这是由蜂蜇人后发出的警戒素招来的。③不是。因为这是由鲨鱼 的血引来的,不是由鲨鱼的体味引来的。(3分。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

   4、 不设统一答案。例:可以提炼昆虫的性引诱素,引来异性昆虫自投罗网[注: 投:进入;罗网:捕捉鱼鸟的器具。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喻自己送死。]。(3分。只要是运用文中提供的知识并有一定的可行性即可。如脱离文章知识,方法可行得1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