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中考专题复习——背诵与默写(教案)
   [标签: ]

中考专题复习:背诵与默写 教案

   一、中考“考试目标”:

   正确默写必学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精彩语句;正确默写古代诗词中脍炙人口[注: 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的名句。

      二、题型

   古诗文默写题是中考语文的传统题型,它一直出现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中,且占有一定的比例。纵观2005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六种题型。

   (一) 直接型

   这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它要求考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其形式为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出下句写上句。例如: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05年河北省中考题)

   (2)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2005年武汉市中考题)

   这类试题的难度教小,只要会背会写即能作答,属记诵考查的最底层次。答题时不得多写、少写、错写或颠倒顺序。上面两例答案依次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1):谁家新燕啄春泥;例(2):落红不是无情物。

   (二) 理解型

   这题型一般都给出要求,考生须根据要求作答。考生不仅要熟悉识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课文有较好的感知能力,要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回答。例如:

   (3)《〈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2005年西宁市中考题)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2005年成都市课改区中考题)

   此类题在2005年中考试卷中比较多见,它是对考生平时阅读能力的巧妙检测,因为它摒弃了死记硬背的做法,同学们需要熟背课文,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默写出诗句。例(3)中,《〈论语〉十则》多是谈学习的,但其侧重点不同,只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才是谈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例(4)要

   抓住“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这一关键语,回忆《使至塞上》一诗,不难答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类题虽然比直接默写题的难度稍大些,但只要同学们平时注意从内容上去理解,那么“则难者亦易矣”了。

   (三)比较题

   这是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类默写题的特点是:由一篇古诗(文)联想到别一篇诗文的某一“特定内容”。其难度比前两种要大些,它要求考生既要理解题目中句子的意思,又要理解所填写的句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的意思,还要关于联想。例如:

   (5)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2005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题)

   (6)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描写出了“水”的气势,王维在《汉江临眺》中与之相近的句子是:

   (2005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题)

   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紧扣这一“特定内容”进行联想。上面两例的答案依次为:例(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例(6)”“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四)迁移型()

   这类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更注重迁移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联想,写出题目限定的答案。例如: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注: 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古诗文中有许多体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名句,请你默写出四句,并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

   (2005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题)

   (8)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在临别之际,请你选用古诗句中两个“送别”的句子来表达你对老师或同学的离别之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2005年重庆市中考题)

   这类题具有迁移性和综合性,属于归类记忆式背诵默写题,考生应具有较强的联想能力和扎实的语言知识,答题时要根据指定的类别写出若干诗句来。例(7)要求写出“体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名句”,这样的诗句诚如题中所说的“古诗文中有许多”。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例(8)表达送别情感的课内外的古诗词也有很多。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注: 比喻友情深厚。]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五)运用型

   这是一种深层次的默写题,它设置具体的语境,要求考生展开联想,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入其中,使之与文中的具体语境相吻合。例如:

   (9)温家宝总理在去年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巧妙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诗句“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重头越”抒发他的雄心壮志[注: 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的诗句“ , 。”

   (2005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题)

   (10)连战、宋楚瑜近期访问大陆的活动给一度陷入僵局的两岸关系带来了生机。请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描述这个可喜的转变: , 。

   (2005年海南省中考题)

   这类默写题综合考察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和联想能力,设题时古为今用[注: 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现实联系紧密,属于学以致用[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的题型。它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课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不要急于下笔,应先进行分析,再结合课文中的名句进行取舍。两例的答案分别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注: 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又一村”。

   (六)赏析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这类默写题是在运用默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考生的潜能,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佳句的理解赏析能力。例如:

   (11)请选择你喜欢的古诗文中的名句作为座右铭,提醒自己正确对待困境。(写出连续的两句)

   (2005年浙江省课改区中考题)

   这类题型将古诗文默写与赏析结合在一起,试题新颖灵活,答案丰富多彩,是考查考生创新能力、激励考生展示其语文才华的一种好题型。例(11)的答案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长风破浪[注: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所填诗句切合主题即可。

  

   三、能力题型设计()

   1、按要求(或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态的诗句是 , 。

   (2)古诗词中,有不少句子用“杨柳”来表达思念惜别的情感,请写出一句:

  

   (3)读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突然想起了古人的两句话“ , 。”我真羡慕福楼拜有这么多的好朋友。(用《陋室铭》中的原句)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4)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

   (5)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 。”(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

   (6)改革开放是史无前例[注: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前进的道路上荆棘丛生[注: 荆棘:荆条蒺藜。丛:聚集成堆。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困难极多。],困难重重,但正如鲁迅所说“ , , 。”(用《故乡》中的原句)

   (7)《〈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两句话是 , 。

   (8)高尔基《海燕》的结尾处预言家发出的呐喊是 !

   (9)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句子写到了“月”,请写出两个含月的句子:①

   ;② 。

   (10)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表明远大的志向和敢于胜利的信心。

   (11)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通过写交往人物来表现室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 , 。

   (12)《观书有感》这首诗中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两句诗是

   。

   (13)《黄鹤楼》一诗中表达诗人浓浓的乡愁的句子是 , 。

   (14)古诗词中有很多实写“风”“雪”的句子,请各写一句。(课内外均可,本试卷出现的及答其他题时已用过的除外)

   风: 雪:

   (15)《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

   (16)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鸟”相关的完事语句: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17)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春风”相关的完事语句:

   。

   (18)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沙漠”相关的完事语句:

   。

   (19)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一段文字,写了一年四季山间景色的变化,请你依次写出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 。

   2、按要求(提示)写出相应语句

   (1)《望岳》一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 , 。

   (2)《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的颈联是 , 。

   (3)与成语“扑朔迷离[注: 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有关的句子是 , 。

   (4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柳永的《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表现了青年男女离别的惆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反其意而用之,劝慰友人的句子是 。

   (5)《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注: 升平:太平。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 , 。

   (6)《卖炭翁》中表明卖炭翁心理矛盾的两句诗是 , 。

   (7)王昌龄的《塞上曲》有“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的诗句,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自然景物写出这一凄凉寒冷景象的句子是 。

   (8)古代诗文中描写洞庭湖胜景的名句很多,如

   ① , 。(孟浩然《临洞庭》)

   ② , 。(杜甫《登岳阳楼》)

   ③ , 。(范仲淹《岳阳楼记》)

   (9)有一句诗“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马说》中与此类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的句子是 , 。

   (10)朱自清在《春》中引用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来描写春风,原诗中写春雨的上句是“ 。”

   (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了作者豁达胸襟的句子是

   。

   (12)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之心的千古名句是

   。

   (13)杜牧的《江南春》诗中,有两句可说是江南春色的缩影。这两句是

   。

   (1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从视角的角度写夜色的两句是

   。

   (15)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指的是

   。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16)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

   3、根据下面的提示默写

   (1)你课内读过,或者课外还读过一些描写春天的古代诗句,请写出你喜欢的两句。① ②

   (2)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① ②()

   (3)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注: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的句子,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取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只写一处即可) 。

   (4)毕业了,你和你的好友将天各一方[注: 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好友非常伤感,这里,你可以借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这两句名言来劝慰他,还可以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来祝福朋友。

   (5)新市长上任变后,全市面貌大变,社会安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 。”(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

  

 << 上一页  [11] [12] 下一页

(6)夏,是流火的岁月,是激情飞扬的岁月。请在我们学过的诗、词、曲中选一个描写夏季的句子。

   (7)当今社会,不是缺乏有用的人才,而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这真是“ ”(用《马说》中相关句填写)

   (8)公园花展,观赏牡丹花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

   (9)《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两句意思一致。

   (10)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让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也能住上漂亮舒适的楼房,露出欢欣的笑容,这真是 。(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相关诗句填写)

   (11)退休老师伍宗怡离岗不离心,退休不退职,仍然时时处处关心少年儿童,难怪有人称赞他是 。(用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相关诗句填写)

   (12)高考落榜青年柳启奇面对挫折毫不畏惧,面对流言毫不在意,仍然矢志不渝[注: 表示永远不变心。],刻苦学习,当有人问到他今后的目标时,他充满自信地说: 、 。(用李白的《行路难》中相关诗句回答)

 << 上一页  [11] [12]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