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话题作文“诺贝尔情结”导写及例文
   [标签: ]

话题作文“诺贝尔情结”导写及例文

叶茂樟

【话题聚集】

    诺贝尔奖设立已有百余年,中国人百年的奥运梦都圆了,但国人的名字却始终没有出现在诺贝尔奖的名单上。面对新一轮诺奖的揭晓,内心酸涩的国人早已习惯从名单中尽可能梳理一些聊以自慰[注: 姑且用来安慰自己。]的因素。更有一些中国文人摆出一副不屑一顾[注: 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的模样,认为中国人不能过分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这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科学评价活动。

    事实上,国人向来不缺对诺贝尔奖的热情。这些年,关于国人与诺贝尔奖发生联系的新闻或者说小道消息,从来就没有停歇过。从鲁迅到王蒙,再至安徽省诗人叶世斌的自娱自乐,似乎诺奖尤其文学奖总是与国人擦肩而过。

    如何缩小我们与诺奖之间的差距,中国人何时才能走近诺贝尔奖?面对国人情深似海的“诺贝尔情结”和难以掩饰的尴尬,你的看法如何?请你以“诺贝尔情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这是个思辨性极强的话题,写作时要先梳理出自己的观点。明确诺贝尔奖不只具有荣誉意义,更是一个国家尖端科技实力的反映,因此对国人的“诺贝尔情结”,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以此淡化诺贝尔奖的科学意义显然无济于事[注: 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我们更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制度和科研制度,乃至整个国家的人文环境。在当今这个浮躁而功利的社会,是不可能培养出大师的。真正的大师需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治学精神,更需要有悲天悯人[注: 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的博大情怀。科学可以没有国境,但科学家有祖国。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理解国人难以言说的“诺贝尔情结”,另一方面更需要优化育人环境,奋起直追[注: 振作起来,紧紧赶上去。],不断创新,勇攀世界科学高峰。这些都是对诺贝尔奖的基本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写作时不要面面俱到[注: 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抓住一点深入剖析即可。

【素材放送】

一、诺贝尔及诺奖获得者语录

    1.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

                                                              ——(瑞典)诺贝尔

    2.人间最可怕的是一知半解[注: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而又以通达自居。

                                    ——(奥地利)罗伯特·巴雷尼,1914年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

    3.不要死读书,要把握住一点学术心得,终身研究。

                                    ——(美籍德国)詹姆斯·弗兰克,1925年物理奖获得者

    4.搞科学的人,一定要坚持这样的信念,学无止境[注: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英国 约翰·道格拉斯·科克罗夫特,1951年物理奖获得者

    5.一般的推测,并非研究者唯一可行的的道路。以自己的行动去开发脑子才更为有趣而且有益。

                                    ——(瑞典)特斯坦·威塞尔,1981年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

    6.我不知道是否会得诺贝尔奖,但我知道我要公开说些什么。我想提出杀害儿童的战争。我认为这是我们时代最可怕的事情。文学也是一种提示这个悲剧的手段,将其置于舞台的前方。在巴黎,人们最近将妇女雕像掩盖,以谴责对阿富汗妇女的自由权利的践踏。这很好。也可以在所有的儿童雕像的心上画上一个大红点,提醒大家在巴勒斯坦、在拉丁美洲、在非洲某地,一个儿童被子弹打死了。而大家对此都默不作声!

                                        ——(法)克莱齐奥,2008年文学奖获得者

二、事件速览

1.鲁迅曾拒绝诺贝尔奖提名

    其实早在1927年,瑞典人就打算提名鲁迅,鲁迅干脆说了句不配:“……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点滴感悟: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看着诺贝尔奖名单上一个个陌生的名字,我们似乎还有咀嚼往事的荣耀:不是要不到,而是不想要!不过鲁迅的谦虚态度还是让我们意识到自身底气的不足,强调这种距离,不是妄自菲薄[注: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而是为了使中国文学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2.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七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和钱永健。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崔琦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8年,钱永健与日本科学家下村修和美国科学家沙尔菲因对水母进行研究和发现绿色荧光蛋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点滴感悟:截止目前,七位华裔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而每次他们的获奖都能引起国人的浓厚兴趣,其实,他们都是早已加入外国籍的外国人。尽管在国籍上我们无法分享这些科学家的荣誉,但他们的血统还是让许多国人津津乐道[注: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也不免让人想起一句古话:“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诺贝尔奖为什么在中国水土不服[注: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

点击下载本文件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