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小学升初中语文衔接班第1讲
   [标签: ]

小升初语文衔接班第1讲   

   

二. 记叙文文体知识   

   

1.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2. 记叙文的分类   

   

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4. 记叙的顺序   

   

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5. 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注: 从开始到末了。表示一贯到底。]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6. 记叙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而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7.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   

   

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发表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画龙点睛[注: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的作用。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抒情方法: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在记叙描写中抒情。   

   

8.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三. 记叙文阅读指导   

   

1. 读懂一篇文章的标准   

   

读懂一篇文章,要达到这样几条要求:一要掌握字词;二要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三要弄清段落层次;四要抓文章的主要内容;五要会归纳中心思想;六要把握文章的写作方法,这些都是阅读理解的基本功。   

   

2. 怎样阅读一篇文章   

   

阅读分析一篇文章,依赖于用心细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初读课文,学会字词,了解全文大意。   

   

阅读课文时,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查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字词。阅读后直观感觉一下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2)细读课文,弄懂句段,分清上下文的联系。   

   

阅读时,要一句一句地读,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再根据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通过对每个自然段的理解,分清上下两个自然段的联系,是并列关系还是因果关系,是转折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3)熟读课文,理清层次,掌握文章脉络。   

   

通过各自然段在上下文中的联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要准确地概括段意,首先抓住全段的中心句,中心句是指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凝炼而又体现中心的一两处语句。中心句多在段首或段尾,也有个别在段中,有些段没有中心句,需要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意思。可用摘句法和归纳概括法。通过各意义段的内容,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写作脉络,即文章的写作顺序。   

   

(4)精读课文,抓住重点,理解文章内容。   

   

文章中比较通俗易懂的内容,通过前几步明白了即可,不用再花更多时间从头到尾阅读全文,要紧紧抓住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仔细阅读,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   

   

(5)品读课文,审句析段,归纳中心思想。   

   

通过语言,即通过关键词语、句子感知文章的思想情感和内容,挖掘作品的隐含信息和深层意蕴。在记叙文中,作者总是通过写人、记事、状物

[1] [2] [3] [4] 下一页

、绘景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记叙的侧重点不同,概括中心时,思考角度也有所不同。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于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记事的记叙文,一般侧重于表现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写景的文章,一般侧重表达作者对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写物的文章,一般侧重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和情感。   

   

在概括文章中心时,要注意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它们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其次,还要注意文章的题目,题目往往传神,与中心意思紧密相连。   

   

(6)欣赏课文,学习写法,体会材料安排。   

   

了解文章是怎样开头、结尾的,文章的衔接和过渡怎样,内容的照应和详略怎样。把握文章是怎样表达的。比如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段等。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表达思想的。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春天到来以后,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   

   

昨天早晨,我在草地上做徒手操,安静在花树丛中     ,因为常常在花香中     ,她走得很     ,没有一点磕磕绊绊的感觉。   

   

终于,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   

   

安静是个细腻的女孩子。我们用眼睛看到浅绿深红的世界,安静用她的心来感受和理解。安静的面前,同样是一个层次浓淡有致的春天。我相信,她的没有视觉的世界,和我们一样丰富,甚至可能有比我们更丰富的地方。   

   

安静极缓极缓地伸出她的手,在花香的引导下,她的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白蝴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神秘的灵性抓住。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安静细细地感觉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离,安静仰起头来,在用心灵张望。   

   

安静的心上,此刻一定画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画过一道极其优美的飞行曲线。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自我的缤纷世界。安静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无言地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吴玉楼《触摸春天》,有删改)   

   

1. 从下面句子的括号里选出最恰当的词填到句子相应的横线上。   

   

安静在花树丛中     (a. 穿梭   b. 穿行),因为常常在花香中     (a. 流连 b. 徘徊),她走得很     (a. 顺畅  b. 平衡),没有一点磕磕绊绊的感觉。   

   

2. 除了在开头点明安静是个盲童之外,文章还有哪些描写反映出她是双目失明的?请举出两个例句,并加以分析。                                        

   

3.“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离,安静仰起头来,在用心灵张望”,句中的“在用心灵”可否删去?为什么?                                    

   

4. 安静触摸春天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5. 按照下面的提示,用简短的话说说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对春天:                   。   

   

对弱小的生命(如蝴蝶):                  。   

   

对人生:                   。   

   

分析:   

   

1. b   

   

2.“在花香的引导下,她的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写的是嗅觉。“安静仰起头来,在用心灵张望。”写的是感觉。   

   

3. 不能删去,因为安静的眼睛看不见,只能用心灵去感受。(根据人物特点思考)   

   

4.“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自我的缤纷世界。”(往往是文中议论性语句)    

   

5. 对春天无限热爱;对幼小生命十分爱护;对人生充满乐观。(对文中语言信息的理解)   

   

    

   

【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40分钟)   

   

阅读理解:   

   

(一)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注: 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仙露琼浆:                 

   

(2)春红已谢:                 

   

2. 对最后一段有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每一穗花”和“每一朵盛开的花”中的“每一穗”和“每一朵”不能互换。   

   

b. 这一段具体描写的对象是紫藤萝花。   

   

c.“我凑上去,想摘一朵”既表现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又为下文埋下伏笔。   

   

d. 这一段描写紫藤萝花的形态,没有抒情语句,作者感情比较含蓄。   

   

3. 文段从不同角度描写紫藤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首先从远处写,运用一个比喻句“像一条瀑布”,以此点题。   

   

b. 接着抓住其“色彩”来写——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泛着点点银光。   

   

c. 第二段写花的“繁盛”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d. 最后作者着力写“花香”,表达作者喜爱之情。   

   

    

   

(二)   

   

牵牛花   

   

不管我的两间住室多么狭小,我还是喜欢在室内硬挤上几盆花木。只要我的眼睛接触到一点儿青葱碧绿的草木,精神就会为之一爽。不过,我养了多年山茶、白兰之类也算有名的花木,大多不成功;因为在我偶尔离家十天半月之后,回来时便多已枯敝不堪了。   

   

无意中我种上了牵牛花,当然不把它当作一回事。可是它却一蔓繁花,满窗浓绿。一株牵牛一天可开花十几二十朵,一开就是几个月,天天如此,从不爽约。种养之法也简单不过,只要天天早晚不忘浇足两次清水就行了。它取之于人和自然的是这样少,而它报答人和自然的却是这样多,这不禁使我对它产生了一种尊敬之情。   

   

牵牛花的确没有特别娇艳的姿色,但它的花形花色,都开朗明净,朴素大方,竟是别有一番风致。尤其是那白色的牵牛花,它的外形与心地都同样是那么的纯洁无瑕。   

   

牵牛花总是迎着黎明开放,而在黄昏前萎谢。生命诚然短矣,但它却与光明同在。它为迎接光明而生,为送走黑暗而死。   

   

但是,我发现有不少牵牛花的枝蔓以至主蔓,一经下垂几天之后就一定枯萎而死,决无例外。原来,它们都只能向阳、向上飞快地生长,万一它们因为没有附着之处而下垂时,几天后就一定自行枯萎。   

   

我真的敬重起牵牛花来了,因为,它使我凛然地感到恐惧:啊,原来下垂就是倒退,倒退就是死亡呀!   

   

1. 作者在第一段中写养山茶、养白兰不成功的经历有什么用意?   

   

                                                   

   

2. 文中写“我”对牵牛花的感情变化过程为     ——      ——      。   

   

3. 牵牛花的生长告诉我们一个基本规律,这个规律是                            

   

4. 说说作者由牵牛花身上感悟出的人生意义。                                

   

    

   

(三)   

   

马路旁的行人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   

   

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但两条腿的小主人——小男孩儿想从马路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沿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孩儿又收回了跨出去的那一步,他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儿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而小孩儿的妈妈并没有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小脚又一次的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憋足了劲。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   

   

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人行道上去了,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小胖脸同时绽开了笑容——了不起的胜利!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老爷爷幽默地说,他摸摸孩子的头,“一开头总是困难的,但现在总算对付过去了。乖孩子,祝你向新的高度进军!”   

   

人生有多少个第一次啊!   

   

1. 文中的主人公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2.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儿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试着从文中找出根据(写两处即可,用文中原话)   

   

3.“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一句中“第一个高地”具体指什么?    

   

4.“人生会有多少第一次啊”这“第一次”指的是什么?    

   

5. 给短文选一个题目(    )   

   

a. 爬人行道      b. 小男孩     c. 第一次     d. 攀登   

   

    

   

   

   

【试题答案】   

   

(一)   

   

1.    

   

(1)比喻精美的食物。   

   

(2)春天园子里的花已凋谢。   

   

2. d   

   

3. d   

   

    

   

(二)   

   

1. 作用一是引出种牵牛花的经历,二是反衬牵牛花生命力之强。   

   

2. 不当回事——尊敬——敬重   

   

3. 下垂就是倒退,倒退就是死亡。   

   

4.    

   

(1)少索取多奉献   

   

(2)心地纯洁无瑕   

   

(3)永与光明同在   

   

(4)只前进不倒退   

   

    

   

(三)   

   

1. 小男孩儿   

   

2. 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沿上或他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儿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3. 马路旁的人行道   

   

4. 独自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并成功地战胜它们。   

   

5. c  

上一页  [1] [2] [3] [4]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