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行走在消逝中”话题作文指导与讲评
   [标签: ]

“行走在消逝中”话题作文指导与讲评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忙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注: 形容春残的景象。也比喻好时光的消逝。]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的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已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个字。⑤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1、注意提示段(第四段)

读了上面的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已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你的感想应该来自于阅读前面三段文字的感想,准确地说,来自于对前面三段文字的理解。那么,该怎么理解前面三段文字的意思呢?

2、准确理解“这段文字”的意思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忙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第一段是对人生而言的,第二段是对历史文化而言的,第三段是就我们对此的情感态度而言的。

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画线部分),要抓住整体意义。

注意:1无论对于人生还是历史文化,“消逝”是否就一定是坏事?

2对此可以“怅惘”或“旷达”,那么可不可以“悲伤”或“怨恨”?

3文中的“消逝”究竟是指什么现象?“行走”究竟指的是什么?

4可以把话题确定在哪些方面来写?

3、紧扣“这段文字”的意思来正确理解话题的意义。

(参考:在告别中进步;在失去中拥有;在远离中前进……)

4、选定文体,按照要求作文。

评分标准

1、立意正确且把“消逝”“行走”结合得较好,才可以上48分。

2、立意无方向性错误,但二者结合得不好,则只能打在48分以下。

3、立意之外,参考篇幅、书写、文采、结构、材料等方面情况,酌情给分。

4、无标题,标题上有错别字、语病或墨疤,均扣2分。

5、文中(尤其是首尾段)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不计)。

6、差一行(20字)扣一分;差5行以上视为残卷,打在30分以下。

 

主要问题

1、审题不严,立意偏离。

2、偏写“消逝”或“行走”,不能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3、文意含混,中心不明。

4、标题生硬牵强、含混费解;有错别字,或有语病,或有墨疤。

5、议论文逻辑不严,条理性差。

6、文采不足,味同嚼蜡[注: 象吃醋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几点建议

1、加强审题立意训练。

2、加强层次结构训练。

3、写有提示的话题作文时,不要抓住话题就写,一定要研究提示语的意义。为保险起见,要尽量让作文的中心与提示的意义一致。

4、要拟一个好标题。(若实在拟不出,或对自己拟的标题没有把握,不妨就以话题做标题。)

5、要先对自己拟的标题进行审视、推敲、查改,拿稳了再抄上去,千万不要生硬牵强或含混费解,不要有错别字、语病或墨疤。

6、用字要谨慎,在文中尤其是在首尾段尽量不要写错别字。

7、增强文采。

8、提高书写水平。

9、在文体上,首选议论文;实在不行,选别的文体也无妨。

习作选登      消逝的童年,流动的美梦

祝 瑞 霞

童年,似乎是流水,在流动中渐行渐远;它流进了大海——成长的必经阶段。于是生命便有了波涛汹涌[注: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飘荡不平。

童年,在不知不能中失去;少年,在时刻地叩问心灵。在变化中,我们失去了许多,也获得了许多,此所谓“痛并快乐着”。

2001年10月   星期一  心情:感伤 ( 批注:12岁生日)

12岁——从童年的美梦中清醒的日子。今天,母亲送给我一个漂亮的日记本,叮嘱我在未来的日子里记下心事。“你已不再是个小孩子。”母亲的话语让我怅然。我明白,“童年”已渐渐远去,我不能再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在母亲怀里嬉戏;不能再撅起个嘴巴,为零用钱的事向父亲付价还价;不能再仗恃自己是个小孩子而肆意妄为……“不再”“不能”“不许”……无数的限制,无限的约束,突如其来[注: 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地扑向我,我感到无法呼吸。童年的快乐,虚幻的美梦。“我还能获得快乐吗?”我开始疑惑:“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河畔的春暖花开[注: 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等待着去山上采摘野菊花,等待着儿童节丰盛的礼物……这一切等待都已消逝,因为童年已远去。亲爱的日记本,未来将是怎样的?你能告诉我吗?”我哭了,毫无掩饰地在“你”面前哭了,我用抖动的笔写下:“童年,再见。”我知道,我真地失去了许多……

2007年10月  星期三  心情:平静  (批注:18岁生日)

18岁——一个成年的日子。在流水落花春去也,闲着云淡风清的过去,我渐渐地长大,当翻到12岁写的那篇日记时,我笑了,笑我的幼稚,笑我的无知,笑我的杞人忧天[注: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成长,并非痛苦而恐怖的旅程,童年与成年也没有天堂与地狱的区别。这6年来,我确实失去了许多快乐和美好,不再有轻松的周末,不再看漫山的野花,不再上学时就在路上欢歌,不再放学后便去河畔嬉戏……密密麻麻的日记本里有无数泪痕,一堆堆的试卷里有无数钩叉,我不再喜欢仰望天空去揣测云朵的距离,也不再喜欢闲站在阳台张望四处的风景。我习惯了挑灯夜战,习惯了埋头苦读,习惯了专心致志[注: 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我可以面对的不只是快乐,也学会了接受痛苦。我开始面对现实,开始变得坚强,开始认识社会的善恶美丑,开始体会人间的酸甜苦辣[注: 指各种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遭遇。]。我虽然失去了不少,但也收获了很多。欢迎你,我的18岁!

消逝的童年,我失去了天真与淘气;

流动的美梦,我获得了成熟与坚强。

生命注定是一个由激烈到平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在消逝,又不断地在消逝之后获得,我们能做的是:有一个快乐的心态!

【点评】本文审题立意比较稳。中间主体部分以两则极具典型意义的日记连缀而成,文章首尾点明主旨,写法新颖、巧妙。行文比较自然流畅,表明作者有较高的表达水平。

“流动的美梦”一说有点费解。日记显得不“真实”,尤其是第一则。个别语句尚需推敲。文章首尾与日记之间缺乏自然衔接。文章末句偏离全文主旨。

行走在消逝中

石  巧

苍茫丛林间,玛雅文化消失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成人宣誓旗下,童年消逝了;漫漫人生路上,青春不再了……

可是,玛雅的逝去却迎来了现代文明的崛起;高昌楼兰的湮没却是中原兴盛的开篇;童年的失去却见证了我们的成长;青春的不再却是思想成熟的颠峰。消逝绝不仅仅意味着失去与怅惘,有失必有得,行走在消逝中,要的就是那一种境界,一种旷达。

回首时间的简史,谁能说后人的家园不是建筑于前人的废墟之上。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有曰:“人们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也许,河流在消逝,每一次踏进都是一次与众不同[注: 跟大家不一样。]的际遇。历史长河不也是如此吗?文明绝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滞留,它要前进,它要成长。倘若没有沧海桑田[注: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的演变,倘若没有时代更迭,文明被禁锢在那一潭死水[注: 潭:深水坑。一池子死水。比喻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之上,早就发臭腐烂了。当周口店取代河姆渡,当汽车取代铿然作响的马车牛车,当亚里士多德成长为伽利略,当跳过牛顿的肩膀越过爱因斯坦的头顶,我们逝去了太多太多,可我们却要大声高叫着,欢呼着,赞美着,因为我们的文明在成长,诺亚方舟在历史长河中前行了,人类的车辙碾过前人的脚印,我们进步了!回首再看,我们不应该感谢上帝,不应该感谢他让我们行走在消逝中吗?

行走在消逝中,才有机会品味回首的快意,记忆的美好。当眼前铺开那些久远的已经有些泛黄的照片,你的心不知有没有被拨动的温柔;当你放下手机,想象着鸿雁以那种古老的方式飞越大江南北[注: 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飞过千山万水[注: 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妙不可言[注: 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的美丽,你的心是不是也有一丝怀念的渴望?当听到考古专家们找寻出那沉睡千年万年的古物时的欢呼雀跃[注: 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目光触及那些原始的美丽,你的心是否也跟随它们穿越时空隧道,去见证那些久远的故事?

行走在消逝中,所有的故事已不再称为“故事”,所有的回忆也不再是“回忆”。时光留下的或许只是无趣的现在,就连未来也无权去憧憬,这该是多么悲哀的世界!我庆幸,我们行走在消逝之中。

行走在消逝中,不再着眼于那远离的痛苦,不再凝滞于那 “坚守”的固执。追随着时间的风,航行于漂逝的河,去寻找那消逝的美丽与意义,人生才会永远前行,生命之花才能长开不败!

【点评】

站在历史变迁的岸边,作者联想丰富,就如历史的浪花飞溅在作者的心头,从玛雅到河姆渡,从赫拉克利特到爱因斯坦,一次次历史的潮涨潮落,一次次历史的消逝,恰如一江向东流去的春水,洗却历史的尘垢,让传统和感动永存。本文抒发的感慨由古至今,仿佛在历史的沙砾中寻找真金,语言清新。少许语句有些生涩,不够圆转。

 

 

消逝中繁花似锦

周虹宇

一春的消逝,唤起了时间的脚步,匆匆前行。推开历史的大门,那些浅浅深深的脚印,蜿蜒盘旋,带领人类行走在消逝中

思绪飘飞浮沉,生命丝丝缕缕,如指尖滑过的沙粒一般,匆匆消逝地穿过遥远的时光,生命在延续,而希望在茁壮地萌芽。生命的消逝,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是生命行走的另一种方式。

当石器消逝在历史的演进中,铁器诞生了;当北京猿人消逝在记忆中,一个新兴的帝国建立了……历史总是以消逝为前提,而创造出一个更美丽的新世界。曾经雄霸地球的恐龙消逝在不知原因的灾祸中,于是这颗沉寂的星球不再寂寞,于是千百万年后诞生了人类。

赤壁之上,睥睨天下的曹孟德,“破荆州,下江陵”,当那“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消逝在历史的洪流中,苏轼说,“天地曾不能一瞬”。扬州十里,春风和融,曾经的二十四桥却只剩下冷月和相顾无声。

繁华消逝了,曾经的美丽荒芜了,却拦不住人类前进的脚步。一个新的朝代诞生,一种新的文化诞生,那些消逝让人类学会了前行,而不是沉迷在过去的美丽。轮回尽头,是另一个轮回的开始。生命就是以这样一种消逝的方式举行着永久的盛筵。

行走在消逝中,文明之珠更加璀璨。甲骨文的消逝并没有挡住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曾经的亭台楼阁换成了高楼大厦,有了现代化的高科技发展。帝制消逝后,人类却迎来了和平民主的新时代。丝绸古道,曾经盛极一时[注: 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的高昌古国消逝了,一种文化覆灭了,但驼铃幽幽,人来人往的繁华却更胜从前。

每一天都有无数叶子消逝,这消逝却唤醒了整个春天;每一刻都有无数星球消逝,这消逝却推动了整个宇宙的裂变。行走在消逝中,我们摒弃了一些东西,却赢得了另一些东西。有了消逝才会有创生,就如同凤凰撼人的涅槃。

行走在消逝中,何必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何必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黯然神伤。我们只需仰天长笑,只需苏子“物与我皆无尽藏”的豪情。

行走在消逝中,春天在叶子的消逝中繁花中繁花似锦,历史在朝代的消逝中繁花似锦。大江东去[注: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留不住的是滔滔江水,但我们却可以在消逝中找到美丽的春天。

【点评】

这篇文章是对生活和生命的真切感悟,写得深情而动人。主体部分将文学形象、历史画面和现实图景结合在一起,材料丰富,内容充实。以“行走在消逝中”扣紧材料及文题,显示出结构上的和谐之美。结尾处诗意与哲理凸现,突出“行走在消逝中”给人的生命启迪,余韵悠然。语言优美之余,有点言不及意。

 

 

 

 

行走在消逝中

周雪茹

万古洪荒,漫漫征途,我们一路走来,览遍世间种种。古老的金字塔屹立在尼罗河畔,看尽潮起潮落;久远的楼兰湮没于大漠黄沙之下,唱尽千年悲歌。穿越千年的华夏民族,在经历不堪的岁月之后,重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行走在消逝中,失去了,又得到了。

出生贵胄,拥有绝世才华卓然于世的纳兰去了。在他最华丽的青春咏叹中,带着世人无尽的嗟叹离去了。天妒英才,纳兰留下的是他用满腔的爱与恨写就的词章。“一朝春尽红颜老”黛玉,渐渐地行走在消逝中,可那幽幽的清高,蔑视世俗的傲骨却让后人记住了这个女子的一颦一笑[注: 颦:皱眉。指忧和喜的表情。]。躯体是消逝了,可灵魂却是久久的不散。

生命如一,逝去了似乎就无法挽回。可完美的纳兰,在青春勃发的时日离开,成就他的一世。生命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朝霞与落日,只是一转身之间。然而,它留下的却满城的余晖和人们心中荡漾的暖意。

我们在生命的消逝中行走,人生不能掌控的就只是时间。生命消逝,而最值得我们去珍惜的唯有时间。依稀记得,孩提时在人群中紧紧拽住的父亲的衣角;依然留恋外婆手中为了哄我喝药而准备的分外妖娆[注: 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的冰糖葫芦。那时候的你呀,也许会因为母亲的一个眼神而停止哭闹;也许会因为父亲的刺刺的下巴,而拒绝爸爸的亲近;更可能会因为一时的赌气而放弃自己最喜欢的吃食,生完了气,可以再闹着要吃。可是,这样的一切随着你的长大,所有的美好却也只能是回忆。你要去学会承担,学会去分享,学会向生活学习。只是因为你已经长大了,你不可能再拽住父亲的衣角,你也没能再像孩子一样耍着自己的小脾气,只是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学会失去,也就学会了生活。

时光不会驻足,我们不会停止老去,但我们的心灵可以依然年轻。生命的容量只有那么多,我们想要前进,想要有所收获,我们注定要承受失去。如购物一般,我们付帐,得到我们所需——生活也是如此。我们失去了过往,但我们可以拥有未来。

太阳每天都在升起,带着哺育生命的耀眼光辉,照亮每一日的世界。让我们看看行走于消逝中的余秋雨先生吧,竹杖芒鞋,一路从温婉的江南走到残缺的敦煌,破败的阳关在他的笔下重新鲜活。物已逝了,人却依旧。

看尽古今,行走在消逝中,只要不死心还在,人生注定再少年。

【点评】

 

 

 

 

 

行走在消逝中

王  钰

昨天的历史,在今日的晨光中消逝。

昨日的沧桑,在今天的露水中变幻。

在《活着的事》中,史铁生曾经这样写到,世界上唯一你可以拥有的东西就是过程,而时间永远是流逝的。行走在昨天的梦里,看到了人世的沧桑变幻,看到了路旁的风景,花开了,谢了,又开了,又谢了。远方的钟声,起伏又连绵,消逝在一片梦呓之中。

行走在昨天的人生路上,我们只能作一声轻轻的叹息。只能期待,今天的日出该早一些,日落会迟一点。也许你曾惊叹夕阳的无限美丽,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倩影;也许你曾流连于昙花的娇姿,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生命;也许你曾迷失在月光的朦胧之美,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光芒。生命是美丽,是令人惊叹令人敬畏的。但,生命却也终将逝去,徒留下一派繁华,一声惊叹,一句感慨。这也似乎在预示着,我们终将行走在消逝中。 

行走在消逝中。童年梦想渐变,单纯快乐远去,然而,我们成长的足音依然响亮。行走在消逝中。玛雅文化湮没,高昌古国消逝,然而,人类前进的脚步从未改变。历史,有一点点哀伤,因为曾经的繁华。但此刻的高楼大厦,崭新科技,令我们欢呼雀跃。我们有一点点心痛,因为曾经的童真与纯洁。行走在消逝中,因为我们明白,总会有更多更好的东西出现,于是我们便少了一份失去的浮躁,多了一份得到的坦然。。

于是,在消逝中行走,没有“流水落花”叹“春去也”的怅惘,不会有“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惋惜,因为有“难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因为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

行走在消逝中,因为心中有最美的栖居之处。所以不再为昨日的浮华而烦躁,为昨日拥有而今宵不再而心伤。于是,懂得。昨天,无论再沉重的脚步,今天也要轻轻地踏下去,为昨日的拥有与失去而扰乱本已平静的心,不值。于是,懂得无论昨日如何繁华,今天也要轻轻地拂去以留作记忆。

行走在消逝中。生命在消逝中行走,生命在行走中富有。也许你的确无法抓住时间,可是你却可以在行走中仔仔细细抓住每一个你可以抓住的瞬间。也许某一天,在你低头翻阅记忆的书签时,你会发现之于生命之于自己,始终是无悔无怨的。

【点评】

 

 

 

 

 

 

 

 

 

 (附)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传统与感恩话题作文)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7年9月10日《新快报》报道,近日,“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其博客里贴了一张“包头市某中学学生3000人,下跪给老师们磕头”的照片。李阳称,“下跪的照片是真的,我已经习以为常[注: 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了,学生下跪是对老师的尊重,过几天我还要去成都讲课,相信可以让成都最好的中学的全体学生下跪”。 

一张集体下跪的图片经网络传播后,迅速引起轩然大波[注: 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引发了“传统还是奴性”的大讨论。 

请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信息,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不少800字 ④不准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1关注社会热点。高考作文是时代的风向标,要求考生能够关心家人,关心家事,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百姓话题,瞩目世界风云,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本试题的设计,也正是基于对高考热点的预测。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表明,关注成长,关注道德,关注传统,这些都进入了高考作文命题的范畴。例如感动中国的人物丛飞捐助事件,就成为2007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试题。 

2引发人生思辨。对这些事,不光要了解,也就是说不能只停留在观察和体验阶段,还要积累、思考,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要学会用辨证的观点去分析,有意识的培养辨证思维能力。材料中的事件,之所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原因也在于这是传统与现代意识的碰撞,那就是继承传统要不要走“下跪”这样的形式?“下跪”是不是极端?更可以联想到这样的下跪是否意味着“奴性”?到底是感恩还是奴性?等等。 

【思路指导】选取的这则材料,应该是一种新材料作文的典型形式,考生可以根据多角度思维的方法进行写作。 

首先是审清题意,就是要理解材料的内涵和外延,材料中的李阳鼓动学生给教师下跪谢师,其目的也是为了教育学生感恩,李阳说:“我们的父母很爱我们,可我们却总做一些让他们伤心的事情,我们应该怀着无比的感恩心情去感谢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又说:“现在教师节马上就到了,我们应该感谢恩师,让我们给自己的老师磕个头,表示我们的感恩之心。”那么在这个题意的基础上,就是对材料进行辨证的分析,下跪也是感恩的一种形式,下跪是否代表奴性?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形式感恩? 

其次是立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中,不外乎两种情形,一是下跪事件是传统奴性思想的体现,古今中外[注: 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已经成为一种奴化、屈从、自弃的象征。鼓励这种下跪实在是一种道德的倒退。二是,感恩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下跪感恩也不过是感恩的一种,只要是出自于内心的感恩,用下跪也无可非议[注: 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第三是选择材料。这个主题可以从传统和现代的思想碰撞上构思,古今中外对于传统的扬弃给我们很多启示。那么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感恩形式。反面的材料也有很多,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正是许多没有感恩之心的人越来越多,才体现出这种感恩之心的必要性。 

放眼社会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真谛,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是本次作文的主要导向。因此,在行文中应该避免这样几种倾向: 

1.走向极端  对本次事件的评价走向另外一种极端,那就是完全否定传统,用现代的完全功利色彩代替感恩之心。 

2.现象罗列  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很多,写议论性文章的时候,过多地罗列事件,而缺少理性的分析和阐述。 

3.夸张失当  过于夸大后果的严重或者过于赞成,都是不客观的分析,而应当冷静思辨。 

【构思举例】 

1.激辩式   材料中的李阳先生让学生集体下跪感谢老师事件,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理解。第一,可以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驳论文,有破有立。第二,可以写成一篇赞成的文章,阐明感恩的重要意义。第三,直接以辩论会的形式写作。 

2.延展式   采用联想和想象,类比生活中的相关事件,这样的形式可以写成记叙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

  点击下载本文件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