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舍生取义》课堂实录
   [标签: ]

舍生取义[注: 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黄春雷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奥运圣火正在我们的家乡长春进行传递,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十分荣幸的是全国小语会也来我们长春、到附小来开研讨会而且由我们班上课,两件喜事同时发生在长春,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形容?

 

生:双喜临门

 

师:想到这个词的同学请举手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来形容吗?

 

生:喜事连连

 

师:谁能也用成语表达一下你的心情?

 

生1:兴奋不已

 

生2:心花怒放

 

生3:喜出望外

 

师:接下来谁能继续用带有“喜”字的成语来说?

 

生4:欣喜若狂

 

生5:欢天喜地

 

生6:喜笑颜开

 

生7:喜上眉梢

 

能够看出大家真的很高兴、很激动,我和你们一样,期待着一睹祥云火炬的风采,但我同样期待这堂课带给你们,也带给我更多的收获与思考

 

师:下面,老师写一个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义”字)你能说出哪些带 “义”字的成语?

 

生:道义

 

师:说一个成语?

 

生:义不容辞[注: 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教师板书)

 

生:义薄云天

 

生:见利忘义

 

生:义无反顾[注: 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教师板书)

 

……

 

师:老师再写一个词(教师板书:大义──),你们会到那个成语?

 

生齐:灭亲/凛然

 

教师板书:大义凛然

 

师:读这几个成语:大义凛然、义不容辞、义无反顾

 

学生齐读

 

师:你想到了谁?最好用上这些词

 

生:我想到了宋代的文天祥,他被派去与敌人谈和,他大义凛然、不卑不亢

 

师:“大义凛然”什么意思啊,谁知道?……我们有工具书啊,查一查,看看那位同学查得最快?

 

生:申张正义,坚强不屈[注: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的英雄气概

 

师:“凛然”该怎么解释呢?

 

生:严峻而不可侵犯的样子

 

师:令人感到敬畏是源于他(她)的无畏

 

师:还有人说吗?

 

生:我想到了宋代的岳飞,他大义凛然、精忠报国,反抗元朝,义不容辞、义无反顾

 

师:岳飞抗元吗?他是抗金名将

 

生:我想到了明朝的于谦,当时瓦剌的三万铁骑直逼京城,在大家都想弃都南逃之际,于谦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身披战甲带领士卒抵抗瓦剌的大军

 

师:这三个成语中,你认为分量最重的是哪个字?

 

生:“义”字

 

师:因为义,才不畏惧;因为义,才不容辞;因为义,才无反顾“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一起来看二千多年前的孟子是怎么说的

 

出示竖版文言文

 

师:好多同学都流露出诧异的神情这是你们第几次接触文言文?

 

生:第二次

 

师:对于文言文,哪些同学有过更多的涉猎?

 

生:我读过《孟子使楚》

 

生齐:《晏子使楚》

 

师:别紧张还有谁读过其他的文言文吗?

 

生:我读过《桃花源记》

 

师:知道作者吗?

 

生:陶渊明

 

生:我读过王勃的《滕王阁序》

 

师:真了不起对于学习文言文你有没有好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生:读的时候要注意断句,不会的字词要查注释或工具书……

 

师:这么多好的经验,一会儿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看老师出示的这篇文言文和你们接触过的有怎样的不同?

 

生:平时接触的文言文是横着的,而这段文言文是竖版的,应该是从右往左读

 

生:这段文言文没有标点

 

师:这其中的原因谁知道?

 

生:古代的字最初是写在竹简上的,所以是竖着写的

 

师:古代汉语的行文方式是这样的,而且古人是以右为尊的,所以这样文言文的读法是从上到下,自右至左的出声读一读,体会一下

 

学生自由出声读

[1] [2] [3] [4] [5] 下一页

 

师:谁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心里面着默读

 

指名读

 

师:听他读完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

 

生:读出了标点

 

生:读出了感情

 

……

 

师:现在我们将这段文字还原成今天的写法,哪位同学有信心读得更好?

 

生1读

 

师:字正腔圆,颇有儒者之风

 

师:我们再看课文,“孟子曰”,“曰”什么意思?

 

生(齐):说

 

师:“孟子曰”──孟子一共说了几句话?谁来读第一句?读第二句?第三句?最后一句──我们一起读吧

 

师:孟子总共说了几句话?

 

生:四句

 

师:“孟子曰”──孟子的话说了几层意思?

 

生:两层

 

师:谁来读第一层?谁来第二层?指名读

 

师:“孟子曰”──孟子的话道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舍生取义

 

师: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课文的题目教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逝者如斯[注: 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假如你就是2000多年前的孟子,怎么读?谁想试试?

 

生1读:舍生取义

 

师:读得再坚定一些──

 

师:读得再壮烈些,同学们一齐读──舍生取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出声读一读孟子的这几句话,比较一下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了这篇文章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与第二层意思的句式相同

 

生:我发现了在孟子眼里熊掌更珍贵,所以在鱼和熊掌之间他选择熊掌;“义”和“生”相比“义”更重要,所以他选择“义”

 

师: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一般句子的末尾都有一个“也”字?

 

教师:“也”字出现在句子的末尾有什么作用呢?

 

生:“也”是代表语气的

 

师:说得对,“也”字是一个语气词你们都知道哪些语气词?

 

生:啊

 

生:呢

 

生:吗

 

……

 

师:那么“也”字在此处到底该读哪一种语气呢?回到语句中我们体会一下(出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谁来读?指名读

 

师:还有人读吗?和你体会的一不一样?指名读

 

师:“也”是这样读的,“者也”该怎么读?(出示: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指名读

 

师:两句话放在一起再读读,比较一下又怎样的不同?

 

生:我认为“者也”的语气要比“也”的语气更重一些

 

师:那你能读一下这两句话吗?生读

 

师:读得不错下两句哪位同学想读?

 

师:我们再看课文,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我感觉“我所欲也”中的“也”是表示“的”意思

 

师:说得好“的”是一个陈述性的语气词

 

师:现在老师想考一考大家,看这个词──“得兼”,在今天我们习惯怎么说?

 

生:兼得

 

师:既然是“兼得”,古人为何要说成“得兼”呢?

 

生:这是古汉语的特殊现象──倒装句

 

师: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刚才同学们一共有几个发现

 

生:词语倒装、句式结构相似、语气助词

 

师:这三项发现是非常有价值的接下来,请同学们将书翻到48页,默读课文和注释,你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所给的注释不同平时我们给的是字词的注释;这篇课文给的是整篇的译文

 

师:出声读一读哪位同学愿意读一下译文?

 

师:了解大意后,挑战给文言文做注释,可以运用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生:联系上下文

 

生:查工具书

 

生:联系生活实际

 

生:对照译文……

 

师:大家有这么多好的方法,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试着给这篇文言文字词做注释

 

师:哪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对比一下和你们的理解是否相同?

 

生:1、亦──也;2、得兼──全部得到;3、舍──舍弃;4、取:求取;5、生:生命6义:道义、正义

 

师:对于所做的这些注释,有不一样理解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生:我认为“得兼”是两者同时得到

 

师:“兼”什么意思啊?“得”是“得到”,“兼”是?

 

生:同时

 

师:谁能用“兼”字说个成语?

 

生:德才兼备

 

师:这个成语什么意思?

 

生:德行和才能同时具备

 

师:这也是老师对你们的期望

 

师:尝试给文言文做注释,让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我们来看“生与义”的选择,孟子的观点我们最容易捕捉的一种选择是?

 

生:舍生取义

 

师:暗含了一种选择是?

 

生:生义兼备

 

师:“生义兼得”孟子反不反对?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生,亦我所欲也”这句话看出来的说明孟子也是十分热爱生命的

 

师: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尊重、去珍惜、去热爱

 

师:他最不希望看到的选择是?──舍义取生

 

教师板书:舍生取义、生义兼得、舍义取生

 

师:孟子担心是不是多余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以下种种行为,你会想到那些成语?用上“义”字

 

出示漫画

 

师:不法商贩为了一己之私[注: 指个人的私心、私利。]不惜坑蒙拐骗

 

生:见利忘义

 

师:凶残的狼要吃掉救其性命的东郭先生

 

生:忘恩负义

 

师: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撕毁与苏联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出动190个师、5000多架飞机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生:无情无义

 

师:还有更合适的成语吗?

 

生:背信弃义

 

师:舍义取生者在,“舍生取义”者──更在!古往今来[注: 从古到今。],又有多少人追随孟子先贤?

 

教师板书:见利忘义、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课件出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师:这是谁的诗?

 

生:谭嗣同

 

师:这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有没有“义”?用诗句的一个词来表示?

 

生:肝胆

 

师:对于谭嗣同而言他所追求的义是什么?

 

生:谭嗣同的义是报效祖国的赤胆忠心

 

师:“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死得其所[注: 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何等快哉!”一起读: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课件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这是谁的诗?

 

生:文天祥

 

师:一齐读一遍

 

师:这里有没有“义”?也用诗句的一个词来表示?

 

生:丹心

 

师:赤诚肝胆图报国,碧血丹心[注: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照汗青你还接触过这样的诗行吗?

 

生:岳飞的《满江红》

 

生:移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为什么想到了这一句?

 

生:在这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想要解救处于水深火热[注: 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之中南宋移民的心情,可面对现实作者也显得很无奈

 

生: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

 

师:时代不同,人物不同,但他们却用相同的行动追寻孟子先贤,做出了人生的抉择读: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师:文天祥英勇就义后,人们在他的衣袋间找到这样的人生绝笔:

 

课件出示: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己无愧

 

师:谁能读?指名读

 

师:在这段绝笔中找到孟子的话了吗?

 

生:孟曰取义

 

师:谁能给这句话做注释?

 

生:孟子说要舍生取义

 

师:再具体说说

 

生:孟子说,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拥有,我就放弃生命而求取道义

 

师:文天祥舍生取义他后悔了吗?

 

生:没有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生:庶己无愧

 

师:面对“生与义”的抉择,他会义无反顾地说──读: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师: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我们来听一段今年七一《向祖国报告》这台晚会上老艺术家们诗朗诵──《相信》

 

师:在这段朗诵中赞扬了哪些人?他们的“义”体现在哪儿?

 

生:这段朗诵中赞扬了解放军,他们为救孩子不顾自己的危险

 

师:人民军队为人民,大难当头,我们的战士早已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注: 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对他们而言“义”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

 

生:年轻的老师不顾的危险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

 

师:对他们而言,“义”是什么?

 

生:宁可自己受到伤害也要尽到保护学生的责任

 

师:大爱无形,危难之时,我们的教师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他们让教师这份职业变得更加神圣

 

师:舍生取义是英雄的壮举,也是平凡人的责任大难来时,无数国人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挺起了这个民族的脊梁在生与义之间,他们这样做,也会这样说:读──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师:这是现在的“义”,这是繁体的“義”,上面是一个“羊”但不出头,下面是一个“我”字天下兴亡──

 

生:匹夫有责

 

师:我们应该有勇气说: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繁体的義多么复杂,今天的“义”看似简单,又多么不简单“几千年来,“义”字的写法由繁至简,但内涵却亘古不变

 

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注: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或轻于鸿毛[注: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这一切正是缘于他们不同的选择选择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能力看看黑板上的这些成语,假如这就是我们人生需要面对选择,你会擦去哪个?保留哪个?请说出理由

 

生:我会擦去见利忘义、忘恩负义、背信弃义、舍义取生,而选择生义兼备

 

师:还有其他的选择吗?如果生义不可得兼,我们要怎样选择?

 

生:舍生取义

 

师:大家都支持这样的选择吗?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让我们一起为自己郑重的选择鼓鼓掌

 

师:再次来读孟子的这段话,请用你们的声音做出选择

 

师:同学们读得好,说得好,也要做得好将来,也许你们会成为英雄,也许平凡一生,但老师希望“舍生取义”成为你们人生永恒的追求

 

下课

 

 

 

《舍生取义》专家评课

 

小语会崔峦理事长:

 

老师的课我是肯定的,上得不错小学学文言文从课标来讲没有什么要求,主要是放在初中以上但作为人教版、长春版等教材为了体现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安排了少量的文言文,是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了解一下文言文的形式,到了初中学习不感到陌生这体现了小学向初中的一种过渡但是,教授也讲了不同的学校可以有不同的程度程度低的学校在课标下程度还可以再低一点儿;程度好的学校还可以再高一点儿,要因地制宜[注: 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校制宜所以东北师大第二附属小学这样的学校这样教,我说无可非议[注: 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这一课孩子学得兴趣盎然[注: 形容兴趣浓厚。],非常投入,收获也很大我们从效果上来看,应该说这节课是成功的但是我要提两点建议:第一、在咬文嚼字[注: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疏通文意上功夫下得少了点儿但是老师用了让孩子去做注释的办法我是肯定的为什么?因为你这一课后面给了译文了给了译文后孩子去对号入座,不是太难的,而且这篇短文里面节选的文言字词并不是十分艰深,所以我对于这种教法是肯定的,这是一种创造第二、“舍生取义”这个“义”的界定,应该让学生明白孟子在这里讲的“义”不是“小义”,是“大义”这个“大义”是什么?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当它们和我的生命发生矛盾的时候,我要做出抉择,就像地震那样如果把这个界定明白了,对这个文本的理解就准确了而后,教师可以拓展一下,“义”除了大义可能还有别的“义”,才能引出生义兼得来在大义面前我认为不可兼得,如果兼得就不是这篇文章的主旨了总之,我觉得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课,令听课者很受启发

 

台湾赵敬忠教授:

 

谢黄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热情洋溢的古文示范课在台湾学生对古文教学是非常惧怕的我在此提出一些自己的困惑供在座专家、老师思考一、在台湾的古文教学也是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文章,我一直在思考除了这样的方法之外,是不是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例如:利用学生的口语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尝试去揣摩和猜测这样一篇文章大概是什么意思,用他们自己的方法去感知后再回来进行深入地理解途径上可以更多元在古文教学方面我们是不是可以引导学生多读文章,而不是依赖注释,以后读到古文没有注释怎么办?二、《舍生取义》这篇课文向我们传达了“义”,但我自己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舍生取义”要当成一个肯定句来理解,还是要当成一个疑问句来理解是不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两难困境,让孩子更多的去体会生命是很可贵的,为什么要放弃生命而追求道义?教师举出更多的古今中外[注: 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历史上的人物,只会强化一个信念,但是当他们真正面临一些真正困难抉择的时候,他们是不是会这样的去表现?这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在这样一个课题之下,我们是否该将“舍生取义”当成一个疑问句来思考?

 

香港赵槑校长:

 

香港的学生相对是比较软弱的,他们的心灵状况也是比较脆弱的对于这一类的文本,老师会考虑他们能不能承受舍弃生而选择“大义”,会不会走弯路他们经常会因为学习生活压力自卫,选择割腕或从高处跳下所以对于这一类的文章,我们会考虑会不会引错他们什么时候舍生在他们的年龄、家庭背景下他们能不能正确地去选择是生,还是完成大义我特别欣赏老师的教学,我觉得他在教学的策略方面非常成功他在整个课节都能够围绕成语,用成语表达自己的心情,说出带有“兼”与“义”字的成语,继而板书出与课文“舍生取义”感情色彩相反的成语……这些策略的运用得非常好,引发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积累来学习是有效的,也是高效的

 

李春旺副理事长:

 

说到文言文的教学,我个人以为在小学阶段着力的还是让学生把文言文的文本读通、读顺、读好,该断句的地方能够很好的断句,把一些关键的词语意思能够理解,继而能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意思对于学习文言文在小学阶段,可以借用工具书、看注释、看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今天老师的课在这一方面做得是不错的我认为越是文言文的教学,越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更大一些,怎么让孩子静下心来默默地读书,在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适当地安排一些小组交流,谈谈理解和认识,继而全班反馈如果循着一个“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反馈”这样一个教学流程的话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赵立军教研员:

 

金庸先生曾说过中华文化的精粹就在于一个“义”,这篇文言文的文眼也在于一个“义”,它的内涵非常丰富在一个“生”与“义”选择的问题上,不是通过一节课能够对“义”的内涵有充分解读的“义”是这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在上课伊始谈到“义”的问题时可以看出学生的认知是一个浅层次的但是,在这节课上老师采取了很多的策略,来突破对“义”字逐步认知的问题他从多角度来认知生与义的关系,这对我们的启发都很大比方说对“义”开始有一个浅层的解义过程,而后学生有一个要融入到某个成语、某一个事件中、某一个人物身上,他有一个用得过程,由一个表层浅译到一个对“义”认知以后再次运用得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的内化过程,是学生逐步提升的过程

 

从历史事件中,从人物身上认知“义”;在经典语言的回顾当中,再次认知“义”;在经典诗句的回顾与运用中再深层次的认知“义”……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深层地解读了“义”更为精彩的是,课的最后教师又带领学生回到最初所想到的成语,引导学生做出一个选择本节课学生对“义”的认知是有层次的,是一个内化过程的认知

 

我们今天研讨的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教学的有效要给学生一个自读的空间从黄老师这节课上来看,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文有什么发现?有哪些更新的发现?这样的问题提出来是很“危险”的因为老师给了学生这么大的空间,不知道学生会生发出什么样的认知这需要老师有一个厚重的功底,来不断地点播学生现在我们的课堂是否需要这样一个空间?如果我们的课堂总是防微杜渐[注: 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前瞻性过强,把很多问题都想到了然后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沿着铺设好的“路”去走,学生会有多大的发展?

 

阅读文言文要有一个联系的视角在这节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古今词语不同用法读,联系课文大意对照读,联系文章前后内容语气不同比较读,联系文本与现实的对照读……潜移默化[注: 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地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文言文要有一种联系的视野这一点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当然有些观点还是要和黄老师商榷的,比如说给文言文加注释是否合适?引出文言文的竖版形式有没有必要?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

 

现代人学习一些古文经典已经形成一些共识小学生能不能读经典,今天这堂课作了回答小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如果老师引导得法,会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理解《论语》、“四书”等自古以来就是小学生的读本,古人可以读懂,现代孩子的聪明才智[注: 指人的智慧和才能。]不比古人差,也一定可以读懂我们为什么感觉文言文阅读困难?是因为我们读得太少了今天老师出示了一段竖版不带标点的文言文,学生看起来就比较费劲台湾的学生读起来会很顺,为什么?因为他们一直就是读竖版的小学文言文课怎么上?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们教文言文要先求读熟,再求读懂,浅人浅讲,深人深讲,因材施教[注: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书忌口传,初初训解,教师领读,学生自读,熟读成诵文言文的教学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处理好理解和记忆的关系,以“记忆”为重二、处理好讲和悟得关系,以“悟”为主这是开发学生智慧的好方法今天老师在课堂上也采取了让学生自己去读,读了以后交流理解,对照注释去感悟文本的内涵不是老师讲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自悟得过程,这种方法是可取的三、处理好语法和语感的关系,以“语感”为重四、处理好文本与扩展之间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关系,以“文本”为主文言文阅读初知大意,熟读成诵,培养一种文言语感,应该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做法

上一页  [1] [2] [3] [4] [5]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作文专题

    相关作文

    没有相关写作指导

    服务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