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14
   [标签: ]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教学难点:课文如何扣住“不辱”二字在选材上有所取舍的。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与探究

教学课型:新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了解字词的基础上疏通大意。

一、             导入

a.同学们大家都看到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英雄》吗?这部电影在给我们留下美好的视觉享受的同时,还包含着一个历史故事——那就是荆轲刺秦,在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类似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战国策》的一个历史故事——唐雎不辱使命。

 b.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注: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读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注: 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注: 难能:极难做到。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简介作者

学生先交流自己课下搜集到的材料,教师再明确: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注: 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三、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三、检查预习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文章,学生听读

2.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

3.学生自由读

4.指生读

5.根据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已疏理字词义,把握大意。(不会的字词标识出来,小组交流,全班质疑交流)

6.学生交流

7.指生用现代汉语陈述文章,教师明确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人物形象,学习唐睢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

一、导入
  从五百里地易安陵,秦王显然是包藏祸心[注: 包藏:隐藏,包含;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以强凌弱[注: 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于是安陵君就派唐睢到秦国谈判,那么结果如何呢?

二、分角色表演课文的故事

教师指点:
  第一场秦王要与安陵君“易安陵”,只派个人传句话来。故事开头就暗示着秦王恃强凌弱[注: 凌:欺凌。依仗强大,欺侮弱小。]的蛮横态度。读时注意把握语气。
  第二场秦王口称“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后来传话的口气却很强硬;读时,注意表现出唐雎的沉着、机智、敏捷。

二、阅读探究

精读课文,分小组探究:

秦王在唐雎出使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通过二人的对话你能看出他们各自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句式:我认为       ,从(    )句中看出来,简单分析为什么?
四、拓展训练
  在《战国策》中有许多故事都值得一读,在“士”阶层,除了唐雎不辱使命外,还有蔺相如、毛遂、晏子等人都智勇双全[注: 又有智谋,又很勇敢。]为国家利益,不畏强暴,以弱抗强,最后获胜。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或是人物呢?

学生交流……

五、布置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外交史上那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

六、板书设计

秦王(神色):不说→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
秦王(语气):其许寡人!→轻寡人与?→尝闻天子之怒乎!→寡人谕矣。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