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江苏省南京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标签: ]

南京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文科增加40分,考试用时3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树冠/衣冠楚楚[注: 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塞车/闭目塞听[注: 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症结/对症下药

b.给以/家给自足    便利/大腹便便[注: 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    载重/怨声载道

c.脉络/恪尽职守    殉难/徇私枉法    缉拿/打躬作揖

d.逡巡/怙恶不悛[注: 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裨益/稗官野史[注: 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褴褛/滥竽充数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现在全社会关注通货膨胀,民众担心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造成的。

b.体育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赛场上通过争金夺银来提振士气,更应在提升国民素质和公民意识方面为国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c.发展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事业,对于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d.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不缺血源,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

 

3.提取并整合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给“自主招生”下定义。(4分)

①自主招生由高校自行组织考试,扩大了高校自主权,是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②高校通过考试选拔出具有超常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注: 比喻名次列在前面。]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③考生通过招生考试并与高校签订协议,可被降分录取。

④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首先在22所大学进行试点,现在已经在80所大学实行。

答:                                        ▲                                            

 

4.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项目

百分比

 

项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害怕陌生人

40.0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34.7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3分)

答:①                                      ▲                                            

                                      ▲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答: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乞者赵生传

苏辙

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故高安之人皆谓之狂人,不敢近也。然其与人遇,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以此,或曰:“此非有道者耶?”

元丰三年,予谪居高安,时见之于途,亦畏其狂,不敢问。是岁岁莫,生来见予。予诘之曰:“生未尝求人,今谒我,何也?”生曰:“吾意欲见君耳。”

生尝告予:“吾将与君夜宿于此。”予许之。既而不至,问其故,曰:“吾将与君游于他所,度君不能无惊,惊或伤神,故不敢。”予曰:“生游何至?”曰:“吾常至太山下,所见与世说地狱同,君若见此,归当不愿仕矣。”予曰:“何故?”生曰:“彼多僧与官吏。僧逾分,吏暴物故耳。”予曰:“生能至彼,彼人亦知相敬耶?”生曰:“不然,吾则见彼,彼不吾见也。”因叹曰:“此亦邪术,非正道也。君能自养使气与性俱全,则出入之际,将不学而能,然后为正也。”予曰:“养气请从生说为之,至于养性奈何?”生不答。一日生笑曰:“尝问我养性,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予矍然异其言。自此知生非特挟术,亦知道者也。

生两目皆翳,视物不明。然时能脱翳见瞳子,碧色。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家本代州,名吉。事五台僧,不能终,弃之,游四方。少年无行,所为多不法,与扬州君俱学。蒋恶之,以药毒其目,遂翳。

生喜禽鸟六畜,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居兴国,畜骏骡,为骡所伤而死。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故德顺时见于外。今余观赵生,鄙拙忿隘,非专自晦者也,而其言时有合于道。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是岁岁莫,生来见予         莫:通“暮”,年末

b.僧逾分,吏暴物故耳         暴:糟蹋

c.自此知生非特挟术           特:特别

d.居兴国,畜骏骡             畜:蓄养

 

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赵生是率性之人的一组是(3分)(  ▲  )

①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

②吾意欲见君耳

③此亦邪术,非正道也

④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

⑤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

⑥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乞丐赵生本名吉,两眼有白内障,年少时品行不端,不很守法,经常蓬头垢面[注: 头发蓬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好饮酒,酒醉就打骂人,让人不敢亲近,因而被人毒伤了眼睛。

b.赵生夜游太山,见到许多生活在地狱中的僧人和官吏,认为作者见到一定会止息为官之心,怕他心惊神伤,便没有带他一起去游玩。

c.作者贬居高安,起初不敢接近赵生;赵生主动上门拜见,与之探讨夜游太山、出入阴阳两界的“邪术”与“正道”,使作者接受了他的“养气”之说。

d.文章描写了赵生各种异于常人的鄙俗、拙劣、忿恨、困窘的言行,指出他虽不善于掩饰自我,但仍然是个持有“术”且懂得“道”的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3分)

译文:                                      ▲                                            

(2)不然,吾则见彼,彼不吾见也。(3分)

译文:                                      ▲                                            

(3)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4分)

译文: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江湖伟观

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国都陷落,毅然奔赴国难,为国献身。

 

(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注: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请从首联中找出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2分)

答:                                            ▲                                        

 

(2)第二、三联是怎样表现“伟观”的?任选一联简要分析。(4分)

答:                                            ▲                                       

 

(3)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注: 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    。(《诗经·氓》)

(2)往者不可谏,     ▲    。(《论语•微子》)

(3)奇文共欣赏,     ▲    。(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二)》)

(4)长风破浪[注: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5)闻道有先后,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注: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周敦颐《爱莲说》)

(8)想当年:金戈铁马[注: 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麻鞋之歌

叶 梓

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曰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绒毛。其实,早在久远的《诗经》年代,麻作为一种传统种植作物,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了。这种远至《诗经》年代的植物,至今还在清水一带广泛种植,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

就像小麦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样,麻乃生灵饮食之需。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几乎每年夏天,天一热起来,就能看到天水人会穿一双精致的麻鞋出门。当然,那些所谓的爱美的女子,已经不穿了,宁愿去穿一双走起来咣当作响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载着时光痕迹的麻鞋,在这个灯红酒绿[注: 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的年代里大抵属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这种刚过而立之年[注: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却喜欢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别人视为神经质。其实,燠热的夏天,穿一双麻鞋,有什么不好呢!防潮防滑又透气,脚下风声习习,医学上有按摩之功效,美学上还有鞋帮上的种种变化万千的图案。

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不似流水线上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

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到了一双麻鞋成为鞋的漫长过程。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穿麻鞋。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里,安静,美好。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这就叫千层底。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地打磨一样,麻鞋亦然。老人找出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备染。鞋遂成。

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着和女人一样的精巧的手。他说,做惯了,手哪会生呢!那双有着刀刻般纹理的双手,一挑一钩地完成这些动作时,额角都流出点点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讪讪一笑:“太紧张啦!”

平常,他一定是一个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会更加自如,得心应手[注: 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他还拿出家里攒下来的几双麻鞋。有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慈母思亲”,有“单鞭救主”。每种样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还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呢。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隐藏在一双鞋里。这时候,再看它,就会发现,最伟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遥远僻深的民间。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天水且留下“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之佳句的大诗人杜甫,到底是穿一双什么样的麻鞋踟蹰在秦州大地。但在他诗句的背后,我看出了一个诗人的伤感和无奈。莫非,正是一双产自清水的麻鞋,陪着他从天水到陇南,从陇南再南下成都。

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贵于麻”之说,这就是对麻的一种尊重,是对一种手艺的尊重,更是对大地恩情的尊重。我们善于忘记的现代人,真应该学会尊重手艺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双双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发着自然的本质之美,如同一场大自然移动的展览。

但我更想穿上一双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

 

11.文章第一节为什么引用天水谣?(4分)

答:                                                                                   

 

12.作者说麻鞋“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请简要分析麻鞋显现出哪些“文化情趣”。(4分)

答:                                                                                    

 

13.文中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品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4.阅读全文,探究“麻鞋之歌”的内涵。(6分)

答: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5~17题。

□北岛(当代诗人、作家)    □林思浩(出版人,任职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林思浩:你的新书《城门开》写的是北京记忆,其中有没有用文字“修复”一座“被毁掉”城市的心意?

  岛:与其说是用文字“修复”,不如说是“哀悼”。我是即将消失的北京的最后见证人之一。我猜想,一个1990年代出生的孩子,大概认为北京就是现在这样,天经地义[注: 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一个古城只是谣传而已。其实根本不止北京如此。前几年也去过我的祖籍绍兴,那是我头一次回老家,失望之极。哪儿还有鲁迅笔下的那种韵味儿?就连鲁迅故居都像是仿造的。我认为,不仅我这样的异乡人在自己故乡迷失了,所有不聋不傻的中国人全都在自己故乡迷失了。

林思浩:中国文化史上也有一些用回忆来复原文化名城的例子,一代文物的倾毁反而成就了文学的不朽,文学又反过来令文物增添了传奇的吸引力。你怎样看待这种关系?

  岛:我既没有文学不朽的野心,也没有考古热情,何况北京作为城市算不上什么文物,人们至今还住在其中。我只是希望我们从紧迫的节奏中停下来,哪怕片刻也好,反观我们的生活,看看在所谓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写此书的另一个目的,是借助文字追溯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我生命的开始,很多事都是在那时形成或被注定的。

林思浩:你在写作《城门开》时是否想过在北京这座城市和您的生活间做一区分?哪一部分更令您着迷?

  岛:就我的成长经验而言,城市与人事是不可分割的,有某种镜像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我并没有刻意写城市,而所有大小事件都折射出城市的变迁。至于说哪一部分最让我着迷?细节。正是个人的可感性细节,如同砖瓦,让我在纸上重建一座城市。

林思浩:光和影,味道和声音,你一开始三篇写的这些显然都是难以言传的细微之物,这些能说是悠长岁月仍留在你身上的感受吗?这种感受对你接下来写到的人物和情节发挥的作用大吗?

  岛: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我在大学教散文写作,让学生写写他们的童年,发现几乎没人会写细节。这是非常可怕的。没有细节就没有记忆,而细节是非常个人化的,是与人的感官紧密相连的。正是属于个人的可感性细节,才会构成我们所说的历史的质感。如果说写作是唤醒记忆的过程,那么首先要唤醒的是人的各种感官。以这三篇开头,是为了让感官充满开放,甚至强化放大,这是我的记忆之城的基础。

林思浩: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你这个文字北京城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也即是说全书的篇章是怎样铺排的?

  岛: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北京城的结构和汉字的结构有共同之处,比如横平竖直、封闭性。老北京过去叫四九城,“四”指城墙,即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九”为内城的九个城门,与汉字的结构不谋而合[注: 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至于全书的篇章铺排,并不是按线性时间展开的,每章可独立成篇,自成系统,很像汉字或北京四合院,彼此呼应,在互相勾连拼接中产生更深的含义。

(选自2010年10月1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15.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林思浩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6分)

答:                                        ▲                                           

 

16.《城门开》一书开始三篇为什么写光和影、味道和声音这些细微之物?(6分)

答:                                        ▲                                           

 

17.《城门开》这本书的写作和编排有哪些特点?(6分)

答:                                        ▲                                            

 

 

七、作文题(70分)

1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有这样一个地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告诉你”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语文(ⅱ)(附加卷)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北宋词多就景叙情,故珠圆玉润[注: 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四照玲珑。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使深者反浅,曲者反直。吾十年来,服膺白石,而以稼轩为外道。由今思之,可谓瞽人扪籥①也。稼轩郁勃故情深,白石放旷故情浅;稼轩纵横故才大,白 石 局促 故 才 小 惟 暗 香 疏 影 二 词 寄 意 题 外 包 蕴 无 穷 可 与 稼 轩 伯 仲 余 俱 据 事 直 书 不 过 手 意 近 辣耳。

(选自[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苏辛不同》)

[注]①瞽人扪籥: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籥(yuè),古代乐器。

 

19.用斜线“/”给材料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白 石 局 促 故 才小 惟 暗 香 疏 影 二 词 寄 意 题 外 包 蕴 无 穷 可 与 稼 轩 伯 仲 余 俱 据 事 直 书 不 过 手 意 近 辣 耳

 

20.材料中的稼轩和白石分别是谁?(2分)

答:       ▲                     ▲       

 

21.作者先“以稼轩为外道”后又认识到此为“瞽人扪籥”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

a.《女神》中的长诗《凤凰涅槃》中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传说,隐喻了“五四”青年敢于毁弃旧我、自我革新的创造精神。

b.《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认为“人生就是一场交易”,这一人生信条将人情视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他的丑恶灵魂。

c.《边城》中天保、傩送兄弟都爱上了美丽淳朴的翠翠,天保通过走马路表达心意,傩送通过走车路表明心迹。天保自知唱歌不敌傩送,于是离开了茶峒,淹死在茨滩。

d.宝玉挨打后,黛玉、宝钗二人态度各异。黛玉送来药丸,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说了半句又忙咽住;宝钗抽抽噎噎地说,“你可都改了吧”。

e.《家》常常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描写人物,人物之间也构成对照,如觉新与觉慧是一个比较,几位女性梅、鸣凤、瑞珏 、琴之间也是一个比较,在比较中突显了人物的性格和全书的主题。

 

23.简答题(10分)

(1)《三国演义》设计伏谋达400多处,可以说是一部充满智谋的作品,周瑜就实施过“反间计”、“苦肉计”、“美人计”。请从周瑜的这三个计谋中选择一个作简要概述。(5分)

答:                                                                                   

 

(2)《哈姆雷特》中有三重复仇,请写出其具体内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5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5分)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指在知识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它是一种能促使人类预想不存在事物的独特能力,最具改革性和启示作用。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意,是将个人独特的才能、看法转换成新奇而有效的想法,是一种能面对日常生活挑战而衍生出创新主张的能力。它是知识的一种创造,人类的想象力创造了无数知识产品,将来还会创造更多,正是这种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它也是知识的一种创新,绝对不会让现有的知识停滞不前[注: 滞:滞留。停止下来,不继续前进。],反而能使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进化。古人云:“尊新必威,守旧必亡。”历史上有些被认为是最荒谬的想象往往成为人类的创举,想象力能够让知识创造出许许多多人间奇迹。美国《商业周刊》指出,美国公司已经率先步入一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宰的新经济阶段,正通过创新来推动发展。通用电气执行官韦尔奇说过:“创造力和想象力放在企业的环境中就是创新。”正是具备了超凡的想象力,人类才会有今天和未来。客观现实告诉我们,在注重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应成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拐点。

 

24.请根据材料概括想象力的特点。(3分)

答:                                        ▲                                           

 

25.作者认为想象力和知识有哪些关系?(4分)

答:                                        ▲                                           

 

26.结合材料,说说应当如何培养想象力。(8分)

答:                                        ▲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参考答案

 

 

1.d(3分。a.guān;sāi /sè;zhēng / zhèng。b.gěi / jǐ ;biàn/ pián ;zài 。c. luò/kè;xùn ;jī /yī。d.qūn / quān;bì /bài;lán / làn)

2.c(3分。a项错在“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b项错在“提升”和“意识”搭配不当。d项不合逻辑,错在两面对一面)

3.“自主招生”是一种高校通过自行组织考试并签订协议的方式,选拔并录取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制度。(4分。符合定义形式1分,“自行组织”1分,“签订协议”1分,考试对象1分)

4.(1)①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3分。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其他合理答案正常判分)   (2)示例: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2分。语意1分,修辞1分)

5.c(3分。只是)

6.b(3分。③是赵生对养性的议论,④是赵生对“道”、“术”的理解,⑤是表现赵生的狂妄而非率性)

7.a(3分。因果关系不当)

8.(1)即使不曾认识,也都能说出这人的多年疾病和他平生善恶行迹。(3分。“虽”、“宿疾”、语句通顺各1分)    (2)不是这样,我能见到他们,他们却不能见到我。(3分。“然”、“不吾见”句式、语句通顺各1分)    (3)我听说有道的人讨厌别人了解他,大多用不良的言语、丑恶的行为来隐匿自我,然而也不能全部遮掩住。(4分。“恶”、“恶言秽行”、“自晦”、语句通顺各1分)

 

[附]《乞者赵生传》译文

高安乞丐赵生,衣服破旧,头发蓬乱,不曾沐浴清洗,喜好饮酒,喝醉酒就殴打责骂街市里的人。即使有好事的人时常召他谈话,赵生也谩骂人家,斥责他的过错和恶行。所以高安的人都称他是狂人,不敢亲近他。但是他与人交往,即使不曾认识,也都能说出这人的多年疾病和他平生善恶行迹。因为这个,有人说:“这不是有道之人吗?”

元丰三年,我被贬谪居住在高安,有时在路途上见到他,也害怕他的狂妄,不敢询问。这年年末,赵生前来拜见我。我问他说:“你不曾求过人,如今拜见我,为什么呢?”赵生说:“我心里想见你呀。”

赵生曾经告诉我说:“我将和你在这里夜宿。”我答应了他。不久却没有来,问他原因,赵生说:“我将和你到别的地方游玩,考虑你不可能不受惊吓,惊吓或许伤了心神,所以不敢喊你。”我回答说:“你到哪里游玩的?”赵生说:“我经常到泰山下,所见的情况与世上说的地狱相同,你如果见到这些,回来后应当不愿做官了。”我说:“什么缘故?”赵生说:“那里有很多僧人与官吏。僧人超出本分,官吏糟蹋财物的缘故(才到那儿)。”我说:“你能到他们那儿,他们也知道尊敬你吗?” 赵生说:“不是这样,我能见到他们,他们却不能见到我。” 赵生于是叹息说:“这也是歪门邪术,不是正道啊。你能够自我修养使精气与本性俱全,那么出入生死之间,将不用学就会,这样以后才算是正道。”我回答说:“养气请允许我听从你的说法去做,至于养性该怎么办呢?” 赵生没有回答。一天赵生笑着说:“你曾经问我如何养性,如果有梦、醒的差异,那么本性就不全了。”我非常吃惊,认为他的话与众不同[注: 跟大家不一样。]。从此知道赵生不仅仅持有方术,也是知道道的人啊。

赵生两眼有白膜,看东西不清楚。但时常能脱开白膜看到瞳孔,是碧绿色的。他曾经自己说生于甲寅年,至今一百二十七年了。赵生家本来是代州的,名叫吉。侍奉五台山一个僧人,不能坚持到底,离开了他,游走四方。少年时期没有品行,所做大多是不合法的事,和扬州君一同学习。蒋讨厌他,用药毒伤他的眼睛,于是就长了白膜。

赵生喜欢禽鸟和六畜,经常带着这其中的一样跟随自己,和它一起睡觉吃饭。居住在兴国时,他畜养了一头高大的骡子,被骡子踢伤而死。我听说有道的人讨厌别人了解他,大多用不良的言语、丑恶的行为来隐匿自我,然而也不能全部遮掩住,所以德行和谨慎时常表现在外面。现在我看赵生,他的鄙俗、拙劣、忿恨、困窘,并非专门用来隐匿自我,但他的言语时常有合于道的。

 

9.(1)残柳、老荷。(2分。各1分,只写柳、荷、风不得分)

(2)第二联,上句抓住“万井人烟”从空间上实写了都城繁华热闹的景象,下句抓住“千年王气”从时间上虚写了历史的深远,时空交错,虚实结合。(4分。表现手法2分,简要分析2分)

第三联,上句选取了西湖、古塔、寒屿等意象描绘了一派静谧的阔大之景,下句借远江、归舟、夕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归舟过处江水荡漾的动态秋江图。动静结合,画面开阔辽远。(4分。表现手法2分,简要分析2分)   

(3) ①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孤独凄凉之情;②诗人北望中原,收复无望的哀痛之情;③诗人屡遭贬斥,半生潦倒,报国无门的沉郁哀伤之情。(4分。一点2分,2点3分,3点4分)

10.(1)靡有朝矣    (2)来者犹可追    (3)疑义相与析    (4)直挂云帆济沧海    (5)术业有专攻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7)濯清涟而不妖    (8)气吞万里如虎(8分。每句1分)

11.①引出下文,为下文对清水、清水生长的麻的赞美作铺垫;②扣合标题;③首尾呼应;④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气息、韵律之美。(4分。一点1分)

12.①千变万化[注: 形容变化极多。]的图案体现着美学情趣;②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注解着农业文明;③样式各有寓意,隐含着传统文化。(4分。每点2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13.(1)文中老人是一个憨厚(本分、木讷)、羞涩(质朴)、钟爱麻鞋制作手艺(手艺精巧)的西北农民形象。(4分。前两点各1分,第三点为2分)    (2)①具体而形象地阐述麻鞋“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②为下文对麻鞋、手艺的尊重的议论和抒情做铺垫。(2分。每点1分)

14.①对清水这片土地的歌颂;②对麻的尊重;③对穿麻鞋、做麻鞋的清水人的歌颂;④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尊重;⑤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尊重与留恋。(6分。前三点每点1分,后两点每点2分,满分6分)

15.①写作目的;②写作与生活的关系;③全书的编排特点。(6分。每点2分)

16.①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是非常可怕的;②个人的可感性细节构成历史的质感;③让感官充满开放,甚至强化放大(或唤醒各种感官)。(6分。每点2分)

17.写作:①借写北京记忆反思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迷失;②用人事来折射城市的变迁;③注重细节。(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编排:④每篇独立又相互呼应。(2分)

18.见《等级评分标准》。

19.白石局促故才小/惟暗香疏影[注: 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二词/寄意题外/包蕴无穷/可与稼轩伯仲/余俱据事直书/不过手意近辣耳。(6分。每处1分)

20.辛弃疾、姜夔(2分。每点1分。前者答稼轩居士或辛幼安,后者答姜白石或白石道人亦可)

21.稼轩因郁结壅塞而情感深沉,因奔放自如而才气阔大。(2分。每点1分)

22.c、d(5分。c项应为天保走车路、傩送走马路。d项中黛玉与宝钗的言行颠倒)

23.(1)反间计:曹操拿下荆州,使用降将蔡瑁、张允训练水军东征东吴(1分)。蒋干向曹操请缨过江劝说同学周瑜投降(1分),周瑜将计就计[注: 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群英会上设计让蒋干盗走假造的蔡瑁、张允书信,离间曹操与蔡瑁、张允关系(2分),使曹操中计杀了蔡瑁、张允(1分)。

苦肉计:赤壁之战相持阶段(1分),黄盖献计火攻退曹(1分),并自己请战去曹营实施诈降之计(1分)。周瑜找借口重杖责打黄盖(1分),黄盖趁此率船队假意降曹,促使了火攻的成功实施(1分)。

美人计: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荆州不还(1分),鲁肃奉命讨还荆州,而正逢刘备丧妻(1分),周瑜、孙权便设计将公主孙尚香嫁与刘备(1分),借此骗来刘备,迫其归还荆州(1分),结果陪了夫人又折兵(1分)。 

(2)三重复仇:哈姆雷特为被谋杀、篡权的父亲复仇,雷欧提斯为被哈姆雷特无意杀死的父亲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其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3分)关系:三重复仇以哈姆雷特的复仇为主线(1分),其他两重复仇为副线,交错发展而又主次分明(1分)。

24.以知识为基础、创造新形象、促使预想、改革性、启示作用。(3分。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可)

25.知识是想象力的基础;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意;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造;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新。(4分。每点1分)

26.丰富知识为想象奠基;承认、保护、尊重并鼓励有想象力的人和事;倡导想象力和创新推动发展的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8分。每点2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南京市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补充细则

 

 

一、语言文字运用

3.如答题非下定义形式,扣1分;如表述为“自主招生是……一项举措”,扣1分。中间的几个要点1点1分,少1点扣1分,先后顺序要合理通畅。如将题干中所有信息照抄,虽然涵盖了3个要点而形式又正确的,扣2分。

4.两条结论语意表达出即可,如将第2条结论具体表述为存在的心理问题,如心理脆弱、自卑、害怕陌生人等同样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8.(1)“宿疾”的“宿”译为“以往”、“陈旧”、“向来”等均给分;“善恶”应该译为名词,否则扣语句通顺分。    (2)“彼”译不出扣语句通顺分。    (3)“恶言秽行”合在一起译正常判分,“之”译为“他”、“自己”均对,译错扣语句通顺分。

 

三、古诗词鉴赏

9.(1)答“柳老”、“荷残”不给分;答案一定是名词状态,做动词性描述不得分。    (2)两联的表现手法只需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分析2分,每句1分。第二联手法有:时空交错,虚实结合;第三联的手法有选取典型意象,动静结合,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动”、“明”(炼字)等。    (3)凡只答情感(如忧愤、凄凉、爱国)而没有分析,都只给1分。答“漂泊”可以归入“客居”,“挺身奔赴国难”归入“报国”,“英雄老去”归入“半身潦倒、报国无门”。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11.内容上表达作者对清水麻的赞美(1分);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首尾呼应,点题(2分,答任意两点即可);效果上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气息,有韵律之美,激发读者兴趣(1分,任答一点即可)。

13.老人性格“憨厚(本分、木讷)”、“羞涩(质朴)”答到一点得2分,“钟爱麻鞋制作手艺”(或手艺精巧)2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15.三点全答对但超出三点扣1分,注意提醒学生“归纳”要有分点意识,但点不可太碎。意思对即可。

17.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题

评分必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重视写作基本能力,特别是构思、语言、文体等方面,必须全面衡量。强调文体的规范要求,考生必须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评分要从考生写作的实际出发,分等分类赋分,确保一定的区分度。赋分等级如下:

分类

赋分

构思

选材

结构

语言

70—63

构思新巧、独到,

立意深刻、有启发性

材料新鲜、丰富,

形象丰满、感人

结构精巧、严谨

词语生动,句式

灵活,文句有意蕴

62—56

构思较好,立意准确

选材合适得当

结构完整

准确、恰当

55—49

构思平平,

选材基本得当

结构基本完整

通顺、平实

48—42

立意正确

 

 

基本通顺

41—28

构思低幼,立意偏颇

材料与观点

有明显悖离

结构混乱

不通顺、有明

显语病

27—0

没有构思,立意庸俗

选材陈旧、无聊

无章无序

低幼、粗俗

特别说明: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2/3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l0分。

②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赋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l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参考赋分如下:不满l00字,0—5分;200字左右,6一10分;300字左右,ll—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③语言粗俗、格调不高的,最高不得超过40分;思想情感庸俗低下的,即使完篇、切题,最高不得超过25分;内容恶俗不堪,最高不超过13分。

④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采用“得分—错别字分=实得分”的计分方式;无错别字者一次性打上得分数;卷面较差的,最多扣1分。

⑤没有写标题扣2分。

 

点击下载本文件

 

上一页  [1] [2] [3] [4] [5] [6]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