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我若为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教案设计)
   [标签: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本文的字词。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4、

 

德育目标:

 

    明白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封建思想是造就奴才的思想制度,天迫使人失去人性,异化为奴才。扫除奴才孽生的封建制度、思想,才能使人性复归的道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揣摩本文语言,分析作者语言特色。鉴赏本文艺术特色。正确理解本文的辨证思维。

 

教学重点:揣摩本文语言,分析作者语言特色。鉴赏本文艺术特色。正确理解本文的辨证思维。

 

教学难点:重点语句的体会。

 

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品味含意丰富的语言,体会作者采用虚拟假定的写法,批判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观点。引导学生体味杂文的思想性、文学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同学们,提到杂文,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鲁迅,我们知道他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刺向黑暗的社会现实。今天,我们介绍另一位作家,有人称他的杂文是“有力的响箭,常射向敌人的鼻梁”。他就是著名的杂文作家——聂绀弩。

 

聂绀弩,现代作家,湖北金山人,是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后,在杂文创作中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以耳耶、萧今度、淡台、灭暗的笔名,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创作了大量的点斗杂文。

 

二、文体简介及写作背景:

 

1.文体简介:

 

杂文,散文的一种。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变化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隽永的特点,既有政论的性质,又有文艺的特点。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拿来主义》是篇有关文化动态的杂感。《我若为王》就是篇有关思想动态的杂谈。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注: 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蒋家王朝的独裁专制已临近末日,然而还有一些人(尤其是国民党内部的官员)身上,还残留着封建奴才的愚忠思想,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还很严重。作者写此文意在呼唤人们觉醒起来,抛弃奴性,共同推翻专制统治,为建设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的新社会而奋斗。

 

三、整体把握文章,理解作者的观点

 

问题:

 

1.你认为本文标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应该是什么?

 

2.默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结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求同存异[注: 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若”。可见,本文在构思上是采用了一种“虚拟幻想式”的方法。

 

2.第一层(1  )由一部电影为引,假设“我若为王”。

 

第二层(2-5)设想“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形。

 

第三层(6-8)在上文假想基础上的感悟。

 

“这样”一词的指代范围是第2—5段,即“我若为王”的种种情景。所以可分为三层。语言上的标志为:1节“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 2-5节首的“我若为王” ;6节的“我将恍然大悟[注: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四、细读课文,深层探究

 

以下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出代表回答,教师明确。

 

1..阅读第1节,问:作者对“王”和“为王”持什么态度?

 

【明确】看不起,鄙视,厌憎。从中我们看出,作者对皇权是否定的。

 

2.请同学们进一步阅读2-5节,看一看,作者主要写了“我若为王”之后的哪些情景,这些情景的共性是什么?

 

【明确】作者虚拟自已若为王,则妻就是“王后”,儿子就是“太子或者王子”,女儿就是“公主”,亲眷都是“皇亲国戚[注: 皇帝的亲戚。指极有权势的人。]”,而我则是“万岁”。

 

共性①:不管“我”多么无能,不管“我”的妻子儿女亲眷多么无耻、无能、丑陋,都将是“万岁” “王后” “太子或者王子” “公主” “皇亲国戚”,而且都将被捧着,被颂扬着。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一个字,也是文本的第2第3第4段反复强调的一个字,即“捧”。具体来说,从“王”的角度看,第6段里“因为我是王,是他们的主子”,也就是说“王”拥有至高无上[注: 至:最。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的权力,所有捧者不得不捧。长期以来,人类已经默认了这种专制制度,进而形成了历代“王”或各种“王”的专制主义思想。从捧者的角度来看,就是捧者自身的奴性心理在作怪。鲁迅先生说我们所经历的时代无怪乎“坐稳了奴隶”和“争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可见,长期以来的奴性心理导致捧者极力去捧他们的王。

 

共性②:所有的人都对“我”、对“我”的妻子儿女及亲眷们低头,鞠躬,匍匐,他们谄媚,乞求,他们不敢发出真正的声音,他们的全部的语言就是对我及我的家人们的称颂。

 

3.作者对“王权与奴才意识”是持什么态度的?朗读最后2段。

 

【明确】“我将恍然大悟:我生活在这些奴才的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 这句话就表达作者对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批判,也表达了作者对王者的蔑视嘲讽和对奴才的憎恨与鄙视。

 

4.“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不准一个奴

[1] [2] 下一页

种留在人间。”如何理解?

 

【明确】这“君”与“君”是 统一的 。“暴”,指杀尽“奴才”;“明”,指扫除一切奴种,不给人间留下一个,叫奴种断子绝孙,自己也不再当奴才头儿。这“暴”中寓着“明”,“明”才需要“暴”。上文写到,作者对王权和奴才这一对孪生子表示深深的憎恶和愤慨:“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作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作者在这里又翻出一层意思,认为奴才比王权更可怕,它是王权思想赖以存在的温床,因而“不留一个奴种在人间”,斩钉截铁[注: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地表示铲除一切奴种的强烈愿望。

 

5.“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注: 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最大的王了。”这句话前后是不是矛盾?

 

【明确】不矛盾。我若为王,将铲除一切奴种,那样“我将没有一个臣民”,当然也将“终于不能为王”。但我捍卫了人的尊严与独立思想,维持了自己的鲜明的个性,我将是一个更加鲜明而独立的完人。这才是真正的“王”,也就是“古今中外最大的王”。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的尊严和独立思想的崇尚和追求。

 

6.“‘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如何理解?

 

【明确】意思说,世界上没有了奴才,“我”终于不能为奴才们的首领,那么,“我”和所有的人都变成“真的人们”了。对这种景象,“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不为王,才是最大的王,含着这样一个历史辩证法:不为王,世上没有任何奴种,自己和他人的人性会完全复归。人,再也没有奴性,有的是真的人性,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充分的人的生活,这才是最大的“王”:可以尽情发展自己的人性。

 

7.课文描绘“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景,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假定又假定”的前三段联想,句式几乎相同,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明确】课文描绘“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景,是为下文正面展开议论和批判作铺垫。作者设想“我若为王”后出现的情形,由妻子、儿女一直联想到自身,把势蓄得很足。但这仅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先把“我”推向虚幻的顶峰,然后一把拉下来,示其本相,加以批判。这叫欲擒故纵[注: 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假定又假定”的前三段联想,句式几乎相同,用铺排的方式,层层推进。在表达上,起到强调的作用。

 

8.文中“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是什么?而“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是否和他们一样?

 

【明确】“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就是奴颜和媚骨,就是奴性。而我虽是民国国民,但我憎恨与人为奴,我有着自己鲜明的思想和个性。

 

五、主题:

 

作者通过对“我若为王”的种种情形的虚拟设想,批判了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尤对王权的基础——奴才,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呼唤要铲除一切奴种。表达了对人类尊严和独立思想的崇尚和追求。

 

六、写法探究

 

1. 2—5段是摆现象,第6段是分析问题,最后两段是解决问题,那么,第一段应该是什么呢?

 

【明确】第一段是提出问题。从日常生活的读书活动,即在电影刊物上看见一个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引出本文的话题,然后,提出问题——“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

 

2.当今的考试作文盛行话题作文,也就是给定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围绕所给话题进行写作。大家读了本文的第一段,能够从中得到一点关于话题作文开篇的启示吗?

 

【明确】

 

①:可以由日常生活琐事引出话题,比如平时读过的报刊杂志、所经历的类似小事,只要与所给话题有关,又能够引出话题,就可以大胆引用。

 

②:可以讲述类似的故事,用以引出话题。

 

③:可以描述类似画面,用画面引出话题。

 

④:可以引用类似的名言警句,靠它来引出话题。

 

⑤:可以开门见山[注: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直接引出话题。

 

⑥:可以使用恰当的题记,或者使用由一组比喻句构成的排比句,以此来引出话题。

 

3.由本文的构思进一步理解杂文的艺术:

 

关于杂文,瞿秋白曾经下过这样的定义: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揭示了杂文的文艺性、社会现实性、和论说性。但,这个概念无法穷尽所有杂文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以记叙为主的杂文,以抒情为主的杂文,还有三者熔于一炉的杂文。但不论哪一种杂文,杂文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是形象化的说理。因此,形象化说理是杂文创作的最主要的艺术规律,也是衡量杂文艺术的最主要的标尺。这篇杂文,正体现了杂文说理艺术性的特点。这篇杂文要批判王权观念和奴才意识,并不从正面落笔,而是从反面切入。作者充分发挥想像的作用,设想“我若为王”的种种情形,使读者充分认识到了王权和奴才意识的荒谬和可笑,比之正面着手,更具一种揭露的威力。

 

六、布置作业:

 

1.搜集现实生活中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一些表现,写成一片有针对性的文章。

 

2.《配》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