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8
   [标签: ]

教学目的: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注: 来之:使之来。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消息的特点,学习课文语言及写法;
  难点:理解主体部分的内部层次关系。
  课时 2
   第一课时
  一、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1、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2、理解新闻定义要注意三点: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 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
   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 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4、特点: 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真实性); 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强);语言简明扼要[注: 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
  5、消息的结构:
   标题:消息一般采用多行标题,分为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引标题用来交代背景,点明中心,可有可无[注: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有没有都无关紧要。];主标题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是新闻必不可少的部分;副标题或者概括事实,或进一步点明中心,可有可无。
   导语 :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话或第一句话,扼要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内容的六要素常集中出现在这一部分。
  主体 :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背景 :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
  结语: 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则暗含在主体里面,没有明显的标志,可通过阅读主体领会背景和结语。
  6、消息的表达方式:多用记叙手法,兼用议论描写。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溃退(kuì) 锐不可当[注: 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dāng) 业已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三、研读反思
    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 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 看导语。
    ① 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
    ② 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 看主体。
    ① 划分层次
    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
    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
    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
    ② 三路大军的介绍顺序可以打乱吗?详略可以改变吗?
   三路大军三个层次,从衔接上分析其顺序的安排。
   1) 时间上。 2) 渡江部队。 3) 内容上的衔接。
  (1)中路军首先突破,所以先讲。因已有报道,所以简略。
  (2)西路军与中路军情况相似,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连在一起,顺理成章[注: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较为具体。
  (3)东路军敌情与前两路军不同,战斗激烈,又因为此处被敌人吹嘘为“金汤”防线,有必要具体,才能显示出我军英勇善战,摧枯拉朽[注: 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的作风和气势。文势也涌起高潮。
   四、品味语言
    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①“百万大军”“横渡”这两字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
    ②“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③“渡至”:有横渡与到达的两层意思。
    ④“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
    ⑤“不料”:有嘲讽意味。
    2、课堂训练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此处敌军抵抗_____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____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____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新闻的特点,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的。新闻有它记叙的六要素,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希望大家利用所学,再读一读报纸,进一步掌握新闻这种文体。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磅礴大气;
    2、观看录像片段《百万雄师[注: 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过大江》;
    3、预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扫清字词,初步感知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篇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我们要充分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二、检查作业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二十八宿(xiù) 绥靖(suìjiǐng) 阻遏(è) 杜聿(yù)明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四、自主研讨
    1、细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结果:河南基本解放。
    2、理清新闻的结构
    ① 标题
    ② 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敌军南逃的背景、时间。
    ③ 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④ 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⑤ 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⑥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3、一年多来,我军取得哪些伟大胜利?
    a、恢复的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b、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的武装力量;
    c、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五、质疑反思
    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注: 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富有气势。
    2、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同:主题——战争;
    内容——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写法——叙议结合,语言精炼。
    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大气磅礴[注: 形容气势浩大。];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
    六、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注: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七、布置作业
    1、做一回小小节目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