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泪光盈盈处的离愁别恨——我上《长亭送别》课堂实录
   [标签: ]


郭传斌

[简要说明]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语文课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对刚刚走入文学鉴赏大门的高二学生来说,知识背景的缺失、戏曲唱词的陌生、人物关系的纠葛、剧情发展的错综都会成为进入《长亭送别》的障碍。而要在一节课中解决以上所有的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创造一个符合学生阅读积累现状和《长亭送别》特色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注: 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这节课以课堂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策略,以崔莺莺的眼泪为突破口,以写泪的手法为桥梁,让学生感受、品读、演读崔莺莺的眼泪,走进她那复杂的情感世界,并以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古典戏曲的范式,引导、启发他们对“泪”作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探究,也可以转换探究角度,另辟蹊径解读《长亭送别》,完成对文学作品有意义、有创新的建构,实现文本的价值,在精神漫游的过程中体味阅读的快乐。
课的价值是在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课的成败是无法预设的,特别是在开放式的课堂探究性学习课型中,在师生彼此陌生的情况下,更会有难以预料的情形出现,而这恰恰为执教者创设了拓展自己、提升自己、挑战自己的机会,也可以让执教者努力践履“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说话”的教育圭臬。


[执教过程]
一、[美]奥德韦作曲的《送别》音乐作为课前迎接音乐。
[说明]让学生静下心来品味“送别”的意境,为上课创设与课文内容相谐的教学情境。
二、相关剧情介绍导入新课。
师:《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故事还得从普救寺说起。普救寺里,风流倜傥[注: 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倜傥:卓异,洒脱不拘。形容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礼节的拘束。]的才子张珙和具有倾国倾之貌的贵族小姐崔莺莺不期而遇[注: 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一见钟情[注: 钟:集中;钟情:爱情专注。旧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爱情。]。后来,叛将张飞虎要抢走莺莺做压寨夫人,崔莺莺的母亲——老夫人百般无奈之下许下诺言:谁能从虎口救出莺莺,就将女儿许配给他。张珙连忙请来八拜之交[注: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武状元杜确帮忙,杜确举击退了贼兵。可老夫却变了卦,她说:“我堂堂相国府怎可以容你这个白衣女婿?你们还是以兄妹相称吧!”张珙气得生了病,崔莺莺对自己的母亲也是又怨又恨。在月色溶溶的夜晚,张珙弹琴向莺莺表明心意,莺莺听出了琴声中的相思之意,深受感动。于是,在红娘的帮助下,几经周折,终于私下里成了婚(佳期)。老夫人知道后,勃然大怒[注: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又支了招:“张珙,你赶紧进京赶考,咱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于是,在暮季节,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一对心爱的人儿在长亭别离。
[说明]突出戏曲中人物的矛盾冲突。倾听是一种积极的对话方式,教师声情并茂[注: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的“说书”形式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和谐的共振。
三、教师设问:主人公崔莺莺最打动你的是哪一点?
生①:倔强的个性。
生②:对爱情的忠贞。
生③:叛逆格。
师:崔莺莺最打动我的是她的眼泪,崔莺莺用眼泪表达了“倔强、忠贞、叛逆”。在长亭,莺莺以“离愁别恨”为菜,以“眼泪”为酒,为张珙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送别宴。我们这节课就以“泪光盈盈处的离愁别恨——走进崔莺莺的情感世界”为小课题,进行课堂探究式的学习,就“满纸莺莺泪,共解其中味”吧。我们以下面四首带泪的曲词作为子,进行探讨:[端正好]、[朝天子]、[耍孩儿]、[四煞]。先作第一次感受性朗读,尽可能进入作品的情境中。我读曲牌,大家读曲词
[说明]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应该是课堂。放弃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在课外花大量时间作研究,固然有其积极的效度,但“教师是平等的首席”这个理念也许在师生进行直接精神碰撞的课能更有效地得到体现。
四、教师设问:请看[端正好],泪从哪里来,泪表达了崔莺莺怎样的感情?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生(全体):暮秋时节。
[说明]问答式过渡,预热课堂。
师: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生(全体):凄美。
师:[端正好]共有五个意象。分别是碧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阵阵,北雁南飞,霜林如血,这五个意象组成了凄美的意境,看到了这样情景的人肯定会产生忧伤的心境。如果是一个已经被离愁别恨困扰的人看到这样的情景,肯定会愁上添愁。崔莺莺在送别路上看到的景触动了她内心的情,内心的情又赋予景以别样的色彩,借景抒情,移情入景,在她看来,连霜林也是由离人的眼泪染红的,景中有泪,泪中含情,这是莺莺的内心独白,这眼泪包含了她即将与张珙告别的无限悲愁。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说明]教师对[端正好]的品读围绕“意象-意境-心境”展开,着力品莺莺的眼泪,直奔研究的主题。
师:我们经常说,诗中有画[注: 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画中有诗[注: 指画里富有诗意。],如果将[端正好]中描绘的秋景用一幅画来表现,画的主体应该是什么?
生①:离人的眼泪,画一个流泪的崔莺莺。
生②:不好,太直白,画“霜林”。
师:画上如血霜林,崔莺莺的悲愁就能表现了。
[说明]就是为了提升鉴赏的品味,以想象绘画的形式对[端正好]进行二度再创解读。
五师:剩下的三首曲词就交给同学们讨论学习了。以一首曲词为主,解读崔莺莺的眼泪。我们讨论的主干问题是:1.这首曲词是在什么场合唱的?2.眼泪表达了崔莺莺怎的情感?我们要明确学习的方式: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篇,不要将眼泪从特的场景、情境中抽绎出来,一定要联系剧情的发展,联系整折戏甚至是整部戏的内容。明确探讨的问题了吗?好,前后左右同学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好首席发言人,并在讨论做好记录。
[说明]此为关键的“三明确”:选定一首曲词,明确探究的内容;定合作的伙伴,明确交流的对象;提出学习的要求,避免架空探究,发射“空”对“空”导弹。
六、师:开始招标,学习[朝天子]的,打个招呼!习[耍孩儿]的有没有?[四煞]呢?按照剧情发展,先解读[朝天子]处崔莺莺的眼泪,请全体女生朗读。
[说明]标的形式,可以点燃学生的发言热情;从[朝天子]开始解读,是为了不打破剧情的发展。
生①:我是本组首席发言人,这是告别宴上的唱词,是离别的苦泪。
师:端起酒杯,想到流泪。酒本美味,为什么在莺莺喝来却清淡如水?
生①:离别的苦味冲淡了酒的美味,这叫“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高兴了,有酒,“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不高兴,还是酒,“抽刀断水[注: 抽刀:拔出刀来。水:流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师:酒可以寄托情感。再换一组同学,先评价一下前一组同学的发言,再代表小组发言。
生②:我是本组首席发言人。回答得比较表面,但还没有进入崔莺莺的内心世界,这是无奈的泪。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崔莺莺愿不愿张珙去考状元?
生②:不愿意。“蜗角虚名[注: 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蝇头微利[注: 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爱情第一,功名不值一提。
师:可她又为什么要送张珙去考?
生②:母命难违,自己的婚姻必须得到母亲的承认,为了婚姻的美好前程,只好答应了。
师:那她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生②:恨,怨恨,恨母亲棒打鸳鸯[注: 比喻拆散恩爱的夫妻或情侣。]
生①:仅仅恨母亲吗?假如张珙出身名门,家有上亿资产,老夫人还会不会反对?结婚是两家人的事,不是两个人的事,还恨门当户对[注: 旧时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结亲很适合。]的婚姻观。
师:你对自己的发言满意吗?我来补充一点。这眼泪里包含了崔莺莺的两重恨,对母亲的怨恨,对世俗观念的愤恨。莺莺含着眼泪坐在饭桌旁,此恨绵绵[注: 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这种遗恨缠绕心头,永远不能逝去。]无绝期啊!
[说明]暂缓评价非常重要。生②的回答结合了整个小组同学的探究意见,有一定的深度。如果教师此时打,肯定要影响学生发言的情绪和质量。笔者这里设计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是为了更多地将激赏性评价引进探究的课堂,激课堂探究的千层之浪。
全体学生朗读[朝天子],读出“恨”的感情来。
[说明][端正好]以品味画意解读诗意,[朝天子]改为读体味莺莺带泪的怨恨、愤恨。
七、师:宴会结束,母亲、法本和尚退场,夫妻话别的时候到了。我们一起来探讨[耍孩儿]。流泪时的莺莺心态如何?
生①:我是本组首席发言人。[耍孩儿]多处写到泪。“淋漓”,流泪的情态;“比司马青衫[注: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更湿”,比较的方法写泪;“眼中流血”,夸张摹泪。
师:为什么会未登程先问归期?在担忧什么?她希不希望张珙考中状元?考中后会怎样?
生①:最理想的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师:有没有其他可能?
生①:皇帝招驸马,高门贵族要招婿,社会地位的改变会对婚姻的稳定性产生影。在封建社会,女子被休是很容易的事,一纸休书就可以了断一桩婚姻。
师:文学作品中有没有这样典型的例子?
生②:《铡美案》。
师:那如果没有考中?
生②:丈母娘会翻脸不认人,眼见着婚姻无望,张珙“黄鹤”一去不复返[注: 一去就不再回来了。]怎么办?还有一种可能,张珙会留在京城继续考,直到考中为止。

师:你的意思张珙要进高复班了。这叫“中”亦忧,不“中”亦忧,崔莺莺忧心如焚[注: 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这眼泪中包含了莺莺对婚姻前途深深的担忧。这是莺莺对张珙的真情告白:内心忧愁,才下眉头,却上心
[说明]这段问答式的师生交流,是师生与作品的近距离碰撞,实现了主体间性。
八、师:全体女生把自己当作崔莺莺,全体男你们就是张珙,进入角色,进行体验,分别在即,根据[耍孩儿]前后的剧情,莺莺有什么要嘱咐张珙的,张珙又有什么要表白的?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来体验男女主人公此时此刻的心情。(教师选一位崔莺莺,女生选一位张珙)
女生:保重身体,早早回来。
男生:考中了再回来。
师:“崔莺莺”的临别赠言联系了[五煞],“张珙”的表白联系了“金榜无为誓不归”,很好。
[说明]文学作品鉴赏重在主体体验,[端正好]采用想象画境的方式,[朝天子]采用美读的方式,那么[耍孩儿]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情感。
九、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张珙要走了——进入[四煞]。
生①:我是本组首席发言人。这莺莺想象在与张珙告别后,也许会终日以泪洗面的场景。这眼泪同样表达了崔莺莺无限的悲愁,真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师:这些曲词都是莺莺的唱词,当然我们已经无法用元杂剧的形式来唱它了。但古典诗词恰恰以歌曲的形式更深地走入了人们的心灵世界,成为广为流传的经典。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岳飞的《满江红》唱遍大江南北[注: 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根据[四煞]的意境,你可以用现代音乐给它配上曲,选唱其中的几句吗?请说明你选的是什么曲子,为什么选这首曲子?
生①:……
生②:……
师:我也来唱几句……我选的是徐小凤演唱的《相见时难别时难》,词是李商隐的《无题》诗,我认为这个旋律能恰如其分[注: 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地表现离别悲愁。
[说明]画了,读了,演了,这次采用“唱”的形式对文本进行创造性解读。
十、课代表做课堂探究学习小结:
在《长亭送别》中,崔莺莺用眼泪为张珙编织了一张情网,用眼泪表达了离别的悲愁,对婚姻前途的忧愁,对母亲棒打鸳鸯的怨恨,对世俗观念愤恨。
师:带泪的曲词还有《叨叨令》《小梁州》《幺篇》《三煞》,课后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当然,“眼泪”只是我们研究的一个突破口,《西厢记》是博大精深[注: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的你还有别的研究角度吗?(学生讨论)
生①:研究崔莺莺的情感。
生②:研究情境交融。
生③:研究修辞手法。
师:可以“试与莺莺共悲愁”为题,走进她的情感世界;可以“一景一物总关情”探究情境交融;还可以“揣摩语言品意蕴”为题,钻研语言魅力,甚至研究作品背后站着的作者……老舍先生过: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是从作者生命的根里流出来的。经典不厌百回读,这就是《西厢记》的魅力。要研究,必须搜集资料,网络是个容量很大的平台,我给大家提供几个学术网络,还有我的邮箱,欢迎交流。
[说明]“泪”的探究真的只是个例子。阅读文本是读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本的生命是在阅读创造的过程中被赋予的。同时,探究不能流于形式,要给学生搭好支架,提供探究之“锚”,否则会使探究成为无源之死水。
师:弘一法师李叔同生根据《长亭送别》的意境,创作了《送别》这首歌,我们就在歌声中与崔莺莺告别,我也和大家说再见了。
[说]明如果以“美”作为本节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必须有营造“美”之氛围的能力。这节课起于音乐,收束于音乐,在音乐的氤氲中,点化了“送别”的意境,使学生在走出崔莺莺的情感世界时,似乎还看到这个美丽勇敢的女子“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动人身姿。如果要给学生端上一份欣赏精神之美的大餐,我们语文教师就有责任为他们搭建品味美的平台,让他们用至性至情去接受美文的染。


 

作文专题

相关作文

没有相关写作指导

服务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