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3、海燕(河大版九年级必修优秀教学设计)
   [标签: ]


 3、海   燕
一、知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了解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初步了解散文诗体裁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训练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富有创意的活动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的乐观、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了解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设想:
一、加强诵读训练,可使用配乐方式;
二、开展“书法比赛”、“画插图”、“猜谜语”、“当翻译”等活动;
三、精心设计板书;
四、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幽默机智:
五、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有关资料,训练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象征手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学与玩(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愿望导入。
二、检查预习、落实双基(读一读,写一写)
1、听写字词——“书法比赛”(活动一)
①先讲明比赛规则(准确100分,美观20分)
②听写(书法比赛)、评议打分。
③教师出示范作,学生“读一读”。
2、合作交流课外所搜集有关资料
①作者:②体裁:③背景:④海燕:
三、训练朗读,指导方法(完成练习一)
1、教师配乐范读(背)
2、学生自由练读。
3、选段练读,指示方法
  (4)~(6)段             (11)段            (13)~(15)段
     (嘲讽)               (自信)               (渴望)
四、开展活动,整体感知(完成练习二)
(一)开展活动
1、“我也能画插图”——活动一
①教师示范画法
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③学生上台表演、解说
2、“我也能猜谜语”——活动二
①学生“猜谜语”,教师板书
②联想相关影视、小说 
3、“我也能当翻译”——活动三
①教师示范(第(1)段)
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③选段探究(第(7)段、(11)段、(15)段)
(二)整体感知
海燕形象    本文内涵    象征手法
五、拓展延伸,体验升华
斗转星移[注: 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逝者如水。转瞬间,一百多年过去了。而今,俄国的革命形势与百年前相比已经面目全非[注: 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就连国家名称也经历了“沙皇俄国——苏联——独联体(包括俄罗斯)”的变化,真是风云变幻[注: 象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世事沧桑!但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仍有不朽的生命力。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让海燕的积极、勇敢、乐观的战斗精神在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中发挥作用。下面请大家以“暴风雨”为话题讲述自己的故事,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遭遇过怎样的暴风雨,又是如何战胜暴风雨并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
六、学法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2、以“暴风雨”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作文。


板书设计:
海     燕  (高尔基)



 
教后反思:(待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具体地探究本文语言和修辞手法
(略)

[教 学 实 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上课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喜欢玩吗?
生:(齐)喜欢!
师:那么大家喜欢学习吗?
生:也喜欢!
师:哦……玩也喜欢,学也喜欢,那么如果两者之间发生冲突怎么办?
生:(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注: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处理还存在一些争议和困惑。老师倒有一个主意:如果有一种方式能把玩和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好不好?
生:好极了!
师:活动课就是这样一种方式。今天哪,我们适当放松一下,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在学中玩,玩中学(板书),好不好?
生:好!(群情激昂)
师:我们今天一起在玩中学的课文是一篇外国文学作品——高尔基的《海燕》(板书课题)
[点评:导入方式独具匠心[注: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商讨的口吻,平等的姿态,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奠定了本课的基调;从学生较敏感的学与玩关系谈起,容易激发出学生探究的愿望,创设出有利于探究的良好情境。]
二、检查预习,落实双基。
师:昨天已布置了预习任务,首先我将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不过,今天我们将改变过去听写的陈旧方式,而来开展第一个活动——“书法比赛”。不仅要求把字写准确,而且还要写美观。下面请三位同学上台比赛,愿意上台的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教师点3人上台听写,听写后,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打分评比。)
[点评:用“书法比赛”这种富于挑战性、竞争性的方式来代替听写,符合新课标 “识字与写字”目标要求,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更高标准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教师出示范作,上有毛笔所书本课生字词,并已注音,教师和学生一起边齐读边以手空临。)
师:下面请大家交流课外所搜集的有关资料,内容应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体裁特点等……(生纷纷举手)
生1:作者高尔基,原名阿里克谢•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出示图片及《三部曲》著作)
师:哦,材料很翔实,还有实物呢。请大家把有关要点记到书上,课后有时间可以看看高尔基的作品。
生2:本文写于1901年,当时正是1905年革命前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反动统治的根基。
师:请大家在书上注①下关于时代背景介绍的字上打上横线。
[点评: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批注的功夫是语文传统教学精华之一,应予以继承。同时,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阅读文学名著,开发了更广阔的语文课程资源。]
生3:本文的体裁是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兼有散文与诗的特点,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文学体裁。
师:那么,散文诗究竟是“散文”还是“诗”呢?
生:是“诗”!不然,怎么叫“散文诗”,而不叫“诗散文”呢!(生笑)
师:说得好!下一个介绍课题。
生4:(出示图片)“海燕”是一种海鸟。常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在海上飞翔,在俄文中有“暴风雨的报信者”的意思。
师:也就是说,海燕本身只是一种海鸟而已,而没有什么特殊意义,那么在高尔基笔下将赋予它什么特殊意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探究的问题。
[点评: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新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查找课文有关资料的工作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提高了学生能力。]
三、训练朗读,指导方法。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作为诗,尤其要重视朗读,只有朗读才能让我们深刻理解它的意蕴。我们要开展的第二个活动便是朗诵训练。老师先来作示范,请大家边听边发挥想象,看看诗中描绘了几个场景,哪些形象?
(师充满激情的背诵全文,生热烈鼓掌)
师:老师背得怎么样?
生1:老师背得声情并茂[注: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好极了!
生2:老师背出了气势,我好象听见了暴风雨的声音,海燕的叫声……
师:谢谢大家的赞扬。还是请大家多提出批评意见。
生:老师的普通话还不够标准,比如把苍(cāng)读成了chuāng……
师:谢谢你的指正,我应该拜你为“一字之师[注: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生笑)
[点评: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真是一个创举!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以及课堂师生互动的精神]
师:那么大家想不想像老师刚才那样享受一下朗读的乐趣?
生(齐):想!
师:好,就请大家全体起立,象海燕一样,勇敢地、充满激情地把课文朗诵一遍!(生齐起立,齐声朗诵,甚有气势)
[点评:起立齐读,甚有气势,符合本文朗读要求,也是提高朗读效果的创造性方式]
师:真是雷霆万钧[注: 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美哉!壮哉!(生笑)但是老师还想再听听哪个同学单独“吹竽”,请大家选读自己最喜爱的片断,哪位同学愿意试试呢?
(生争举手,教师逐一点名)
生1:“海鸭也呻吟着,他们这些海鸭呀……”(掌声)
师:绘声绘色[注: 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把海鸭那种害怕暴风雨的情态都读出来了。
生2:“狂风吼叫……雷声轰响……”(掌声)
师:我好像也听到风吼雷鸣,海浪呼啸声!
生3:“这是勇敢的海燕在大海上,在闪电之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师:(插话)大家一起来!
师生:(齐)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点评:教师在朗读中用不同的方式实施评价,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了朗读效果]
四、开展活动,整体感知
师:刚才大家朗读要领掌握得较好,但在朗读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书中这幅插图好像只是本文所描绘的场景之一,还不能描绘出全景,请大家就此共同探究一下,看看到底画几幅插图最合适?
生(齐):三幅!
师:对,那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开展第三个活动“画插图”,大家讨论一下,看看如何举一反三[注: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变一为三,三幅图上该画些什么?可以用文中哪些段落中作为依据?
(生开始研读教材,分组讨论)
师:为了大家画得更快更好,老师来作示范,画上一些简笔画,大家就仿照黑板上老师画的来画。(师示范画“大海”、“乌云”、“海燕”、“海鸥”等形象)画好后请大家上台进行解说。
(生分组热烈讨论,动笔画画,然后争着上台演板并作解说,师相机点拨。)
师:大家画得很不错,解说得也较清楚。不过,我又产生了一个疑问:课前介绍资料时不是说高尔基是社会活动家、革命家吗?他怎么在文中尽描绘些“奇趣大自然”“动物世界”呀?
[点评: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循循善诱[注: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问题的提出自然而然,看似无心,但实际上别具匠心[注: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使课堂教学流程中探究活动灵活而有序地进行了。]
生:那不是“动物世界”,而是社会上的事情。
师:哦,是“社会风云”,对不对?
生:对。应该是“20世纪初俄国社会风云图”。
师:你概括得既准确又新颖,那么那画里面的“大海、乌云、海燕”等形象是代表社会上哪一类人呢?大家不妨把它当谜语来猜猜。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第四个活动——“猜谜语”。
(生分组合作讨论,教室里热闹非凡,很快便纷纷举手)
[点评:活动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一经设置,即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师:哦,真快,请大家说说这些景物到底暗指社会上什么势力或力量?
生:海燕是革命者。
师:何以见得?
生:你看他一直在奔走呼号[注: 奔走:奔跑。呼号:叫喊。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是呼唤革命尽快到来。
师:对,那他应该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是胜利的预言家了。(在黑板上“海燕”简笔画下板书)海鸥呢?他也在飞呀,叫呀!他也是革命者吗?
生:它虽然在飞,但只是在“飞舞”,而且“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可见不是真革命行为。
师:对。那它们就是“假革命分子”啰,这种鸟,不,这种人在革命到来时估计有什么表现?
生:可能开始也很积极,投机钻营,但一到紧要关头便会暴露出本来面目[注: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当逃兵,当叛徒……(生笑)
师:说得好。大家一定看过不少这方面的影视,完全能作些联想。那么海鸭和企鹅呢?
生:他们根本不喜欢革命,甚至害怕革命,躲避革命风暴。
师:为什么?
生:大概过惯了那种安乐的生活,害怕革命到来使它失去安乐窝[注: 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师:课文中哪些词语体现这一点呢?
生:“胆怯”“躲藏”“呻吟”。
师:说得好,大家能不能象刚才那样联想一下一些影视作品,看看他们象社会上什么人的形象。
生:身体肥胖,穿着黑皮大衣,戴着眼镜,正象地主老财形象(生齐笑)。
师:那么乌云呢?狂风呢?闪电、雷声呢?
生:乌云肯定是沙皇反动势力。至于闪电、雷声、狂风大概是他们的帮凶。
师:应该是镇压手段,大家看闪电象什么?
生:象剑——是镇压人民的反革命之剑。
师:对。文后也有这样的句子:“大海抓住闪电的剑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看来这些镇压手段在人民面前最终也不灵了。哦,“大海”指什么也该明白了吧!
生(齐):人民群众力量!
师:很正确。那么“波浪”自然是指革命达到高潮时的人民群众的力量了……大家刚才把这些谜语全猜对了。实际上这里面正是运用了一种文学表现手法,那就是——
生(齐):象征!
师:对。大家再合作探究一下,从刚才的猜谜语活动中大家能发现“象征”是什么回事,又具有什么特点吗?
(生热烈讨论后,教师请小组的代表回答并明确。)
[点评: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用直接、机械的讲解,而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探究活动中水到渠成[注: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的理解。过程大于结果,这才是真正的探究性学习]
师:象征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它往往着眼全篇用具体事物表现抽象的意义,与比喻是有区别的。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第五个活动:当翻译!
生(惊异):“当翻译”?
师:对,当翻译。不过既不是把中文译成俄文,也不是把俄文译成中文,而是把本文的文学语言译成直白的语言。这样更好地理解课文含义和象征手法。
生:(恍然大悟[注: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是这样啊……真新鲜!
师:大家是不是觉得有些难?
生:有点。
师:那好,还是老师先作示范,开个头:“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要译成:“在大革命风暴来临之前,人民群众还没有觉醒,反动势力喧嚣一时。革命先驱在顽强自信的奔走呼号,宣传革命……”好,大家接上来!
生1:我翻译这一句:“海鸭也在呻吟着,他们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他们吓坏了”。意思是:“一些假革命者在唉声叹气[注: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他们这些人,享受不了革命斗争生活的欢乐,敌人的淫威早把他们吓坏了。”(掌声)
生2:“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应译成:“沙皇反动统治越来越黑暗,对人民群众的镇压越来越残酷,但人民群众没有被吓倒,而是积极、乐观、勇敢地同反动派展开斗争……”(掌声)
师:你的悟性真高!这样高难度的句子也能译出来!那么“下面雷声轰响……摔成尘雾和碎末”又如何翻译呢?
生3:这反映了斗争的艰巨性和残酷性——人民群众暂时被敌人镇压了,革命暂时陷入低潮。
师:那么海燕——革命先驱者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就害怕了、退缩了呢?
生:不,他一样勇敢、乐观、顽强。你看,“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这说明,反动派只能喧嚣一时,而不能阻挡美好的社会理想的实现。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注: 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的,是无法战胜的,对此革命先驱者充满自信。
师:你能否在课文里找几句话“翻译”一下作为证明吗?
生:能。“大海抓住闪电的剑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象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黑就消失了。”就证明“人民群众的力量一旦觉醒,革命高潮就会来临,就能最终战胜反革命的势力。”
师:好!很准确。那让我们一起来译最后一句——
生(齐):让革命的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点评:“当翻译”的活动极富创意,把复杂的枯燥的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行为变成了一个充满趣味的活动,使学生在趣味无穷中不知不觉[注: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完成了探究过程。]
五、拓展迁移,体验升华。
师:斗转星移,逝者如水。转瞬间,一百多年过去了,俄国革命的风暴早已降临,又早已过去。而今,俄国的现状与百年前相比早已面目全非,就连政权名称也经历了“(沙皇)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独联体(含俄罗斯)”的变化,真是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但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形象仍有不朽的生命力。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让海燕积极、勇敢、顽强、乐观的精神在我们和平时代发挥作用,我们尤其应勇敢地迎接生活中的暴风雨。下面,请大家以“暴风雨”为话题,来讲讲自己的故事,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曾经遭遇过哪些暴风雨,又是如何面对,并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的。
(生分组热烈讨论、交流,师点1人示范,并作点拨,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时铃声响了。)
六、学法总结,布置作业。
师:大家回顾这节课,是采用了什么方法完成学习的?兴趣如何?收获如何?
生:活动——收获很大!
师:对,学中玩趣味无穷,玩中学收获多多!(板书)这节课到此结束,今天的作业是:
(一)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合作探究,“翻译”全文。
(二)以“暴风雨”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作文。
[点评:教学应体现“与时俱进”精神,应充满现代意识,要使所学一切均能为我所用,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有所升华。作业的布置是对这节课探究成果的积极巩固。在课堂上已经过了充分探究,完成起来应该十分轻松,这就是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变革带来的效果]。
 
[教 后 反 思]
 
这是在武穴市首届校本教研开放周中荣获特等奖的一节公开课,上完后,有一位老教师发自内心激动地对我说:“这篇课文我从读书到现在教书,不知道学过、讲过多少遍,可唯独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教法,还能上得这么好……”
老教师的话不乏溢美之辞,不过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的确下了一番功夫。我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贯穿创新精神,突出个性化,在每个环节安排和细节处理上都作了精心设计,因而取得了成功,总结起来有三条——
其一,以活动为载体推进探究过程,这是本课最主要的设计宗旨。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爱玩是少年的天性,这“天职”与“天性”是一对矛盾。但如果能把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既完成学习任务,又激发学生兴趣,岂不两全其美[注: 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给学生一个球场,学生自然知道去尽情踢球;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自然知道去尽情表演。基于这一认识,本课一连串的设计了七大活动。即:格调高雅的“书法比赛”,独具一格的“朗诵训练”,别出心裁[注: 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的“画插图”,引人入胜[注: 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的“猜谜语”,极富创意的“当翻译”,还有贴近生活的“口头作文”……这些活动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把学生的探究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探究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这些活动,环环相扣,不断深入,使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理解象征手法及其运用这样复杂枯燥的教学任务变得简单而又充满了趣味,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探究任务,这不能不说是课改精神的胜利。
其二,多学科渗透带来教学内容的无比丰富性。
在本课教学中,我动用了大量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艺术积累,书法、美术、表演、文学、政治、历史、生物各学科的知识交汇在一起,拓展了课堂空间,加强了教学辐射,组成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万花筒世界。这也是体现教学设计个性化、创造性的一个成功尝试。
其三,课堂评价以激励为主。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者牢牢把握住一点:自己只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热心的促进者,机智的引导者。因而处处循循善诱,凡对学生稍有创意之探究即予以热情鼓励,课堂上掌声不绝于耳[注: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更可贵的是教师能将自己当作学生中一员,处处为学生着想,经常与学生同读、同练、同议;在学生可能遭遇困难之处,充分预测后率先示范而不包办代替……这都是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行为。
总之,课堂教学的成功,缘于对每一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和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刻[注: 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本课最成功之处在于以精心设计的活动为载体来完成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导方向,但接受性学习仍有较大市场,由探究性学习取代接受性学习仍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活动为载体来促进探究可以算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吕士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