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殉道者之歌》备教策略
   [标签: ]

《殉道者之歌》备教策略

朱昌元

 

一、板块知识的积累整合

《殉道者之歌》板块属《号角,为你长鸣》专题,共选入三首诗歌作品:屈原的《离骚(节选)》、普希金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和惠特曼的《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1.关于“殉道者”

本板块的名称是“殉道者之歌”。“殉道者”就是为崇高的理想、正义的事业甘愿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像屈原、十二月党人、林肯。

 屈原的政治理想就是“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清明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他热烈地颂扬尧、舜、禹等圣君和伊尹、吕望、周公等贤相。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他在内政方面竭力襄助怀王,议论国事,起草宪令,实行改革;外交方面应对宾客,出使齐国,参与抗秦斗争。然而,正道直行的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两度受到流放,最后“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西伯利亚的囚徒”指受到流放的“十二月党人”。1825年俄国贵族革命家发动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起义发生在俄历12月,所以称之为“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以极刑,有121人被流放到人烟稀少、寒冷荒芜的西伯利亚服苦役。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十二月党人的妻子自愿抛弃优越富足的贵族生活,跟随自己的丈夫奔赴西伯利亚。列宁称十二月党人为“贵族革命家”,指出起义的影响是“贵族中的优秀人物帮助唤醒了人民”,并且把这一时期称为贵族革命时期。

 惠特曼笔下的“我的船长”就是林肯,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主张“为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而斗争”,在南北战争中,亲自起草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文献——《解放黑奴宣言》(即后来的《解放宣言》),率领联邦军队打败了北部军队。在美国人民的心目中,林肯具有很高的声望,1864年再度当选为总统。但不幸的是,1865年4月14日,他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观剧时突然遭到枪击,次日清晨与世长辞[注: 辞:告别。和人世永别了。指去世。]。革命导师马克思称道林肯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注: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注: 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倒退;……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

2.关于诗人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离骚》。《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注: 企:希望;及:达到。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的典范。鲁迅也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或在‘三百篇’以上”。(《汉文学史纲要》)楚辞是由楚国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新的歌谣形式,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之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楚辞作品都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汉代人将这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之为“楚辞”。后人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普希金是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在其并不太长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文论、史著等大量文学遗产,而在这一切之中,最为后人所喜爱、所传诵的,则是他的抒情诗作。屠格涅夫称普希金“创立了我们的诗歌语言和我们的文学语言”,别林斯基则认为他是“俄罗斯第一位诗人和艺术家”。

惠特曼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草叶集》以自然界最普遍、最有生命力的事物命名,内涵深广,气象恢宏,记录着诗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他的时代和祖国的面貌。在世界文学史上恐怕还找不到另一个范例,能像《草叶集》和惠特曼这样体现一部作品同它的作者呼吸与共、生死相连的关系。正如作者在诗集(正编)结尾的《再见!》中向我们招呼的:“同志,这不是书本,/谁接触它,就是接触一个人。”这个人便是诗人自己。他开创了新的诗风,对美国乃至世界诗坛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二、板块教学的文本研读

本板块所选的三首诗歌作品,一首是我国古代的自由诗,两首是外国的自由诗。

《离骚(节选)》

《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

课文节选了《离骚》的前24句。从内容上看,节选部分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为前8句,叙述诗人高贵的出生、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命名,表现出高度的庄重自爱。

“帝高阳之苗裔兮”,一开篇诗人就非常自豪地追溯自己的远祖,表明自己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宗同姓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出贵族出生的优越感和责任感。接着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诗人以为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日良辰[注: 吉:吉利;良:好;辰:时日。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也就是说自己的出生得天地禀赋之正。正因为出生时节非凡,父亲赐给小生命以美好的名字,“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这一切无不强调诗人具有内在的美质。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也是他屡遭谗毁的根源。

“纷吾既有此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内美”承上,“修能”启下,后16句为第二段。诗人用诗的语言,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来形象地表达自己不断修炼、打造美好的才干的过程。把江离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上,晨起登山,夕入洲泽,采摘的都是坚贞芳香的草木,以此比喻自己博采众善,精勤修德,践行长治久安[注: 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之道。诗人忧虑春秋代序,日月不居,年岁徒长,时不我待[注: 我待:“待我”的倒装,等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更忧虑君王逐渐老去,难免“迟暮”,不能利用壮年,摒弃污秽邪恶的行径,改变不善的法度。难能可贵[注: 难能:极难做到。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的是,诗人对自我价值有着清醒的认识,以楚王的政治引路人自居,“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道”者,“导”也,呼唤君主任用贤才,跟从自己。

课文突出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忧患意识和政治理想。在表达方式上,以抒情为主,辅以描写和叙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驾骐骥比喻任用贤能,追求美好的政治理想,情感含蓄而又热烈。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1827年,一位十二月党人的妻子自愿赴西伯利亚与丈夫共患难,普希金托她带去了这首诗。这首诗是一封慰问信,也是一首赞美诗,更是一支昂扬的充满胜利信念的乐曲。

“你们的悲痛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指的是解放农奴,推翻沙皇暴政。十二月党人起义虽然失败了,他们有的被杀,更多的则是被流放到了酷寒难耐的西伯利亚,但“望你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诗人知道,在矿井深处服苦役,无异于在地狱里挣扎,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度过难关。对于“西伯利亚的囚徒”来说,希望,只有希望,才是支撑他们战胜磨难的精神支柱,因此,诗人希望他们不要失却“希望”,说“希望”是“灾难的忠实的姊妹”,“希望”“正在阴暗的地底潜藏”,希望与灾难同在。那么,什么是西伯利亚的囚徒的希望呢?在诗人看来,这就是“爱情和友谊”,就是“大家希望的时辰”也即胜利和自由的那一刻能够早日到来。在用希望激励战友的同时,诗人也用希望激励自己,他希望的是“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黑暗的牢狱会覆亡”,诗人向沙皇暴政发出了诅咒,预示着它的覆亡。

   在写法上,诗人运用了比喻象征,用“沉重的枷锁”比喻沙皇专制制度的镇压,用“利剑”象征革命者英勇的战斗精神。写作此诗时,诗人已受到沙皇政府的监视,然而诗人一无顾忌,仍然热烈地歌颂十二月党人的不屈斗争,热情鼓励“西伯利亚的囚徒”能够战胜磨难,走出洞窟,迎来自由。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的真挚的感情。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这是诗人惠特曼为悼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作为美国总统,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摧毁蓄奴制而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就在美国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刻,反动势力雇佣的刺客杀害他。惠特曼为此极度悲痛,写下了不少诗篇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这首诗就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

    全诗三节,逐层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林肯总统的热爱和深切的悼念之情。一、航程结束,大船凯旋,船长却倒下了。噩耗伴随着胜利的巨大欢乐而来,人们为船长的死而悲恸、痛惜。诗人把美国比作“大船”,把林肯比作“船长”,把维护国家统一和废奴斗争比作一段艰险的航程。大船的形象“坚定,威严而且勇敢”,突出了航程之遥远艰苦,胜利之来之不易[注: 来之:使之来。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借此强调船长林肯的伟大功绩。在抒情方式上,诗人直称林肯为“我的船长”“我们的船长”,表达了一个士兵即或一个水手对自己的统帅的亲切爱戴之情。二、人民群众为大船凯旋而热情欢呼,钟声、军号齐鸣,旗帜飘扬,鲜花飞舞,但船长倒下了,人们是多么悲痛!这一节描写的欢庆胜利的场面极为壮观,通过侧面烘托,表现人民群众对林肯的爱戴、敬仰之情。在抒情方式上,诗人称林肯为“亲爱的父亲”,把他当作最亲近的人,这比上节只称林肯为船长感情更进一层。另外,直接称林肯为“你”,与“父亲”的称呼相配合,直接与林肯对话,感情热切而真挚。三、航船下锚,大功告成[注: 功:事业;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而船长永远倒下了。这一节诗人从历史的角度肯定了林肯的成绩,并表达了自己万分悲痛之情。诗人终于从梦境回到现实,明确地知道“船长”真的是死了。在这一节里,诗人把林肯改称为“他”,表明诗人清醒的绝望、极度的悲痛。整首诗主要运用象征的手法来描述林肯这个人物的形象,赞美林肯的丰功伟绩[注: 丰:大。伟大的功绩。],表达对林肯的敬仰与爱慕之情。

三、板块教学的方法策略

评点法

评点是古人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传统方法,就是在研读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表现形式用精要的语言进行评论与分析,从而深入揭示作品的思想精髓和艺术特征。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评点作为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想像中的文本的其他读者的交流。本板块属“文本研习”,评点则是深入研习文本的一种有效方式。编者对这三首诗歌的评点练习作了精心的设计,《离骚》评点示范,《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设问启思,《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则完全留白,供评点实践。从《离骚》的评点看,有对内容的揭示,如“开头八句,叙说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表现出高度的庄重自爱”;有对结构艺术的概括,如“‘内美’句承上,‘修能’句启下。体现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有对表现手法的欣赏,如“‘草木’两字总承上文芳香之草类、久固之木类;‘美人’二字兴中有比,寄意于君”。我们可以借鉴《离骚》的评点,利用《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对话栏”中的提问,写下阅读心得,然后深入钻研《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对其中的情感内容、表现手法以及语言形式加以评点。

    对读法

所谓对读法,指的是将原作与译诗进行对比阅读,从而更加准确、深入、全面地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如:

[原作]                    [郭沫若译诗]

日月忽其不淹兮,          金乌和玉兔匆匆地不肯停留,

春与秋其代序。            夏天和秋天轮流着在相替代。

惟草木之零落兮,          想到草和木都时刻地在凋零,

恐美人之迟暮。            怕的是理想的佳人也要早衰。

原作语言精练,音节谐婉,再加上“兮”字的运用,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的忧患之情。译诗的传达不可谓不准确,语言也平顺、整饬,但与原作相比,总觉少了些许神韵。

也可以将译诗与原作进行对比阅读,例如《啊,船长,我的船长哟!》第一节:

[课文,楚图南译]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我们可怕的航程已终了,

我们的船渡过了每一个难关,我们追求的锦标已得到,

港口就在前面,我已经听见钟声,听见了人们的欢呼,

千万双眼睛在望着我们的船,它坚定,威严而且勇敢;

只是,啊,心哟!心哟!心哟!

啊,鲜红的血滴,

就在那甲板上,我的船长躺下了,

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原作]

oh captain!my captain! fearful trip is done,

the ship has weather'd every rack,the prize we sought is won,

the port is near, the bells i hear,the people all exulting,

while follow eyes the steady keel,the vessel grim and daring;

but oh heart! heart!heart!

oh the bleeding drops of red!

where on the deck my captain lies,

fallen cold and dead.

楚图南的译作可以说做到了信、达、雅,特别是自由、奔放、错落有致[注: 错落:参差不齐。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的语言很好地传达了惠特曼诗作的神韵和语言风格。

另外,还可以采用朗读法,此不赘述。不管是采用哪一种方法,对于这三首诗的教学来说,都需要以意逆志[注: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知人论世[注: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四、板块教学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一:

1.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阅读鉴赏课文《离骚》,并学习、归纳评点的方法。

2.利用《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对话栏”提问作为“扶手”,进行尝试性评点。

3.独立评点《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4.在各自评点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对“评点”进行评点。

设计策略二:

先分别教学,后辨析异同。

1.搜集三首诗的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依次进行研习、诵读,初步感知它们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3.分小组合作学习,辨析三者的异同。

相同的是屈原、十二月党人和林肯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先哲,都是敢于牺牲的伟大的“殉道者”,但他们所“殉”之“道”的具体内涵并不相同。除此之外,三首诗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离骚》和《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还运用了象征艺术。三首诗歌的抒情方式和语言风格也有明显的不同。

设计策略三:

苏教版教材的专题设计和板块组合有利于打通课文之间的畛域,进行板块教学,这也是教材编写者所追求的境界。可以设计下列问题来串联三首诗作的教学:

1.屈原、十二月党人和林肯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他们各有什么样的人生际遇?

2.本板块的名称是“殉道者之歌”,他们所“殉”的各是什么“道”?

3.三首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是怎样抒发的?

4.三首诗歌在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异同?

(本文原载《语文教学通讯》)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作文专题

    相关作文

    没有相关写作指导

    服务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