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烂漫的点地梅》说课稿
   [标签: ]

今天我说的课是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九课《烂漫的点地梅》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八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烂漫的点地梅》是作者谢辉杰写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的点地梅生长在雪域高原贫瘠的土地上,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开着美如蓝天白云的花朵它平凡,在藏东南的河谷滩地或高山草地上随处可见;它伟大,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雪域高原上有一点瘠薄的土壤就顽强的生长,向人们奉献出灿烂如云霞的花朵同样的,高原筑路兵是平凡的,他们只是青藏铁路千万建设者中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但它们又是伟大的,它们在雪域高原上艰苦奋战,创下了一个有一个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燃起祖国的希望之光作者正是抓住了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内在品质的相同之处,借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赞扬高原筑路兵在极端恶劣的高原环境艰苦奋战、勇于奉献的精神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并能灵活的运用b、加强朗读训练、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c、理解本课的重点句:如:①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②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的可亲可敬地高原筑路兵

      (2)能力培养目标:a、领悟作者赞美点地梅就是赞美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b、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写作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文中借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来高度赞扬高原筑路兵的在极端恶劣的高原环境中艰苦奋战,勇于奉献的精神

      3、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在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的相同之处的同时,领悟作者赞美点地梅就是赞美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学准备:让学生收集点地梅和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三、说学情因为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如果教师引导得法,课堂效果一定很好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相信学生一定能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理解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孩子们只是从文中感悟了点地梅生长地贫瘠,生命力顽强,花朵美如蓝天白云却未能亲眼所见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电化教学手段:屏幕出示放大的点地梅图片,让孩子们近距离直观接触点地梅,把从屏幕上看到的说下来、画下来,直观感悟这样孩子们学得轻松,也有兴趣

      再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本课设计理念,我采用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朗读感悟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协调,灵活变通,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画——想——说”的学习方法读是为了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引疑探究,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使感情进一步什华总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点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学习有句名言这样说: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

      2、说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探究、朗读、感悟、想象、表达五个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导入质疑、品读重点、精读感悟、理解内涵、拓展延伸,使学生的情感步步升华,对孩子们心灵的播种也就水到渠成[注: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刚才听到你们响亮的问候声,看到你们鲜花般的笑脸,老师也感受到你们如此朝气蓬勃[注: 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你们像花朵一样美丽那么,在你亲眼见过的花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些花?为什么喜欢?这样激起孩子们求知的兴趣,带领孩子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当学生已经融入了学习的氛围时,我这样提出问题: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课文分几层意思来写?让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

      在交流读书的情况之后,学生弄清了疑问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板书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三)学生质疑,以疑导学1、学生要问:a、课题是《烂漫的点地梅》,而课文中为什么要写高原筑路兵的感人事迹?b、学生还会提出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之间会有什么样的联系?

      2、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先了解点地梅的特点和高原筑路兵的感人事迹出示课件:写点地梅的段落、第三自然段和第十三自然段让学生自由反复品读,感受点地梅的美、生命力的顽强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写筑路兵的英雄事迹及赞美筑路兵的段落有(15—17)自然段这样学生在初步弄清疑问答案的同时也就理清了课文的层次、感知了课文的大致内容

      (四)品读感悟、合作探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为此,在体会点地梅的美丽和顽强,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让学生美味品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用文中的句子说说出点地梅的特点如:“它的根扎得很深,一团团的拥抱着土地”进一步体会点地梅生命力的顽强,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抓重点段,弄清点地梅顽强的特点

      2、课件录音,播放第十三自然段的诵读后,a:让学生用直线划出中心句“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b:再找出对点地梅赞美和热爱的句子:如:“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再让学生对这些重点句进行诵读,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指导诵读,让学生带着热爱和赞美的感情去读因为新《课标指出》因为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学生理解了这些文章的内容,感悟了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又是学生理解感悟的过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去读,这样的体验才能长久、深刻

      3、读文与课外收集资料相结合,让学生说说收集到的有关高原筑路兵的感人事迹,为学好最后三段做好铺垫,课件出示第十六自然段,想一想这段交代了什么?再让学生勾画出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感动?然后熟读成诵背下来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4、统观全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小组交流让学生说说高原筑路兵与点地梅的相同之处(顽强、艰苦奋斗[注: 不怕艰难困苦,坚持英勇斗争。]、无私奉献、勇于献身),这样学生在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语文素养,塑造学生心灵

      5、回扣课题,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孩子们已经领悟了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相同之处,就会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让学生说说,作者借什么赞美什么?作者是借点地梅所具有的品质来咱们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这样的文章是先具体写物,再过渡到写与物相似的人,最后在篇末点明中心这样学生再次诵读最后一段,要读出对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感悟内容,理解“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6、拓展延伸学生们读过借物喻人的文章很多,我再次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各抒己见[注: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说课外读过哪些借物喻人的文章例如《落花生》、《白杨》等,这样的拓展延伸,能激发了孩子们课外读书的欲望,也再次让学生感悟了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学以致用[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也为今后写好作文做好了铺垫

      六、说作业设计1、读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2)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2、说说高原筑路兵与点地梅的相同之处

      3、片段练习,在青藏高原已经通车的今天,你想对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说些什么?写下来

      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会习作

      七、说板书设计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注: 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既条理清楚,又概括性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总结

      总而言之[注: 总的说起来。],这节课我把质疑解难、品读感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贯穿于教学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乐学、会学、想学,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真正的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城镇二小/马国丽)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