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徐悲鸿小传》教案
   [标签: ]

作者

廖静文:1923年出生,湖南长沙人。1943后任重庆中国美术学院图书管理员,同年入成都金陵女子大学。1945年与徐悲鸿结婚后,协助徐悲鸿工作并照顾其生活。1953年至195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57年任徐悲鸿纪念馆负责人、馆长、研究馆员、徐悲鸿画室主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著有《徐悲鸿一生》。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留学法国,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欧洲几个国家展览。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长于油画、国画,尤精素描,反对形式主义,注重写实,传达神情。兼工花鸟、风景、走兽,作品简洁明快,蓬勃有趣。画马笔法奔放,尤见气势,驰誉中外。毕生从事美术教育事业,培养了不少人才。代表作有《奔马图》等。

 

学习目标

1.掌握人物小传的相关知识。

2.了解徐悲鸿的一生,感受徐悲鸿先生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民族责任感。

3.学习本文写作方面的特点。

 

过程

导入

徐悲鸿是中外知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他画的马是活灵活马,跃然纸上[注: 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连苏联元帅布琼尼都被徐悲鸿所画“奔马”惊呆了,曾发疯似地向徐大师求画。可见他画马的名气之大,影响之深。本文是徐悲鸿的夫人执笔的传记。她运用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采用既写事迹,又加评析的写法,线索分明,重点突出,使徐悲鸿的形象有血有肉[注: 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内容。多用来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光彩照人。

 

全文共有8 段。这8 段文字是以徐悲鸿出生为起点、终年为止点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你能概括一下每段都写了什么内容吗?

第1段写徐悲鸿出生、求学、工作、创作情况。

第2 段主要写徐悲鸿拒绝国民党反动派的拉拢。

第3 段写抗战时期徐悲鸿在重庆等地的创作、社会活动及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情况。

第4 段写解放战争时期徐悲鸿在北平的工作与斗争情况及对和平解放北平的贡献。

第5段写徐悲鸿在解放以后工作的辛劳与患病。

第6段写徐悲鸿逝世前后的情况和周总理对他的评价。

第7 段写徐悲鸿的遗作、藏书“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全部献给国家。

第8 段写永远的遗憾。

 

分析

1.根据第一段的内容简单叙述徐悲鸿的求学、工作情况。

解析:徐悲鸿出生在太湖之西,自幼随父学画。13 岁时从父亲那里接受了传统的绘画技巧,并开始摸索创造自己的风格。17岁的徐悲鸿便挑起了全家七口人的生活重担。1917 年5 月,他到了日本,接触了丰富多彩的日本美术,开始了第一次对世界美术的探索。同年12月,徐悲鸿来到北京,开始在中国艺坛显露头角[注: 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后又赴法国留学,拜名家为师,在此期间创作的许多作品获得好评。1933到1934年,出国举办画展使中国绘画在欧洲产生巨大的影响。

2.徐悲鸿的自书对联“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注: 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

解析:表明了他坚定不渝的态度和刚正不阿的性格。应该说,此时的徐悲鸿形象已经是光彩照人了。

3.徐悲鸿的绘画创作是与民族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国画《巴人汲水》、《贫妇》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巨幅国画《愚公移山[注: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表达了他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而他在《文艺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字的坚决态度― “人在曹,心在汉,我签的名,我负责到底”,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4.在学者名流座谈会上,“他第一个站起来发言”,表明了什么?

解析:表明徐悲鸿希望和平,希望北平早日和平解放的迫切愿望。

5.文中哪里能够体现,周总理对徐悲鸿“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评价?

解析:徐悲鸿在画室里挂了一副自书的对联“独持偏见,一意孤行”,以反抗国民党特务的仇视,表明了他坚定不渝的态度和刚正不阿的性格,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啊!

“他带病去山东导沐整沂工程工地体验生活… … 突患脑溢血,半身瘫痪,但他仍扶病为抗美援朝的战士们挥写奔腾的骏马,寄往前线,鼓舞士气”,最后积劳成疾[注: 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充分体现了他鞠躬尽瘁的优秀品质,真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啊!

6.本文最后一段运用了记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有何好处?

在记叙了徐悲鸿病中慨叹之后写到“他的遗憾将永远悲伤地留在我们心里。” 这既是对徐悲鸿的话的评论,也是对后人的鞭策。由于该句是全文结尾的句子,因而收到了“结句如撞钟”的良好效果。

7.课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

(一)按历史时期分段介绍事迹。

(二)点面结合,有血有肉。

(三)叙事与抒情、议论相结合。

 

练习

1.请根据提示,列出徐悲鸿大师一生的重要材料。

家庭方面

1912年父亲病重,17岁的徐悲鸿便挑起了全家7口人的生活重担。

求学方面

1919年赴法公费留学,考人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有《远闻》、《琴课》等油画问世。

工作方面

1927年8月自巴黎归国后,创作《田横五百士

[1] [2] 下一页

》。1931年后,用两年时间,创作巨幅油画《徯我后》。同时,创作巨幅国画《九方皋》。1938年,赴南洋举行画展,将卖画收人救济祖国难民。

斗争方面

画室里挂了一副自书的对联“独持偏见,一意孤行”,以反抗国民党特务的仇视。

在傅作义召开的学者名流座谈会上,第一个发言,请傅将军把北平交还给人民。

逝世前的情况

带病去山东导沐整沂工程工地体验生活,突患脑溢血,半身瘫痪,仍扶病为抗美援朝的战士们挥写骏马。

根据生前愿望,其作品1200 多件,购藏的历代书画作品及美术书籍、图片、碑帖等,全部献给国家。

2.在第一段中重点介绍了他的三幅画,你能说说这三幅画的意义吗?

文中重点介绍了他的三幅作品: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 歌颂了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注: 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的精神;巨幅油画《徯我后》象征着人民渴望得到解放的心情;巨幅国画《九方皋》抒写在旧中国人才被压抑的积郁。

从这三幅画的取材上我们就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徐悲鸿先生崇高的民族责任感,这三幅画的创作是他高尚品质与伟大人格的具体表现。

3.这篇文章在内容和语言方面体现出传记的哪些特点?

内容方面

① 记载了人物生平的主要事迹:时间上是从徐悲鸿出生到逝世的58 年。内容包括家庭、求学、工作与斗争等多方面的情况。

实事求是[注: 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做到真实、准确,不夸大,不缩小,不编造。每一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都有明确的交代。必要时,还使用了数字加以说明。行文中还多次提及了某些实物,这些实物都有目击者,所以此类材料的使用更加令人感到真实可信。

语言方面

本传记所用语言大多简明扼要[注: 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十分复杂的内容,往往用一个句子就囊括无遗。整篇传记并未做过多的修饰,语言朴实无华,让事实本身说话,因而体现了“平实”的语言特点。

 

有关“小传”的知识

1.小传就是介绍某人基本情况和主要经历,并对他在某一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或影响做概括介绍的文字。

2.传记、简历和小传的区别?

传记或传略是记录某人整个生平事迹的文字,有比较详尽的,也有比较概括的。如名人传记、名人传略等。

简历是简单介绍某人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历的文字,它要求全面而简单。如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在某单位任某一项职务或工作等,文字平均而概括,常用于填写档案和应聘材料。

而小传,则在全面概括的基础上,侧重对某一段经历、某方面取得的成绩或影响做概括介绍,文字有详有略,一般用在人物介绍、作者介绍中。

上一页  [1] [2]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