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阿长与《山海经》《拣麦穗》教学案
   [标签: ]

阿长与《山海经》《拣麦穗》教案及练习

 

一. 教学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拣麦穗》 

二. 重点、难点: 

《阿长与<山海经>》 

1.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复习有关作者的常识。 

    (2)了解课文的叙事线索。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4)培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缅怀与思念长妈妈的思想感情。 

    (2)学习鲁迅从小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3)感受长妈妈的人品美。 

  

《拣麦穗》 

1.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语调中所蕴含的感情。 

    (2)品味作者在对话描写,行为细节描写及含义丰富的语句中流露出淡淡伤感的散文语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人间纯感情的赞美,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真情以待。 

  

[新课讲解] 

《阿长与<山海经>》 

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理解: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山海经》是鲁迅儿时最渴慕的一部书。文章重点写了阿长为鲁迅买到向往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事,表现了旧中国一位普通、不幸、粗憨、然而善良、渴望幸福、体察孩子心理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二)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 

1. 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1918年写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完成著名小说《阿q正传》,之后又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很多杂文集。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旧中国的一面镜子,是中国人民斗争生活的百科全书。 

2. 时代背景:本文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所以在长妈妈去世三十年后,作者写了此文纪念她。 

  

(三)谋篇立意与层次结构 

1. 谋篇立意: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叙写了家中女工、保姆长妈妈与自己儿时的一些往事、趣事,重点写了长妈妈为自己买到向往已久的绘图本《山海经》的事,表现了旧中国一位普通、不幸、粗憨,然而善良、渴望幸福、能体察孩子心理的劳动妇女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和对类似长妈妈的劳动妇女命运的关切之情。 

2. 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第1—18段):写童年记忆中长妈妈(“阿长”)与“我”的几件趣事,表现长妈妈纯朴、善良(渴求幸福、爱护孩子)的性格。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1、2段):介绍“我”的保姆“阿长”名字的来历。 

第二层(第3—5段):写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告“我”顽皮的状以及睡相不好的缺点,也是写“我”对长妈妈的“讨厌”。 

第三层(第6—12段):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并教给“我”不少“道理”,虽然这些使我觉得“烦琐”和“麻烦”,但也都属于对她“极其郑重”的好心。 

第四层(第13—18段),写对长妈妈由产生“敬意”到“这种敬意”“淡薄”和“消失”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19—29段):本文的重点。写在长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得到“渴望”已久的绘图本《山海经》。这使“我”对她“发生新的敬意”。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9—21段):写从远房叔祖那里知道绘图本《山海经》的神奇怪异,可是这部书找不到,买不着,成为“我”时时牵挂、念念不忘[注: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的心事。 

第二层(第22—26段):写没想到阿长竟为“我”买来“有画儿的‘三哼经’”,“我”佩服“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第三层(第27-29段):写“我”对这部书的喜爱情形及由此一发而不可收,不断“搜集绘图的书”——实际上这部《山海经》和其他书的绘图本,引发了童年鲁迅对文学、美术的兴趣,拓展了童年鲁迅的知识面和想象力,长妈妈功不可没。 

第三部分(第30、31段):对一生平凡、不幸、默默无闻[注: 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的长妈妈给予深情的缅怀和悼念。 

  

(四)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鉴 

1. 技法应用:(1)先抑后扬的写法。课文的前半部分,写“我”如何“讨厌”阿长;谋死隐鼠;“切切察察”;爱告“我”的状;睡觉摆“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让“我”去做那些“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讲“长毛”故事以及对自己那让“外面的大炮”“放不出来”作用的讲述。这里“抑”,其实在一定程序上表现了长妈妈善良、朴实的品质。 

后半部分着重写“我”对长妈妈的佩服和敬意。主要是因为她为“我”买到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对于这本书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只有大字不识的阿长主动来问,并把孩子的心愿一直挂在心上,想方设法[注: 想种种办法。]为“我”买来了《山海经》。于是“我”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2)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文章围绕中心“阿长”“《山海经》”来选材,选取了有关阿长的一些事件(如课文的第一部分),课文重点写她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表现了阿长这一人物形象:一个不幸、而又热烈渴望一生平安,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2. 语言欣赏:语言生动传神,很恰当地表现了阿长的性格。 

本文写长妈妈的语言生动传神,充满了诙谐意味。如“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表现了她的愚昧。“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又表明了她的文化程度,暗示了她买此书费尽周折。另外,如“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极其郑重”四个字表明了长妈妈迷信的一面,但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她虽身世不幸,但却渴望一生一世[注: 一辈子。]的平安,同时也想让“哥儿”“一年到头,顺顺流流”的。本文写长妈妈语言的地方并不多,大都是叙述的描写。但这不多的话却传神地写出了长妈妈身上的优缺点,让人在忍俊不禁[注: 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之余,发出无限的感慨。 

3. 写作借鉴:本文在写人物真实性方面非常成功,得益于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这种写法在中学语文课本的许多篇目中都有用到,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等。它的主要特点是为了表扬某人或某一事物,先有意地贬抑一下。这样定可使文章曲折、生动,更能突现对人、事物“扬”的目的。在我们平时记叙文的写作中,不妨一用。 

  

二、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解惑 

(一)重难点句子: 

1. 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谋死我那隐鼠”是怎么回事? 

鲁迅在《狗、猫、鼠》一文中说到隐鼠:“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这种隐鼠“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捡吃些菜渣,舐舐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砥吃了研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有一回,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踢死了。”幼小的鲁迅以为阿长是在故意“谋死”隐鼠的。 

2. 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橘子为什么称“福橘”? 

福建产的橘子,故称“福橘”。因为带有“福”字,为取吉祥,江浙民间有在大年初一早晨吃“福橘”的习俗。 

  

(二)重点段落诠释 

1. 第十九自然段。作者为什么在此用大段文字写远房叔祖?是不是离题? 

这样写不是离题。作者先用大段文字写远房叔祖,为的是写“我”最初是怎么接近书籍,为什么会渴慕《山海经》,为什么求之而不得,又是怎样地念念不忘,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注: 过:超过;望:希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2. 第二十四自然段。此段直接写阿长为“我”买来了有画的“三哼经”,作者为什么不写她是怎样买到的? 

不写是为了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思想空间。她把“山海经”说成是“三哼经”,那么她在买书的过程中经历的困难就可想而知[注: 不用说明就能想象得到。]: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为此费了多大的劲。想像中更觉得那真是一种“伟大的神力”。 

3. 第三十一自然段。作者在前文写到“讨厌”阿长,但在本段中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 

从总体上说,作者对长妈妈是尊敬的、喜爱的。但因为长妈妈有缺点,有许多令人生厌的麻烦规矩,还谋害了隐鼠,所以难免让童年的作者讨厌。这也是为后文的“扬”作铺垫。但当阿长买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原本的喜爱和敬佩又增添了“新的敬意”,这几本书虽然粗拙,却一直被“我”当作“最为心爱的宝书”。所以,虽然长妈妈死去大约30年了,“我”仍然真诚地为她祈祷。 

  

《拣麦穗》 

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理解: 

文题“拣麦穗”不仅是一种实际的行动还是作者一种情感的承载。 

  

(二)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 

张洁(1937— ),当代作家。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居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 

张洁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三)谋篇立意与层次结构: 

本文是一曲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小女孩失落的梦与村姑们幻灭的梦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扭曲的人生形式的否定,对理解的人生形式的执著追求。 

课文以空格的形式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了村姑们幻灭的梦。 

第二部分:叙述了“我”(小女孩)一个失落的梦。 

  

(四)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鉴 

1. 技法应用:运用比较的手法。如写农村姑娘们当初拼命、卖力地去拣麦穗,备嫁妆,可当“依依顺顺”地嫁出去后会发现,眼前的男人并不是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通过对比,写出了姑娘们梦的幻灭。 

2. 写作借鉴:简短、质朴的对话中蕴含丰富内涵。如“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带着眼泪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他又乐了。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你家住哪哒呢?’‘这担子就是我的家,走到哪哒,就歇在哪哒!’”这段对话既刻画了“我”的童真无邪,更是不显山露水地交代了卖灶糖的老汉的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1] [2] [3] 下一页

的悲苦身世。 

  

二、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解惑 

(一)重难点句子 

1. 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 

解析:“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使“我”的天真、贪玩的性格,跃然纸上[注: 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 

2. 这担子就是我的家,走到哪哒,就歇在哪哒! 

解析:这句话交代了卖灶糖的老汉的悲苦身世——无儿无女,孤身一人,无家无业,居无定所,四处漂泊,随处为家。 

  

(二)重点段落诠释 

课文第7、8、9自然段诠释:农村姑娘们起早摸黑地拣麦穗,她们“拼命”地拣,一个季节也许只能拣上一斗。她们把拣的麦子卖了,把钱攒起来,等到赶集的时候,扯上花布,买上花线,回来置办嫁妆。她们做着美丽的梦。但是,当她们出嫁时“她们会突然感到那些幻想全都变了味儿”,她们觉得多少年来她们“实在是多么傻啊!”她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依依顺顺”地嫁出去后会发现,眼前的男人并不是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但是她们“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这一段农村姑娘们梦想的幻灭,让读者读来觉得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充溢着一种淡淡的伤感。作者在这里用了一种比较的手法。农村姑娘们当初越是拼命,越是卖力地拣麦穗,后来就越能让她们自己觉得傻。农村姑娘们的无奈,同时她们自己的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让读者们会替她们惋惜并悲悯她们的命运,淡淡的伤感涌上心头。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1. 请你按汉语拼音的书写规则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憎(    )恶     聘(   )请      檄(   )文    鲜(   )为人知 

  

2. 请你根据读音,正确、规范地书写字词。 

guō(     )噪                  遭yāng(     ) 

shuāng(     )妻               tǐng(    )而走险 

  

3. 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瞻仰    憔瘁    禁锢   锋芒必露    猝不及防[注: 猝:突然,出其不意。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晒笑    妖娆    喧嚣   不可一世[注: 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红妆素裹 

错 别  字 
   
   
   
   
  
改     正 
   
   
   
   
  

  

4. 一位外国学生用不太熟悉的汉语表达了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赞叹。请你在括号中填上更贴切的词语替换“漂亮”一词(每处不超过4个字),帮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中国的诗词很漂亮(        ),语言漂亮(        ),内容漂亮(          ),形式也漂亮(           )。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注: 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自己要有信心。 

b. 单看他两手捏成拳头端端正正地放在大腿上,挺直了腰板正襟危坐[注: 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的姿势,就可以断定他是北方人。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注: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一生。 

d.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注: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6.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诚信是金,             ;诚信是镜,             ;诚信是泉,              ;诚信是火种,            。 

a. 照出灵魂的善恶美丑                    b. 品质纯正而弥足珍贵 

c. 散播开来,成就燎原之势             d. 荡涤污秽,滋养心田 

  

7. 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日前,a《老鼠爱大米》这首在网络上风靡大街小巷[注: 城镇里的街道里弄,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的歌曲在向阳中学吃了“闭门羹[注: 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因为担心歌词低俗,对学生有不良导向,学校禁止在校传唱此类歌曲。b此举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注: 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改正: 

a                                                             

b                                                             

  

8.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你能用简明扼要[注: 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的一句话概括从中得到的启示吗? 

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注: 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招人喜爱,然而它是害虫。 

    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 

_____________                                                            。 

  

9. 同学们即将进入初二的学习,班里准备举办文艺晚会,同学们一致推举你来当主持人。作为主持人,你应该首先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那么,现在请你展示出来吧! 

    答:                                                                       

                                                                                

  

10. 《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请选择其中一部,仿照示例,完成读书卡片。(示例中的人物、情节和评价不能照抄) 

    示例: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儿子的创意 

毕淑敏 

    有一天,儿子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注: 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我置之不理[注: 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他说:“咦,你为什么不表态?难道不觉得我很勇敢吗?” 

    我说:“是啊是啊,很勇敢。可世上有些事并不单是勇敢就够用。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 

    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金牌银牌历来都只有一块,多么激烈的争夺。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参观的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 

    我打断他说:“别比如了,人家征的是建筑创意,要像悉尼的贝壳状大歌剧院,有独特的风格。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侈谈什么建筑!” 

    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地下……”   

    我说:“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和大地粗糙的岩石泥土间要留有空隙,再用透明的建筑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料砌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刻会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从底下向阳光明媚的地面攀升,会有人的自豪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画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矿泉水涌出来。你想过没有?再说什么样的建筑材料,可以长久地保持你所要求的透明度?还有你设计的飞梯,空中螺旋状,空中的螺旋状,多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不过那是工程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关我的创意。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 

    我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   

    很长时间过去了,在我们几乎将这件事淡忘的时候,儿子收到了一个那家征文举办部门寄来的,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我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请柬,邀请儿子到海外参加发奖仪式。儿子苦恼地说:“现在赶去也来不及了。再说他们也没说清我是不是获奖者。” 

    当我们把这件事完全忘记的时候,接到了征文举办部门的第二封信。信中说,我的儿子没能去参加那天隆重的发奖仪式,他们深感遗憾。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奖牌及奖金他们设法转来。 

    儿子放学回来,还没有摘书包,我就把信给他。他看了一眼,然后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个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瞠目结舌[注: 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停了一会儿才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注: 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1. 通读全文,请概括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6个字。)  

    答:                                                                 

  

2. 说自己很“勇敢”,从全文来看,他的“勇敢”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写出其中两点。 

    答:                                                                 

  

3. 请分别列出文中母亲和儿子对“创意”的看法,并就他们其中的一种看法,谈谈你的意见。 

答:                                                                 

  

4. 从倒数第三段的划线句子中,你能看到“儿子”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列出两点,并分别作简要分析。 

    答:                                                                 

  

5. 文中母亲对儿子参加创意征文赛的态度前后不同,请先把表现母亲态度的语句找出来,然后再用简洁语言归纳母亲态度变化的过程。 

    答:                                                                 

  


  



【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zēng   pìn  xí  xiǎn  

2. 聒   殃   孀   铤 


4. ①精美 典雅 隽永 优美 意韵深厚 美妙绝伦 

    ②凝练 含蓄 传神 生动 形象 琅琅上口[注: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③丰富 多彩 ④精致 工整 考究   

5. d 

6. b a d c    

7. a.“在网络上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改为“风靡大街小巷的网络歌曲”(或:“在网络上流行很广的歌曲”或“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 

b. 删去“强烈的”(或:“轩然大波”改为“反应”或“反响”) 

8. 看人不能只看外表,应注重心灵(透过现象看本质;事物都有两面性) 

9. 略  

10. 略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 儿子不顾母亲的反对敢于参加创意征文比赛并获得银奖。 

2. ①敢于参加激烈竞争的创意征文赛;②敢于靠自己的力量去日本;③敢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④敢于想别人没有想过的事情 

3. ①母亲的看法:创意是成熟的独特的见解(或发明创造),学生最大的创意是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②儿子的看法:创意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敢于想像,善于想像,有创造性的想像);意见略 

4. ①自信,不满足于自己得银牌,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应该得金牌;②天真:把不得金牌归结为是由于自己年龄小,确实是孩子的见解;③幽默,语言风趣,有个性,如“算了,给他个银牌吧”,有幽默感;④豁达,语言中流露出儿子的大度,潇洒,看问题与众不同[注: 跟大家不一样。]。 

5. ①表现态度的语句:置之不理、看也不看、打断、挖苦、不客气地打断、叹了一口气、瞠目结舌②态度变化的过程:开始是不理睬,接着是阻挡,再到无可奈何[注: 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最后是刮目相看[注: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上一页  [1] [2] [3]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