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沉默地抒怀——解读《再别康桥》
   [标签: ]

沉默地抒怀

                  ——解读《再别康桥》

周 灿

每一次教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都有种如临大敌[注: 临:面临。好象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的紧张感。因为它流传太广,被人诠释的频率太高,我生怕稍不小心便落进了别人思维的陷阱中,而糟蹋了这首我挚爱的诗歌。一如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所说:“一个人要写他最心爱的对象,不论是人是地,是多么使他为难的一个工作!你怕,你怕描坏了它,你怕说过分恼了它,你怕说得太谨慎辜负了它。” 那样一种诚惶诚恐[注: 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似乎幼稚得可笑,可对我来说却是一种最真实的现实。

又是一届新的学生了,我依然在找突破口。我相信徐志摩当初动笔之前也曾犹豫、苦恼过,毕竟康河是那样的美丽——“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我所知道的康桥》)——,非一般的文字能够表述;毕竟康河对他的影响太大了——“我的眼光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同上)——他渴望用最美的诗句来呈现给她。当然他最终用别样的方式道出了他对康桥的爱恋。可那承载着那么浓重的情感的灵感究竟被作者巧妙地隐藏在哪里了呢?

轻轻地来,轻轻地去,轻轻地告别这熟悉的一切。记得那河畔的金柳曾为“我”翩翩起舞[注: 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油油的青荇曾伴“我”自在逍遥,还有那梦幻般的清泉带给“我”的多少遐想!沉醉在这满船的“星辉”里,满是欢欣与甜蜜。多想高歌一曲啊,诉说衷肠一片!也许此去经年,便难辨“今夕是何年”了。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沉默”?诗人为什么选择“沉默”呢?难道“沉默”便是他特殊的表达方式?是他的灵感之所在?

读过徐志摩不少诗文,印象中的他乐观开朗,热情似火,一生追求美与自由,天生的诗人气质;加之他对康河的热爱绝非寻常事物可比,他又如何肯轻易放弃这样一次意义非凡的“放歌”呢?

猛然记起了老舍写想北平的句子:“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想北平》)众所周知[注: 大家普遍知道的。],老舍是个老北京,北平就是他的根,也是他的最爱。爱到深处竟无以言说了。

真是如此吗?任思绪漫游于中国古典诗词中,竟发现深沉的情感却是如此的相似: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留念处,兰州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
    再往上追溯,我们还可以读到老、庄的智慧:“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巧若拙[注: 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大智若愚[注: 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象愚笨,不露锋芒。]”。

是了,不是不言,只是一切早已尽在不言中了。“我”的足迹留在了康桥的角角落落里,“我”的身影倒影在了康河的点点滴滴中;康桥的一草一木[注: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康河的一笑一颦也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记忆里。“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此去虽身万里/梦魂必常绕汝左右”。(《再会吧,康河》)彼此相融的两者又何需再用言语来倾诉呢?沉默的表达便是最深广的情怀呀!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北师大株洲附属学校高中部    412007

联系电话:0733-2996073)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