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2篇)
   [标签: ]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2篇)

第一篇: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本单元其它课文都是说明文,虽然本文也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声音的一些常识,但它不是一篇说明文。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学习作者的语言技巧。结合备课,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回放,以下就是我从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体会。

 

在导入环节,我先让学生体会课文开头提及的三种细微得几乎可以忽略的声音,很多同学表示听不到,对此我不置可否[注: 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紧接着有让静静地聆听自己周围常有却往往被忽略的声音(比如呼吸声,心跳声等),所有人都表示听到了。以此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进入到本课学习的情境。

 

进入到新授环节,学生通过自读初步感知文意,教师通过预设几个问题“听什么——为什么听——如何听”, 让学生自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此环节,我把重点放在对本文语言的赏析上,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

 

第一,作者对声音的描写生动形象,活泼风趣,充满了诗情画意[注: 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如,“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第二,排比句、排比段的运用,使文章结构更工整,语势强烈,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课文的1、2、3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形象地铺陈出那些富有诗意但又细微得难以觉察的声音;5、6、7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列出了生活中习以为常[注: 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不被留意的声音,这三个段落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行文技巧。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不像惯常行文那样或总结或引申,而是别出心裁[注: 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地建议你做做“声音游戏”,由此教师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进入到拓展延伸部分——学生通过做声音游戏,体验声音的微妙。游戏很简单,学生把玻璃纸揉成一团,然后侧耳聆听玻璃纸缓缓舒展的声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写下自己听到的声音和获得的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明白了每一节课都需要精心的设计,才不至于教学内容空洞,课堂沉闷乏味。本节课我通过预设的几个问题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感受,使课堂教学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第二篇:

 

 昨天在备<你一定会听见的>这课时,总感觉目标很难定,很奇怪为什么在这单元中出现这篇文章,今天听陈老三一番话,觉得蛮有道理. 

    这篇科普小品文,其实是启发我们以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去培养观察和创新的精神,语言生动,但不能将之上为仿写课.因此,处理时,抓住\'用科学精神对待生活现象\'这一主线,三次仿写练习可以做为三个层面 :

    一、\'无声\'为何有声?当作者将无声的声音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读了这三段有何感受?请学生仿写,找找生活中的“无声”声音。  

    二、如果无声的声音没听到,那这些声音总该听到吧。分段读5-8段,再说说你还听过哪些该听,但是又没有注意到的声音呢?

    三、生活中的声音世界无限丰富,所以我们该怎么做?大声齐读第十段, 再启发学生,是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要听?那该怎么做? 

    四、 现在请大家用心听,仔细听,有选择地听,听音乐,编故事.

    五、回答四问题,写听字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