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苏州园林》讲学稿(导学案)
   [标签: ]

苏州园林 讲学稿

执笔:黄贵鹏

时间:2009年12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  预习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

  榭(  )重(  ) 叠(  ) 丘(  )嶙峋(  )(  ) 

  池(  )斟(   )空(  )薇(   )眼(  )心(  )

  2、用“——”标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订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玲珑       自出新裁 标本 鉴赏    珠光宝气[注: 珠、宝:指首饰;光、气:形容闪耀着光彩。旧时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因地治宜    

    琢摩        重峦叠嶂[注: 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败笔 雷同   俯抑生姿     任其自然

  

  3、选词填空:

  (1)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玩赏 欣赏 鉴赏 观赏)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仅是(  )。(技术 艺术)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  )画,不是(  )画。(美术 图案)

  (4)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  )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依赖 依靠 依傍)

  (5)游览者必然也不会(  )另外一点(忽略 忽视),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  )美。(图画 图案)

  (6)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  )的感觉。(闲适 舒适)

 

 4、阅读下面的诗句,想想它写的是苏州园林的何种景致。

  (一)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答:

  (二)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答:

 5、下面句子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注: 错落:参差不齐。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被责令限期整改。

  b、舞蹈家杨丽萍精心打造的舞剧《云南印象》,融民族风情和舞蹈艺术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注: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c、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注: 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d、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注: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6、下列一段话中画线的四句话,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主题班会一开始,(a)林非就首先第一个上台发言。他说:“(b)我语文不好的原因是课余时间没有阅读课外书的结果。我决心向张红学习,(c)每天课外阅读量至少在2000字以上,争取天天写读书体会……”(d)林非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二、  学习过程:

一.  阅读第一、二自然段做题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a.布局 配合 层次 映衬  b。配合 映衬 层次 布局

 c.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d。配合 层次 布局 映衬

2.给第二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a/bcd/e  b。ab/c/d/e  c。ab/c/de  d。ab/cd/e

3.本段文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

4.本段中“败笔”的意思是(  )

 a.指图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b。指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语句。

 c.指浏览者审美情趣上的失误。 d。指园林设计和修建上的失误。

5.“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中“他们”和“愿望”分别指什么?

6.苏州园林有什么共同特点?请摘引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7.用横线标出每段的中心句。

 第一段:

 第二段:

8.对加点部分说明不妥当的一项是(  )

 a.“据说”反映语言的严密。    b。“多少”点明影响的程度,语言准确。

 c.“似乎”表明是个人看法,不一定正确。 d。“唯”,“决不容许”与“务必”相照应。

9.横线中选择哪种说法更好,在括号内打勾,并说明理由。

 ①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 ②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

[1] [2] [3] 下一页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变换划线的句子(每一个人都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使语气更加肯定。

11.第二段末尾一句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1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勾,错误的打叉。

 ①这两段是总分关系。( )  ②这两段是全文的总说部分。(  )

二.  阅读第三做题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

a.苏州园林 b。苏州园林的布局 c。我国的园林建筑艺术

d。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

2.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

 a.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    b。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

 c.园林是美术画,不是图案画。d。我国古代苏州园林的建筑。

3.这段文字说明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在文段中划分层次,并简括层意。

(以上为1997年哈尔滨中考题)

5.文中加点的“绝大部分”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答:

6.从文中看,美术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第四节做题

1.在文中两个空白处填上原有的词。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_____;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_____。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d。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3.文中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构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的经验和水平。

5.“阅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邱壑”的注音是________。

 6.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3句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

4句至11句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

 a.从现象到本质 b。空间顺序 c。从主要到次要 d。从概括到具体

8.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1/23/4—11 b。1//23/4—11 c。1/23//4—11 d。1/2—5/6—11

9.上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10.构成苏州园林池沼图画美的主要因素是(  )

 a.引用活水,形成河道,河上有桥,岸边有石。

 b.引水凿河,巧设桥梁,石岸花草,鱼戏莲叶。

 c.池沼宽敞,河岸高低,任其自然。

 d.桥梁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11.用横线划出本段文字中突出表现苏州园林的特点的一句话。

 答:

1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的“艺术”和“技术”是否能交换?为什么?

 答:

13.文中“:”冒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14.“鱼戏莲叶间”出自_____________

15.这段文字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d。分总

16.这段文字说明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特点是(  )

 a.讲究艺术性,给人置身山间的实感。 b。既是艺术也是技术,设计十分精当。

 c.设计者和匠师阅历丰富,技艺高超。 d。使浏览者忘却苏州园林。

17.苏州园林中池沼安排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第五段做题.

1.文段中"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的"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b.这段文字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的.c.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举例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的说明方法.

 d.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藤萝.

3.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a.第1句  b.第2句  c.第3句  d.第4句

  (以上是2002年益阳巿中考题)

4."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寂寞"在这段中是具体指怎样的景象?

  答:

 5.这段文字节选自《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体裁是______,作者是________.

6."嶙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在原文上划分层次。

8.下面是对上文的分析,请将序号分别填在相应的各句后的括号里.

 a.描写作正面说明 b.举例说明 c.提出说明分析重点 d.描写议论作反面说明

 1(  )2(    )3(     )4(     )

9.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10.第5句运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寂寞",愿意是"孤单冷清",这里是"______"的意思.

12.第4句中"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_________________.

13.请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代替"不感到寂寞"(要求通顺且保持愿意)

14.有人认为文段中写的"没有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不妥,因为既然"没有",就没有说明的必要,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五.阅读第七节做题.

1.找出文段的中心句:

2.用"//"给文段分层:

3.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4."诸如"一词的意思是:

 

 

 < 苏州园林>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略 2、自出心裁[注: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因地制宜[注: 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琢磨俯仰生姿 3、鉴赏 艺术、技术 图案、美术 依傍 忽略 图画 闲适   4、(一)假山,(二)“荷叶”或“鱼戏莲叶图”5、a6、d

答案:

二.

1.c  2。d  3。打比方  4。d  5。略

6.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7.第一段: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第二段: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8.c   9。②(v)强调了了苏州园林。

10.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11.引用 举例说明  12.①(v)②(v)

二.

1.b 2.b  3.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

4.……//这是为什么?  第一层说特点;第二层求原因。

5.不可以。因为“绝大部分”表示范围,说明古代的宫殿和近代的一般住户对称的只是一部分,如果去掉“绝大部分”就变成全部对称的意思,这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所以不能删去。

6.讲究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

三.

1.邱壑 雷同  2.b  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4.c

5.社会经验 qiū hè  6.略  7.d  8.c  9.举例子 分类别 引用  10.b

11.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12.不能交换.因“艺术”不等于“技术”,“艺术”需要“技术”,层次比“技术”高。

13.解释说明  14.《汉乐府·江南》 15.a  16.a

17.安排讲究自然之趣,并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四.

1.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的道旁树. 2.c

3.a  4.树色单一(或没有绿色),花儿不开.

5.说明文 叶圣陶  6.突兀的样子 7.略

8.1-c 23-a  4-d  5-b   9.a  10.举例子,打比方  11.单调

12.追求自然美  13.春意盎然[注: 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或生机勃勃

14.这里将"人工美"与"自然美"比较,突出苏州园林花树美的特征

五.

1.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2.1//234//5

3.举例子

4.举例用语,放在所举例前面,表示不止一个例子.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