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2009年枣阳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
   [标签: ]

2009年枣阳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

徐道生  王  凯

 

一、试题分析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2009年襄樊市中考语文命题严格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2009年襄樊市中考说明》的要求,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稳中求新、稳中有变、变中求进”的原则,既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又加强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既体现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又充分体现中考的选拔功能,做到“学科特点鲜明、文化气息浓厚、试题科学简约、难易程度适中”,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

全卷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四大题27小题。四大题中,积累与运用分值为20分,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分值为10分,(其中口语交际2分,综合性学习8分),阅读与欣赏分值为40分(其中古诗词赏析4分,文言文阅读10分,现代文阅读26分),写作与表达50分。试题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及题量,各个水平层次的占分比例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语文命题双向细目表”。

2009年中考语文命题双向细目表

知识点

积累

理解

分析

运用

综合

分值

汉字

2

 

 

 

 

2

语音

2

 

 

 

 

2

词语

 

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1

 

2

句子

 

1

 

3

 

4

名著

1

 

1

 

 

2

默写

3

4

 

1

 

8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

 

 

 

2

 

2

综合性

学习

 

2

2

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2

8

阅读

欣赏

古诗欣赏

 

2

2

 

 

4

文言文

 

4

4

2

 

10

记叙文

 

5

5

3

 

13

议论文

 

6

5

2

 

13

写作与

表达

作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50

50

合  计

8

25

19

16

52

120

(三)试题特点

1、结构安排合理,考点设置科学。

为保持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今年中考试题结构形式沿用去年的“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阅读与欣赏、写作与评价”四大板块,但“写作与评价”部分又有一定变化:不再有“评价”内容,而改为“写作与表达”;继续保留“二选一”的形式,但作文形式由原来的“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变为“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对于外地的“三板块”和“五板块”试卷结构,我市近几年一直沿袭的“四板块”结构与教材的编排体系是一致的,既是语文教学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更加符合新课改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要求。在这些板块中,设置了“书写改错”、“语境注音”等27个考点,每个考点均遵循课程标准,考查的内容都是初中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每个考点的设计,都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合理地组织问题情境和精确地表述。这题型相对固定的27个考点恰当地组合成一整套由浅层到深刻,由基础到能力,由实践到创新,能科学、全面考查考生学业水平和文化素养的知识体系。

2、突出“双基”落实,注重素养考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今年的试题就充分体现了重视基础、强化积累、考查素养的命题思想。如“改错并书写、结合语境注音、成语运用、提取信息、仿写、名著导读、默写”等考点无不是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还有阅读欣赏中的“字词理解”、“句子翻译”、“整体感知”、“句子品析”、“阅读体验”等同样是在考查学生的素养。试题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但又不是简单、机械地考查名词术语和对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语言材料的能力,考查举一反三[注: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触类旁通[注: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的迁移能力,尤其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

3、强调整体感知,考查角度全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现代文阅读选取了两篇文质兼美、表达规范、时代性强、具有人文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的文章《布鞋》、《“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对帮助学生正确解读生活、解读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题干的设计,以“整体感知、理解句意、筛选提取信息、分析综合、欣赏评价”为基点,注重文本内容的前后联系,考查在阅读中调动已有知识积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视考查整体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第17题“文章以      为线索,通过对      的回忆,表达了对      之情。”第22题“认真阅读全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均需要考生在深入阅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认真分析、搜索提炼的基础上作答;还有第21题“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巧妙地把对“读”与“写”的考查有机融合在一起。至于第26题“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完本文后,请结合文意,谈淡你对这句话的认识。”这道开放题则意在引导学生揣度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鉴赏,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另外,试题还注重了考查局部赏析、品味语言的能力。语文学习离不开对语言的品读、品析、品味。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世界,精巧的写作艺术,无一不被语言所承载。这就需要考生对文本的语言深入研读、推敲,悟出其味,品出其妙。如第20题“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这个考点的设置意图就在于此。

4、注重知识内化,勾连课堂内外。

为使部分教师走出“重课外,轻课内”的认识误区,今年的试题在注重知识内化方面做得更加合理。其实,如何处理好课外和课内的关系,始终是命题者思考的问题。应该说,“以课外为主”的命题原则和命题方向是一贯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课本内容甚至无视课本的存在。保证一定比例的试题紧扣课本或者取材于课本,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科学实施和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也有利于突出学业考试的性质,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全体性。为此,文言文考查了《伤仲永》的阅读,综合性学习考查了“微笑面对生活”(教材中36个综合性学习之一),诗词曲、文言文、俗语的默写更是全部来自课本。另外,两篇现代文阅读材料的10个考点,其中大部分都在课内,如“整体感知”、“提取关键信息”、“品味词语妙处”、“论点寻找”、“论据作用”等都与课本知识有相关联之处,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都能从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找到答题技巧。试题的命制真正做到了“取材课外、考在课内”,对今后的阅读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5、地域色彩浓郁,时代气息强烈。

富有地方特色的试题,有利于广大考生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家乡自豪感以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还能起到宣传、提升家乡形象的作用,今年中考试题就充分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如:第3小题的选项a“襄樊以它得天独厚[注: 天:天然,自然;厚:优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选项b“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风雨无阻[注: 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背残疾同学上学的女生张贺婷被评为‘2008感动襄樊年度人物’ ”。第4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小题“聂海胜当选湖北日报形象人物”。第8小题“当你和几个同学结伴在‘华夏第一城池’——襄阳护城河边游玩的时候”等,均给考生亲近感和自豪感,拉近了试题与学生的距离。此外,试题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如第4题是今年4月份的新闻,议论文阅读《“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联,作文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注: 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6、渗透人文精神,发挥教育功能。

今年语文中考试题进一步发挥了考试的教育功能,试题内容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活,使考试与育人有机结合,处处体现出关爱、信任、鼓励和帮助。整套试题无论是文本还是题干,都是文从字顺[注: 从:服从,顺从;顺:通顺。指文章通顺。],简洁优美,没有歧义,保持着一种轻松明快的和谐,表达着阳光、绿色的人文关怀。如第1题考查“五彩缤纷[注: 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朝气蓬勃[注: 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的书写,第2题考查“憧憬”“锲而不舍[注: 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的注音,第5题仿写有关“青春”的美句,这些题目青春气息浓厚,让考生备受鼓舞。还有名著考查中的“保尔”品质,诗文填空中“蜡炬精神”及李白的执著品格,综合性学习活动“微笑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两篇现代文阅读材料中的情感教育、实践教育,材料作文“持之以恒[注: 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必有成效”的坚定信念等,都渗透着育人功能,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7、关注成长实践,倡导个性表达。

试题还关注了考生的成长实践,如:口语交际能将考生真正引入情境,考生较容易根据角色定位来表达,试题也因此能较真实、自然地考察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微笑面对生活”的话题以演讲赛发展进程为序,围绕话题设置若干环节,在不同环节安排不同活动内容,力求呈现一个完整的综合性学习过程,题干精炼,避免了情境设计中的冗长、累赘的大段材料,留给考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更大的思维空间,4个小题从四个方面考察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同时,文言文阅读《伤仲永》与现代文阅读《“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也提倡学生励志学习,勇于实践。

写作与表达是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引导。给出两个题目供考生选择,使考生有较宽松的选择余地,兼顾了不同层次考生的学习、生活积累,有利发挥特长,张扬个性。两篇作文前的导语设计为考生铺设桥梁,搭建舞台,能迅速唤起考生内心深处的某种真实体验,引导他们迅速进入一种急于表达的写作状态。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考生写真情实感,倡导个性表达。而且无论是半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主题都积极健康,着重引导考生认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和感悟生活,走出“小我”天地,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充分展现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考试成绩

(一)襄樊市中考语文成绩统计表

单位

实考人数

语                             文                                 

高分(≥96)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及格(≥72)

低分(<24)

人平分

z0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襄阳

9640

4446

0.461

8652

0.898

97

0.010

90.56

0.701

枣阳

9793

5134

0.524

8917

0.911

92

0.009

92.02

0.731

宜城

5612

2882

0.514

5121

0.913

38

0.007

91.97

0.729

南漳

6165

2924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0.474

5245

0.851

155

0.025

88.59

0.679

谷城

4893

2681

0.548

4674

0.955

14

0.003

94.22

0.762

保康

3665

1509

0.412

3299

0.9

19

0.005

89.87

0.685

河口

4656

2367

0.508

4176

0.897

69

0.015

90.96

0.716

襄城

3280

2042

0.623

312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0.954

2

0.001

94.5

0.788

樊城

6066

4175

0.688

5746

0.947

30

0.005

95.54

0.809

高新

903

480

0.532

787

0.872

36

0.040

87.17

0.697

市直

2898

1828

0.631

2761

0.953

9

0.003

94.86

0.790

合计

57571

30468

0.529

52507

0.912

561

0.01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91.87

0.732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9年中考,我市人平分92.02,位居襄樊各县(市、区)第二,我市高分率为0.524,位居襄樊各县(市、区)第二,综合指数0.731,位居襄樊各县(市、区)第二。

另外,从《枣阳市2009年中考语文成绩统计表》中,可以看出:①全市语文最高分115分,分别在六中和王城中学;②高分比率(≥96)位居第一的是吴店一中(0.63);③语文中考综合指数前十名的学校分别是:实验中学(0.637)、平林中学(0.635)、吴店二中(0.619)、清潭中学(0.601)、三中(0.599)、吴店一中(0.598)、六中(0.557)、王城中学(0.543)、熊集中学(0.531)、四中(0.526)。以上这些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排在全市前列。

(二)语文各题得分情况统计表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人均分

14.92

7.27

3.2

7.12

8.48

7.22

39.18

得分率

74.6%

72.7%

80%

71.2%

65.23%

55.54%

78.36%

难度

0.75

0.73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

0.8

0.71

0.65

0.56

0.78

从上表可知,语文难度把握比较合理,符合《中考说明》的要求。

三、卷面分析

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

1.改错并书写。两个错别字全部改对的只有一半考生,主要问题是书写不规范,如把“蓬”写成左右结构;笔画错误,如把“缤纷”写成“滨汾”;正误颠倒,把正确的字改成错字。

2.汉字注音。大部分考生答题正确,一部分考生音调标示错误,把“i”写成“ì”,还有考生把汉语拼音写成英语字母。

3.成语运用。此题得分率较高。

4.信息提取。总体得分较好,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超出规定字数,部分考生在对象“聂海胜”前加上“今年”、“襄樊”、“航天英雄”等限制性词语;二是信息提取找不准对象,不少考生把导语中“湖北日报开展形象人物评选活动”作为答案,而忽视了“在……中”的状语提示。

5.仿写。得分良好,平均得1.5分。失分主要原因在于表达不够连贯,比喻不当,仿写对象与特点之间缺少逻辑联系。

6.名著导读。平均得分在1.5分左右。有部分考生把主人公名字写错,有的考生对人物评价的三个要点识记不牢,搭配混淆。

7.默写。绝大多数考生能按要求默写出诗文名句,但本题得满分的考生并不多。失分主要集中在第6小题俗语默写上,只有不到一半的考生能写出相应的俗语,这与复习备考没有落实到位有很大关系。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这个问题每年中考都存在,但还是没有很好解决。如“满”字是左右结构,不少考生写成上下结构,“济沧海”写成“济苍海”、“蜡炬”写成“蜡矩”等。

第二板块: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8.口语交际。大部分考生能得满分,从保护环境、文明行为等方面作答。失分多为未写称呼,还有考生语气生硬,甚至有讽刺、挖苦之意。

9.综合性学习。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以预设演讲比赛为形式,分别从“做好准备”、“拟写标语”、“简述事例”、“提出建议”四个方面作答。绝大部分考生能按要求做出较准确的答案,人平5.48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第1小题审题不准,没有注意“搜集、整理资料”与“设计演讲”之间的衔接过渡,不知道做什么,不是填“写稿、改稿、记稿”而是填演讲时间、地点、工具等,失分最多;二是第4小题,部分考生不懂“活动形式”是什么,不会填具体活动形式,而填“作用、好处”等与题意不符的答案;三是错别字较多,如“主题班会”写成“主体班会”,“茶话会”写成“茶花会”,“座谈会”写成“坐团会”等;四是部分考生知识记得不牢,张冠李戴[注: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现象较多,如鲁迅、陶渊明不吃美国救济粮等令人啼笑皆非[注: 啼:哭;皆非:都不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才好。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的答案。

第三板块:阅读与欣赏

10~11.诗歌赏析。本题80%的考生得满分,人平3.2分。第10题失分原因在于没有仔细审题,答成了前面一句“钟”字所体现出来的特点“神奇秀丽”,还有考生根本没有掌握“割”字所体现出来的特点;第11题有的考生要么没有掌握诗句含义,要么虽有自己的见解,但把握诗句内容和作者情感不够准确,如有考生只答出了“诗人想要攀登泰山的高峰”而没有答出“想要攀登人生的高峰”。

12~16.文言文阅读。第12题解释词语得分较好,但仍有部分考生对实词意义记的不牢,望文生义[注: 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把“贤”解释为“有才能的人”;第13题词义辨析80%的考生得满分;第14题句子翻译得分也较理想,但还是有错译、漏译现象,如漏译“卒”、“众人”等;第15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空,此题得分较差。有一半以上的考生将“受于人者不至”误答为“不使学”,没有仔细读题,没有扣住“却”前面的对象是方仲永,而不是方父;第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16题,绝大多数考生能紧扣“贪图钱财、目光短浅”和“不使学”这两点来作答,出现错误较少。

17~21.记叙文阅读。第17题考查整体感知,对文章线索、主要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第18题让考生到指定的语段中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以检验考生理解文本、筛选信息的能力;第19题考查学生结合所给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这三道题得分率较高,有四分之一的考生得满分,三分之一的考生只丢1分。失分原因有三个:一是不细致审题,例如第18小题,要求从第③段中找出具体表现“我娘做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分值为2分,题干没限定多少,但分值已暗示答案不止一处,而多数考生只找了一处,甚至有个别考生从第④段中找句子,或者不是摘录句子,而是对这类句子作分析,以致答非所问[注: 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二是理解能力不强,表现在对题干中关键词或原文语句的理解不够准确。例如第18题,有的考生对“好针线活儿”理解不到位,以致所找的句子不是体现“娘纳鞋底之妙”,抄录的是对娘纳鞋底的动作描写之句,第17题在理解作者情感时,有些考生盲目泛化,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感激之情扩展为对故乡的思念;三是答题技巧掌握不牢。第17题第一空为填线索,不少考生没有掌握“以物为线索、以情为线索,以事为线索”等答题技巧,误将“布鞋”答成“做布鞋”。第19题结合所给句子分析母亲的特点,有些考生要么分析不全面,要么堆砌同义词(“善良、慈爱、温柔”等),要么以心理分析代替性格概括(如“舍不得儿子离开”、“希望孩子穿上舒适的鞋”等),更多的考生则是用词不准确,暴露出平时语文教学中淡化语法的弊端,例如第17题“表达了对    之情”,考生有的只填“思念、感恩”之类的词,以致语句不通,答非所问。第20题,考查考生品析词句和理解情感的能力。特别是题目中提示要“联系上下文”,就是为了提醒考生“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大多数考生理解准确到位,但也有部分考生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上,只是单纯地对原句进行解释说明,也有少数考生忽视了“贴”字的施动者,只看到了布鞋凝聚的母爱,没看到“我”通过“贴”字这一动作传达出对母亲的感激(依恋)之情,误答为“表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第21题是从写作表达的角度谈关键段落的作用与认识,“读”与“写”结合。大多数考生能从内容或结构的角度认识到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答到要点,可仍有少部分考生忽略了结尾段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或对情感表达作用把握不准确。

22~26.议论文阅读。第2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的整体感知能力,本题失分较多,其主要原因为找不出论点的准确位置。由于部分考生没有把文章读懂,囿于思维草率作答,就出现了误判现象;第23题是指出首段的作用,这类题平时学习中已训练过,但大部分考生只能得1分,主要原因是考生不能区分论点与论题,并且此题与第22题相关联,一旦论点位置判断错误,就会造成第23题失分(答不到“引出论题”或者直接答“引出论点”),另外,考生对文本吃不透,理解往往在表面上,没有深究,并且混淆文体,答案中往往会出现“点明文章中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错误认识。第24题考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大部分考生得分在2分左右。失分的原因是没有注意这个句子在文中有承上启下[注: 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的过渡作用,要结合上下文作答,但部分考生往往只注意下半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所以只在下文找答案,缺少一个观点,考虑不周;第25题90%的考生得满分;第26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察了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个性体验,有三分之一的考生能完全理解陆游的诗句,并根据文意完美地表达自己的理解,表达较好;有三分之一的考生能理解意思,但表达欠缺,比如用“实际生活”、“在现实中”、“在生活中运用”等词汇来表达“实践”这个含义;有三分之一的考生对诗句似懂非懂[注: 好象懂,又好象不懂。],甚至不懂,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上。

第四板块:写作与表达

此题总分50分,平均得分为39.18分。今年中考作文设计两道题目供考生选择,题目一:《一路与    同行》是半命题形式,空出了考生自主补题的广阔空间,引导考生密切关注自我发展,尽情张扬个性风采;题目二是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感悟,再提炼主题写篇文章,符合考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两道题目不设障碍,贴近考生生活,给了考生很大选择空间,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评卷过程中看,大部分考生能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社会现实,展开联想和想像,说真话,诉真情。总体呈现以下优点:

一是拟题角度丰富、新颖独特。如题目“一路与手机铃声同行”、“一路与目光同行”、“一路与收获同行”、“一路与落花同行”、“一路与古仁人同行”、“一路与大师同行”、“持之以恒,成功的保证”、“学贵有恒”、“画一道美丽的弧线”、“鱼跃龙门凭持之以恒”、“将梦想进行到底”等,新颖独特的题目展示了一定的作文能力,能吸引阅卷教师。二是选材捕捉生活、涉材宽泛、关注成长。能以中学生特有的眼光去捕捉生活的精彩瞬间。如“一路与阅读同行”、“一路与诚信同行”、“坚持就是胜利”等文章的选材,体现了考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如“一路与阳光同行”、“一路与破碎(关于舍与得)同行”、“画一道美丽的弧线”(蝴蝶破茧成蝶)等文章,涉材宽泛,凸现中学生广博的积累;关注成长、关注人生,展现了中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入思考。如“一路与感恩同行”、“一路与磨砺同行”、“一路与选择同行”,“坚持不懈[注: 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实现理想”等。三是内容上的丰富多彩。考生的作文丰富多彩,表现了广大考生对时事、人生、环保、发展等热点问题的关注。有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有对现在生活的描述,还有对将来的展望;有的考生写家庭生活,展人间真情;有的考生写个性风采的张扬,抒自我独特感受;有的考生写关注自我的发展,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等。四是不乏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佳作。如“一路与爱同行”,以“师魂不倒”、“友谊万岁”、“母爱永恒”为小标题,表达了三种爱给自己的心灵震撼;“一路与美丽同行”,按四季行文,写了春风的温暖悠扬、夏月的明亮醉人、秋叶的婉约凄美、冬雪的纯洁质朴,表现了一路美丽给自己的启迪等,构思精巧,颇有文采。如“鱼跃龙门凭持之以恒”用了半白话句式,长短句结合,语言富有音韵美;“一路与诗人同行”,引诗据典,多用修辞,描绘细腻,语言富于表现力、感染力。五是写作形式上的不拘一格[注: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既有常用文体,也有小小说、童话、寓言、书信、日记等文体,还有排比式、小标题式、镜头剪辑式等结构样式的运用,使文章思路更清晰,结构更合理。六是立意积极健康,不乏立意深刻、追求创新之作。有的用联物彰显本质,有的用巧喻激活哲思,有的用叙写渗透感悟等。

但在阅卷中也发现考生作文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语文基本功不够扎实,书写不规范、标点使用一逗到底、错别字频现、语句不够流畅、语言表现力不够强等。二是选材过窄,主题老套,内容单调。如写母爱、老师、书籍居多,写母爱多是“作饭、唠叨”,写老师多是“严厉、送医院”,写书籍多是《钢铁怎样炼成的》等。三是写作技能不高,表现在:一是不够重视审题,不能依据材料去理解题意,或抓不住题目关键词。如题目二,抓不住材料主旨句“可见,持之以恒,终有成效”,而将主旨定为“积累”等其他;题目一《一路与    同行》,抓不住“一路”、“同行”,只是事件、材料罗列,而且不注意提示语首句“人生路上风景好”中的“好”字(这已暗示要抓住对自己人生有积极影响的人和事来写),没有抓住提示语后的一句话“我们受益匪浅,茁壮成长”(“同行”的效果、作用)等,因而行文只是事件堆砌,未表现出事件意义之所在;还有的空泛说理,无具体内容。二是切入角度过大。如“一路与生活同行”、“一路与人生同行”、“一路与成长同行”、“坚持”、“理想”等;三是头尾乱贴名言华句,或照抄材料提示,却与正文无关。四是叙事能力弱,选材缺乏真情实感,抓不住情节重点,详略不当,材料与中心不一致;五是材料堆砌,没有层次感,内在逻辑混乱,叙、议之间缺少过渡衔接,还有的把几个名人事例随意摆放、堆叠,没有必要的分析、迁联;六是作文程式化,李白、屈原、陶渊明的身影出现最多、还有不少考生背诵范文来应付,生搬硬套[注: 生:生硬。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第四个主要问题是作文形式单一,结构单调。有80%的考生选择写半命题作文,而避开首次引入的材料作文,还有考生热衷写板块式作文,这种板块式小标题结构的作文泛滥成灾[注: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造成灾害。比喻不好的文章或思想到处传播,影响极坏。],不少考生生搬硬套,甚至将一个完整的事件按起因、经过、结果分为三个片断,分别加上小标题来统领,显得不伦不类[注: 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四、教学建议

    1、夯实基础,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之一,两者必须并重齐抓。我们在追求语文的人文性和艺术性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和科学性,要努力克服语文教学的泛化倾向,正确理解并把握语文的性质和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基础知识的缺位,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贫弱。如:学生在答题中屡屡出现的错别字,古诗词默写错误,基本的文学常识缺乏,写作中语言表达贫乏、事例俗旧老套等,都说明了我们忽视了积累,轻视了“双基”训练。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写字规范减少错别字抓起,从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抓起,让学生学会正确工整写字,学会遣词造句,学会语言得体,学会文从字顺。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2、抓“标”务“本”,紧扣教材这个“抓手”。

我们要切实转变“重课外、轻课内”的教学观念和复习理念,特别要重视教材。无论现代文还是文言文,课内不但要学,还必须学得透彻,学得扎实。“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没有例子,何来的抓手?课内现代文不考不等于不用教,而是要教得更加扎实,更具有指导性。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遇到的阅读材料中的问题,要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坚决反对那种把语文课变为习题课,把语文学习变为大海捞针[注: 在大海里捞一根针。比喻极难找到。]式的阅读训练解题训练的做法。

3、培养兴趣,加强阅读训练指导。

语文学习,读书非常重要。没有广泛的阅读,培养不了良好的阅读能力。要加大阅读量,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拓宽知识面,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建议的课外阅读篇目和内容,坚持“名著欣赏”的指导和交流,培养阅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要培养深入文本,仔细阅读,涵泳其中,反复品味的精读习惯,切实纠正一些学生由于信息泛滥所带来的读书时注意力不集中,走马观花[注: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断章取义[注: 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等不良习惯。在阅读教学中,要少一点题海战,多一点精讲精练;少一点答案的生搬硬套,多一点过程的引导和方法的指导,如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抓住关键词,推敲关键词,理解题干,准确回答问题。在动笔做题的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我要做什么”,“题干要我做什么”,避免出现“隔靴搔痒[注: 搔:抓。隔着靴子搔痒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盲人骑瞎马”情况。要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提炼、归纳,学会思辨、想象,学会积累、运用。

4、转变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学业考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放性试题、个性化试题和创新型试题将会成为试题的重要形式,那种“我说你听、授受相与”的教学方式和拘于一隅、惟我独尊的教学观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多元化时代的要求了。没有标准答案的评分意见,见仁见智[注: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的个性化阅读已是势在必行;视野宽广、心智活跃的个性化作文更是必然的趋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他们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机械性训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要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要放得开,也要收得拢,不仅要有知识总量的增值,更要形成知识的序列、结构和网络,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加强指导,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一是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生活。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他们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要多指点他们关心身边的人或事,鼓励他们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二是要鼓励学生抒写真情实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三是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要有文体意识。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虽然考试作文一般注明文体不限,但学生要有文体意识,要根据表达需要,文体清晰,尤其是要把握好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切忌写成四不像的文章。要学会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四是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除了写作兴趣与自信、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写作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生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或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具体地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感情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从而展现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五是鼓励互评互改和自我展示。要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要进一步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加强作文指导和讲评的力度,让学生在一次次写作中得到切实提高,让更多优秀作文在中考中脱颖而出[注: 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让更多学生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快乐。

 << 上一页  [11] [12] [13] [14]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