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常用的修辞手法:
   [标签: ]

常用的修辞手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通感和呼告等。   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注: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扩大夸张)

③芝麻粒儿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注: 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   "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1、请指出下面诗词名句分别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设问 比喻)

(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夸张 比喻)

(3)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偶)(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拟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2、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正义的丧失,良知的泯灭,抢劫,偷窃,行骗,在所有这些“疾患”当中,都可寻到“贫穷”的病菌。

b.就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她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

c.幸福就是灵魂的香味。         d.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就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语文常识

记叙的五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平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⑤表意思递进

 

六种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大的方面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六种常见的病句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记叙文的间接抒情方式:寓情于景[注: 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寓情于事、寓情于理。

 

 

诗歌鉴赏知识储备

  诗歌鉴赏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如作家的写作背景、常用典故、文化习俗、风格流派、思想内容、常用的表达技巧等,再加上相当多的考生对一些诗词的风格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复习起来倍感艰难,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对其进行举例归类。

  1、语言风格:精炼、含蓄、简朴、清新、明快等。

  2 、思想内容: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愁诗等。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注: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等。

  3、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注: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托物言志);描写可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相衬、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上下;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等。表现方法有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相生、正侧面相结合、情与理的结合、欲抑先扬、欲扬先抑、铺排、含蓄、幽默、象征、联想、想象。一些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讽喻、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委婉、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4、诗歌的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注: 郁:低沉郁积。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注: 旧时形容内心痛苦难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转凄凉。]郊寒岛瘦[注: 本指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陆游的悲壮爱国等。此外词还有婉约、豪放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分。总的来说,诗词曲的特征分别是“诗庄”、“词媚”、“曲俗”。

  5、篇章结构:常用的术语有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有总有分,详细得当,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记叙文(包括散文)的表达技巧: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注: 运用得非常熟练自然。],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注: 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泛指文章的做法。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记叙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的议论是“画龙点睛[注: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记叙文的议论的“画龙点睛”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阐发事物的意义(二)表达作者的看法(三)揭示文章的主题。

 

1.记叙文怎么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注: 除去前头后头两部分,也比喻除去没有用的部分。]

2.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语言特色?

3.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 承接上文   (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启下[注: 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过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4) 为后文×××作铺垫
4.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如果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表转折用意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评价、赏析一句话:①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②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现在要考虑的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做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 上一页  [11] [12] 下一页

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这一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 上一页  [11] [12]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