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2010年河南郑州高三二模作文“自律与他律”导写及优秀作文
   [标签: ]

 【经典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铁笼里关了五只猴,实验者放进一挂香蕉,五只猴子顿时兴奋起来,其中一只率先伸手去抓。这时,实验者以高压水枪攻击五只猴子,那四只尚未行动的猴子同样受到了惩罚。过了会儿,又一只猴子窜到香蕉前,高压水枪的集体惩罚再次启动。几个回合下来,猴子都变得老实了,竟无一只敢再尝试。此时,实验者换进只新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注: 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的家伙一进笼就奔香蕉而去。这时,一种现像出现了:四只吃尽苦头的猴一拥而上[注: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阻挠它接近香蕉,以免大家跟着受罪。等猴子一只只置换完毕,五只新猴面对香蕉皆不敢造次,个个循规蹈距,成就了“自律”的一群。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对于这次作文,要想准确立意,我们不能忽视三个方面:外部水枪高压,猴群内部关系的“调整”,外部高压与猴群内部所谓的自律之间的关系。

一类立意:批判高压统治;批判连坐造成的人与人的牵制;最有效的管理是被管理者自我管理;面对诱惑,需要刚性制度约束;创新,需要打破常规。

二类立意:规则靠大家遵守;遵守规矩才能不吃苦头;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注: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禁区不可逾越[注: 逾:越过。不可能超过或不可能越过。];面对诱惑要自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三类立意:无知者无畏;吃一堑长一智;惩罚要把握尺度。

这次作文,确实有一部分同学写出了文质兼美的好作文,审题准确,立意明确,论据充实,论证严密,语言调遣,张弛有度,体现出了作者较强的把握材料含义与驾驭语言的能力。例如下面一些作文写得就很好:《莫让经验缚住飞扬的翅膀》《“纪律”面前,勇夫何在》《尝试·突破》《我们的勇气哪去了》《成功之花,开在敢于尝试的枝头》。

【优秀作文】

     规矩与突破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2班程健坤

如果规矩是一方乱石,那么突破便是乱石中的勃勃生机的嫩芽;如果规矩是一江大雾,那么突破便是大雾中闪闪发光的灯塔;如果说规矩是一条锁链,那么突破便是锁链中变曲为直的一环。我们需要规矩,但我们更要勇于突破。

一个个循规蹈矩的猴子,也许他们在为因为守了“规律”而免于惩罚而兴奋,可他们忘了那挂最初的香蕉,经其一生必将一无所获,因为他们失去了勇于尝试突破的信念。

突破需要的是豪气。那便是一种敢为天下先不阿谀不奉承的信念。“安能摧眉折腰[注: 低眉弯腰。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事权贵”是李太白对官场等级的突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对尘世生活的突破。“星星之火[注: 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策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对历史的突破。因其豪气,他们勇于突破,打破所谓金科玉律[注: 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青史留名。

突破需要的是自信。没有自信又如墙边之草,终因其柔弱而无所突破。面对着国人无数的质疑。一句“市场与计划都是手段”振聋发聩[注: 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它不仅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更突破了十几年中国徘徊不前的境地。面对更大的质疑,袁隆平则更显自信,他依然去研究,最终取得研制出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什么支撑着两位伟人?是什么敢于突破常规?唯有国人的自信!

突破需要的是勇气。一位艺人环球航海,也许这在许多人心中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翟墨,一位无畏的勇士孤身一人环球航海。他也知道途中的艰险难以回避,可他仍然选择了远行。他的伟大突破不仅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那位百年前环球一周的麦哲伦在航海的途中甚至现身,可他却创造了历史的奇迹,证明了地圆学说。困难险阻,他们毫不畏惧。

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固然有理,我们不能无视规矩,无视经验。但是,历史的发展终究是靠突破来实现的。只有怀有豪气自信和勇气的人方能实现突破。他们也必将因突破而青史留名、名垂千古[注: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让我们不要学习循规蹈矩的猴子,勇于突破!

篱笆那边

郑州一考生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会骂我的。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如果他能爬过。”

——题记

人生如一座山,生无所息,攀爬中,不免出现那诱人的草莓,可是,在草莓的这边,总有世俗的篱笆,篱笆这边的我们只能眼巴巴地盯着,抑或翻过篱笆。

荀卿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年少轻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年少的狂总被无情地压制,总被那恼人的篱笆所阻挡。

是那部一炮走红的《三重门》么?是那一本潇洒的《杂的文》么?是那本讽刺的《穿着棉袄洗澡》么?韩寒,这个挣脱世俗枷锁的雄鹰,在文学的天空里,背负青天,笑看斥。他的故事早已妇孺皆知[注: 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高中考试惟有语文及格。学生在世人看来,只有学习好才有出息。而他偏不,毅然弃学从文。而今,他的前途灿烂辉煌[注: 灿烂:鲜明耀眼。形容光彩四射,鲜明耀眼。也比喻成绩卓著,十分引人注目。]。他是幸运的,因为他面前的篱笆并不  结实,父母的支持,自身的努力让他成功地摘到了“草莓”。

可还记得那位年迈的举人?苦读半生,在年迈之际中举,却又因此而疯。范进没有越过心中的篱笆,这个篱笆是用世俗和功名编制而成的。为了功名,他不惜耗其一生;为了功名,他不惜全家受贫;为了功名,他不惜忍辱负重[注: 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封建思想,最终让其付出一生。同样,他也得到了心目中的草莓,可是,他的代价太大了,一生的自由,一生的光阴就这样在一个小小的举人中消逝。

逝者如观流水,来者如仰高山。在篱笆面前,我们又该如何取舍心中那颗诱人的草莓?是义无反顾[注: 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地翻过去,还是在篱笆这边痴痴地凝望?不!在翻越“篱笆”时应审时度势[注: 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掂量轻重。倘若“草莓”只是幻影,又何必强求?倘若“草莓”是上帝的礼物,又何必迟疑?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认为,如果我能,我必然爬过。草莓,真甜!脏了围裙,又有何关系?自信是向前的勇气,现实是生存的真理。我猜,如果上帝也是个孩子,在现实面前,他也不会逃避。

 

自律与他律

郑州一考生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规矩是怎样形成的呢?

通过材料,也许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五只猴子,都想得到可口的香蕉,然而获取香蕉并不顺利,几个回合之后,它们明白了是主人并不愿让它们吃到香蕉,因此个个老老实实地待着,无谁再敢尝试。等实验者换了一只进去时,因为新的这只并没有经历高压水枪的阻挠,一看到香蕉便上前去取。这时因为其它几只得到了教训,明白如果它去取自己也会受连累。于是马上阻拦住它。一次次调换一次次被阻拦,于是笼中的猴子因为别的猴子的阻拦,明白了香蕉不敢碰的规矩,成了“自律”一群。

“自律”一群的产生,其实是通过无数次“他律”而实现的。没有别人的阻挡,恐怕不但自己不懂规矩,还牵连别人。因此,我们应该明白,“自律”与“他律”是密不可分的,在一个集中体。要通过自律来形成他律,通过他律来形成“自律”的群体。因此规矩就形成了。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封建等级观念比较强的国家,古代君王与大臣的地位也是有鲜明的悬殊,因此无形中就形成了从属关系。随之,规矩也就越来越多。大臣要听随君主的命令,君主会制定一些律令管理百姓与官员。一代代的官员,都明白了这种从属关系,这种君主制定的律令也便传承下来。一个大臣犯了罪,其他官员会按罪惩治。因此社会上的犯罪行为会受到约束,国家政局会因这些律令而稳定,社会也会随之安定。慢慢也似乎人们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正当的行为,会受到别人的局限甚至受到惩罚,因此以后的人就会规规矩矩的。那(在)他律的条件下,形成了“自律”,通过自律来形成“自律”的群体,使人们都生活在有规矩的环境中。生活有了秩序,社会得到稳定。

试想,如果没有了“他律”,没有了“自律”,那么何谈规矩,何谈方圆。如果社会上的贪官,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没有受到舆论的谴责,那么贪官岂不更加无法无天[注: 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试想今天如果你在街上遇见了一个小偷,对于他的偷窃行为,你视而不见[注: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那么明天被偷的,也许就是你。这种行为如果没人制止,那么社会的安定何谈。本来小偷自己就缺乏“自律”又没有“他律”来制止偷盗行为,那么就无规矩可言。通过“他律”来形成“自律”的集体十分必要。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自律与他律不成规矩。

所以,维护规矩,人人有责。让他律来创造自律,用自律与他律来构成“自律”的群众,让我们都生活在有规矩、守规矩的群体中。

(转自省实验中学张定勇老师的博客)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