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高中语文《鸿门宴》导学案
   [标签: ]

高中语文《鸿门宴》导学案
编写人:刘喜英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掌握“为”、“因”等古汉语词,能够翻译全文。
3、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
①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②时代背景简介: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注: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作关中王,驻军于霸上。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注: 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③关于座位: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注: 自以为了不起。]。[来源:学科网zxxk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释义。
(1)飨( )士卒 释义( ) (2)鲰( )生 释义( )
(3)玉玦( ) 释义( ) (4)彘( )肩 释义( )
(5)参乘( ) 释义( ) (6)跽( ) 释义( )
(7)刀俎( ) 释义( ) (8)目眦( ) 释义( )
(9)瞋目( ) 释义( ) (10)啖( )之 释义( )
四、合作探究。
1.本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2.思考:项羽的性格特点如何?依据是什么?

3.简析刘邦性格的特点。

五、当堂检测
1、找出活用词并解释。
(1)吾得兄事之 (11)道芷阳间行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2)刑人如恐不胜
(3)常以身翼蔽沛公 (1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于是项伯复夜去 (14)项伯杀人,臣活之
(6)素善留侯张良 (15)拔剑撞而破之
(7)头发上指 (1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8)籍吏民,封府库 (17)不义也
(9)沛公军霸上 (18)范增数目项王
(10)沛公欲王关中
2、注明下列各句古今异义词。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4)而听细说
(2)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5)沛公居山东时
(3)将军战河北 (6)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3、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具告以事 (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要项伯 (6)令将军与臣有郤
(3)距关,毋内诸侯 (7)因击沛公于坐
(4)不敢倍德 (8)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4、文言固定搭配释义
(1)军中无以为乐 无以……
(2)籍何以至此? 何以……
(3)何辞为 何……为
(4)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无所……
(5)孰与君少长 ……孰与……
5、重点句子翻译。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3)吾属今为之虏矣!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6)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7)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8)臣请入,与之同命。

(9)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六、拓展阅读:
1. 司马迁论项羽: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注: 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史记•项羽本纪》后“太史公曰”。)
2.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注: 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3.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注: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咏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 毛泽东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这首七律中也写出了对项羽的看法: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注: 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过大江。虎踞龙盘[注: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今胜昔,天翻地覆[注: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5. 周恩来“一”字评价项羽
1960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审查出国节目。在审查京剧《霸王别姬[注: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时,他对该戏的每一个场景都做了评论。有意思的是,他说的每句话只有三、四个字而且都是用“一”字打头的。当戏演到项羽不顾形势,不听劝阻,执意出战时,周总理评道:“一言堂。”项羽回宫后,虞姬规劝再三,要他千万不可发兵,以免中刘邦奸计。但项羽不容分说,回拒到:“孤意已决,明日发兵。 ”周总理评道:“一家之长。”项羽被困垓下,周总理评道:“一筹莫展[注: 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戏演到虞姬备酒,项羽吟唱“力拨山兮”时,周总理再评道:“一曲挽歌。”项羽四面楚歌[注: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汉兵将至,虞姬自刎。周总理评道:“一败涂地[注: 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6. 项羽诗《垓下歌》赏析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注: 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项羽是在秦末与叔父项梁一起举兵反秦的。由于其辉煌的战功、无双 的勇力、杰出的才能,实际上成为反秦群雄的领袖,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但在秦亡以后,曾经是项羽盟军的另一支反秦部队的首领刘邦为了统治全国,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残酷的战争。它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 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壁县南沱河北岸),粮尽援绝[注: 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他自知败局已定;作诗之后,他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诗歌的第一句,就使读者看到了一个举世无匹的英雄形象。在我国古代,“气”既源于人的先天禀赋,又依赖于后天的培养;人的品德、能力、风度等等均取决于“气”。所谓“气盖世”,是说他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任何一个人。尽管这是一种极其概括的叙述,但“力拔山”三字却给读者一种具体、生动的感受,所以在这一句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他把自己叱咤风云[注: 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然而,在第二、三句里,这位盖世英雄[注: 盖世:压倒当世。超出当代所有的人。用以形容非常杰出的英雄人物。]却突然变得极其苍白无力。这两句是说:由于天时不利,他所骑的那匹名马——“骓”——不能向前行进了,这使他陷入了失败的绝境而无法自拔,只好徒唤“奈何”。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骓的“不逝”为什么会引起那样严重的后果?对此恐怕只能这样回答:他之得以建立如此伟大的功绩,最主要的依靠说是这匹名马;有了它的配合,他就可以所向无敌[注: 敌:抵挡。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换言之, 他几乎是单人独骑地打天下的,因此他的最主要的战友就是骓,至于别人,对他的事业所起的作用实在微乎其微[注: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他们的和与背对他的成败起不了多少作用,从而他只要注意骓就够了。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强大使得任何人对他的帮助都没有多大意义,没有一个人配作他的主要战友,这是何等的傲岸,真可谓天地间唯我独尊[注: 原为佛家语,称颂释迦牟尼最高贵、最伟大。现指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不过,无论他如何英勇无敌,举世无双[注: 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一旦天时不利,除了灭亡以外,他就没有别的选择。在神秘的“天”的面前,人是多么渺小;即使是人中间的最了不起的英雄,也经不起“天”的轻微的一击。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 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注: 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注: 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的美人“虞姬”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 啮着他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成白话,就是:“虞啊,虞啊,我把你怎么办呢?”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何等深沉的、刻骨铭心[注: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的爱!是的,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确实极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杰,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像一朵大的浪花,转瞬即逝,令人感喟不已。但爱却是长存的,它一直是人类使自己奋发和纯净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纵或是杀人不眨眼[注: 杀人时眼睛都不眨一下。形容极其凶狠残暴。]的魔头,在爱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使人欢喜赞叹。《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两个方面。千百年来,它曾经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其魅力大概就在于此吧!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