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导学案
   [标签: ]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导学案
高一语文组 2010年9月6日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层面:体会两首诗的节奏、旋律,了解新诗中 “新月派”诗歌创作“三美”主张的特点;了解两位诗人、主要作品及创作风格;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初步掌握并运用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学习《雨巷》象征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层面:朗读、设问、启发、讲解、讨论相结合。
3.情感与价值观层面:体悟作品的内涵,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再别康桥》中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及其作用
2.《雨巷》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作者情感
【学习方法】诵读 品读 感悟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准备】朗诵录音
《再别康桥》
【检查预习】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青荇( xìng ) 榆阴( yú ) 沉淀(diàn ) 长篙( gā )
漫溯( sù ) 浮藻(zăo ) 斑斓( lán ) 笙萧( shēng )
2.请用斜线标注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②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④满载/一船/星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曾留学英国和美国,诗歌创作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潮的影响——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像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遇难。留下了四部重要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
4、联句练习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注: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在玉壶。"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学习过程】
导入:有人说,《再别康桥》像一首歌,不,歌太铿锵了;有人说,《再别康桥》像一颗钻石,不,钻石太璀璨了;有人说,《再别康桥》像一个梦,不,梦太缥缈了。那么,《再别康桥》像什么呢?
一、整体感知 把握感情
(先听录音再自读,要求“准确” “流畅” “有情感)
l、这首诗让人觉得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与同桌交流看谁发现的多(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注: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就给予鼓励)

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或形式美和内容上的人情美(表达了对母校依依不舍[注: 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的赤子情怀)。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的这种感情怎样体现?(温故知新[注: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运用上次课对意象的理解解决问题)
依依惜别之情。关注题目,“再别”是题眼;关键词语(直抒胸臆和描述性语言),开头结尾两节 “走了”“作别”“不带走”等词语;抓住意象即借助特定的景物:西天的云彩、夕阳中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油油的清荇、榆阴下的潭水等,诗人通过描绘康桥河畔清新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康桥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二、合作探究 赏析意象
(一)、读2、3、4、5、6段,探究意象,品味语言(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1、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如名句集锦),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2、“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寄托了作者感情的形象。《再别康桥》的二到六节中,诗人捕捉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色,都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你最喜欢的意象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a、“师生互动分析“河畔的金柳”意象
思考:“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能换成“倒影”吗?这些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在诗人要离开康桥的时候,为什么避开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注: 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而选了河畔那本不起眼的柳树呢?
将“金柳”比喻“夕阳中的新娘”独具匠心[注: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金柳和新娘都是美丽的迷人的,把无生命的景语变成了有生命的活物,既写出了柳枝的婷婷袅袅、妩媚多姿,又表现了诗人对康桥极度依恋的感情。
金柳,妩媚而美丽,浸透着诗人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点拨:
1)、读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你的脑海中浮现怎样的画面?请说出来。
夕阳照射下的柳枝,被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在空中轻轻摇摆,婀娜的影子倒映在水中。
2)、诗人把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娘”。新娘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用哪些形容词来形容下?
3)、诗人恰恰把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娘”,说明什么啊?
说明了在诗人眼里今晚的柳比以往更迷人、更婀娜。
4)、诗人为何觉得今晚的柳最美呢?
——有句话叫“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还有句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注: 比喻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因为,今天诗人要与康桥作别,所以他对康桥的喜爱与依恋之情在现在是最强烈的,所以在平常人眼中不起眼的柳树才变的分外妖娆[注: 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和迷人。
5)、在诗人要离开康桥的时候,为什么避开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选了河畔那本不起眼的柳树呢?(诗人为何对这柳情有独钟呢?)
因为“柳”音同“留”,所以古人常用柳来表达一种离情别绪[注: 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所以柳也便成了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所以说,诗人之所以在离别康桥时选择柳这一形象入诗,也是是深受古典诗词的影响
6)、“艳影”能换成“倒影“吗?
不能。“艳影”是鲜明美丽的形影,“倒影”只是客观的描述,而艳影既形象的描写了金色夕阳下柳树投在水中的倒影之艳丽,且与上句“新娘“呼应,同时更流露出诗人对金柳乃至整个母校的热爱。“艳影”融入了诗人深深地情意。

b、个性阅读:你还喜欢哪个意象?谈谈你的理解。
“云彩”云彩本身就是飘忽、轻灵的,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使别离之情不是很沉重。
“青荇”:“招摇”写了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的状态,写出了水草的可爱、动态之美,在这样的诗情画意[注: 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里,诗人醉了,他甘心做一条水草,“甘心”写出了他对康桥的永久、热烈的爱恋。“油油”:感到生命的旺盛。青荇、柔波,写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更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眷恋;
“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彩虹般的梦的联想。这“揉碎在浮藻间”的彩虹,就是沉淀在诗人心灵深处的梦,这梦像彩虹一样美,但是却揉碎了,有很凄楚。“沉淀”即这是过去的,而且积淀在心灵的最深处的东西,是长期以来隐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愿望和理想。暗示着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依恋之情
星辉、水波与星光辉映,色彩斑斓,表现了诗人的快乐心情;
夏虫的“沉默”,渲染了一种静寂的氛围,衬托了诗人的离情别绪。
特点: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都是自然景物,给人清新之感,而诗人要表达的是怀念惜别之情,诗中的这些意象却有一种纯净的美感,能让读者也不知不觉[注: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地从离愁别绪的伤感中超脱出来,而去全身心地感受诗中优美的意境。

归纳:“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包含了作者感情因素的形象。
解读“意象”必然伴随着联想与想象。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读者才能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


(二) 读1、7节欣赏回环美。
1、诗歌的首尾两小节语意很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但是同中有异,这样处理有怎样表达作用?
首尾连接都表达与母校告别的依依不舍、缠绵悱恻[注: 旧时形容内心痛苦难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转凄凉。]的感情。但同中有异第一节,紧扣住一个“再别”,首节以“轻轻的”三字重复三次,显示出只身来到和“作别”时的怅惘、徘徊、犹疑、留恋的复杂情;第七节在结构上与第一节呼应,收束全诗,虽节奏相同,但是诗句的融入了更多的不得不离开的哀愁。首节的两个“轻轻“改成了”悄悄“,首节是“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末节是“挥袖”不带走“云彩”,末节表达的感情更进一层。
首节以“作别”概括全诗的内容,而两个叠音词的运用,既定下抒情的基调,又因音节轻盈优美,形成轻盈跳跃的节奏,衬托出了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
末节的“悄悄“与前文的“轻轻”照应,而表意略有不同。“轻轻”强调动作的轻盈,“悄悄”既写出了离去时的一丝孤寂,同时也写出了不愿惊动母校的赤子情怀,让人惆怅不已。
首尾两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在客观上强调了诗歌的抒情性,一唱三叹[注: 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反复回旋,强化了诗人心中的康桥恋恋不舍[注: 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的情绪萦绕不散,使得诗人的情感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圆环。
归纳:语言品味要从词语、修辞手法着手。词语品味,要始终关注具体的语言环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还要做到整体把握与细节分析相结合。
三. 合作探究、拓展提升
1、探讨:关于诗人在《再别康桥》中情感的高潮有人认为第5节是,有人认为是第6 节,你的看法呢?(温馨提示:思考第5、6两节中诗人时而“放歌”,时而“沉默”,各是因为什么?)

第五节的理由:诗人对母校的爱恋之情的达到了高潮。诗人似乎已经忘记他要告别康桥了,想撑着一支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找他“彩虹似的梦”,到了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的交相辉映[注: 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诗人情不自禁[注: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的腰“在星辉斑斓了放歌”。诗人快乐到了极点。
第六节的理由:诗人的惜别之情到了高潮。诗人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中,一个“但”字把诗人也把读者从梦境中回忆中拉回到了现实。在现实中“放歌”是不可能的了,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我”现在只能悄悄地只身离去。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本节别情缕缕,离绪重重,诗人的惜别之情达到了高潮。

2、《再别康桥》一诗在形式上如何体现“新月派”的“三美”主张?
【链接】 “新月派”提倡诗歌创作具有“三美”的主张:“绘画美”指的是词语的色彩,“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音节,“建筑美”指的是句式。
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每节偶句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基本上由两个或三个
音步构成,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首节和末节,回环复沓,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再别康桥》共七节,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注: 错落:参差不齐。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艳影”“青荇”“彩虹”“斑斓” 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看做是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图画。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质疑与练习】

【大胆质疑】如“是天上虹”后面没有标点符号,为什么?

【迁移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温馨提示:阅读课外诗歌,不要着慌,要反复诵读,认真体会,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诗人的感情,领略诗歌的意境。]

雪花的快乐
□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
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做雪花?

(2).怎样理解诗中反复出现的“飞飏,飞飏,飞飏”?

(3)“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该如何理解?

2、《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
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个优美的意境。(不少于50字)
小河 柳树 夕阳 青草 歌儿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