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高中语文《触龙说赵太后》课堂实录
   [标签: ]

高中语文《触龙说赵太后》课堂实录
张安群/执教 王世发/点评
  师: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灵魂。读不完的诗词歌赋,看不尽的经史子集,将五千年的悠悠岁月汇成一条文化的河流,融入我们精神的血脉。儒家的积极有为,道家的超然通达,纵横家的智谋权变,都能给人深刻的启迪。今天,我们又将接受一份历史的馈赠。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策》,去欣赏《触龙说赵太后》。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精神启迪呢?大家先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打上问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课文里有哪些字词或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对曰:‘甚于妇人。’”不懂。
  师:谁能帮他解决疑难?
  生:男子比女子更疼爱自己的小儿子。
  师:女子?
  生:男子比妇女更疼爱自己的小儿子。
  师:你呢?有哪些需要大家帮助的地方?
  生:“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这句怎么理解?
  生:不仅仅是赵国,诸侯的子孙被封侯的还有存在的吗?
  师:这是省略句,翻译得挺好的。
  生:“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一句怎么理解呢?
  师:这句话也省略了一些内容,理解时应补充成“岂非(为燕后)计久长(使其)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谁来说说它的意思?
  生:难道不是替燕后打算长远让她有子孙一代代做王吗?
  师:还有疑问吗?
  (学生无人举手提问了)
  师:这篇文章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二段有一组表示脚步移动的词,大家找找。(生答:“徐趋”、“疾走”、“强步”。)它们是有细微区别的。“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步”是什么意思?(生齐答:慢走)“走”呢?(生齐答:跑。)“趋”呢?(生:一步步向前慢走。)“慢走”是“徐”的意思,不是“趋”的意思。古代拜见尊长或君王,有规定的礼仪,必须小步快走表示恭敬。走得慢了,就要受到责罚。触龙应该小步快走,又不得不慢走,矛盾的动作中见出了他的年老体衰。
  师:(出示课件)文中有一组应答词:“敬诺”、“诺”、“然”,它们都表示肯定回答。文中有一组活用词:“唾”、“侯”、“继”。“唾”是“吐口水”,做动词;“侯”是“被封为侯”,做动词;“继”解释为“继承人”,做名词。阅读文言文,要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查阅工具书或者与同学交流来解决疑难,还要善于积累整理,这样理解的能力就能慢慢提高了。
  师:《古文观止》评价:“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所谓闲语就是与正题无关的言语。触龙见到太后,应该说的正题是什么?他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
  生:正题是劝太后同意长安君去齐国作人质。因为太后说“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如果直接说,就会失败。
  师:失败了会有什么结果呢?
  生:太后会吐口水在触龙的脸上。
  师:那么触龙是害怕个人受辱才不直说正题的?
  生:如果劝说失败,齐国不会派援兵,秦国紧急攻打,赵国就可能灭亡了。
  师:据历史记载,此时秦国已攻下赵国三座城池,赵国已经危在旦夕[注: 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了。原来触龙担忧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国家的生死存亡[注: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那触龙迂回曲折[注: 迂回:回旋,环绕。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常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地说了哪些“闲语”?太后听了有什么变化?
  生:触龙先是问太后的身体饮食情况,太后听了怒色稍微消解了;然后触龙故意谈到了自己的小儿子,为说长安君作铺垫;紧接着就说到太后对女儿燕后的疼爱;最后说到了赵王和诸侯的子孙对继承人的爱。
  师:问饮食——托幼子——说燕后——论继承,太后听了有哪些变化呢?
  生:刚开始太后是“盛气而揖之”,后来是“色少解”,最后是“然”、“诺”。
  师:还有个表情变化,大家好像没发现?
  生:笑。
  师:“盛气而揖之”——“色少解”——“笑”,从表情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太后情感的变化; “必唾其面”——“然”——“诺”,从语言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了太后在道理上的心悦诚服[注: 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板书“情”“理”两个字)
  师:一个怒气冲冲的太后怎么会笑起来?只有走进太后的内心世界,才能揭开其中的奥秘。我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不过,大家换一个角色来听。你们都是太后,是那个怒气冲冲的有着戒备心的太后,面对触龙的一言一行[注: 每句话,每个行动。],你内心会有哪些波动呢?读完后,请选择感兴趣的地方为太后补充心理独白。
  (教师背读“赵太后新用事……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师:各位太后,听了老臣这番肺腑之言[注: 肺腑:指内心。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您内心有什么波动呢?
  生:听到“盛气而揖之”,我想:“哼,来者不善[注: 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善者不来!这老头今天来,必定心怀叵测[注: 心怀: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看我不吐他一脸口水!”
  师:我不禁为触龙捏了一把汗,仿佛可以感到朝堂充满了紧张气氛。
  生:听到“入而徐趋”、“曾不能疾走”,我想:“这触龙,多日不见,怎么这样老态龙钟[注: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师:触龙显出老态,让太后顿生恻隐之心[注: 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不忍吐口水,以老病之苦引起太后怜悯。
  生:当触龙问“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时,我想:“别以为这样说我就不吐你口水了!”
  师:太后对触龙满怀戒备,时刻提防他劝说自己。
  生:触龙的一句关怀语“日食饮得无衰乎”,让我感慨万千[注: 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想我身处国家内忧外患[注: 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的时候,又年老体弱,弄得心力交瘁[注: 交:一齐,同时;瘁:疲劳。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大臣们只关心长安君的事,却不知问老妇一声冷暖!总算还有人关心我的身体!”
  师:关切之真情使太后怒气渐渐消解。
  生:触龙托付孩子“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我想:“看来我是错怪触龙了,他原来是想托付自己的孩子的。”
  师:太后的戒备完全消除了!
  生:听到“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我想:“想不到触龙和我一样,都很疼爱小儿子。”
  师: 疼爱孩子的深情引起了太后共鸣。问一问身体饮食,真诚的关切之情消解了太后的怒气,紧张的气氛得到了缓和,矛盾得到了缓冲;谈一谈幼子舒淇,深沉的爱子之情引起了太后共鸣,消除了太后的戒备心理。触龙的这番语言,可真是曲径通幽[注: 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边总结边板书“缓冲”“共鸣”)
  师:太后一笑,气氛就融洽了。从“必唾其面”到“然”、“诺”,太后终于心服口服[注: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了。触龙是用什么道理来说服太后的?
  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师:你懂它的意思吗?
  生:父母疼爱孩子,就要为他作长远打算。
  师:请轻声朗读第3、4段,读完后思考,触龙是怎么让太后明白“爱要深远”的道理的?
  (学生轻声朗读第3、4两段)
  师:触龙是怎么让太后明白“爱要深远”的道理的?
  生:触龙托付幼子,是对幼子深远的爱,让他能为国家做出贡献。触龙是用自己对幼子的爱来引导。
  师:这是“现身说法[注: 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呢!
  生:太后为燕后祈祷,让燕后能世世代代有子孙做王,用对燕后的爱来对比。
  师:对比?燕后与长安君到底谁为主谁为次?(生齐答:长安君为主。)那谈燕后是为了什么?
  生:衬托,反面衬托。
  生:用赵王和诸侯的子孙对继承人的爱来启发,让太后意识到自己短浅之爱的严重后果。
  师:赵王和诸侯的子孙对继承人的爱与太后对长安君的爱有什么关系?
  生:相似。
  师:这是用的什么方法?
  生:类比。
  师:韩非子曾说:“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触龙正是了解了太后的什么心思?(生齐答:疼爱孩子。)他并不劝阻太后去割舍这份爱,而是顺应太后的心思,引导她去正确地疼爱孩子,所以,他成功了。


  张安群/执教 王世发/点评
  
  师: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灵魂。读不完的诗词歌赋,看不尽的经史子集,将五千年的悠悠岁月汇成一条文化的河流,融入我们精神的血脉。儒家的积极有为,道家的超然通达,纵横家的智谋权变,都能给人深刻的启迪。今天,我们又将接受一份历史的馈赠。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策》,去欣赏《触龙说赵太后》。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精神启迪呢?大家先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打上问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课文里有哪些字词或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对曰:‘甚于妇人。’”不懂。
  师:谁能帮他解决疑难?
  生:男子比女子更疼爱自己的小儿子。
  师:女子?
  生:男子比妇女更疼爱自己的小儿子。
  师:你呢?有哪些需要大家帮助的地方?
  生:“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这句怎么理解?
  生:不仅仅是赵国,诸侯的子孙被封侯的还有存在的吗?
  师:这是省略句,翻译得挺好的。
  生:“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一句怎么理解呢?
  师:这句话也省略了一些内容,理解时应补充成“岂非(为燕后)计久长(使其)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谁来说说它的意思?
  生:难道不是替燕后打算长远让她有子孙一代代做王吗?
  师:还有疑问吗?
  (学生无人举手提问了)
  师:这篇文章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二段有一组表示脚步移动的词,大家找找。(生答:“徐趋”、“疾走”、“强步”。)它们是有细微区别的。“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步”是什么意思?(生齐答:慢走)“走”呢?(生齐答:跑。)“趋”呢?(生:一步步向前慢走。)“慢走”是“徐”的意思,不是“趋”的意思。古代拜见尊长或君王,有规定的礼仪,必须小步快走表示恭敬。走得慢了,就要受到责罚。触龙应该小步快走,又不得不慢走,矛盾的动作中见出了他的年老体衰。
  师:(出示课件)文中有一组应答词:“敬诺”、“诺”、“然”,它们都表示肯定回答。文中有一组活用词:“唾”、“侯”、“继”。“唾”是“吐口水”,做动词;“侯”是“被封为侯”,做动词;“继”解释为“继承人”,做名词。阅读文言文,要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查阅工具书或者与同学交流来解决疑难,还要善于积累整理,这样理解的能力就能慢慢提高了。
  师:《古文观止》评价:“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所谓闲语就是与正题无关的言语。触龙见到太后,应该说的正题是什么?他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
  生:正题是劝太后同意长安君去齐国作人质。因为太后说“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如果直接说,就会失败。
  师:失败了会有什么结果呢?
  生:太后会吐口水在触龙的脸上。
  师:那么触龙是害怕个人受辱才不直说正题的?
  生:如果劝说失败,齐国不会派援兵,秦国紧急攻打,赵国就可能灭亡了。
  师:据历史记载,此时秦国已攻下赵国三座城池,赵国已经危在旦夕了。原来触龙担忧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国家的生死存亡!那触龙迂回曲折地说了哪些“闲语”?太后听了有什么变化?
  生:触龙先是问太后的身体饮食情况,太后听了怒色稍微消解了;然后触龙故意谈到了自己的小儿子,为说长安君作铺垫;紧接着就说到太后对女儿燕后的疼爱;最后说到了赵王和诸侯的子孙对继承人的爱。
  师:问饮食——托幼子——说燕后——论继承,太后听了有哪些变化呢?
  生:刚开始太后是“盛气而揖之”,后来是“色少解”,最后是“然”、“诺”。
  师:还有个表情变化,大家好像没发现?
  生:笑。
  师:“盛气而揖之”——“色少解”——“笑”,从表情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太后情感的变化; “必唾其面”——“然”——“诺”,从语言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了太后在道理上的心悦诚服。
  (板书“情”“理”两个字)
  师:一个怒气冲冲的太后怎么会笑起来?只有走进太后的内心世界,才能揭开其中的奥秘。我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不过,大家换一个角色来听。你们都是太后,是那个怒气冲冲的有着戒备心的太后,面对触龙的一言一行,你内心会有哪些波动呢?读完后,请选择感兴趣的地方为太后补充心理独白。
  (教师背读“赵太后新用事……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师:各位太后,听了老臣这番肺腑之言,您内心有什么波动呢?
  生:听到“盛气而揖之”,我想:“哼,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这老头今天来,必定心怀叵测。看我不吐他一脸口水!”
  师:我不禁为触龙捏了一把汗,仿佛可以感到朝堂充满了紧张气氛。
  生:听到“入而徐趋”、“曾不能疾走”,我想:“这触龙,多日不见,怎么这样老态龙钟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师:触龙显出老态,让太后顿生恻隐之心,不忍吐口水,以老病之苦引起太后怜悯。
  生:当触龙问“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时,我想:“别以为这样说我就不吐你口水了!”
  师:太后对触龙满怀戒备,时刻提防他劝说自己。
  生:触龙的一句关怀语“日食饮得无衰乎”,让我感慨万千:“想我身处国家内忧外患的时候,又年老体弱,弄得心力交瘁!大臣们只关心长安君的事,却不知问老妇一声冷暖!总算还有人关心我的身体!”
  师:关切之真情使太后怒气渐渐消解。
  生:触龙托付孩子“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我想:“看来我是错怪触龙了,他原来是想托付自己的孩子的。”
  师:太后的戒备完全消除了!
  生:听到“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我想:“想不到触龙和我一样,都很疼爱小儿子。”
  师: 疼爱孩子的深情引起了太后共鸣。问一问身体饮食,真诚的关切之情消解了太后的怒气,紧张的气氛得到了缓和,矛盾得到了缓冲;谈一谈幼子舒淇,深沉的爱子之情引起了太后共鸣,消除了太后的戒备心理。触龙的这番语言,可真是曲径通幽!
  (边总结边板书“缓冲”“共鸣”)
  师:太后一笑,气氛就融洽了。从“必唾其面”到“然”、“诺”,太后终于心服口服了。触龙是用什么道理来说服太后的?
  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师:你懂它的意思吗?
  生:父母疼爱孩子,就要为他作长远打算。
  师:请轻声朗读第3、4段,读完后思考,触龙是怎么让太后明白“爱要深远”的道理的?


(学生轻声朗读第3、4两段)
师:触龙是怎么让太后明白“爱要深远”的道理的?
  生:触龙托付幼子,是对幼子深远的爱,让他能为国家做出贡献。触龙是用自己对幼子的爱来引导。
  师:这是“现身说法”呢!
  生:太后为燕后祈祷,让燕后能世世代代有子孙做王,用对燕后的爱来对比。
  师:对比?燕后与长安君到底谁为主谁为次?(生齐答:长安君为主。)那谈燕后是为了什么?
  生:衬托,反面衬托。
  生:用赵王和诸侯的子孙对继承人的爱来启发,让太后意识到自己短浅之爱的严重后果。
  师:赵王和诸侯的子孙对继承人的爱与太后对长安君的爱有什么关系?
  生:相似。
  师:这是用的什么方法?
  生:类比。
  师:韩非子曾说:“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触龙正是了解了太后的什么心思?(生齐答:疼爱孩子。)他并不劝阻太后去割舍这份爱,而是顺应太后的心思,引导她去正确地疼爱孩子,所以,他成功了。
  师:每一篇文章都有它内在的文化张力。这篇文章是一篇说辞,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你从中收获了哪些启迪呢?
  生:做事讲究技巧。
  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生:我们要自立自强。
  师:“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经过了两千多年,这句话依然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孩子,请你们结合自己体验到的父母之爱,说说什么样的爱才是对自己有深远意义的爱?
  生:我的爸爸妈妈经常让我自己办事情,培养我的独立能力。在家里,他们让我洗碗、洗衣服,出门时,问路啊这些事情都让我自己去解决。
  师:事情虽小,但小中却见出你父亲的远见卓识[注: 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他在为你的人生构筑一条坦途呢!
  生:我的爸爸让我在家里多做家务事,做了还奖励我零用钱。
  师:金钱不是目的,你的父母是在肯定你劳动的价值,告诉你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从小帮父母做事后按每小时0.37美元记入账,与父亲结算。说不定,你将来也能成为洛克菲勒呢!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听的一个故事,父母将要出远门时,给孩子脖子上挂了一个很大的烙饼,结果回来发现孩子饿死了。我觉得父母要教给孩子生活的能力,才算是深远的爱。
  师:你能联系自己积累的小故事来谈,不错。大家吃过几千元一碗的馄饨吗?在青岛读书的一位大学生就吃过。他来到新学校很不适应,就打电话说想吃妈妈做的馄饨。结果在福州的妈妈当即做好了乘飞机送到他的寝室里,打开饭盒时,馄饨还热乎乎的。一碗馄饨花掉了妈妈近一个月工资!这样疼爱孩子,孩子怎么长大?(学生深受震撼)父母在精神方面怎么对待孩子才是深远的爱呢?能不能谈一谈?
  生:我从小就被爸爸妈妈逼着学很多东西,弹钢琴,练书法,当时可恨他们了。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感谢他们。
  师: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注: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望女成凤。你父母是希望你能有特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注: 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生:我的父母不一样,他们不逼着我学一些东西,总是根据我的兴趣来,我感觉还不错。
  师:父母给了你选择的自由空间,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博士曾感叹说,今天中国的青年有幸出生在拥有选择的时代,但是时代并没有传授给他们选择的智慧。而你的父母不仅尊重你选择的机会,还给了你选择的智慧。
  生:我妈妈总是告诉我要和同学友好相处,要尊重人。从她那里,我懂得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师:教你怎么做人,真是一位好妈妈。北京汇文中学的金洁老师讲过美国的耿先生教子的故事。耿先生要求老师给孩子的功课判不及格,只因为“儿子收到大学通知书后,什么作业也不做了,太狂妄”。最终,儿子没能进入大学,哭了,耿先生也很伤心,但他说,他并不后悔。他认为做人比上大学更重要。如果这一次教训能教会儿子学会做人,那么晚一年上大学也不算什么。耿先生的这番苦心,何尝不是和你的妈妈一样是一种深远之爱?大家在遇到挫折时,父母一般怎么对待的呢?
  生:有一次考试考差了,很怕见到爸爸。可爸爸知道后,并没有责怪我,而是鼓励我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帮我找到知识的盲点,增强我的信心。
  师:你的爸爸很细心,让你在挫折中学会学习。有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并不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造成许多孩子遇到挫折就难以应对,做出很多极端的事情,比如马加爵事件,中国矿业大学的铊投毒事件,都给我们深刻警醒。
  师:什么是长远之爱?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注重孩子的品德培养,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司马光曾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是啊,“爱子不教,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智慧。而读史是可以使人明智的,因为历史给每个人的生活坐标都描上了令人清醒的一笔。站在现实的舞台,回味经典,你会发现,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犹如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当我们用心灵激活它,你会听到历史的呼吸,会得到哲思的启迪。愿你们捧起这颗活化石,去沟通古今,去走向未来。
  [作者通联:湖北沙市中学]
  
  
  【点评】
  语文教学应该从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的角度来审视,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张安群老师这堂课,在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文化品位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注重文本,落实基础。张老师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教师通过学生初读、教师背读和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在朗读基础上,学生质疑,学生解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一组古今异义词、一组近义词、一组活用词、一组省略句,这样较好地体现了文言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特点和诵读、理解、整理、积累的基本规律,高效地落实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揣摩探究,领悟精髓。张老师机智地引用《古文观止》对本文的评价语——“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引导学生展开对课文的剖析。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正题”,把握文本核心内容,再评说“闲语”,巧妙梳理文章情节,水到渠成[注: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地让学生理清了触龙迂回曲折的劝说思路,把握了太后心理变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独出心裁[注: 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地设计“为太后补充心理独白”这一环节,学生思维顿然活跃,课堂机趣横生。这是一种创新设计,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揣摩能力和想象能力,巧妙地让学生领悟了触龙劝说的艺术性,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拓展深化,挖掘内涵。张老师设计的第三个教学环节,重在挖掘课文的文化内涵。教师引导学生由“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句发散开去,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说说什么样的爱才是有深远意义的爱?这实际上就是本课所蕴含的一种传统文化,即孩子培养问题。“爱”和“培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何真爱孩子,怎样培养孩子,通过教师点拨,学生交流,学生明白:爱里面包含着智慧,教育孩子充满着智慧。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学生受到了感化。父母对待孩子不能溺爱,溺爱孩子会削弱孩子做人的能力,溺爱带来的是无能。要培养孩子,就要让孩子得到生活的体验和磨炼,在体验和磨炼中增长才干,提高生活的能力。
  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进入到文化层次,这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与探究的问题。我们企盼有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更加宝贵的经验。语文教学只有进入到文化层次,语文教学的面貌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改观。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