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颤抖的羽毛》教案教学设计及练习(2篇)
   [标签: ]

教材分析

1.课文分析:

《颤抖的羽毛》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写“我”为了制作一个漂亮的毽子和同学一起捉鸡拔翎,拔大公鸡逼进了水池,几经折腾,大公鸡快要死了,后自悟到了错误,于是加倍呵护大公鸡

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自己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真诚地想方设法[注: 想种种办法。]弥补自己的过失,会重新得到别人的信任

2.课文中心:

课文通过“我”为了制作一只漂亮的毽子,使大公鸡遭受不幸、面临信任危机,然后偏爱,单独喂养大公鸡恢复信任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中的所有生命;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自己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真诚地想方设法弥补自己的过失,会重新得到别人的信任

3.段意大意:

第一部分(13):主要写“我”制作漂亮毽子的美好愿望

第二部分(46):主要写“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捉鸡拔翎

第三部分(712):主要写“我”捞鸡上岸

第四部分(1318):主要写“我”对大公鸡的真诚弥补

4.帮你理层次(课文结构图示):

冀教五年级语文 <wbr>教案 <wbr>教学设计《颤抖的羽毛》

 

5.我会解题

“颤抖”,哆嗦,发抖“羽毛”指的是鸟类身体表面所长的毛“羽毛”怎么会“颤抖”呢?看了这个题目,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便是文题的妙处所在,它能吸引读者,给人造成悬念

 

《颤抖的羽毛》  教学设计

编写者——高新区第四小学    焦艳静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略读课文,通过略读了解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3.品味重点词句,理解题目“颤抖的羽毛”的含义

4.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二)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词句,理解题目“颤抖的羽毛”的含义

(三)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1.搜集金波的作品

2.熟读课文,尝试概括段落大意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颤抖的羽毛

设计教师

高新区第四小学  焦艳静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注: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可以明得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时刻谨记前人的教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群淘气的孩子闯祸之后自我反省的故事,是什么故事呢?快打开书,一起学习第三课吧

二、理清课文的脉络,浓缩课文故事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师生一起梳理课文内容,共同将内容概括为小标题并板书“美好愿望”、“捉鸡拔翎”、“捞鸡上岸”、“真诚弥补”

三、深入探究,重点感悟

1.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着课文内容谈一谈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来感悟

(学生可以读有关句子,也可以结合课文谈自己的理由)

生可能回答:大公鸡羽毛漂亮、动作敏捷、掉进水池时很可怜、很无助……“我”很淘气、做事不计后果、知错就改、懂得弥补自己的过失等等并读出相关语句

2.指导朗读:用朗读把你的理解表达出来

生读找出的句子

3.学生交流

感受点:

(1)大公鸡咯咯地叫着,它再也忍受不住疼痛,竟然拼出了那么大的力气,一下子就挣脱了我们,又一次腾空飞起来

羽毛是长在大公鸡身上的美丽的外衣,每一根羽毛都联系着大公鸡的疼痛神经,强行拔它的羽毛,是在侵犯它的利益,漠视它的生命告诉我们:关爱动物,热爱生命

(2)我望着手中的毽子,它在瑟瑟地颤抖着

毽子确实漂亮,但却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每当看到它,我就会想起大公鸡的不幸遭遇,颤抖既是实写毽子上的羽毛在微风吹动下瑟瑟的颤抖,又联想到了大公鸡的疼痛和惊吓中瑟瑟颤抖的身体更深的意义上还暗示了我在拔毛事件上的忏悔之情

(3)理解最后一句话

学生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偏爱”、“单独喂”及时弥补自己在拔翎毛事件上的错误,又实在安慰自己的心灵从不让大公鸡看那只毽子,一是觉得自己对不住大公鸡,二是怕再次伤害大公鸡

4.想想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颤抖的羽毛”?

羽毛不但在我的手中颤抖,更重要的是它在“我”的心里颤抖这事件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中的所有生命,不应该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一旦我们犯了错误,自省、自悟很重要,不要总是等着别人来指导、教育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你觉得大公鸡应该原谅“我”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

2.从短文看“我”有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

师:过而能改[注: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善莫大焉惟有如此,人才可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塑造出理想的人格同学们真是有爱心的,宽容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因为我们的错误伤害到了别人,我们就应该及时真诚地想办法去弥补自己的过失,这样就会重新得到别人的信任

 

 

 

 

    整体感知,锻炼学生总揽大意、获得直觉、捕捉感受点的能力

 

联系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我”给大公鸡带来的伤害及事后愧疚的心情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中心话题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创设各抒己见[注: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氛围让学生从读中体味真情

 

 

 

 

 

 

 

 

 

 

 

 

 

 

 

拓展环节的设计在于深化文章的主旨“自悟、自省”

 

 

 

 

 

 

《颤抖的羽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略读课文,通过略读了解大意

2.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3.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颤抖的羽毛”的深刻含义,懂得做错了事要学会自悟、自省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3颤抖的羽毛

设计者

高新区第一小学 池丽瞻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1.一提到“羽毛” ,你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如“美丽”“漂亮”等等)

2.出示课题《颤抖的羽毛》,“颤抖”什么意思?(哆嗦、发抖)文中的羽毛为什么是“颤抖的羽毛”?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看看里面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读,互相评价

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生交流:一起梳理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课文讲了“我”为了制作一只漂亮的毽子(起因),就和同学一起捉我家的大公鸡,拔公鸡的翎毛,把大公鸡逼进水池,几经折腾,大公鸡差点死了(经过),后来“我”自悟到了错误,于是“我”加倍呵护大公鸡,公鸡逐渐恢复了对我的信任(结果))

(教师相机板书:美好愿望——捉鸡拔翎——公鸡落难——捞鸡上岸——真诚弥补)

品读课文

1.出示思考题:本文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在整个过程当中,作者的内心情感有什么变化呢?结合着课文内容谈一谈

2.学生自读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来感悟学生可以读有关句子,也可以结合课文谈自己的理由)(教师相机板书)

(1)儿时玩的踢毽子游戏,“不但看踢得技巧,还要比一比谁制作的毽子最漂亮”,所以“我决心要在制作毽子上超过别人”,反映了身处孩提时代的“我”那种争强好胜,喜欢攀比的心理特征

(2)“我约了几个要好的同学”对大公鸡的两次围攻,以及擒住后的“七手八脚[注: 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地拔着它的翎毛”,是“我”制作最漂亮毽子欢喜之情的表现

引导学生从“ 围、缩、扑”等词语中看出他们已经谋划好了捉鸡的行动,显然已经商量、计划好了怎么捉鸡、拔鸡毛,并进行了分工,体会出他们的淘气(朗读)

从“伸长、竖起、腾空而起”等词可以看出大公鸡没有坐以待毙[注: 坐着等死。形容在极端困难中,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为了保全自己的羽毛敢于抗争并取得了初步胜利,并逃出了“我”的包围圈(学生读)

引导学生想象第二次又摆开阵势时的场面,体会他们这次更加谨慎、小心,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他们会不顾一切的去捉公鸡,不顾公鸡的惨叫你拔我拽

一窝蜂[注: 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的扑”告诉了我们当时捉鸡的情态,场面特别乱,感受到孩子们太淘气了

“七手八脚”让我们感到了当时他们乱拔的场面,肯定有用没用的拔了不少,大公鸡得疼坏了

一群多么淘气的孩子, 大公鸡怎么受得了,大公鸡再也受不了,一下挣脱了,又一次腾空而起

(3)在水中挣扎的大公鸡“眼看着就要被淹死了”,“我”把它捞上来独自守护,端饭端水,愧疚之意自然流露

朗读课文描写大公鸡在水里扑腾、挣扎的场景,想象公鸡此时的处境和心理活动

朗读、理解见到竹竿、绳子后公鸡的表恐惧、紧张,以及公鸡快淹死时的可怜

“找竹竿、绳子、央求、保证等词说明他们已经知道自己错了 

“我”看到公鸡遭受了不幸,“我”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说“我”当时的心理

理解“惴惴不安[注: 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形容因担心、害怕心中不安

(4)在同学们的夸奖声中,“我却高兴不起来”,并且每天“到郊外草地上给大公鸡捉蚂蚱”,以及后来的“我总是很偏爱它”,一种负罪之感充满了“我”的内心

守护鸡,端来米饭,给鸡捉蚂蚱,单独喂它好吃的”等词句中体会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自己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及时真诚弥补自己的过失

五、交流启示:

1.为什么有了漂亮的鸡毛毽子,我倒高兴不起来呢?

预设答案:

我强行拔它的羽毛,侵犯了他它利益,每一根羽毛都联系着公鸡的疼痛神经,即使毽子再漂亮,我也不会高兴的

公鸡受了那么大的伤害,还不知是死是活,“我觉得对不住这只公鸡,所以“我高兴不起来

他悟出了自己的错误,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

是啊,为了自己竟然去伤害别人,这是要受到良心谴责的

2.为什么“我”手中的毽子在瑟瑟地颤抖着?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交流:

“我”的心在颤抖

虽然手中的毽子漂亮,但却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每当看到毽子,就会想起大公鸡的不幸遭遇,心里就有一种愧疚、自责感

“颤抖”即使实写毽子上的羽毛在微风吹动下瑟瑟颤抖,又联想到了大公鸡在疼痛和惊恐中瑟瑟颤抖的身体还表示了“我”在拔翎毛事件上的忏悔

3.你从最后这段话当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伤害他人,自己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如果能及时真诚的想法弥补自己的过失,会重新得到别人的信任

4.师:你认为以“颤抖的羽毛”为题恰当吗?(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文章的题目虽然是“颤抖的羽毛”,但不是羽毛在颤抖,而是拿羽毛毽子的手在颤抖,是作者的心在颤抖颤抖的原因是自己所做的错事给大公鸡带来了伤害,心灵受到了谴责,令自己愧疚,令自己难忘,内心充满了负罪感以此为题,意在揭示作者的自省自悟,点明文章的主旨

5.小结:

羽毛不但在我的手中颤抖,更重要的是它在“我”的心里颤抖这事件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中的所有生命,不应该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一旦我们犯了错误,自省、自悟很重要,不要总是等着别人来指导、教育

六、布置作业:

把自己曾经淘气的事情说一说,写在小本本上

推荐阅读:

《对良心存敬畏》

夏天的晚上,一只大白兔跑进我家,赶之不去.母亲说:“天这么晚了,让兔子往哪儿去呢?弄不好,会让什么动物给吃了,先留它一夜,明早谁吆喝,再还给谁”

我找出一个笼子,先把兔子安置下来

到了第二天,没有人吆喝少了兔子又过了好多天还是没人找兔子在我家一天天过下来,母亲日渐不安

有一天,母亲一边给兔子为菜叶,一边自言自语[注: 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我怎么老觉得眼皮跳?”

他从父亲的皮夹里抽出10元钱,出了家门

过一会儿,他回来了,如释重负[注: 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地说:“我把10元钱丢在西边大路口,随便谁捡去,就当赎了这只兔子晚上睡觉,我也能踏实些”

有些事情,也许不为人所知,但躲不过良心的拷问对良心存敬畏,我们才会夜夜安然入睡

板书设计:      

3颤抖的羽毛

起因               经过               结果

美好愿望——捉鸡拔翎——捞鸡上岸——真诚弥补

喜欢攀比——欢喜之情——愧疚之意——负罪之感

 

 

由疑而入,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扫除障碍

 

 

学习叙事性文章,要让学生搞清楚事情发生发展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脉络,才能深入文本去进行感悟和理解

 

 

 

 

 

 

 

 

 

 

 

[1] [2] 下一页

由思考到讨论,由浅入深[注: 从浅到深。],由与核心问题有关的一般问题到核心问题组织学生紧密联系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并结合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来感悟使学生的理解感悟来源于文本,并最终回归于文本,从而避免脱离文本的泛泛空谈

 

 

 

 

 

 

 

 

 

 

 

 

 

 

 

 

 

 

 

 

 

 

 

 

 

 

 

 

 

有了前面对于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此时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学生思想认识的升华和提高,使文章中心的总结提炼水到渠成

 

 

 

 

 

 

写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能够加深对课文中心的理解和体会

 

推荐阅读,将“自省、自悟,不应该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的中心延伸到课下,使学生知道,每一个人都是在认真地生活,认真地做人

 

自修自省,每个人都可以是圣人

题记

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注: 孜孜:勤勉的样子。不知疲倦地探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注: 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当前,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营造文明的社会风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个社会的和谐,人是根本然而,社会发展的轮子辗碎了无数公正和直率的骨骼,在发展的同时,一些人的身心被社会的各种陋习朝夕浸染,渐渐迷失在灯红酒绿[注: 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之中,造成社会道德的一度失衡>提出了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既然是基本的,也就容易践行,也必需践行为之则易,不为则难

但是,当今社会一次又一次的危机问题,无遗地暴露出国民的道德防线是如此的脆弱,丝毫经受不起外来的诱惑在金钱功利的驱使下,假酒、假奶粉、毒大米、苏丹红,还有最近的欣弗注射液事件,直接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不少有识之士痛心疾首[注: 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深感人心不古[注: 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旧时指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国民的道德意识如此被动,往往只有等到付出惨痛代价之后才肯设法觅回迷失了的良心构建和谐社会,如何灌输强大的精神动力?如何坚固和谐社会的道德城墙?如何保持人们心中的基本底线?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屏障

人类社会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不妨把探索的目光放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

当我们深情地站在历史的堤岸凝神回望,前人留下的卷帙浩繁[注: 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的文学巨著和那一个个可歌可泣[注: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的动人故事,虽则饱经岁月沧桑的洗刷,但他们的精神却永不褪色,就像一团不息的焰火,穿过弥漫的硝烟与尘世的迷雾,永远闪耀于历史的长空,指导世人探索世界,走出现实的迷重

那是一座丰碑,生生世世[注: 指今生、来世以至永世。]都受人顶礼膜拜

于是,我满怀疑惑和渴望,用心品读>,寻觅那一个个逝去了的故事,意欲从中摄取一点有用的精神养分,寻觅些许未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是一本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之间言行的语录它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孔子以圣人独有的姿态,不断追求臻善至美,追求仁义忠信智孝的君子品行,穷其一生孜孜不倦[注: 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地以之自我鞭策,与弟子周游列国,苦心孤诣[注: 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说教他人,怀着大同社会的理想倾其一生却不悔倦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动荡,分崩离析[注: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面对如此困境,孔子发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的叹息,经卷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都浸透着人文的气息与灵性,蕴涵着对世人德行的担忧和无限的爱

孔子痛心和遗憾的,是不仅那个时代的人们所缺失的,也是时下我们正需要的:自省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身是根本,其身不正,任何誓言都会变得苍白无力,一切理想都会成为如梦泡影

承继华夏文明令其得以延续,是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应有的使命,完成之方法即是把自省贯穿于随时随地的学与做中《论语》中常谈君子之道,君子之道如何得来?在于对外学习,对内自省如果每位国民都善于自省,思考自我,《论语》里的基本要求还会成为空话吗?公民道德修养还能不提高吗?个人及民族精神还能不凝聚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只用短短四句话,就构成了“省”身这一重要学说的全部理论框架,微言而大义,只要能从中悟出丝许奥秘,足够人受用终生!

《论语》中的自省之道,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不断检讨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成完美人格,也是为人之本孔子要求弟子自觉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内涵,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劝戒他们时时回头看人生,因此才会造就三千学生中的七十二贤士,成却中华民族一种另类的博大文化

古往今来[注: 从古到今。],自省都被贤士名人视为自我提高的途径刘宗周认为:“慎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明代湛若水说:“君子之学,反己而已反己,则见其不能不愧于天,故不怨;见其不能不怍于人,故不尤”荀况在>中也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自省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无庸置疑[注: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可惜,我们平时只是一味地追捧供奉“圣人”,却不知“圣人”为何物所谓“圣人”,就是用他们生活的历练总结出来一些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的道理圣人永远都不是那些晦涩的典籍,让你要拿着放大镜,翻着辞海非常费劲佶屈聱牙[注: 佶屈:曲折;聱牙:不顺口。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说他到底要说什么如果端着架子,那就不是真正的圣人其实,圣人的价值就在于:千古之前,他们那些有价值的生活经验可以穿越沧桑,走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我们仍然在他的言论中受益而已简单地说,“圣人”就是那些能够使你远离错误的普通人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不需要他人来援助的,就像痛苦和快乐不妨常常叩问自己:圣人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又从中学到了什么

自修自省,每个人都可以是圣人

有一则寓言说,一位不得志的青年意志消沉,几欲出家智者问他去处,青年说:“吾已看透世事,现欲成佛”智者笑答:“佛没有破烂不用修,要修的是你自身”青年恍然大悟[注: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连声道谢无需刻意参禅,禅自在身边

不但在我国,自省被奉为自我修行之道,就连外国的一些哲学家也很看重自省苏格拉底说:“一个没有检视的生命不值得活”柏拉图说:“内省是做人的责任,没有内省能力的人不配做人,人只有透过自我内省才能实现美德与道德康德曾说:“有两样东西使我无限赞美和敬畏,一是头顶灿烂星空,一是内心的道德律”为求美好人生,我们应该按照圣人内省的训导,用审视和与时俱进的目光,以坦然与谦虚的态度,去辛勤耕耘自己的一方心田,经常拔除心中的杂草,开辟出一片广袤无边的大光明心境

那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自省?禅是一枝花禅的实质是自我调心,佛教惩戒时要面壁思过,所有这些不外乎是自省然而,我们又不至于必须面壁才能达到自省的目的

身为平常人,要真正做到自省确实不易孔子慨叹“以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可见“省”身之难

其实,今天的国民,无须“一念萌动,即与克去”(王守仁>)因为现下是一个宣扬个性,捍卫人权的时代,我们只需每天花一点时间静心而坐,拒绝外界烦扰,回归一下自我即可扪心自问[注: 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指自己反省。]:今天自己的所言所行是否贱踏了道德?有没有违背良心?或者再简单一点:有没有随地吐啖?打饭时有没有插队?用完厕所有没有冲洗干净?自修完后有没有将纸条垃圾丢弃在课室?在埋怨某个老师教得不好的同时到底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否真正的努力付出过?在学校评估期间自己究竟有没有履行应尽的一份义务?……

不容置喙[注: 置:安放;喙:嘴。不许在一旁插嘴。],个体的自省能修炼自身品格,提高自我素质“省”身虽难,但难过之后却是人生也易一个人对自己都进行检讨,在内心深处似有大山隔阻,但也须看到,大山之后便是人生的无际平原,是一马平川[注: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的辽阔如果举国上下[注: 指全国各方面的人。]每个公民都坚持时时自省,那么,这个民族怎能不令别人敬畏?令世界肃然?当国民都由真入善的耐心修炼,民族也正凝聚着精神力量的时候,当内省成为习惯,一个人时刻检点自身行为,虚心纳教的时候,还需要外力驱使,还需要国家一次次刻意掀起道德修养浪潮吗?

对于道德问题,社会上大致有以下三种人:一是在改革热潮中高喊“和谐”只说不干的领导者;二是被舆论狂轰滥炸,但仍面不改色[注: 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继续踩在道德良心上通往金钱名利之路的名人明星;三是为了一己私利抛却道德良知的普通人在功名利禄面前,他们都受不住引诱,妥协着低下了头,弯曲了原本正直的脊梁或许,他们如愿以偿[注: 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得到了自己所爱,却失去了做人最起码的良知,而灵魂也会变得无所依附,常常被社会的骚嚷和诱惑牵着自己走,所以满足之后又会陷入无尽的痛苦何不快快回归平静宁和,在自省中体会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游戏于大千世界[注: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漫步于人生禅机,追名而不为名所困,逐利而不为利所累,欲路勿染,修身正德,这应该是每个人不懈的执著追求大学生肩负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一言一行[注: 每句话,每个行动。]理应循规蹈矩[注: 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注意自我修养,保持自己的形象然而,据报道,近几年大学生的形象在民众中大大受损,已经出现了道德危机,例如货款不还、非法传销、缺乏诚信、鄙视百姓、贪图享乐、放荡沉溺,更有甚者,手执屠刀,戕害无辜生命……中国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来并为世人标榜的“天之骄子[注: 骄子:父母溺爱骄纵的儿子。老天爷的宠儿。原指强盛的北方民族胡人,后也指为父母溺爱、放肆不受管束的儿子。]”,人性竟是这样的丑陋,灵魂竟是如此的扭曲,这不能不算是一个悲哀!

事实上,一个进取的社会,无论是政府抑或民间,都要求开辟一个自由思考和公开讨论的空间,不断地反躬自省[注: 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和自我批评在中国的知识阶层,虽然有不少唯利是图[注: 唯:只有;图:图谋,追求。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工于心计的人,但也不缺乏一些心系国家、思考国家前途的仁人志士[注: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他们的自省引起了许多集体部门的注意和反思当越来越多的民众的自省意识被唤醒,如今信仰的无迹可循,人文精神的流失,心灵家园的荒芜,也能因此重现光明与希望所以,除了发表议论的自由,抒发民意的管道外,更需要知识阶层走在时代的前面,凭着大无畏精神和超凡脱俗的品格,发挥风向标般的作用,引领我们掀开民族精神崭新的一页,树立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写下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自省应是自觉的,而不是表面应付的;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就必须诚实地面对它,反省它但是,反省本身有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它需要诚实,它需要勇气,它要求自剖隐痛,有时还事关人格与尊严

缺乏自省,短期内无知无觉,浸淫在一片自我庆幸之中,很容易就看不出自身缺陷就象对镜而立,看到的永远只能是自己的影子面对一些道德良心的考验,很多人都临阵退缩,逃避心灵的拷问,自省之人这时总会多一分果断以及勇气,这时,君子与小人,正直与虚伪就会划出一个确切的界限生命的路是自己的,怎么走,是你的选择定性的人,从不会受外界的迷惑,会毫无畏缩地走向理想;勇敢的人,东南西北风都刮不倒,即使是龙卷风也一样然而,须知,背叛良心,即便旁人不语,那个人一辈子都会受尽良心的谴责,遭遇灵魂的恐惧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惟有如此,人才可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塑造出理想的人格

《论语》中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惧”曰:“不忧不惧,斯为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注: 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夫何忧惧?”孔子认为,“君子”是无所畏惧[注: 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的,因为“君子”的言行是无愧于良心和德性的“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圣人秉性如此,不知今之国人闻之可感愧怍汗颜?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时刻谨记前人的教诲,努力地将自己改造成一位苦行僧,手执自省之道,心存自戒之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早日实现人类的共同理想! 如果还是无视道德和谐,最终也只能落得“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惨淡收场,届时,罪恶与丑陋将腐蚀并充斥着整个人类社会!

要避开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以保持人性并随时纠正偏离人性之言行,使人真正成为人性之良好载体,“省”身是不二法门[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可以说,“省”身是儒家所追求的人生终极价值的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价值,是我国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一面宝镜用这面宝镜照社会人心,对于我们这个正在奋发崛起的民族、努力构建的和谐社会和大力倡导与时俱进的国家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自省之镜照出来的应该不会走样,走样的就不是真正的宝镜,而是神话般的魔镜了

读箴言,品人生真谛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社会和谐,请从我开始!

 

《颤抖的羽毛》  习题精选

1.如何理解课文标题“颤抖的羽毛”?

2.我知道关于自省方面的名言警句(至少2条)

 

附答案:

1.每当看到漂亮的毽子,我就会想起大公鸡的不幸遭遇,颤抖既是实写毽子上的羽毛在微风吹动下瑟瑟的颤抖,又联想到了大公鸡的疼痛和惊吓中瑟瑟颤抖的身体更深的意义上还暗示了我在拔毛事件上的忏悔之情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上一页  [1] [2] 


 

作文专题

相关作文

没有相关写作指导

服务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