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高考古诗鉴赏复习之寻找突破口,读懂诗情(教案)
   [标签: ]

寻找突破口,读懂诗情

瑞安十中   颜丽琼

教学过程:

一、列表显示,04-09浙江卷高考诗词鉴赏部分的考点设置,说明诗歌情感鉴赏这一考点的重要性

04:语言、内容、情感

05:形象、手法、情感

(找意象)(拟人)(比较)

06:形象、情感

(找意象)

07:语言、形象、手法、情感

            (对比用典)

08:语言、内容、手法、情感

触景生情[注: 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09:语言、手法、情感

(对比反衬)

诗歌情感态度是历年高考诗词鉴赏题目中考查的重点,不仅以直接提问的题型出现,而且是渗透在形象、语言、手法题型中,因此在做诗词鉴赏题时读懂诗情尤为重要。

二、“寻找”初体验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全体朗读

2、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品读到的诗人情感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3、学生独立思考,师生交流互动,寻找读懂诗情的突破口,初步掌握了解诗人情感的技巧。

4、【参考答案】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注: 事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是写其内心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怅惘,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注: 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探究诗情,先从诗歌题目找突破口。不少古代诗歌的题目或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作些思考,便会抓住该诗的感情脉络。《溪桥晚兴》,由题目可以推知是即景抒情的山水诗,“兴”字有抒怀之意,具体是怎样的情怀还要寻找突破口进一步探知。这类诗大多借助景物来传情达意,读诗时我们要格外关注景物及其特征。

探究诗情,再从诗歌注释中找突破口。注释有三类,一类是对作者生平的简介或者创作背景的补充,一类是对诗歌中出现的典故的解释,一类是对难解字词的解释。尤其是前面两类,对于我们准确读懂诗情,甚至是准确答题都是很重要的。注释①写到“郑协:南宋遗民”,作者身份的解释,尤其是时代背景的暗示,或让我们有柳暗花明[注: 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的喜悦,南宋的文人墨客或多或少受到时代的影响,爱国情愫的滋生,国恨家愁的折磨,有着感时伤乱的愁绪和忧国忧民[注: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的忧患。

探究诗情,定从诗歌的关键词中找突破口。只有抓住关键词,才能把握诗歌意境,才能体会作者情感和把握作者观点。关键词中首抓“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诗中情感词:“寂寞”、“闲”,感情是否是闲适恬淡,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其次抓“意象词”,意象的特殊内涵与诗歌的传情达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诗中“杨花”和“杜鹃”意象,对读懂诗情很有帮助,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杜鹃声声断肠,古人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抓住这两个典型意象,似乎作者的情感明朗化许多,“闲适”肯定不是了,更多的是“凄凉、孤独和怅惘”。加上注释的暗示“南宋遗民”,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还可以抓“修饰词”尤其是形容词和动词,进一步体会。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尤其是颜色,冷暖色调多能表现悲喜心情。动词鲜活生动,承载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注: 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如诗中“渡”以“野”饰,因无人才具“野”意,回应了“寂寞”二字,草是“芊芊”,春草茂盛反衬内心悲苦,这种乐景衬哀情的手法需留意。

5、小结 我们可以先把这些地方作为读懂诗情的突破口:

(1)读诗题,知门别类,把握情感方向

 (2)读注释,了解背景,感知情感基点

 (3)读关键词,品味琢磨,揣测情感内容(情感词、意象词、修饰词)

 

三、“寻找”再体验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来体会这首诗的情感。(你品读到的诗人情感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确定发言人,代表发言。

【参考答案】整首描写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中间历叙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

3、交流分析

教师以此为例,设置鉴赏陷阱,一方面要求学生关注关键句“边锋不过秦”“烟火渐相亲”,另外引导学生注意诗词的鉴赏方法的综合运用,诗词内容的整体感知,避免鉴赏的片面化。

4、小结:读懂诗情,我们还可需关注关键句,尤其是尾句或尾联,卒章显志,诗人情感到了最后可能峰回路转[注: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读懂诗情,我们还需整体感知,全面理解。诗题、注释,情感词、意象词、修饰词等关键词,还有关键句,这些都是我们读懂诗情的突破口,但不能认为突破其中一个、理解其中一点就自以为掌握了全局,不能以一定论、以一概全。情感体会不仅仅停留于悲喜的判断,诗人为什么而悲为什么而喜,前后有没有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利用这几个突破口进行综合的感知品读。

四、学以致用[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小试牛刀。

学生结合上面的鉴赏诗歌情感方法和技巧,进行课堂演练,投影讲解分析,最后教师归纳小结。

例三、(0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

教师提示:这是08浙江卷诗词鉴赏题的第二小题的第一问。“羁绪”是诗眼,这题实质考查的是诗歌情感,要求联系全诗,分析情感的具体内容。

【参考答案】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分析:羁绪”是全诗的诗眼,是一种羁旅之思,其共同情感是游子漂泊要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的首联)。意象词“西风”、情感词“羁绪”“乱”。除此外,它在诗中具体还指①谪官的愁思(诗的颔联所用的典故)典故词“大夫”“司马”、注释中创作背景介绍;②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颈联直抒胸臆)关键句“此心惟有彼苍知”;③年华易逝的伤感(尾联“苍颜华发今如许”的描写)意象词“苍颜”“华发”;④宦海浮沉的厌倦(尾联“便挂衣冠已慢迟”的描述)。

五、小结:

1、读懂诗情的突破口:

(1)读诗题,知门别类,把握情感方向

 (2)读注释,了解背景,感知情感基点

 (3)读关键词,品味琢磨,揣测情感内容(情感词、意象词、修饰词、典故词)

 (4)读关键句,探究主旨,体悟情感态度   (首尾句、重点句、典故句)

2、读懂诗情,各个突破,综合利用,整体感知,全面理解。

3、“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方法与技巧固然是破译诗歌鉴赏的利刃,但只有结合实践、注重积累并勤加训练,才能发挥其无穷的威力。

      

课后练习:

例四:08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注: 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分析:

1、《小孤山》由题目可知是咏怀诗,可能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小孤山上,通过对这个事物的吟咏表达自己的情怀,“孤”字要格外注意,可能有孤独、孤立的情感流露。

2、注释2:谢枋得“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精忠爱国将士,处于南宋末期,抗元的信念和决心是至死不渝。
3、情感词:“孤”、“心宽”;意象词:“孤山”“砥柱”;修饰词:“坚、危”“障”

4、最后一联“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有着对未来一定的信念和豪情。

例五:(2008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注: 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十分冷落的地方。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注: 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