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苏州园林》说课稿6
   [标签: ]

《苏州园林》说课稿  

说课人:郑书娟(20061307)              班级:小学教育0601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      授课班级:八(一)班  

一、说教材  

(一)教材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是初中学生进入中学第一次出现说明文单元,本课则是他们整个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三篇说明文,上好这一课,对于打好建构说明文知识学习体系的基础,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写的序。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注: 形容众多。],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注: 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注: 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的思维水平。  

 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为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本课的特点是抓住主要特征,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说明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等特点,正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ywzx8.com)  

 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初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说明文,他们有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但更多的是茫然和由于说明文本身文体特点可能带来的枯燥感。同时,他们的年龄段心理特点为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逻辑思维能力尚有待发展。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能力目标: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陌生词语的读音和词义;并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多样性的说明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本文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调理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从几个方面有条不絮地说明事物的方法;培养说明文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陶冶审美情趣,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的总分式结构,体会文中生动严密的语言。  

难点: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关系;清楚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并会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所以我认为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有:  

1、谈话法: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讨论法:由于谈话法可能造成师生交往范围过窄,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结合采用讨论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们创造性思维。  

3、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理解书本所要表达的知识。  

另外,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故采用指导读书法(教会学生朗读,要求准确、流畅,齐读要整齐。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说教学过程:  

本课安排两课时。这里主要说的是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程序如下(重点掌握总分结构及文中的语言特色):  

(一)导入设计:  

 利用俗话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引出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它们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用此激发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好奇心然后导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师生共同探讨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板书:苏州园林)  

(二)作者介绍:  

叶圣陶:江苏苏州人,原名绍钧,字秉臣,后来改名为圣陶,现代著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隔膜》、《稻草人》、《倪焕之》等。(介绍作者以方便学生能够更好的熟悉课文,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相关资料进行搜索。)  

(三)苏州园林简单介绍:(主要就是告诉学生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听课文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该环节主要用谈话法、讨论法达 成 教授学生理解课文字词关键句子的目标)  

1、检查预习,强调重点词语  

轩榭(xuān xià)池沼(zhǎo)丘壑 (hǎ) 模样 (má) 嶙峋 (lán xán) 重峦叠嶂[注: 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zhàng)  镂 (lōu) 空  蔷薇 (qiáng wāi)注音字的读音和“鉴赏、因地制宜[注: 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败笔、斟酌、重峦叠嶂”的词

[1] [2] 下一页

的意思并会灵活使用。  

2、根据录音的速度和语调,让学生自己再朗读两遍,思考:(这部分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进行总结)  

文章是从_____角度,抓住______特点分条介绍园林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征来介绍的)  

(五)理清全文思路,划分结构层次,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和说明顺序。  

1、精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在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基础上找同学对本课文分段的基本意见,并说出他们分段的依据,有利于发展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比不同的分法进行总结。)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明确课文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如下:(板书)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ywzx8.com)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看哪组找的快又对。这部分主要是在同学对课文基本内容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让他们自己找答案,体现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教师总结:课文时从游览者(欣赏者)的角度来概括说苏州园林的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特点的。文章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三个细微方面具体说明的。  

3、找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师生讨论得出,因为说明顺序是前面学过的内容,所以师生讨论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而且不需要老师先对说明顺序进行解释,可以直接让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与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六)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说明文《苏州园林》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同学回去要好好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回去好好巩固一下,再预习下节课将要学习的文章的详细内容。(说明文都有一定的说明方法和特点, 通过 老师对本文的学习,可以将学到的有关知识扩展到其他课文的学习,所以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余下内容,甚至是后面的说明文课文进行自读。)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课后搜集有关说明文说明方法的知识并进行表格式总结,再对照文章看看这篇文章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总结说明文常用的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对说明文有关知识的了解,而且可以自学大部分说明文课文,对于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