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蜡烛》教学练一体化设计
   [标签: ]

3.蜡烛

学习目标

——从整体上把握故事内容,挖掘作品主题

——分析老妇人这一人物形象,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o

——赏读课文,探究本文“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名师讲析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1915一1979),前苏联小说家,诗人,剧作家1938年他在高尔基文学院毕业后投身文学创作曾任前苏联作协书记处书记、《新世界》月刊主编和《文学报》主编西蒙诺夫的成名作是剧本《我城一少年》,接着又创作了表现卫国战争中俄罗斯英雄主义精神的《俄罗斯人》

1943一1944年,西蒙诺夫完成描写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中篇小说《日日夜夜》此外,卫国战争期间他还创作了大量诗歌20世纪50年代后,西蒙诺夫致力于表现战争题材的小说创作代表作为三部曲长篇小说《生者与死者》(第一部《生者与死者》,第二部《军人不是天生的》,第三部《最后的夏天》)

2.背景资料

本文是作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苏联红军到南斯拉夫所写的战地通讯选自《阅读和欣赏》(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茅盾译

【课文分析】

1.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写一位南斯拉夫老妇人为一位解放南斯拉夫的苏联红军战士掩埋尸体和用她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表示悼念的经过,表现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敬爱之情,高度赞扬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用血肉凝结而成的情谊、

2.文章结构

 

3.对话文本

(1)如何把握全文的情节内容?

抓住三个点来把握全文的情节内容:苏联青年、南斯拉夫母亲和烛光

苏联青年的牺牲他是位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土地上

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她要让红军烈士安息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置生死于度外,她是冒着炮火安葬红军烈士的;老妇人年老体弱,但她不顾艰难,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用双手把烈士遗体拖进弹坑,用双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坟堆的;老妇人摆正了烈士遗体,还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老妇人为悼念烈士,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点在坟上

烛光苏联青年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南斯拉夫母亲让红军烈士安息而堆坟,烛光是两个人物英雄壮举产生的思想基础,是两个英雄故事的出发和归宿的联系纽带他们情同母子他们之间已经没有国界,这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军民用血肉凝结的情谊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2)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怎么产生的?

首先当然是题材感人

其次,写法感人作者在落笔之前,对事件之所以感人的种种因素是作了分析的,在叙述过程中,在感人的因素上就着力描写再则,突出蜡烛,突出烛光,更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注: 形容炮火非常猛烈。];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四是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凡是写到这四点的,都着力描写,造成了感人的效果

写炮火,不是笼统地写一句就算了,几乎隔几行就写炮火,叫人一直为老妇人的安危揪着心,老妇人在炮火之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

掩埋烈士的每一步老妇人都非常吃力,假如笼统地说“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那就不够感人,作者是这样写的:“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这样描述,情景历历在目[注: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听得见,真是感人肺腑

写老妇人安葬烈士的礼仪也很具体,例如掩埋之前,“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每一个动作都作了描写,也是很感人的

作者在诸多感人的因素之中又突出蜡烛,郑重地说明,这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从摸出蜡烛之后,直到结尾,一直围绕着烛光展开细腻的描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特殊的氛围中,烛光显出了特殊的意义,造成一种诗的意境,结尾像抒情诗一般赞美烛光,让人沉浸在这个意境之中,眼前总是那一点烛光,久久不能忘怀

课堂达标

一、语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刚(jìnɡ)    动(chàn)    地(jiào)

瓦 (lì)   死(zá)      (bào)(zhà)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拂晓(    )    舀水(    )   鞠躬(    )(    )

颤巍巍(    )   腋窝(    )   匍匐(    )(    )

3.解释下面的词语    .

(1)名副其实[注: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2)拂晓:

(3)鞠躬:

(4)永垂不朽[注: 垂:留传后世;朽:腐烂,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5)精疲力竭:

三、文学常识

4.《蜡烛》一文的作者是(国籍)作家.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蜡烛”的象征意义是

5.阅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分析人物的、、和,从而看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阅读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分析事件的、和,从而了解事件的意义和影响阅读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进行描绘的,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语句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6.“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一句中,“惟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7.“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里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偷袭(xī)   企图(qǐ)  削减(xiāo)  瓦砾(1ì)

b.地窖(jiào)  耸立(sōnɡ)  更夫(ɡènɡ)  炮弹(dàn)

c.遮奄(yǎn )  匍匐(fū)  交叉(chā)  肋窝(yè)

d.屏障(pínɡ)  肃穆(mù)  静默(mò)  迫击炮(pǎi)

2.选词填空

(1)老妇人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 (a走出b爬出)了地窖

(2)她一直舍不得用,(a.珍藏b保存)到今天

(3)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a.细心  b.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4)他们围着坟堆 (a.默默  b.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3.下列各句所用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场的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砾,它的本来面目[注: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环境描写)

b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动作描写)

c.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动作描写)

d.突然,有一个士

[1] [2] [3] 下一页

兵吃惊地大声叫了出来“看呀!”那红军说(语言描写)

4.下列各句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那个早晨,五个红军决定要偷袭这座桥

b.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c.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d拂晓前,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那就请你们去问问宁静的辽阔耕地和原野,还有白桦和杨林

……请你们去问问母亲们,去问问我的妻子,你们那时就该明白: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叶夫图申科《俄罗斯要不要战争》)

请你结合自己对战争的体验,说一说你对战争的看法

 

 

6.请你写出两个有关战争的成语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渎下面文字,完成7~1o题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一——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7.妇人为什么对红军战士深深地一鞠躬?

 

8.第上段为什么强调“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

 

9.文中为什么再次点出那支蜡烛是结婚的红烛,是老妇人惟一珍爱的东西?

 

lo.为什么说“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二)课外阅读

阅渎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

今天,是儿子的生日

为了祝贺儿子的生日,除了儿子之外,全家三口人里里外外,整整忙了近一天

天刚放亮,妈妈就起身,不顾家人的阻拦,顶着寒风,咳着,步履蹒跚[注: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地去赶早市她说,她最知道儿子爱吃什么

平常从未下过厨房的爸爸,今天竟亲自操刀掌勺,要为儿子炒几样色香味俱佳的菜他说他最清楚儿子的口味

小妹更是细心,她早就为哥哥准备下了带蜡烛的生日蛋糕

二十三支蜡烛点燃了,火苗跳跃着,像是二十三颗闪烁的星……

“孩子,”爸爸首先举起斟满酒的杯子,对着儿子说,“孩子,今天又到你的生日以往,爸爸很少想起你的生日记得你小时候,有回到了你的生日,你哭着要买蛋糕,爸为此揍了你……孩子,爸这人心粗,脾气坏,常伤你的心,爸对不起你来!爸今天敬你一杯,也算是爸向你赔不是……”

妈妈这时颤巍巍地站直身,端起桌上的酒,手一抖,险些洒在地上她向着儿子说:“……儿啊,你现在长大成人,为国家办大事去了,妈打心眼儿里欢喜,今儿个敬你这杯不为别的,就是希望你无论到什么时候,也别忘了妈、忘了爸、忘了你的小妹……”

“哥哥!”小妹亲昵地叫着哥哥说,“你忘了,我小时候你常逗我,气得我老哭,为这.爸没少揍你的屁股现在我俩都大了,你不再逗我了,可我却不知怎的,总忘不了那时的情景,总希望你还能像以前那样逗我……”

夜幕降临了,万家灯火[注: 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和着融融的月色,到处荡漾起欢乐……

小妹不愿让哥哥的生日在沉闷中度过,打开了录音机,立刻,一曲《血染的风采》响起: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

歌声是那样悲壮,以致禁不住哼唱起来的爸爸、妈妈、小妹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可唯有儿子——那张镶在黑色镜框里的军人脸,依旧是那么刚毅……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12.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写在下面

 

13.作者为什么在结尾处才点明儿子已牺牲这件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4.对儿子已牺牲这件事,实际前文已有铺垫,请找出三处写在下面

 

15.“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联系全文看,这些烈士的亲人是否理解烈士的壮举?

 

表达交流

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老妇人当时的内心活动,并把它描写下来

 

答案与导解

3蜡烛

【课堂达标】

 

1.劲颤窖砾砸爆炸

 

2.fú   yǎo   jūɡ ōnɡ   chàn   yè   pú fú

 

3.(1)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2)天将明的时候(3)弯腰表示恭敬谨慎  (4)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长久流传,永不磨灭  (5)精神疲乏,气力使尽,形容极度疲劳

 

4.苏联  西蒙诺夫  老妇人  象征南斯拉夫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或两国人民的战斗情谊

 

5.语言  行动  心理  外貌  起因  发展  结果  特征

 

6.不能删去,因为“惟一”强调了“珍爱”的独一无二[注: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如果删去,则无法表现蜡烛的珍贵性

 

7.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课后强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1.d  导解:a项“袭”应读“xí”,“削”应读“xuē”;b项“耸”应读“sǒnɡ”,“更”应读“ɡēnɡ”;c项“遮奄”应为“遮掩”,“匐”应读“fú”,“肋窝”应为“腋窝”

 

2.(1)b  (2)a  (3)b  (4)b

3.c  导解:应为肖像描写

 

4.c  导解:a、b、d三项均为记叙,c项为环境描写

 

5.示例:我憎恶战争战争使我们失去亲人,失去和平的生活环境    导解:可从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的角度来回答

 

6.示例:草木皆兵[注: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马革裹尸[注: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打草惊蛇[注: 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7.是为了表达对红军战士深深的敬意

 

8.这一句勾画出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勾画出了烛光的背景,控诉了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

 

9.强调这一点,就强调了红烛不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注: 至:最。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的感情

 

10.烛火象征了红军战士永垂不朽的献身精神,象征了两国人民的战斗情谊,寄托了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所以不会熄灭

 

11.本文通过一家人给亲人烈士过生日的事情,表现了一家人对烈士无比怀念的感情

 

12.可唯有儿子——那张镶在黑色镜框里的军人脸,依旧是那么刚毅……

 

13.这样安排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文章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14.①来!爸今天敬你一杯,也算是爸向你赔不是……②妈妈这时颤巍巍地站直身,端起桌上的酒,手一抖,险些洒在地上  ③《血染的风采》的歌词

 

15.理解,从一家三口为烈士祝贺生日的举动和父母、小妹的祝酒词中可以看出,这一家人以拥有这位烈士而自豪

 

【表达交流】

 

【例文】

 

她看到了那不幸的孩子的战友,他们正脱了帽肃立着她的眼眶热热的,心想:可怜的孩子们,他们还那么年轻,他们应该正是在自己的国土上快乐成长,却卷入了这场该死的战争,有的不幸被战争夺去了生命可恶的侵略者!他们是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为了打垮侵略者,为了解放我们的南斯拉夫,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是伟大的我要代表我的人民向他们致谢我老了,不能帮你们什么了,这牺牲的战士,我把他看成自己的孩子,就让我结婚时的红蜡烛陪伴他吧再见,孩子们,英雄们,祝你们早点打败德国佬,早点回到妈妈的身边去她一边想着,一边颤巍巍地走了

导解:本题是要求我们写一个心理描写片段首先要把握老妇人对红军战士的感情——这是一种超越了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这爱通过老妇人的一举一动[注: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充分表现出来所以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深入揣摩人物的心理写作时,可先探究一下文章描写了老妇人的哪几个动作,然后选择内涵丰富的动作描写重点揣摩倒数第四段共写了老妇人的五个动作:抬起眼睛看了一眼,庄严地深深鞠了一躬,把大围巾拉直,颤巍巍地走,没有再回过头这五个动作,显然前两个和最后一个较重要,内涵丰富,需深入揣摩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如:老妇人那一眼有什么深刻含义?她为什么向红军战士鞠躬?她为什么不回头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弄清了这几个问题,老妇人的内心活动就可以把握了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