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案例附教学反思
   [标签: ]

一、设计背景
(一)设计意图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注: 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是海子著名的一首抒情短诗。本课教学要求是初步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把握是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
此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一文科重点班的学生,领悟能力比较高,但他们此前并没有接触过意象,对意象的概念和意象在表现诗歌内容的作用不大了解,而意象的运用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的特色之一,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该诗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2) 理解诗人博爱的情怀。
(3) 理解本诗的内容并且背诵本诗。
我将从以下方面展开和落实我的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让学生听录音范读后有感情地齐声朗读,然后让学生讨论作者的幸福观,教师则进行评价和补充。
第二,通过分析诗歌的二、三节让学生理解作者眷恋一切美好事物的博爱情怀。
第三,理解作者在本诗中所表现的思想的矛盾复杂即: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
(二)内容分析
对于喜爱中国当代诗歌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个神话;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只是一个写诗的傻瓜,但对于热爱真理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位烈士,一位圣徒。如果说舒婷是朦胧诗歌的圣母,那么海子就是第三代诗人的精神之父。而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人,正是中国当代诗歌主体意识觉醒的时期。今天,如果要写当代诗歌史,已经不能无视海子的存在。
海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之中,长大后,环境仍是一样的闭塞,据海子的好朋友诗人西川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这样一个与生活脱节的人,诗歌是海子的生命支柱,他曾说,“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
海子一直在坚持诗歌理想和向世俗妥协之间挣扎摇摆,所以他的诗歌也体现了他的挣扎彷徨的思想历程。本诗的创作据海子自杀仅两个月又十三天,更是直接地体现了海子的复杂心境,本诗表面冲淡平和、光明豁达,实际上体现了作者与尘世告别的决绝。
诗歌要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于诗人的想象中。“只愿”,犹言尘世幸福是你们的,我情愿独面大海,独守清高。这就显示出诗人陷入矛盾境地:一方面对世俗生活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尘世;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因为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而弃绝尘世的幸福生活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痛苦中,海子最终选择了一条也许是最彻底的路,完成了和这个世界的和解。海子将生命献给诗歌,他的一生虽短暂,却像流星一般耀眼,光芒夺目。
二、 教学现场
(一)介绍海子
师: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请一位同学朗读海子的简介: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5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 海子是真正完成中国近代诗歌改革的第一人,是中国本土的田园现代诗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海子,这个用心灵歌唱着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他与世俗的生活相隔遥远,甚至一生都在企图摆脱尘世的牵累。
(二)诗歌朗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外阅读资料,我们一起学习海子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边看文章,边听一遍这首诗的集体朗诵录音。
  课件展示 背景图片:蓝天碧海,矗立着巨大的礁石。
  录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生听完录音朗诵后)
  师:现在老师领读,大家跟读,注意跟着老师的节奏,把握诗歌的感情韵律。(师生齐声朗诵)
  师:在听读基础上,大家讨论一下这首诗朗读时应注意的地方。例如短句应如何读,长句应如何读。
李萍:这首诗中短句可读得快一些,洪亮一些,“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等诗句,应读出热烈的向往之情。长句可读得缓慢低沉些,但不要“断气”。“给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等诗句,应读出海子内心的温柔博爱。
师:你能否示范一下?
  (李萍作示范)
  师:刚才李萍同学朗诵得非常好,很有感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诗反复出现,朗诵时应该怎样处理?
  莫静瑜:“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只愿”后可以略作停顿,后一次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比前一次缓慢低沉些,造成声停、情不断的效果。 (莫静瑜作示范)
  师:很不错。学习诗歌就是要重视朗诵,可以说朗诵是学习诗歌不可回避的阅读方式。下面请男同学朗诵第一节,应读得洪亮、热烈;女同学朗诵第二节,应读得深情、温柔;大家一起朗诵第三节,应读出圣洁、博爱的感情,读出含泪的祝福。
  (学生按要求齐声朗诵)
  (三)意象理解
师:诗歌最本质的特征是意象的组合,了解诗歌意象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请同学们将这首诗中的意象按先后顺序列举一下。
(一生列举如下)


  典型意象:
  面朝大海 关心粮食
  春暖花开 蔬菜
  喂马劈柴 幸福的闪电
  周游世界 温暖的名字
  师:能说一说你对这些意象的理解和感悟吗?
唐佩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很清新,很浪漫。
师:还有吗?
唐佩仪:暂时没想到。
梁婷诗:我想补充一点。诗人在想象中构建着自己的幸福家园,想象自己有一个超离生活之外,眺望大海的空间,在那里,诗人可以面朝大海,获得庄子所说的“逍遥无所待”的精神自由。  
(众生似有领悟)
  赖浩然: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表现了对自由自在[注: 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生活的向往,并有田园风味。
  师: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应该是诗人的美好理想。
  赖浩然:我还没讲完。(生笑)“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粮食和蔬菜”本来是物质的代表,是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料。“关心粮食和蔬菜”是积极的生活态度,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从这可以感受日常生活本身包含的享受物质快乐。关心粮食和蔬菜,展现的是一种简单的生活,表现了海子对尘世间生活的向往之情。
张嘉欣:诗人下定决心“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表明过去诗人缺少幸福感受,对生活漠不关心[注: 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于是打算重新调整心态,重建生活,追求幸福。
胡旭升:从这首诗中可看出海子追求的尘世生活,应当不同于那些低俗的生活,而是一种精神健康,富足的生活。因为对生活无限热爱,所以“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这些平凡的生活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温笑婷:“幸福的闪电”这个意象,让我感到一种幸福的震撼,诗人仿佛迫不及待[注: 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要将幸福与人分享。“温暖的名字”这个意象,似乎让我感到海子无比温柔的感情。
陈瑞英:“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当诗人拥有了如此美妙的幸福感受时,他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种感受告诉每一个亲人,他甚至要将幸福送给每一个与他不相关的人。“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那幸福”如“闪电”一般,表明幸福的突如其来[注: 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以及诗人对幸福的强烈的感受,似乎也表明了这种幸福会转瞬即逝,是那样的虚无缥缈[注: 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
师:这位同学能联系课文提示理解,值得学习。海子虽然过着一种孤独,乃至避世的创作生活,虽然他后来卧轨自杀了,但并不意味着海子对尘世生活的否定。海子的很多诗中,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当然这种热爱的背后,也有一种苦苦追求美好理想而不能实现的焦灼。
课件展示 背景图片:绿色的草原,山岗。
师: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意象的解读过程,“喂马”“劈柴”等意象,体现了海子对尘世生活的幸福感受。现在让我们一同进入海子的意象世界,展开联想,体验一下我们自己的生活有无类似的幸福。请你也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你的幸福。
(学生七嘴八舌[注: 形容人多口杂。]
  生1:夏夜,月上柳梢头,倾听蝉蛙叫。
  生2:清晨,推开窗,伴着晨雾赏花。
  生3:只身站在草原上放歌。
  生4:站在荔枝树下吃荔枝,体验“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感觉。(生大笑)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幸福体验,很有诗情画意[注: 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表现了拥有闲适、自由生活的幸福。这可能是因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意象给了你们深刻的印象吧,看来年轻人更容易与具有浪漫情调的事物产生共鸣。有没有更尘世化、日常生活化的幸福体验呢?
  生5:系上花围裙,来一盘蛋炒饭。(笑)
  生6:在篮球场上冲出重围后扣篮,然后像科比一样吊在篮球筐上。(笑)
  生7:打开尘封已久的电脑和死党杀一盘。
  生8:黄昏时节,跟妈妈去菜园摘菜。
  师:很好,热爱生活应该是人生的一个基本信念,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幸福,愿我们都能拥有幸福的生活体验。
(四)探寻博爱情怀
师:“做一个幸福的人”,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体验,但诗人并非仅仅拥有幸福,生活也并非永远春光无限。这首诗是否也透露着冬天的信息呢?
黄文彬:“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似乎宣告了诗人面向尘世,开始了一系列的体验式行动,不再任时间在贫穷、单调和孤寂中逝去。
  庾惠锋:我不同意黄文彬的说法,因为“做一个幸福的人”,都从“明天起”。表明今天的海子,并非生活在春暖花开的世界,完全幸福。诗歌最后注明的写作日期是1989年1月13日,说明这首诗写在冬天,现实中的海子正处于寒冷的冬天,诗中的春暖花开只是向往而已。
师:这位同学读诗很细致,很善于思考。不漏掉一个细节,才能很好地把握整体,这种阅读习惯,很值得我们学习。还有没有同学要发言?
钟乙兆:“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在这个春光明媚[注: 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的幸福世界里,诗人的幸福感受很强烈,他用真诚的祝愿为陌生人祈福。他是以一种“超越自我”的姿态关怀人类,祝愿所有的人都得到幸福,给人一种悲天悯人[注: 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的感觉。
卢自当:我有一点不理解,最后一句“只愿”一词,似乎表露了海子孤独的心境,尘世幸福的生活和实现诗歌理想之间,是不是有一种矛盾?
赵敏:“我只愿”暗示了前边的一切,原来都是诗人在为别人祈祷,他自己根本就不愿去拥抱世俗,而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只愿独自一人面朝大海,背对尘世,静看花开花落。
师:不错。无论是想象中抑或是现实中的尘世幸福,海子都不在其中。海子这个田园牧歌式的诗人,将注定永远栖居在自己的麦地里守望着别人的幸福。
师:(总结)海子对尘世幸福的肯定,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美好的祝福,但海子“春暖花开”的祝愿只是诗人临行的赠品。生活中有苦难,生命中有不能承受的空虚和痛苦,海子总是对自身的存在意义,对人类的悲剧命运有着热切的关怀,人们常把这种关怀称为终极关怀。海子的终极关怀,伴随着忧伤、悲凉、孤独、绝望。这是“从明天起”“只愿”这些语词透露给我们的冬天信息。承担苦难,热爱生活,祝福人类,使海子的爱放射出圣洁的光芒。
  课件展示 背景图片:灰黑色的礁石、夕阳、金黄色的海岸。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海子和海子的诗歌,进行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朗诵,对这首诗的意象和情感作了较深入的欣赏。下面我们再为这首诗选一段配乐朗诵的音乐。老师准备了三段音乐,请同学们选一选哪一段最适合作配乐。
  课件展示 背景图片(一):蓝色的大海,热带椰树林。音乐(一):《外婆的澎湖湾》(片段)。
  背景图片(二):大海、夕阳、海岸都市。音乐(二):《致艾丽丝》(片段,贝多芬)
  背景图片(三):大海,日出。音乐(三):《颂诗》(片段,莫扎特)。
(学生选中第三段音乐)
师:请用五分钟时间背诵全诗。然后我们进行配乐集体朗诵。
  (学生很快背完了全诗)
师:请大家放下课本,起立,集体朗诵。(音乐响起)
三、自我反思
1、诗歌教学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朗诵,这堂课运用听读、领读、默读、齐读、背诵等多种手法,以诵读构成课堂主旋律,反复强化海子诗歌热烈的情感,使课堂充满感染力。老师在领读、和学生齐读及讲解海子诗歌时,不断示范朗诵,直接地营造了感人的课堂情境,体现了文学作品教学以情感人的宗旨。这是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
2、在本课教学中重点对意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把握意象,将其串联起来,形成画面,感受这画面所体现的作者的幸福观,从而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接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博爱情怀,即爱亲人、爱自然、爱一切陌生人的关爱世间万物的人类情怀,使学生理解作者的爱为什么说是一种“博爱”。这堂课引导学生对终极关怀的思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情怀。在引导学生理解现代诗歌精神现象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此种精神的感性体验。
3、通过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对整首诗作出了分析后,学生已经理解诗歌的表层意思,这时就进入挖掘诗歌深层内蕴的环节。结合整首诗的意象是如何体现作者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其中成为俗人的思想情感的矛盾性。我之所以选择讨论,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是因为从诗歌的表面是比较难看出作者思想情感的矛盾性的,必须结合诗歌中作者的情感发展方向的变化来把握。要理解这些内容需要透过诗歌的表现认识本质,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他们甚至有意见的分歧,但只要经过讨论,问题就会越发明朗,讨论的过程就是思维碰撞的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是本课最大的亮点。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