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七分钟里的奢华——08奥运开幕“文字”篇品读与教学反思
   [标签: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整合影视内容,探讨编导们在舞台事物上的安排意图,分析其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的原因。
2、了解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具有深刻的影响。
3、从五千年灿烂文化衍射到本土历史文化,懂得一种学习叫“学会关注”。

能力目标
1、 从历史、文学、科技等方面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注: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注: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的特点。
2、 结合古代人民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的史料,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3、 逐步提高学生欣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画面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华文化底蕴的深厚,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2、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对其认同感。
3、通过了解本地历史文化,培养热爱家乡、建设故土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表演内容之所以成为中华文化代表之一的原因。
难点:整合影视内容,分析影片重要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面前,鲜艳的红领巾,稚气的脸,求知若渴的眼神,看到初一新生这样的学习状态,我不禁怦然心动[注: 指由于受某种事物的吸引,思想情感起了波动。]
就让我们一起在知识海洋畅游吧!

二、热身环节——初品文化
1、展示篆体“香市”二字,要学生猜认。
“香市”是寮步重要历史文化之一, “香市中学”校名即来源于此,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小结:中国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因此就有古写字体与现代字体的不同。
2、展示北京奥运会会徽,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气息。
会徽设计理念分析:选用了中国人最为崇尚的颜色——红色,作为主体图案基础颜色,传达着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奥林匹克的激情。“京”字的造型经过艺术处理,取中国书法之神韵,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欢呼着迎接胜利的人形。在这方“中国印”上,镌刻着一个有着13亿人口和56个民族的国家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誓言,见证着一个拥有古老文明和现代风范的民族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崇尚。
教师小结:会徽集中国特有的文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使用中国的代表色,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

三、重温七分钟节目——“文字”
教师:作为奥运会重头戏的开幕式,它给世人呈现了一道怎样的文化大餐?让我们一起步入时光隧道,回到一个时间: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一起重温当晚的一个节目:文字。我要借用同学们的一双双慧眼,透过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去发现七分钟里所包含的文化符号。
教师活动:播放七分钟影视作品——“文字”。

四、品文化——七分钟里看文化之奢华
教师提示: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了种种文化。七分钟的舞台表演,展现了哪些具有文化气息的事物?它们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吗?为什么?
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注: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走下讲台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行列中,并适时指导。
1、“和”文化
教室发问: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请问大家看到了什么字?
学生齐答:“和”字。
师生活动:齐写“和”字。
教师问:“和”由“禾”和“口”构成,古人在造字时,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想法呢?
生一:要表达和平的意思。
生二:一家人不要为了粮食而争吵。
教师:我是这样猜想的,一户人家,每年收成不错,能吃饱,他们认为这样的生活就好是美好的,能有这样的生活就是“和”。我们今天看来,是否也认为口中有足够食物就是理想的生活状态?
学生齐答:不是。
教师:如果要你给“和”组词,你脑中会闪现哪些词?
生:和睦、和谐、和平……
教师:人与人友好相处那是和睦,人与自然共同发展那是和谐,国家之间没有战乱那是和平……和睦、和谐、和平,这是今人追求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和”有了更丰富的含义。和,古已有之,今亦有之。《论语》有云: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之用,和为贵。
教师活动:展示07年春晚现场公布的以“和美”“和谐”为主题的几幅对联。故意将其中的字眼“和”删去,要求学生填入并感受今人对“和”的更深理解。
教师小结:一个和字荏苒千年,发展变化,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和谐观。和谐观是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和文化”。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就是文化。
2、儒家文化
教师:《论语》为何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呢?
教师活动:提示学生回忆课内所学《论语》语句,思考这部著作给自己的启发。
学生:它在学习、做人等方面都给我们很多启发。
教师小结:孔子是春秋时候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数千年孔子写在《论语》上的句子,是中国人待人接物[注: 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立身处世[注: 立身:做人;处世:在社会上活动,与人交往。指人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的重要依据。《论语》是几千年来国人的行为准则、伦理体系。它于我们就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产。
3、 书籍文化


教师:数千年前的《论语》能够流传至今,出现在课本上,应归功于谁?
生:竹简。
教师:在竹简出现之前,文字资料很多都记录在哪里?有何弊端?
生:竹简,不利于保存和流传。
教师小结:竹简取材、制作都很方便。竹简就是书籍发展的里程碑[注: 路旁标志里数的碑。比喻在历史进程中可作为标志的重大事件。]
4、 印刷文化
教师:谁来谈谈印刷术?
生一: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古代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
教师: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什么?
生:手抄。
教师:假设你是一个书商,要提供十万本语文书,但只能手抄,估计要多长
时间才能完成交货?
生:估计一年也完成不了……
教师小结: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发
明了省时省力的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5、书法艺术
教师:现代汉字的字体是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演变而来的。汉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生:书法。
我们把在书法上有造诣的人称为——
生:书法家。
教师:你所知道的书法家有哪些?
生: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
教师:晋代的王羲之,7岁开始练习书法,据说他曾因不停练字,不停低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清澈的水池都染黑了,回来这个池就叫“墨池”。
教师小结: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
6、建筑文化
教师:长城为何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生一: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教师:可以把长城换成埃及金字塔、法国埃菲尔铁塔吗?
生;不可以,不能代表中国,不是我们本民族的文化。
教师:有句俗语——
学生:不到长城非好汉。
教师小结:长城同样是古代劳动人民勇气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
7、花文化
教师:美丽的花数不胜数,在七分钟的舞台上为何唯独选用了桃花?
生一:其一,桃花漂亮;其二,中国人认为桃花是吉祥花,过年时广东人就喜欢把桃花插再门上。
教师:很多的音乐作品、文学作品都喜欢用桃花来做题材。
生:《桃花朵朵开》、武侠小说里的桃花岛、《桃花源记》……
教师小结:自古以来,中国人喜爱桃花,桃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舞台上和谐浪漫的桃花仙境,表达了中国人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
教师总结:作为展示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窗口,开幕式的编导们心思用尽,意图在七分钟里尽显东道主[注: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的文化内涵。作为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炎黄子孙,我们觉得骄傲、自豪,骄傲于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深厚。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五、拓展——挖掘本土历史文化
教师提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在寮步这片热土上,先人曾给我们创造过什么?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财富?
教师一一展示“香市中学”校门门匾,“香市路”路标,时代广场“香市美食节”海报,东莞国际汽车城广告语“古代香市,现代车市”。
教师发问:在场的寮步人,有谁知道“香市”的历史文化渊源?
生一:听我老爸讲,寮步曾有过一种高大茂盛的树,即香树,所以我们寮步就叫“香市”。
生二:以前寮步盛产香,因卖往香港,“香港”因而得名,我们寮步就叫“香市”了。
教师正源:据史料记载,明朝至清朝中叶,莞香是东莞的一大名产,莞香是当时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明清时期,寮步近邻产地,水路发达,莞香成行成市,最繁盛时候,各方商贩云集寮步,市场内人声鼎沸[注: 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香市”因而得名,成为广东四大名市之首。在东莞市首批非物质遗产名录中,寮步“香市”榜上有名。古代香市成为了寮步的重要历史文化,“香市”俨然成了寮步的代名词!
教师:也许就在香市中学的这块地盘上,也许就在商业城的城内,勤劳、智慧的寮步先人在起早贪黑[注: 起得早,睡得晚。形容辛勤劳动。]中做成了一单又一单的生意,于是白花花的银子滚滚而来。“香市”的繁华与美誉还要代代相传[注: 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作为后人的我们要努力做个优秀的“火炬手”,学好一身本领,把寮步建设得更美!

六、谈谈感悟
教师:这节课,我们从七分钟里的中华文化聊到了寮步的本土文化,大家心中有丝丝触动吧?你感悟到了什么
生一: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了解历史,热爱中华文化。
生二:努力学习,做文化的传播人。
生三:要关心本地历史,学会关注身边的文化。
生四:我骄傲,我是寮步人!我是寮步人,我骄傲!
……

七、布置作业
以“我是香市人,我骄傲”为题写一篇随笔。

教学反思
截取开幕式的七分钟,意在让学生能通过直观的形象意境,体会与文字阅读不同的阅读形式——影视作品欣赏,让学生走入影视中去进行语文学习,语文课堂的宽度得到了延伸。
本堂课基础建立在影视内容上,地位建立在平等上,方法建立在探究上,整体体现在对话上,让初一新生大胆交流,使其语文的能力得到张扬。
走出文本,类化迁移,这是本堂课的又一亮点,引发了学生对本地历史的关注热情,对本土文化的的挖掘兴趣,使学生感受了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其文学素养,培养了其语文影视欣赏、分析、表达、迁移多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初一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不多。虽然教学基本上实现了设计中的重点,但总觉得的挖掘得不够深入。如果放在初二或者初三上,或许课堂效果会更好。
另外,影视片段的播放仅为一次,其中的某些精彩片段没有进行反复观看反复鉴赏;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