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走近名家系列(教学试验案例)
   [标签: ]

教学试验目的:
配合新课程改革,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发展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方式。

教学试验重点、难点:
重点:发展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难点: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方式。

教学试验班别:高二(13)班

教学试验过程:
2007年下学期,在老师指导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让高二(13)班的同学自愿分为九个小组,挑选了课本中九位名家(古代诗人或现当代作家)的某一侧面作为各小组的研究对象。
各小组成员分为资料提供者、课件制作者和课件解说者,先分后总。利用五一长假自己查找整理资料,讨论,研读,然后把结果制成课件,最后在课堂上演示课件。
九位古代诗人或现当代作家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鲁迅、张爱玲。

教学试验时间:
2007年五一长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五月至六月学生在课堂上演示课件。

教学试验结果展示:
学生制作的课件《走近张爱玲》和《鲁迅与其小说》。
课件1:《走近张爱铃》
制作者:梁淑瑜
解说:古焕仪、梁淑瑜、吕炯乐
资料提供者:李凤连、黄慧兰、杜健霞、胡慧芬、吕炯乐、李子豪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认识张爱玲
1、了解其的生平。
2、介绍其文学成就及影响。
3、介绍其重要作品。
4、欣赏其经典语录。

二、了解其的生平。
张爱玲(1920年阴历9月30日-1995年9月8日) 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世家出身,是李鸿章的重外孙女。1942年开始职业写作生涯。40年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创作擅长心理分析。1952年赴香港。1966年定居美国,1995年死于洛杉矶公寓。
现代著名作家,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岛成名,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极为罕见。五十年代初她辗转经香港至美国,在此期间曾经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因其中涉及对大陆当时社会状态的描写而被视为是反动作品。其后作品寥寥,唯有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尚可一观。

三、介绍其文学成就及影响。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注: 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注: 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对亲人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注: 为人处世的道理。],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注: 素:平素,向来。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现实中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将才与情打成一片[注: 形容感情融洽,成为一体。],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有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节称赏[注: 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十八春》(有名《半生缘》)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注: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高贵的出身,自信的心态,自负的才华,不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衬托,作品尤其是早期的作品有着无与伦比[注: 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的华丽和精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影响了台湾和内地的大批作家。(见书本p52页)

四、介绍其重要作品。
※《金锁记》
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这是个死气沉沉[注: 形容气氛不活泼。也形容人精神消沉,不振作。]勾心斗角[注: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的封建家族,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桎梏——张爱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锁——带着儿女搬到外头住。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了压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是她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点的爱情葬送了;气死了儿媳;女儿三十多岁,好不容易找了对象,她偏从中破坏……最后,这么一个不幸的女人终于在郁郁中死去,结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沉香屑.第一炉香》——
一个关于“沉沦”的故事。葛薇龙当初投奔姑妈梁太太是为了更好地读书,可当她的爱情在这里失败后,交际花梁太太已经成为了她的人生榜样,她已经无法回到上海的家中,无法离开梁太太了 。
※《红楼梦魇》:
张爱玲形容自己考据《红楼梦》“是一种疯狂的情形,故得句“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
※《红玫瑰与白玫瑰》: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注: 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因为《红玫瑰与白玫瑰》这句话成了脍炙人口[注: 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的名言……本书收录了张爱玲1944年的中短篇小说作品。
※《留情》:
本书收录了张爱玲1945年以后创作的中短篇小说。
※《倾城之恋》:
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注: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本书还收录了张爱玲1943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
※《怨女》:
张爱玲这部作品被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麻油西施”银娣嫁了个软骨病的富家子,忍受着妯娌的冷嘲热讽[注: 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哥嫂的阿谀奉承[注: 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等到丈夫死了儿子大了,她终于拿起“主宰”这把剑,却日复一日[注: 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地麻木和肆意着。

五、张爱玲经典语录欣赏
1、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张爱玲对胡兰成说的话。
2、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出自张爱玲的《传奇》再版序
3、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出自张爱玲的散文《更衣记》
4、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藉口——出自《张爱玲语录》
5、一个知已就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出自《张爱玲语录》
6、替别人做点事,又有点怨,活着才有意思,否则太空虚了——出自《张爱玲语录》
7、教书很难——又要做戏,又要做人——出自《张爱玲语录》
8、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出自《张爱玲语录》
9、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出自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
10、笑全世界便与你同笑,哭你便独自哭——出自张爱玲的小说《花凋》
11、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半生缘》
12、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爱》
13、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14、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
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块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更衣记》
15、我们都是寂寞惯了的人。——《半生缘》

课件2:《鲁迅与其小说》
制作:叶骏豪 刘达恒 魏文敏
解说:叶骏豪
资料提供:杨锡焕 黎凤联 陈润芳 卢淑敏 庾碧兰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简介生平
2.简介鲁迅小说作品
3.简介鲁迅小说特色
4.简介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塑造

二、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鲁迅的思想基础是爱国主义。
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心路历程:
 绍兴 为父病 四处忙 看透世态 想投异路
 南京 求新知 开眼界 抉择学医 报效祖国
 仙台 攻医学 欲救民 领悟要著 弃医从
 东京 搞文艺 唤民众 悲哀寂寞 深刻反省
 北京 抄古碑 泻忧闷 苦闷沉默 思索追寻
 北京 应索稿 挥战笔 看到希望 作文呐喊

三、简介鲁迅小说作品:
 1.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
 2.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主要著作有:《呐喊》、《彷徨》、《坟》、《野草》、《朝花夕拾》、《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等。
四、简介鲁迅小说特色:
1. 突破了小说的旧形式。
鲁迅早期发表的小说如:《狂人日记》《孔已己》《药》都采取了与众不同[注: 跟大家不一样。]的形式。
《狂人日记》采用了日记体。作品运用了第一人称,直抒胸臆。这与章回体的第三人称叙述方式有很大不同。
《孔已己》采用了西方回忆体小说的形式,采用第一人称,只写自己的见闻感受。文章选取四件事来反映孔已己的一生。这种写法是西方横断面的描写方法。他的优点是节省笔墨,以少胜多,非常精粹。
《药》采用了西方直叙体的形式,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虚实相生交相辉映[注: 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
2. 说追求抒情性和艺术性
小说属于记叙体,因此许多作品注重情节的设置,它往往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注: 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然而,鲁迅的小说更追求抒情性和艺术性。应该说鲁迅是惜墨如金[注: 惜:爱惜。爱惜墨就象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的,但在他的小说中却往往用精练的笔墨进行景物描写,从而形成悠远的意境,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如:《故乡》的开头部分: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一个横字,把故乡的得毫无生气以及作者的郁闷的心情表露无疑。《祝福》的结尾再一次描写了鲁镇人们享受新年的气氛,然而这种气氛却引得读者倍感辛酸,深深的陷入对祥林嫂的同情之中。当然,这样的语段在鲁迅的小说中随处可见。
3.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
鲁迅是现实主义作家,但是他的作品中却融入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创作手法。
现实主义的优点是真实、细腻、深刻,但具有平铺直叙[注: 铺:铺陈;叙:叙述。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的缺点;
浪漫主义的艺术感染力强,富于艺术魅力,能调动读者的兴趣,但表现思想易流于浮泛;
现代主义的优点是灵活,能启发读者产生联想,但是尺度不好把握,以让读者感到晦涩难懂。
鲁迅先生却能三者并用,并达到艺术上的互补。
如:狂人日记的第一节这样写道: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需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的有理。
在这段话中,作者采取暗示、象征等艺术手法含蓄的反映了当时的现实。

五、简介小说人物形象塑造:
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人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永垂不朽[注: 垂:留传后世;朽:腐烂,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狂人、孔乙己等。
 
阿q:鲁迅通过阿q来挖掘中国国民的灵魂,其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面前不敢正视,不愿承认,更不去总结教训,而是以假想的胜利来欺骗自己,安慰自己,再以自己在虚假胜利中的陶醉去欺骗别人。这种性格曾经严重的存在于被列强所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也存在于今天的这个社会中,甚至整个人类社会。也许这种性格还会长期的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祥林嫂:祥林嫂深受女子从一而终[注: 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的封建思想的毒害,陷进封建礼教给妇女规定的牢笼里,尽管她勤劳、质朴、善良、热爱生活,仍为社会所不容,最后是想做奴隶而不得,被逼无奈惨死在新年庆典的雪夜之中。作者的深刻之处是细致地描绘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环境:这个环境的构成有鲁四老爷、“我”、祥林嫂自己、柳妈还有鲁镇的人们,或许还有所有的国人。特别是以“我”为代表的以启蒙者自居的知识分子,更应该反省自己在造成祥林嫂悲剧中的历史、社会责任。
孔乙己:是一个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底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它既不愿与做工的“短衣帮”为伍,又无力跨进那“穿长衫”的阔人之间,只好站着喝酒。孔乙己的可悲在于他始终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常以“君子固穷[注: 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的谎言来麻醉自己、自我解嘲[注: 用言语或行动为自己掩盖或辩解被人嘲笑的事。]。作者在对孔乙己的迂腐懒惰做深刻揭露和批判的同时,对他的不幸遭遇也寄予了同情。孔乙己悲剧包含着鲁迅对中国历史、社会的清醒认识。

教学试验后记: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延展到课外,让他们对这些诗人或作家产生兴趣,他们以后也会关注这些人的作品,起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的作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