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新闻两则》教案7(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标签: ]

《新闻两则》

濉溪县五铺中心校张圩学校 丁晓玲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结构特点,巩固记叙文六要素

2、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情感鲜明的特点

3、认识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注: 来之:使之来。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新闻的结构,特点和新闻的六要素

2、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3、体会本文精确准确的语言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爱国战争的主题,抓住新闻的特点

2、采用朗读的方法,体会本文语言准确 简练的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学生自备一张当天的报纸

教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情境导入

1、让两位学生试着讲述两则新闻

2、(配乐朗诵毛泽东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注: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下列字音

溃退       要塞        阻遏       锐不可当

2、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要读的流利,有气势

3、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对照课本上的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4、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一,归纳新闻的六要素(学生自学.讨论后归纳)

①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②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③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④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⑤经过: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

⑥ 结果百万大军胜利渡江.

.分析本则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初步了解新闻的特点和写法.

1、结合课后练习二,介绍新闻的有关知识.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注: 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注: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有没有都无关紧要。];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

[1] [2] [3] [4] 下一页

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2、根据新闻的有关特点理请新闻的有关层次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20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20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大军):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①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百万是实数。东路军、西路军各35万,中路军30万。可见新闻的准确性很重要

②导语从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从导语可知渡江的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

③三路大军为何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本文依时叙事,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详说东路激战,文势涌起高潮:东路军的战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东路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④本文中的议论句(此种情况......都很泄气)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这处议论透辟的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注: 向:归向,指拥护;背:背离,指反对。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分析品味本文准确、简练的语言风格。

结合课后练习三,揣摩课文语言.

(学生自学讨论后归纳)

1、看谁读得好,讲得好。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2、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①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又如“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日到时。

②再如“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注: 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指战员胸有成竹[注: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的状况。

③还有全文最后,就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占领”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进了一步,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是“封锁”(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这就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战况,又能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④“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到达”,泛,)“24小时内”,时限明确,(“共”,时限不明,一般化,)“即已”,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现在”,时界相对模糊,)“至发电时止”,时界更为确切;“余部”,军事术语,准确得体,(“剩下的”,表达内容模糊。)

⑤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而能恰到好处[注: 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地表现(或正面或反面)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3.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①“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一般化“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敌人“不料”,我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对比鲜明,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②第4小题①句,对战况、战果的介绍比较笼统,不够准确之外,也不够鲜明。而②句中,“整天激战”介绍了战况,“歼灭及击溃”更鲜明的报道了敌军惨败状况,“广大地区”既准确说明了并非全境,又鲜明指出了大局已定,“控制江阴要塞”鲜明的表述出“封锁长江”的确凿态势,更切实可信。将“东路军”改为“我军”在不影响准确明了的前提下,自然融入了亲切自豪的感情色彩。

③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还很多。例如“百万大军”、“1000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注: 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再如“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的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当的形势,雄阔有力,激情昂扬。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

.分析讨论课文的主旨及写作特点.

.请两名同学模仿新闻联播节目,朗读课文.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虽说只有500余字,却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况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

八、布置作业

一、填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1.新闻的三个特点是        ,         ,         .

2.新闻的六要素是                                                

3.新闻的五个部分是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注: 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注: 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地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的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这句话是        ,它交代了               

2.“摧枯拉朽”的含义是                            

3.新闻的导语是                                 

4.新闻的背景用一句话作了交代,这句话是                                 

5.上文描述敌军的词语有                 ,描述了我军英雄式的战斗的词语有           ,表现作者                         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导入新课

1、介绍背景

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检查预习

①注音.

绥靖    阻遏     阌乡   潢川    聿    禧    鄂

②解词

绥靖        阻遏        企图        惨败

二、阅读课文 整体把握

1、找两名学生模仿新闻联播节目,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朗读并点评)

2、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标记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起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3、默读课文.找出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划分层次,理清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四引导归纳)

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概括出各层大意。

第一层为第一句话,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南阳为古宛县……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为主体。“在过去的一年中……已全部为我解放”,回顾过去的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的变化。

第四层:为主体。“去年七月……不得不弃城逃窜”,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伟大胜利。第五层:“南阳守敌王凌云统率的军队是第二军……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提问: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学生思考后回答)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守敌为什么弃城南逃。

三、新闻朗读,语言品味

1、新闻朗读:看谁读得好

活动过程:主持人一名,评委3—5名,(其它同学可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求,开展朗读比赛。)既很激动又很庄重地来朗读全文,

2、语言品味: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①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②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赏析“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分析:“树木”、“森林”,形象地表明根据地的发展,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日益壮大,富有气势。这一片段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让人形象地感知根据地日益壮大,生气勃勃[注: 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四、概括中心: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报道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阳,以及其军事上的重大意义:标志蒋介石军队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而我军则走上了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式,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战斗的斗志。
   五、分析两文的写作特色:
1.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 语言简明、气势磅礴[注: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六.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七.作业

1、思考题: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阅读全文寻找证据,从文中选择论据来证明蒋军的大势已去[注: 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前途已经没有希望。]?证明我军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2、写出毛泽东有关战争的两句名言                                   

3、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自己班上的某人、某事或某项活动。(内容可以广泛一些,班级新闻、年级新闻、校内新闻、社会新闻都可以。)
 要求:

结构完整,要素齐全

标题醒目,能概括要点

导语简明扼要[注: 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主体详略得当

班级交流,附加说明修改意向

上一页  [1] [2] [3] [4]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