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案设计6
   [标签: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训练快速阅读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在阅读中培养快速阅读能力。

2.在教师的讲解中积累新闻的文体知识并运用于生活中的新闻阅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注: 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所向披靡[注: 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的气势和一往无前[注: 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从而培养爱党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二、教学重点

消息的特点和文章的语言,不要求学生死记数字、地名、时间、事件等。看插图、幻灯片,增强感官认识。或听录音带,反复朗读,以体会语言特色。准确、简明、概括性强;用词又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应引导学生欣赏、学习。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理性上去热爱阅读新闻,用心体验思考生活

四、教学设想: (课件出示)

1、教师先把新闻这种文章体裁向学生作一个简要的知识性的介绍。

2、应对 时代背景做点介绍,或布置学生在课外找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样也有助于理解课文。

3、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感到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又不是无所适从[注: 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4、消息报道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插入简单的议论。主要文体部分的第二层写完战况后,插入了简要的议论,应引导学生反复思考、细细品味它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录音机、磁带、一份报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获得信息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我们要知晓国内外的大事,一般得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但是,广播、电视、报纸都只是传播媒介,而报导这些事件的文字,才是最主要的,它们被称为“新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闻。{板书课题}

二、介绍新闻。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注: 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课件出示)

三、初步感知课文,理出文章的脉络。

1.听录音带,看幻灯片,增强直观感受。

2.叫学生上黑板给加点的字注音(书上标记)。

3、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a.从“新华社”到“渡江区域”为第一部分,即“导语”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b.从“20日夜起”到篇末是第二部分,即“主体”部分,详述三路大军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

主体部分又分为三层。从“20日夜起”到“已渡过30万人”是第一层,写出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从“21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是第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未是第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四、整体感知,分析课文,把握文章语言特点。

1.消息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构成,导语指开头的一两句话,它用简明的文字,报道消息最主要最鲜明的事实,或者同时揭示主题思想,主体是对事实的叙述和展开,是消息的中心部分,努力避免和导语语言重复。

思考:这则消息的导语是什么?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导语部分告诉了我们哪些情况?

明确:渡江人数(百万),渡江区域(1000余华里),渡江结果(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些都体现了渡江气势的雄壮和战线之长。

电头:电头指说明发电者、发电地点、发电时间的文字,本文开头括号里的字就是电头,电头通常是必不可少的。

3.指明学生朗读主体部分,了解各路军渡江时间和人数,体会解放军锐不可当[注: 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的气势。

①给课文主体部分分层次。(课件出示)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1] [2] [3] 下一页

第二层:从“21日下午”到“不到丝毫作用”。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段”。

②指出各路军渡江人数、时间、进展,了解整篇新闻的具体内容。

(见下文的板书设计)

4.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安排有什么特点?

明确:三个层次,从中路军到西路军再到东路军,这种顺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一是与发动进攻的时间有关:20日夜——1日下午五时——22日下午;二是与所遇敌情有关,西路军与东路军虽同时发动进攻,但西路军与中路军又有相同之处,所遇敌军抵抗较小,而东路军所遇敌军之抵抗则较为顽固;三是各段之间有明显衔接,有时间上的衔接,渡江部队的衔接和内容上的衔接。

5.新闻的表达方式一般是以记叙为主,但也可穿插一定的抒情或议论,这段新闻中的议论部分是哪几句?

明确:此种情况,一方面……不起丝毫作用。(课件出示)

这段议论,主要阐述了什么?对敌我双方的议论,哪一方写得详细?哪一方写得简略?

明确:从敌人双方阐述了渡江战役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我方的“英勇善战,钱不可当”与敌方的“希望和平,都很泄气”形成鲜明的对比。

讨论时我略敌详,一是因为我军的英勇善战是人尽皆知的,同时也是告诉读者,国民党反动派违背历史潮流,而人民解放军才是正义之师。这段议论,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一定的思想深度。从写作角度来看,新闻中插入适当的议论,阐明问题,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

6.本文的语言特点。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自由讨论,概括出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讨论过程略。)

明确:本文的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课件出示)

(1)准确:

如“1000余华里”“24小时内”“至发电时止”“余部”等。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3毫无斗志”。

(3)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五、课堂练习

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报纸上的新闻读给同学们听,让同学们找出导语、主体,概括其主要内容。

六 布置作业.

1、自己找一份报纸,找到其中一篇新闻分析其结构、要素等。回到班里与同学们交流。

2、课外写一篇新闻一

学生开始练习写消息,往往掌握不住这种文章体裁的写法,会把它写成一般记叙文。为此,在布正作文时,最好先作辨析练习--把同一题材写成消息和记叙文,让学生进行比较;再强调新闻的要素,然后,取当天或近日的报纸上典型的新闻作为范例进行比较,以增强他们写作的兴趣。

 

板书设计(课件出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渡长江

毛泽东

      标题:单行概括事件

      导语:人数区域事件

      主体:各路军渡江情况

 

       中路军20日夜安庆——芜湖30万甚微

       西路军21日下午五时安庆——九江(不含)35万甚微         

       东路军对日下午五时南京——江阴35万较强

进展:

    渡至繁昌,鲁港等地已占领广大南岸地区,正向南扩展中

    摧毁抵抗,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第二课时

今天,让我们再来自读一篇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一)朗读积累,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是导语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二)

根据上篇课文所学的新闻结构知识,找出本文的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三)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1、找同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注: 来之:使之来。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2、找“不同”

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注: 形容气势浩大。],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四、新闻朗读,语言品味。

1、新闻朗读: 看谁读得好

2、语言品味: 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①语言的准确、概括。②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五.质疑问难[注: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知识总结

引导小结:《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注: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

七、作业布置:

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请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该怎样读新闻及对新闻的认识。

上一页  [1] [2] [3]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