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观潮》教案和练习(答案)
   [标签: ]

目标定向: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3、教给学生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写。

情感价值观

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通过品读赏析,感受其自然美和人文美,激发学生对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的认识,树立人类必定能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文言词句。

2、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2、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比较拓展法。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比较阅读,感受不同文体相同题材的文章的区别,并学习进行改写。

一、入境生趣 中学语文在线ywzx8.com

    钱塘江大潮,是闻名世界的奇观,苏东坡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以此来赞美钱塘江大潮,那么,钱塘江大潮潮来的景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钱塘江涌潮的录象,看后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

    教师讲解: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注: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势如万马奔腾[注: 成千上万匹刀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注: 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十分热闹。南宋词人周密曾经观看了钱塘江涌潮,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生动的描绘了出来,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南宋词人周密走进《观潮》,领略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吧。

 

二、自学生疑: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句,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1)读准字音:

雷霆(tínɡ)  杨诚斋(zhāi) 艨艟(ménɡ chōnɡ)  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      一舸无迹(ɡě)   善泅(qiú)     僦 赁(jiù lìn)

罗绮(qǐ)   鲸 波(jīnɡ)

(2)辨明词义:

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则玉城雪岭(城墙)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

披发文身[注: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画着文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逆流迎着潮水;忽隐忽现)

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教师可酌情给予指导。

4、选四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5、多媒体显示第三段译文,学生共同评点。

译文略

学生评点:“吴儿善泅者数百”应翻译为“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旗尾略不沾湿”应译为“旗尾一点也不被水沾湿”。

教师提示:文言文翻译应遵守“信”“达”“雅”三字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

三、学习释疑:理清文章思路,研读文章内容

1、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

〈1〉、《观潮》第一句就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描写对象,总领全文,点明题旨。

〈2〉、“伟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也就是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你想用哪些词语分别这些方面的特点?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人涌如潮。概括起来就是:潮来之状——雄伟壮观,演习之形——精彩动人,弄潮之势——勇敢矫健,观潮之盛——盛况空前。

2、研读文章内容,欣赏语言美,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特点。 

a、生研读课文,设计问题,质疑答疑,可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附可能会探究的问题]
  〈1〉、第一段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有哪些?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采用怎样的修辞方法来表现?

〈2〉、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注: 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这样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怎样的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3〉、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溯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4〉、第四段中写观潮人数之多与上文写钱塘江潮的气势、 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有何联系?

[探究学习]学生明确与教师点拨:

〈1〉、学生明确:从“方其远出海门……势极雄豪”为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写出了海潮的壮丽雄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学生明确:这个场面精彩之处在于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注: 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

教师点拨:最后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是采用动静相衬的方法,造成起势浩荡,转瞬即逝,令人回味无穷[注: 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的效果。

〈3〉、学生明确:描写壮士形象的句子是:“披发纹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突出勇士溯潮游泳的高超本领的句子是:“争先鼓勇……而旗尾略不沾湿”。

〈4〉、教师点拨;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 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

[1] [2] [3] 下一页

出,更具有表现力。如果说江潮图是一道自然景观的话,那么演习图、弄潮图及观潮图可视作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辉映成趣,更增添了文章的美感,从而突出了人在与自然搏斗中的拼搏精神。
 [说明]本文的重点就在于这一环节的设计上,目的是引导学生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质疑问难[注: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学会发现、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提高阅读能力。

 四、点难拨疑:师提问题,学生思考,升华情感 :针对学生提的问题,老师提出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交流 

[问题] 〈1〉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明确]作者在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注: 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这样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注: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中受到美的熏陶。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精灵,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问题]〈2〉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同学争论) 

[明确]不是的,今人用摩托车与大潮赛跑,在大潮中架船张帆,还有像长江漂流、飞跃壶口瀑布以及神舟5号、6号飞天等都能表明新世纪人们的胆魄,以及我们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拼搏精神。

[说明]这一环节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上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感悟自然之美的同时别忘了人是万物的主宰者,宇宙的精灵,我们要有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勇于拼搏。这无疑是人格美的一大体现。

五、拓展延伸

投影显示:把下面这一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并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潘 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教师指导: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大多只侧重于改变原作的形式,可以改换体裁,如这次训练要求把词改写成记叙文;可以改换人称,如把词中的第三人称改写为第一人称;可以改换表达方式,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改写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透彻了解被改写的作品和将要改写的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握各自的特点。

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进行改写。词的上阕写观潮,写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词的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应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学生构思,写作。如时间不允许,可放在课下完成。

[说明]本题的设计在于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学后反思:纵观全文,谈收获 

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谈。可以是知识与能力,也可以是获得了某些学习方法,或者是情感得到哪些升华等。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完成下列补充练习

多媒体显示:

翻译下列句子:

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④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3、完成课上的改写练习。

第二课时·综合能力测试

 

一、给下列字注音

艨艟(    )  履(    )  倏(    )  僦(    )

二、解释句中加粗词语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

3.溯迎而上:

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ywzx8.com)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五、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各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阵势变化多端[注: 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1][1]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2][2]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3][3]而歌者,红装而蹇[4][4]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5][5]浪之鳞,悠然自得[注: 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1.给下列字注音:鹄(    )  乍(    )  匣(    )  浃(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2)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3.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春色?初到此地时的心情如何?用文中句子说明。

 

4.用“‖”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

 

【参考答案】

一、méng  chōng  shū  jiù

二、1.农历十六日  2.当……时  3.逆流  4.画文彩

三、1.几乎,将近;仅仅  2.景象;看  3.气势;阵势  4.本领;能够

四、1.不久(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2.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五、(一)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如履平地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二)1.hú  zhà  xiá  jiā  2.(1)……的样子(2)可是  3.满井;若脱笼之鹄  4.麦田浅鬣寸许‖游虽未盛……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第一层写初到野外的心情及春水、春山、春天植物之美。第二层写早春的游人各得其乐的情态。第三层写大自然中生物的情态。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吞天沃日             2、乘骑弄旗            3、艨艟数百       

4、一舸无迹             5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溯迎而上            6、善泅者数百     

7、罗绮溢目             8、倍穹常时            9、僦赁看幕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自既望               2、方其远出            3、际天而来       

4、吞天沃日             5、每岁京尹            6、尽奔腾分合     

7、乘骑弄旗             8、标枪舞刀            9、略不相睹       

10、为火所焚            11、披发文身           12、罗绮溢目      

13、倍穹常时            14、僦赁看幕           15、席地不容间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而旗尾略不沾湿                      2、虽席地不容间也         

四、翻译下列句子ywzx8.com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4、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5、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五、回答下列问题

1、全文共四段,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各段的内容

            ,               ,                ,                 

2、文章第一段描写潮水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段写景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

                                                                    

                                                                    

3、文章第二段描写演习的场面很精彩,说说精彩体现在哪些方面?

                                                                   

                                                                  

4、第三段写吴地健儿的表演,紧紧扣住文段的哪一个字来写的?文中具体哪个地方体现出了健儿们的本领高超?

                                                                       

                                                                  

5、文章最后一段写人们观潮,在文中有何作用?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