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15
   [标签: ]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授课日期

  

总第    课时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本节为本章第   3 课中第   1 

教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 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正确地读、写臀、壳、褶、骼、铱、汐、硅等字,掌握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语的意思,在教师的提示下准确辨别这些词语的应用范围及感情色彩,并能口头造句。

2、以筛选信息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课文的说明内容;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媒体形式进一步理解“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理论”、“原子排列状态”等科学知识。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两篇短文共同涉及的话题,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从而学习作者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激起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概括课文的说明内容,掌握字词的运用,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理论”、“原子排列状态”等科学知识。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补充完善

一、    课前预习:

(一)教师布置预习任务:

1、读课文2——3遍,标注段落序号;

2、完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内容,要求标注字音,解释词意并造句,分析词语,尤其是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感情色彩;找出除读一读,写一写外的疑难字词,按同样方式解决;

3、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将任务完成到预习本上。

二、创设情境并导入:

在距今约2、3亿年前──65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与现代的蜥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身体表面覆盖着有鳞片的皮肤。它们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等等。在这漫长的1.65亿年间,它们成为了整个地球的主宰。它们经历了气候较为温暖的三迭纪,食物丰富的侏罗纪,充满了生存恐惧的白垩纪,它们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恐龙。

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一个早晨,草食性恐龙正在吃着美味的早餐,“轰”的一声巨响, 一场天翻地覆[注: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的大爆炸发生了,从此恐龙便慢慢地减少,直至最后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又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阿西莫夫笔下的科普世界去寻求答案吧。板书课题。

三、布置任务:

(一)教师出示本节的学习任务:

速读课文,独立思考完成下列任务:

1、补充预习的内容;

2、这两篇短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得出结论的?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作简要回答。

3、短文的说明内容涉及了哪些学科,这些学科之间有什么联系?

4、两篇选文涉及了一个共同的问题,但说明的问题却不相同,请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二)指一名学生朗读本节的学习任务,引起学生的注意。

四、自读课文,完成任务;

(一)学生自读课文,将思考的结果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记在笔记本上。

(二)将没有思考出来的任务汇总,自由组合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要参与到讨论之中,必要时可作小范围内的要点提示。

五、任务反馈,教师点拨:

学生反馈任务的思考、研讨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引导与点拨:

(一)壳、溯等字的准确读音;

(二)天衣无缝、致密、追溯的词意及应用范围;

(三)说明内容:《恐龙无处不在》——“板块构造理论”和“大陆漂移说”;《被压扁的沙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

1、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裂成四部分一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2、恐龙灭绝的原因的两种对立理论——科学实验:沙子被压扁后变成“斯石英”,“斯石英”在高温下又会变成普通的沙子——撞击会产生“斯石英”,火山喷发不会出现“斯石英”—— 在恐龙灭绝的那个 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四)用动画或视频演示“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说”“原子排列状态”等科学知识,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五)涉及学科:《恐龙无处不在》:考古学、生物学、地质学;《被压扁的沙子》:天文学、地理学、化学、生物学。“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六)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建议:

1、 这两篇短文可以说是说理严密的论说文,因此,对于文章的一步步推理过程需要学生归纳,以使学生明确本文逻辑性强的特点。

2、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可到:https:///czyw/网站上下载。

3、注意对学生在学科横向之间的联系的教学。

4、《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的撞击。通过这两篇短文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懂得写作文章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下笔。重在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授课日期

  

总第    课时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本节为本章第    3   课中第   2

教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 利用归纳分析的方法总结两篇短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和说明语言的特点,并作积累。

2、 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体验、感悟,进而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并作积累。

教学难点

对本文说明顺序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补充完善

一、旧课导入,引起注意: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本节课,我们将对本文涉及的有关说明文的知识作一归纳。

二、布置任务,明确目标: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指一名学生朗读以明确学习目标:

1、             归纳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2、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说明内容的,具体分析。

3、             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称,请试分析这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

4、             结合具体的实例说说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理解。

三、独立思考,形成答案:

(一)学生自读课文,将思考的结果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记在笔记本上。

(二)将没有思考出来的任务汇总,留待下一步解决。

四、小组研讨,排除疑难:

   学生自由组合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要参与到讨论之中,必要时可作小范围内的要点提示。

五、要点反馈,教师点拨:

学生反馈任务的思考、研讨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引导与点拨:

1、               说明方法:举例子:《恐龙无处不在》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作比较:《恐龙无处不在》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区别。 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2、               两篇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注: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地解释清楚。

3、               1简明精练、浅显易懂:如括号内的补充文字: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和“即非常纯的沙子” 第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注: 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当然,大陆漂移学说还有很多深层证据(参见“有关资料”部分)。第二句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2语言生动:课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这样既将中心内容一步步推出,又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 如面对面交流。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  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位置。3幽默风趣:如括号内的补充文字:“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和“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4、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谈谈感悟或体会。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谢皮罗教授注意到澡盆水的漩涡总呈逆时针方向,他大胆地推断这一定与地球自转有关,并且推断北半球呈逆时针,赤道不会有漩涡,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他就此发表的论文震惊科坛。2生物学家密卡尔逊调查了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他指出美国东海岸有一种正蚯蚓,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但他无法回答这是为什么。他的论文引起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横渡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正好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与海洋的起源》一书。3有人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概括为“两个苹果”理论。一个苹果是砸向牛顿的那一个,它促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带来了科学的飞速发展。另一个苹果是亚当夏娃偷吃的那一个,它带来了人类社会的文明。4大自然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注: 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大自然中许多生物的生存技能启发科学家的灵感。飞机、潜水艇、蒸汽机的发明众所周知[注: 大家普遍知道的。]。现在科学家模仿苍蝇的构造发明了微型飞行器,模仿蟑螂的构造发明了太空探测器。甚至仿造人体视网模制作微型感光器,置于盲人眼内,可以带来视力的恢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建议:

1、  对于本文的说明顺序的教学可略微渗透一些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点。

2、  这两篇科普文章所介绍的都是比较深奥的科学知识,但由于作者采取了朴实、明白如话的语言,使原本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这一点要重点学习。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