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诗词十首《鹧鸪天》教案设计
   [标签: ]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辛弃疾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教学内容和步骤]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氏这首词,也是表现春天的美好的,但是和宋祁的很不一样,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出来,辛氏强调的不是市井的繁华和欢乐的享受,而是农村的朴素和自得。 
作者对农村的感情,和传统的山水田园诗意有点相近,但是又有很明显的不同。他不是游山玩水[注: 游览、玩赏山水景物。],也不是欣赏自然风光,他在农村的景观中,对农事和农时,更有细致的关注:“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事和农时,是实用的,劳苦的,并不一定有诗意,但是辛氏对于农事和农时的种种现象,用一种隐含着喜悦的眼睛去观察,这些本来平淡的细节就被一种脉脉的欣赏意味统一起来。陌上桑芽,邻家蚕种,本来很琐碎,更像是散文意象,转化为诗,应该是不容易的。桑芽还比较好说,蚕种,可能在辛氏以前,还不曾进入过诗歌。至于牛犊,在前人的“农家乐”主题是有过的,但是让它叫起来,叫得有诗意,并且和蚕种之类统一起来,恐怕不但得有一点勇气,而且也得有点才气。关键是,诗人先用了一个“破”字,和桑芽的“嫩”联系在一起,联想上似乎有矛盾:嫩怎能破?但是,这正是早春的特点所在,也隐约表现了诗人关注和发现。至于蚕种生些,说的不是蚕种,而是从蚕种开始蠕动起来的小蚕蚁,也是初生的、少量的,很不起眼,诗人却为之注目。这里有诗人悠闲的心情,有一种默默的体察和喜悦。 
下面的“斜日寒林点暮鸦。”寒林暮鸦,本来是有很浓的文人山水田园格调的,但是这里不落俗套,好在这个“点”字,用得很有韵外之致。点者,小也,远景也,在斜日寒林的空旷背景上,有了一个点字,遥远的视觉不但不粗疏,而且成了精致的细节。对于大自然的美好的专注,是传统文人山水诗的趣味;而牛犊的鸣叫和蚕种的生息,则属于一种农家田园的趣味。作者不是作为文人去欣赏农家之乐,而是以欣赏农事的眼光来体味家园之美。 
辛氏的这首词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交织着两种情趣,一是大自然山水画之美,一是人间田园之美,这里的田园和一般山水田园诗中的田园又有一点区别,更多的是家园。它不暂时的,客居的,而是属于自己心灵的家园。 
这首词还有一个特点,长期被读者忽略,那就是,全词本来是抒情的,但是在语言上,却大体都是叙述,甚至充满了白描。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人家,和杜牧的《江南春》中的“水村山郭酒旗风”是同样的意境和手法,但是辛氏和杜牧不大相同,他不是以城市人的眼光来欣赏山水田园,而是把田园当作家园,并且表示,田园和家园比之城市要精彩得多: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城市中的春天当然也是美好的,但是那里的春天和美艳的桃李花联系在一起,那里的春天也像桃李花一样暂短,经不起风吹雨打[注: 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诗人用了一个“愁”字点出了他的倾向。时尚是一种潮流,得到最广泛的认同,但是时尚又是瞬息万变[注: 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的,因而处于时尚之中,又不免为不可避免的淘汰而忧愁。而田园和家园里的春天,没有城市中的桃李那样美艳,它和农村田野的花联系在一起。农村的花是很多的,甚至也不乏桃李,但是,不能选择桃李花是肯定的,选择别的也不难,例如,李白在宫廷供职的时候,就选择过柳: 
寒雪梅中尽,春从柳上归。 
这种诗意都是现成的,辛弃疾的选择要与桃李柳等等拉开距离,而且要与之有对比。这就意味着是不现成的。这对辛弃疾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最后他选择了农村中最不起眼的荠菜花。而且把话说得很彻底:“春在溪头荠菜花”。好像在荠菜以外,就没有春天的景象了似的。有了这种高度集中的想象,才使得荠菜花的诗意中隐含着发现和惊喜。这一方面表现了田园和家园的朴素,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对它长期被漠视的陈规的颠覆。 
历史证明,这个选择,是一次成功的探险: 
一,它成功在对比上,首先,在色彩上和桃李是鲜明的对比;其次,在受欣赏的被漠视方面,二者的对比也是很鲜明的。 
二,它的成功还在想象、观念的更新上。桃李虽然鲜艳而且备受瞩目,但是生命却很脆弱;而荠菜花从色彩到形态都不及桃李,但是它有自在的生命,不以世俗的欣赏为意。 
三,它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在诗的想象的开拓上。在辛弃疾写出这首词以前,从来春天的美好都是和鲜艳的花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联系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陈规,好像在鲜艳的花朵以外,再也没有什么新的可能似的。但是,辛弃疾却以他的创造显示,春天的美好,还可以从最朴素、最不起眼的荠菜花开拓新的想象天地。桃李花的美,已经被重复而变得有点俗气了,而荠菜花的美却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考验。 
看来,辛弃疾对这个荠菜花很有点得意,在同一组诗作中,他又用了一次。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