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鉴赏·评论《报人邵飘萍》教案2
   [标签: ]

鉴赏·评论  报人邵飘萍

【教学目标】

 

1.了解邵飘萍作为新闻界奠基人的突出贡献,学习他那种为正义、为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

 

2.体会本文以新闻笔法写人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从新闻中学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邵飘萍对新闻事业的贡献和执着追求正义的精神。

 

难点:理解新闻从业人员的人格操守和业务素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法,讨论法。

 

【预习要求】

 

1.给生字词注音。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例

 

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以笔为匕首和反动派战斗,今天我们再走进一位同样是以笔为旗的战士,冯玉祥曾称赞他:“一支笔胜抵十万军,”他就是素有“新闻全才”之称的新闻界巨擘——邵飘萍。

 

二、人物和背景介绍

 

邵飘萍,名振青,字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大联镇一个寒儒家庭。在创办《京报》以前,曾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因为在《时事新报》、《申报》等报刊撰文,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他先后三次被捕入狱,后来不得不亡命东瀛。1916年回国后,被史量才聘为《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在《申报》发表了大量揭露北洋军阀贪贿弄权的报道,文笔辛辣、诙谐生动。尤其是他对时局惊人的洞察力常常使人暗暗称奇。 1918年在京创办大型日报《京报》任社长。《京报》从一开始就不依附于任何党派权利集团,它要独立发言、报道,它要把真实情况告诉民众,以反映民众的呼声。为此,《京报》热情支持“五四”运动,并屡屡发表揭露政府腐败的言论。“三一八”惨案后《京报》以真实的报道和犀利的言论,揭露政治的阴暗,并为民众吶喊请命,因此受到反动军阀的仇视,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被奉系军阀张作霖以“宣传赤化”之罪名杀害,饮恨于北京天桥东刑场。

 

夫妻报人:邵飘萍夫人汤修慧女士同样是著名的革命新闻家,是我国最早的女新闻工作者之一,对我国早期新闻事业有过卓越的贡献。

 

三、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投影或板书)

 

一世之枭(xiāo)   会晤(w148;)    攻讦(jié)   觥筹(gōngchóu)交错

 

2.词语解释(投影或板书)

 

豪气干云:豪迈的气概直上云霄。干,触犯、接触。

 

罪大恶极[注: 罪恶大到了极点。]:罪恶大到了极点。

 

亲离众叛:即众叛亲离[注: 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指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不得人心[注: 心:心愿,愿望。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得不到众人的好评。],十分孤立。

 

单刀直入[注: 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原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不绕弯子。]:原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直入。今多比喻说话直截了当[注: 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不转弯抹角[注: 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旁敲侧击[注: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在旁边和侧面敲打。比喻不从正面直接说明本意,而是从侧面迂回曲折[注: 迂回:回旋,环绕。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常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四、研读课文:

 

1.研读开头部分

 

(1)文章的题目叫《报人邵飘萍》,按照常规的思路,应该是从人物的生平写起,但是这篇文章却不是这样,而是高潮在前,也就是把最为精彩的部分在最前面呈现出来,这叫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本题意在复习“逆时提前”即“高潮提前”这一新闻的写法)

 

明确:“逆时提前”或者“高潮提前”。这是新闻写作的特点。把最为重要的信息直观得呈现给读者,符合读者心理要求。

 

(2)通读全文之后,找出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写了人物哪些事情?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明确:谭嗣同、邵飘萍的被害、邵临刑时的情形、邵为什么被害、生平事迹。前三为略写,后一为详写。

 

2.比较阅读:理解作者详略处理的原由。

 

(1)作者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详写和略写的内容的?

 

明确:按照内容的重要性程度来确定详略。

 

《报人邵飘萍》是一篇人物评论,但是,在结构上类似于消息的“倒金字塔式”。按照内容的重要性程度,作者做了详略的处理,先写谭嗣同、邵飘萍的被害,再写邵临刑时的情形,接着写他为什么被害,最后详细叙述他的生平事迹。这么写,有悬念,先写邵飘萍的遇难,使读者想要了解原因;先写他“代表着记者最高的职业水准”,使读者想要了解何以见得。这样阅读效果不错。

 

(2)给出狄马的《带血的黎明》中同样描写其就义的段落,比较阅读。(主要从详略的角度比较)

 

26日凌晨1时许,京师警察厅把邵飘萍提至督战执法处,“严刑讯问,胫骨为断”,随后便秘密地判处死刑。罪名是“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大恶极,实无可恕”。

 

过了3小时,也就是4月26日4时30分,一个中国新闻史上值得记忆的带血的黎明来到了。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行刑者用马枪朝脑后射击,子弹从右眼穿出。黎明的大地就这样接纳了它自己忠诚的儿子。这个一生给人们提供了无数消息的男人,死前给人们留下的最后一个消息是,这个报业巨擘临刑前,长袍马褂,向监斩官拱手施礼道:“诸位免送!”然后仰天大笑,从容就义[注: 就义:为正义而死。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死时年仅40岁。

 

(学情预测:两篇文章可以说都写得很精彩,但却有很大的不同,先请同学分析出两者的不同,再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

[1] [2] 下一页

的不同。)

 

明确:

 

不同点:狄马的文章,是把邵飘萍当作为民主斗争而奋不顾身[注: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的前驱,用抒情的笔法来写;而这篇文章,则是把邵氏当作一个新闻战线上的烈士,基本上是用新闻类文体写实的笔法来写的。在表现邵氏的牺牲时,文学的想像中也渗透着追求真实精神。课文所特别重视的邵氏的牺牲场面,作者并不以自己的描述为惟一的真实,相反,把不同的资料,同时展示于读者面前:

 

临刑前,邵飘萍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然后仰天大笑数声,从容就义;或曰,监刑官“令邵氏跪地,邵氏初不肯跪,并昂首向天哈哈狂笑两三声,旋被二兵按于地……”;或曰,他监刑前只是微微一笑,意态平静。

 

原因:这种写法很特殊。一般写法,尤其是新闻性文章写法,多种传闻并列,可能有碍于读者的信任感的确立,因此往往于诸多资料中选择其中最“真实”者,或者根据自己的合理想像,将诸多资料结合为统一整体,以显示文章所写为惟一真实。但是,这里却不怕多种资料的并列。原因在于:(一)不管哪一种,都足以说明邵氏的大义凛然[注: 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英勇无畏;(二)多种场景的并列,表示作者的态度严肃,其间绝无主观之想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材料可以有不同的文本阐释,这就取决于作者的文体需要。可以说本文在文体上具有某种新闻写作的特点。所以作者在努力追求一种真实性。

 

(2)本文在描写邵临刑时连用了“三笑”,请同学们细细品味这“三笑”。

 

(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关于“笑”的词语,并理解他们的含义。)

 

明确:作者故意将“三笑”区别开来:仰天大笑、哈哈狂笑、微微一笑,表明不论外界有怎样的传说,都反映了他视死如归[注: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无所畏惧[注: 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的气概,也体现了民间百姓对邵的敬仰。这“三笑”也很形象传神,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

 

3.研读后半部分:

 

在这样的开头之后,文章把主要的笔墨集中在了几则故事,通过这几则故事作者比较从容地展示了邵飘萍作为新闻记者、报人,获得重大新闻的特殊的机敏。从民主战士的角度来说,邵飘萍是一位英勇肝胆的壮士,但这几则小故事,主要是从新闻界的角度,来展示他的机敏,和文章开头部分的英勇就义相比,这几则小故事强调的是一种趣味性。让读者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领略邵氏的人格魅力。

 

“邵飘萍自有其笑傲王侯的资本:即使以今天的新闻从业标准来看,他也代表着记者最高的职业水准。”这一段可以说是过渡段,他引起读者的好奇,为什么说他代表着记者最高的职业水准,接下来的篇幅作者也是围绕着这点来说的,那么能不能从这几则小故事中归纳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证明他的说法的?

 

明确:从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三个方面表明了他代表了记者最高的职业水准。

 

⑴ 实践了记者“其脑筋无时休息,其耳目随处警备,网罗世间一切事物而待其变”的主张。作者举了他因中德两国断交之事采访美国使馆参赞和段祺瑞之事,和著名报人张季鸾评价:“飘萍每遇内政外交之大事,感觉最早,而采访必工……”进行说明。——这讲的是他的新闻感觉的灵敏,主要是技能。

 

⑵ 他实践了“记者应当时刻生活在角色中,闲谈时,众人皆“醉”,惟我独醒,“新闻脑”始终紧张活动”的主张,而且,一旦提笔行文,则又“状若木鸡,静穆如处子”,倾注整个身心。——这讲的是工作的投入、忘我,主要是工作态度。

 

⑶ 有很高的职业良知:大书“铁肩辣手”四字,悬于京报报社墙上,勉励同人,也是他的自我写照。——这讲的是他的理想和信念,主要是职业操守。

 

4.总结全文

 

《报人邵飘萍》是一篇人物评论,或称人物随笔。目的是让同学们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人格操守和业务素养有所了解。新闻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是一个让许多年轻人憧憬的职业,但是要当好称职的记者并不容易,新闻记者是面向大众的文字工作者,要为社会、民众负责,所以要有很高的人格操守,要坚持、伸张正义,要敢于与黑暗、邪恶势力做斗争,直至献出生命。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养,要有敏锐的新闻感觉和采访机智,随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感觉最早,而采访必工”。邵飘萍在这两个方面都堪称表率,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四、作业布置

 

1.查阅狄马的《带血的黎明》,比较两者的不同。

 

2.体会课后“词句品味·积累”第2、3题。

 

3.预习《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摘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上一页  [1] [2]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