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方案——初中语文教学 “民主、和谐的课堂模式”的案例
   [标签: ]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方案

——初中语文教学 “民主、和谐的课堂模式”的案例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明确句式变化、修辞使用等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初步掌握演讲语言中表情达意的技巧,并且学以致用[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2.能力目标:

①以演讲为突破口,以演讲语言为学习重点,通过师生的演讲及对演讲语言的品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审美能力。

②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的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和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讨、研究、实践句式变化、修辞的使用等语言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形式】

  创设热烈的探讨和研究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习主体敢想、多想,敢说、多说;教师积极示范,做学生的样板。

【教学准备】

卡片、演讲稿、多媒体课件等。

【预习布置】

阅读文章下注释,了解背景,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等学习方法,争取通过自己的揣摩,自制卡片,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感情能够演讲。

(点评:预习的目的是以思带读,让学生读懂此文,体味作品的情味。圈点、勾画批注法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己揣摩,已初步体现教师“导”的作用,并且尊重、信任了学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时间约为五分钟)

①   明确预习达到的目标。

a.拿出自制卡片 ,同桌交换回答,(字词、作者简介、语句揣摩练习)

(点评:自己设计小而易的问题,既检查了预习情况,锻炼了动口、动脑的能力,又激发了兴趣。另外,主要的目的是运其才智,相机诱导。)

b.提问:《最后一次演讲》是怎样一篇文章?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演讲的?为什么叫做“最后”一次演讲?

(点评:目的是引导学生讲出闻一多先生演讲的目的、对象和背景,强化演讲语言的运用效果。)

②   教师借此创设意境,教师范读《最后一次演讲》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当时的环境。

(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闻一多先生演讲语言取得如此的表达效果,所使用的语言技巧,使学生对演讲语言的运用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点评:教师声情并茂[注: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入了文中的情境;教师也做了引路人,学生会更大胆、放松的进入角色,为下面和谐的课堂气氛奠定了基调。)

教师适当的点拨后,配音让学生自荐朗读。

(点评:学生在模仿中进一步获取语感,学会运用表达技巧;并在欣赏的氛围中陶冶自己的情操,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进入主题[学生带着要求阅读文本,学生感受阶段]:(时间约为十分钟)

要求:①自读课文,对文中精辟的语句进行摘录。

(点评:自读程序体现读思结合,由浅入深[注: 从浅到深。]的教学原则,放手让学生自读,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让学生对文中精辟语句的摘录,不仅积累了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

  ②探讨、研究、实践句式变化、修辞的使用人称的变换。这些语言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

③   问题:《最后一次演讲》的语言为什么具有如此强烈的表达效果?

(目的:引导学生以《最后一次演讲》为例题,对演讲的语言技巧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还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权力,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知识学活了,能力提高了,并且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的教学。)

三、课堂主体部分[学生认识提升阶段]:(时间约为六分钟)

教师拿出两个体现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典型演讲片断,供师生阅读、品评。

(目的:印证、夯实学生在感受阶段建构的关于演讲语言的知识意义)(点评:既有整体的感知,又有重点的欣赏品味,能很好的把握课文的特色,品评让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加强了,学生真正做课堂主人的角色又进一步得到了体现。)

四、渐入课堂的高潮[学生独立品评阶段]:(时间约为14分钟)

   分发给学生3篇现当代优秀演讲片断的演讲稿,放手由学生以讨论的形式,研究、探讨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演讲稿中的体现,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演讲。

(点评:放手学生自由讨论,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尝试演讲,实行教学民主,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五、全课的高潮[学生独立实践阶段]:(时间约为10分钟)

课件展示:(配以图片和声音,即兴演讲)

说明:垃圾箱附近遍地是垃圾,痰盂周围尽是痰迹?排队候车,长龙静卧,但车一到,总有先强先一步,破坏了秩序,导致了汽车门口的喉梗阻。

(点评:图声读本进入语文课堂,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演讲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各个器官,让知识教学、口头表达及综合能力的训练、潜能的开发都落到了教学的实处。)

六、总结并作业:(时间约为两分钟)

①明确指出本节课学习的仅仅是演讲的基础,更多的研究与时间还有赖于日后的勤学苦练[注: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②列出参考题目,作为学生继续研究演讲、演讲语言的工具。

(点评:引进源头活水[注: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走出封闭隔绝的误区,为学生日后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条件。

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过:“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些话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现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初中三年级语文课本的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拟定的,其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等都体现了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强化了“大语文”的观念,也较好体现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⒈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情绪,让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这一点在本节课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自制的卡片----新颖、简单;教师范读;学生的总体参与探讨、研究;自愿举手朗读、演讲等手段,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课堂形式丰富多彩。

     魏书生老师说过:“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事,一定让学生自己做。”吕淑湘老师也指出:“教学,教学,“教”学生“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线,以发展为主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问题一一解决。

     自做小卡片,把文中基础知识的障碍自行解决。分组讨论、推举代表、学生记录比赛分数、让学生的想象空间尽情发挥、自学课文广泛交流每个问题的答案等,体现了大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1] [2] 下一页

的教学思路。

2、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在教法上辛勤探索,锐意创新,注重情绪性,唤起求知欲,在课堂上争分夺秒[注: 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充分利用时间。],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自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听、说、读、写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走出课堂,联系身边事,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注重了学法指导,真正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教”的思想!

3、做到了课堂上师生融洽和谐,相互尊重和平等。本节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教者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的有机统一,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统一,师生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机统一。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理想场所。教师在向学生发问时,态度和蔼,语调亲切,并随时用真诚和信任的目光和话语去鼓励和期待学生的回答,自荐朗读和推举代表演讲时都做到了这一点。

总之,这节课学生说出了心理话,学到了应学的知识,能力得到了锻炼,真正做到了当家作主。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