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我不是懦夫》说课稿
   [标签: ]

《我不是懦夫》说课稿

王文吉

    一、研究进展汇报

    我以“结构教学”为选题,想做相关的课题研究。

    选这个课题是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首先,理论基础是布鲁纳提出的结构教学,在此不多做理论分析(参见论文)。其次,是在阅读其他学科教师的论文受到了启发,其他学科,尤其是理科的教学结构性很强,在教材中就充分体现出清晰的结构思路。而语文教材,特别是二期课改教材,几乎对语文的结构是无迹可寻。在争论“语”还是“文”的时候,我们恰恰忘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甚至在《课程标准》中也是含糊其辞[注: 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对初中阶段的要求是大而化之[注: 化:改变,转变。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以“六-九”年级一笔带过,根本无法体现各个年龄段的不同教学特征和教学要求。第三,我发现,其实,对具体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必须形成对语言结构和文本结构敏感能力。在对文章结构的学习和运用上,古人的不少实例可以给我们直接的启示。如桐城派古文家刘开的《问说》(新教材试验本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在结构和写法上就模仿了韩愈的《师说》。在教学中就可以充分运用结构教学的理论,为学生在高中学习《师说》打下基础。像这样的例子不少,毋须贅述。

    语文学科所包含和研究的对象是语言自身及其组合规律即结构,而语文教学所包含和研究的对象是教师教授语文的途径、方法和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和规律也即结构。还是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都要抓住“结构”这一中心。由此,我认为结构教学应该是语文学科关注的根本。

   在二期课改的试验教材中,我们对语文学科的结构不能清晰梳理,总是靠教师自己在教材的解读加入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在教学中有一鳞半爪[注: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无法一窥全豹的感觉。虽然在试用本中,加入了知识框,似乎有了一点体系,但是,也给人七零八落[注: 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的感觉,教师无法从中找出清晰的脉络,往往给人的错觉是语文教学是没有结构的。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语文学科虽然不象数理化学科那样有很清晰的知识体系的阶层,但从其本身的性质而言,就是有结构形式的材料。

   言语或文本(课文)总有其特殊的结构。对文本结构的理解和把握,无疑对理解与思维有不小的帮助。西方现代文学批评家认为,文学结构形式才是文学的内部,作品本身。因而注重文本结构和语言结构的分析、把握,借以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解构作品的意义,才算抓住了文学作品的根本。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余秋雨先生在《艺术创造工程》中对艺术作品的结构作了精辟的论述,“艺术形式也就是艺术意蕴的历史纪念碑。”他列举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说,父亲穿过铁道去买几个桔子给朱自清路上吃时的背影构成了这篇散文的主要形式构件,还列举了冯骥才的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说,这个作品最强的艺术亮点是在最后一个景象的描写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材中的“例子”大多是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他们本身就是一些有意味的结构形式。

   从写作角度来说,写作过程无非包括两个方面:写什么和怎么写。前者是题材问题,不是写作的核心,而后者才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也主要是对行文方式和文章结构的把握。试看文学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之文学的代表均是从文体的演变角度来说的,因为就文学作品的内容来说是可以前后一致的。所以,作文训练的中心也在“结构”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中关注的根本在于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我们在基础知识体系上要真正把大纲要求落实;在教材课文上要把他当作“一个例子”来剖析;在写作教学上要做到模仿与创造并举。我觉得,无论怎样,都不能忘记语文教学的中心即使学生真正把握知识结构,形成能力结构。

   我认为,教师要具有灵活处理学科教材的能力,就必须寻找和使用与教材相适应的教学即模式。真是正把学生的无意识变成一种有意识的学习,效果则会好得多。

    二、本课研究重点

   首先,我把精力聚焦于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所谓教学目标“是教师预期学生能够达到的学习结果”。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教学目标就好象一个蓝图,勾勒出整个教学的框架。作为一堂课,它也许是我们学生在学习生涯中无数堂课中的一小个环节,而这个环节如何体现其特有的价值,就成为了课堂教学目标定位的关键点。以往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把课与课孤立起来考虑,好象点的知识完成了,这堂课也就完美了。通过半个学期骨干班的培训,在单老师的指导下,我有点模糊的感觉,觉得应该把所有的知识体系完整地去看,应该是全面的思考,而不是点状的分析。暑假中单老师题为《初中语文书面语言探索》的培训,使我有茅塞顿开[注: 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的感觉。尤其是他对“程序性”知识的表述和“对语文课堂教学要有属于语文的话语系统”的论断,让我有醍醐灌顶[注: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的清醒。

   在阅读《我不是懦夫》文本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心理描写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我发现本文与初一所学的《秋天的怀念》有类似点,尤其在母亲这个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方面几乎是异曲同工[注: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那么我就考虑其结构化教学中,延续了人物形象分析的类似点,而在其不同点,也就是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作为学习的重点,尤其是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心理这一特殊用法,应该说是在直接心理描写上的拓展延伸,这将成为本文教学的重点。

   把教学的内容聚焦到“心理描写”上,是与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有关。也与我们所想研讨的“结构教学”有关。“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本文情感饱满,文字质朴但极具张力的心理描写,正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典范。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从六年级开始到现在的九年级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有极为精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如七年级第一学期《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的知识框里就明确了“心理描写”的常见手法。为我们总结了内心独白、从旁叙述、还有梦境和幻觉的描写都属于心理活动。心理描写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神态描写、梦境和幻觉描写等,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幻觉描写: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间接描写包括环境烘托、动作语言描写。环境描写: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语言行动描写: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就会与平时不同。

   其实,凡与人物刻画有关的文字,总少不了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展现。在我们课本中也选录不少这类的佳作,如六年级上半学期的《一千张糖纸》中小女孩的渴望迫切的心态、八年级上半学期的《晶莹的泪珠》中“我”的心理变化。其中尤以七年级下半学期的《秋天的怀念》与本文有类似点。文中通过对母亲的举止、神态、语言的描写真实展现了母亲的心理。

   回到《我不是懦夫》这一篇课文上,大量的直接、间接心理描写,把“我” 面对灾难时的失落、退却真实再现。当然,经历了曲折的心路历程,最终他是走出了困扰,表现出了“我不是懦夫”的坚强意志和人格魅力,屹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让我们感动的大写的“人”。而这个从“懦夫”到“不是懦夫”的重大转折点则出现在“哥哥帮我学步”这一环节上。28-42小节出现了大量心理描写,有直接的,如“我愤愤地想”,也有很多通过神态、动作等间接描写来展示人物心理的精彩描写。其中,尤以31小节为突出,既有“心中一阵得意,想”这样的直接描写,也有“艰难地挪”这样的动作描写,还有“委屈的泪水在我眼眶里直打转儿”这样的神态描写。把我行动的艰难、内心的委屈、反抗的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注: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其他又如34、37小节也有很多类似的间接心理描写,把我对哥哥行为的震惊到自我的猛醒过程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描写借助神态、动作间接表现了人物的细腻的心理活动,真实地再现了小嘉鹏面对灾难时曾经的失落、烦躁以及由此而发出的“我不是懦夫”的呐喊。

   另外,文章还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如“助残日”大厅里“挂满写着标语的横幅”和充满着的欢声笑语反衬出“我”心里的无尽悲哀。在“我”的眼里这个世界是“寒风瑟瑟”的,平台上还“形成一股旋风,发出悲怆的呜咽”。又如去招待所路上,所见到的春天的景色,在“我”的眼里却殊无一丝的快意,所谓“以乐景写哀”,恐怕这就是当时的“我”最大的悲哀吧。

   课文中多种心理描写的综合运用使文章在平实中饱含真情,详尽、细腻、真实地把面对灾难时“我”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有痛苦、有彷徨、有悲郁、更有坚强。这样的写作手法很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加以运用。所以拓展到片段和大作文的训练。

    三、今后研究方向

   其实在分析教材选文类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结构教学的设计。当然,前提是一轮教学完整地带下来,更希望能做到前延后续,也就是作为初中教师我们应该去了解一下小学和高中的教材和课程标准,这样,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才能有的放矢[注: 的:箭靶子;矢:箭。放箭要对准靶子。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

   我设想首先梳理教材中的知识,了解知识点在不同的年级有什么不同的要求,然后进行系列化的教学设计,并进行相关练习的设计,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预想在初步完成结构教学的“教、用、巩固、迁移”后,进行相关能级设计,最后达到与中考接轨,与高中学习接轨的目的。

   当然,这是一个相当浩大的“工程”,因为所涉及的语文知识相当广泛,更会涉及语文能力的培养,肯定会存在挂一漏万[注: 挂:钩取,这里指说到,提到;漏:遗漏。形容说得不全,遗漏很多。]的现象。而且,光凭一人之力要完成,简直是不可能的设想。在此,我只是想做,并在做的过程中得到各同仁的支持,尽量做一些有利于语文教学实践的实事。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