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十三岁的际遇》课堂实录1
   [标签: ]

宜城市官庄中学    骆修锋

师:正式上课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大家今年多大啦?

生:13岁。(少数学生答:12岁)

师:嗯,大部分同学今年都是13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三岁的际遇》。13 岁,正是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一个充满幻想、充满希望的年龄。13岁的我们开始了美好的中学学习生活,而本文的作者田晓菲在13岁时就已经被我国著名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开始了她美好的大学学习生活。本文就是她在北大读三年级还不满16岁时为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而写的一篇散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要求我们运用在前几课学到的知识、方法通过自学读懂这篇课文,大家能做到吗?

生(齐声):能。

师:好。接下来我们先自己制定出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快速默读“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归纳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掌握哪些知识?

生(读后):知道我们渴望什么,掌握生字词。

师:还有没有补充意见?

生:感悟作者对北大的深情。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定出了三个目标,同学们看一看,其中有没有不妥当的目标?

生:“知道我们渴望什么”一条不恰当。

师:对,“我们渴望什么”只是“自读提示”让我们学课文后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点看法,不能算作学习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可定为这样两个目标:掌握生字词,感悟作者对北大的深情。(板书)

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两个目标来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请同学们把各段标上序号,然后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用铅笔在书中标出生字词,读完后查字典弄懂字音词义。

(生默读课文,标记生字词,师查看生读书情况)

师:书看完的同学就查字典,弄清生字词的字音词义,由于本课生字词较多,为节省时间,相邻的同学可以结合成小组,将任务分解一下,每人查几个,共同完成,我们看哪个小组的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师出示部分生字词:际遇  白驹过隙[注: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呜咽  徜徉  犀利  安恬  撷取  穹隆  不系之舟)

师:现在我检查一下大家查字典的情况,请大家看黑板上的字词,请同学们不看字典和笔记说出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的意思,知道的请准举手。

 (师依次让学生说出字音词义,纠正“咽”、“系”的读音)

师:看来这次查字典的任务同学们完成的不错。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都能象今天这样,阅读时遇到生字词能随时查字典自己解决。

  作者田晓菲在这篇文章中抒发了她对北大的深厚感情。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文中哪些内容或语句具体表达了这种深情?用铅笔在书本上圈点批注出来。同时将阅读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等会我们共同讨论解决。

 (生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师来回指导,要求学生在找出相应内容、语句在书上批注出具体的抒情内容)。

师:大家停下来,我看到大部分同学都已完成了任务,现在找同学说一下,你找到了哪些能表达作者对北大深情的内容或语句,哪位同学先说?

生:我觉得“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表达了这种感情。

师:为什么?

生:这一句表达了她对北大的热爱。

师:很好,请大家在这一句旁边批注上“热爱北大”。(板书)还有吗?

生:还有“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过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注: 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赞颂。

师:分析得很好,“船客”比喻什么人?

生:比喻在北大的读书的学生。

师:“舵手与船工”呢?

生:比喻老师。

师:很好,请坐下。现在我们一齐读一下这段话,要读出对北大的赞美之情。

生:(齐读)“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 …舵手与船工。”

师:读得很好,刚才这位同学找的句子很准确,分析得也很好,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还有“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这一句表达了作者要为北大奉献的感情。

师:对,作者对北大的感情在这里进一步升华,由赞美北大到此表示要为北大作贡献,感情进一步深入。(板书)请同学们随时将正确的理解批注在书本上。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能找出这一句说明你已经理解得比较深了,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意见?

生:“那天,偶尔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一片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我目不转睛[注: 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注: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从自己那充满渴望的内心悄悄升起。”一句也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

师: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生:她从小就渴望进北大。

师:对。(板书)还有吗?

生:还有“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这一句表现了我与北大的关系。

师:什么关系?

生:紧密相连。她说北大是她的一部分。

师:非常正确,这一句点出了北大与作者血肉相连[注: 象血和肉一样相互联系着。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从而表现了对亲大的深情。(板书)刚才这几位同学分析得非常正确,说明大家的讨论是非常深入的,还有没有其他的句子?

生:还有“眼看八七级新生穿着军训时领来的绿军衣满校走,我才恍悟到自己已是三年级的‘老生’了。悄立在朋友般亲切的三十五楼下,不由地感到有些茫然若失”这一句表现了她对学校依依不舍[注: 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的心情。还有“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这一句是说北大给她的东西多,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谢。

师:找的很正确。现在请大家翻到课文的结尾一段齐读“那么,我还会回到你身边来。”到结束。看看,这几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生齐读:“那么,… …胸前”一处)

师:哪一位同学说一下,这几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生:写作者老了重回北大的情景。

师:从哪一句可看出?

生:“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十六岁的小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师:作者真的老了吗?

生:不是。这是作者的想象。

师:对,那这段文字从什么角度抒发了她对北大的深情呢?大家联系上文思考一下。

生:上文说到自己将离开北大,这几句话表明作者并不是要永远离开北大,她还会回来看北大。

师:分析得很好。作者在结尾想象自己老了以后重回北大的心情感受,深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对北大的依恋之情。(板书)

    (总结)现在,我们一起从总体上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对北大的深情的,请大家看到黑板上的板书。作者首先写了什么内容?

生:作者渴望进北大,进北大后读三年级时对北大依依不舍。

师:对,其实中间还写了作者十岁自信能进北大,十三岁进了北大,这里是从自己与北大的关系的角度抒发对北大的感情。(板书)

    第二部分呢?

生:写作者在北大的学习情景。

师:对,作者通过写北大的学习生活来赞美北大。第三部分呢?

生:写自己将要为北大作贡献,与北大血肉相连的关系,梦回北大。

师:对。结尾部分一唱三叹[注: 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由自己将离开北大,为北大作贡献写起,谈到自己与北大的血肉联系,最后写自己老了以后将重回北大,深沉含蓄的抒发了对北大的深深依恋,从而将自己对北大的深情抒发得更加真切动人。

    由于时间有限,关于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北大的深情,今天我们就分析到这里,其实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同学们在今后时间可以细细品味。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

    刚才讨论时,我让大家找出不懂的问题,不知大家找出来没有,如果有的话请提出来。

生:“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这段诗我不懂它的意思。

师:提得好!哪位同学知道这句诗的意思?

(生没有反应)

师:我提示一下,“不系之舟”指的是没有拴的船。大家想一想,一只没有拴住的船,它会怎样?

生:会在河里漂流。

师:会不会停下来?

生:不会。

师:对,那联系下文看一看这段诗文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生:是说作者想离开北大。

师:对,作者在此处借诗句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要离开北大,实现誓言的远大志向。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

生:文中第六段在写图书馆时为什么又写到夏令营里的小女孩了?

师:提得好!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

生:这是用小女孩的无知对比我的书读得少。

师:是对比吗?换哪个词好一些?

生:衬托。

师:对,这里是引用小女孩的无知来说明自己在北大的图书馆而前显得无知。

(总结)从这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在读书时的确动了脑筋,思考非常深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也能做到这一点,在读书时善于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课文我们暂时学到这里。作者在文中写到“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你渴望什么呢?请仿照作者的语言写一段话,给大家半分钟时间准备。 

(生准备仿写)

师:时间到,哪一位先说?

生:我渴望知识,渴望聪明,渴望有一个聪明的大脑。

师:不错,同原文一样,都采用了什么形式?

生:排比。

师:对,还有没有发言的?

生:我渴望知识,渴望才能,渴望考试能取得好成绩。

师:嗯,同原文形式也一样,不过请大家注意一点,原文最后一句话说“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是一句想象之笔,大家能不能在结尾也用一句这样的话?

生:我渴望长大,渴望自由,渴望成为一只雄鹰。

   (下课铃响)

师:十三岁正是一个充满渴望的年龄,我祝愿大家也能象田晓菲一样,早日实现自己的愿望。下课!

 

板书设计:

[1] [2] 下一页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为北大奉献----紧密相连----梦回北大                             

                 热爱、喜欢北大:北大的书、北大的人

       渴望---自信---实现---依依不舍

 

评议:

《十三岁的际遇》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紧紧抓住课型特点组织教学,其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是现代教育研究的共识,但很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常常会湮没学生的这种主体地位,而以自己为主体,把学生限制在自己划定的圈子里学习,不敢放手让学生活动。此课教师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较好的克服了这种毛病。讲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结合“自读提示”、课后习题自己确定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白确定目标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己找出体现作者对北大的深情的句子和不懂的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第二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两点,一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能力,二是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培养学生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此课教学中,教师对单元目标的把握非常到位,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北大的深情时,教师只是让学生找出具体的内容谈出自己的理解,并未对课文进行细致详细的分析。读课文时,教师也按照单元目标的要求进行默读训练,让学生在书上圈点批注,自己查字典解决生字词。这些做法,都较好的突出了单元教学目标。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