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梁衡《夏》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上]
   [标签: ]

《夏》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的内容,感悟夏天的景美和人勤。 
2、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现实,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文章的内容,感悟夏天的景美和人勤。 
2、难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现实,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三、本课创新设计的设想及理论依据: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追求三维的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夏》一课生动地描绘了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地赞美了辛勤劳作的人们。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中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语言的清新优美,感知作者的情感,进而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与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时,潜移默化[注: 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夏》一文的课件,多媒体投影 
学生:认读生字词,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五、课堂教学实录: 
(一)、朗诵激趣,导入新课。 
师:春的百卉萌发,给人再生的愉悦,春的万象泰和,又能使人的情思得到畅快的释放,秋的收获给人成熟的满足,秋的寂寥又能使人的心绪得到淋漓的宣泄。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注: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板书:夏)这是为什么?(板书:?) 
点评:教师充满感情的朗诵,能够激发学生对四季的兴趣和热爱,初步奠定美的基础。在四季对比中,产生有关夏的疑问,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生:夏天太热,人就像活在铁笼子里一样,透不过气,所以我们不喜欢夏天。 
生:夏天蚊子太多,夜晚我们都无法睡觉。 
生:夏天的雨太多,天说变就变,很多时候都打乱了我们的计划。 
生:是的,有一次,我们班准备了一次户外活动,就被雷暴雨给打消了。 
…………  
师:难道在同学生的心中,都是这么讨厌夏天吗?夏天就上点乐趣都没有吗? 
生:我认为夏天也有快乐的时候,比如:我们在夏天可以去钓鱼. 
生:对待事物的看法,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注: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的观点,夏天也有夏天的魅力.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在夏天,我们可以去游泳啊! 
生:夏天虽然很热,但是我们现在完全有办法驱除炎热. 
师:是啊,夏天有它的烦恼,但也有它的快乐,刚才张超的回答很好,对待遇事物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梁衡的《夏》。(教师板书:梁衡)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文中的“夏天”是个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并且完成填空。(多媒体出示)                         
夏天正是一个                  的旺季,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                           的旋律。 
(学生自由快速读课文,完成填空。) 
点评: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注: 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注: 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的教学效果。以下的教学紧紧围绕填空而进行有的放矢[注: 的:箭靶子;矢:箭。放箭要对准靶子。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自始至终[注: 从开始到末了。表示一贯到底。]都能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 
师: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课文,下面谁来完成填空. 
(指名回答) 
3、师生交流后,齐读该语句。 
4、教师提问: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还什有么地方想进一步了解的?请提出来。 
5、同桌学生讨论后发言。 
6、教师归纳:(多媒体出示) 
①为什么说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注: 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生命交替的旺季? 
②为什么说夏天具有“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7、学生带着问题欣赏课文配乐朗诵。一边听一边划出文中有关的语句。 
8、听完朗诵后,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四人小组讨论。 
点评: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使合作、探究具有实际的效果,那么前提必须在学生充分自主的基础上。而本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就是《课标》中这一精神的充分反映,也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9、师生交流,指名读有关语句,教师相机板书: 
景      勤劳的人 
美 
10、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课文通过夏景的描写,写出了夏天的热烈;通过人们在炎热的夏天里辛勤劳动这一侧面场景的描写,写出了夏天的紧张、急促。 
三、赏析课文,朗读感悟。 
1、提问:学了这篇课文后,夏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从景美的角度回答。 
3、多媒体播放:夏天的片断,学生结合课文,再次感受夏天的美。 
点评:学生的回答是妙语连珠,媒体的播放是美景如画,两者相得益彰[注: 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学生的表现离不开对课文的深刻感受,而多媒体的播放更加深化了学生的理解。 
4、朗读指导。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朗诵的要求:(多媒体出示) 
感情上:喜爱 
音量上:饱满、洪亮 
语速上:轻重缓急[注: 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5、就朗读要求分别举例,然后用“帮、扶、放”的方式指导朗读。 
6、学生准备自己最喜爱的语段进行朗读竞赛。 
7、学生配乐朗读课文。 
点评:语文教学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以往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了“听”与“写”,忽视了“说”、“读”的重要性。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读的时间,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实行不同层次的读,要让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充分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四、理解迁移,拓展延伸。 
1、教师叙述: 
从梁衡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也真切地感受到夏景的美,可是在有的作品中却这样写夏天。 
2、多媒体出示: 
夏天是“毒恶的灰沙阵” 
夏风“凶恶的嘶叫着”、“干燥炎热的风”、“烫着行人的脸” 
夏天的“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人像快干死的鱼” 
3、帮助学生理解,这是因为各人的情感,各人欣赏的角度不同。 
总结:本文的作者从热爱夏天、赞美劳动者的这一角度、这一情感出发。如果说夏景是美丽的,那么在炎热的夏天中辛勤劳动播种希望的人更美。(板书:更美) 
景    勤劳的人 
美     更美 
4、提问:为什么说勤劳的人更美? 
5、学生就自己的认识自由发言。 
6、教师多媒体出示茅盾在《风景谈》一文中的一些话帮助学生理解“劳动创造美”、“劳动者是最美的”这一观点: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的尤其伟大者,如果你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的最伟大者。 
                   ―――-茅盾·《风景》 
点评: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在小品《红高粱模特队》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劳动者是最美的”,那么在本教学环节中,教者联系《风景谈》中有关论述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理解这一朴素的美学观点,使得化难为易,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 
五、思考讨论.(多媒体出示): 
 “劳动创造美”,“劳动者是最美的”,那么作为我们学生,在现阶段,应当如何打扮自己的青春风景,使自己变得更美? 
1、分四人小组讨论。 
2、师生交流。 
3、整理刚才的发言内容,课后写一篇150字的感受。 
点评:指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美已经从思想情感这一方面完成了教学目标,而让学生如何使自己变美,就从行为上给学生正确的导向,由此及彼,完成了一个“立体”三维空间的教学。  
总评:《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目标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本课在传授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即注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一目标的实现,体现了科学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本课另外一个特色就是整个课堂教学是一个充分和谐、充分民主的氛围中完成的,教师恰好好处的指点、充满感情的朗诵,而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妙语连珠的回答,都是“师生平等”充分的体现。“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新,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由课内走向课外,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而本课就是这一精神的充分体现,更是一个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